第二十一篇 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960
颗粒名称: 第二十一篇 教育
分类号: G527.64
页数: 27
页码: 408-434
摘要: 本篇嘉禾县教育记述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学、教师、教育管理。
关键词: 教育 嘉禾县 地方教育

内容

1989年,全县在1986年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简称“普九”)的目标推进。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1989—1998年期间,改革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充分发挥社会和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全县共投入教育设施建设费1.42亿元,扩大校园面积40.75公顷,每个学生平均21平方米;扩大建筑面积21.9万平方米,每个学生平均6.1平方米。与此同时,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学设施。1998年,全县有中小学校257所(含幼儿园),其中小学由1989年的316所调整为232所。全县17周岁总人口5054人,受完初级中学教育的4412人,占87.3%;每万人口在校初中生由1989年的240人提高到491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46%。是年,经省教育部门组织验收,认定嘉禾县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
  1998—2002年,全县教育的重点是巩固“两基”成果,发展高中教育,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善教育设施。同时,兴起社会力量办学热潮。2002年,全县高中招生1336人,是1999年的2.25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1999年的11.6%上升到31.5%。全县有中小学校254所(含幼儿园),其中社会力量办学22所(幼儿园17所、小学3所、初中2所),初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办学为辅、公办与民办协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第一章 教育改革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1989—2002年,嘉禾教育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二级统筹”的管理体制,即:县学县办县管,乡学乡办乡管,村学村办乡管。三级办学:县办县属中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县幼儿园和珠泉完小;乡镇办初中、中心小学和农科教中心;村办小学或联办小学。两级管理:县管义务教育规划,学校布局,师资队伍建设;乡镇管保学促学,管理所属初中和小学,协助县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两级统筹:县级筹措义务教育经费,负责县财政拨付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乡级按乡镇人大通过的决定,筹集办学经费,规划统筹民办教师工资福利,征收使用教育费附加。县教育系统教职员工实行系统垂直和乡镇双重管理。凡属县政府设置的副科级以上行政干部(含县属中学、小学、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正、副科级领导),归口县委管理,由县政府任命;股级以下行政干部及教职员工由教育局管理。1993年以前,县教委股级干部、学区主任由县委组织部任命,1993年以后由县教委(教育局)直接任命。
  1995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主管、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
  1999年,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改革学校管理体制的意见》(试行),改革学校管理体制,转变政府对教育行政管理的职能,基层领导干部的产生实行委任制和竞聘制两种形式。委任干部的产生必须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局党组研究等程序。竞聘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先由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确定候选人;再到任职单位进行竞聘答辩和民主测评;然后由局党组初步确定任职人员和职务,并予以公示;公示期顺利通过的,由教育局正式聘任。
  学校领导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即: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县属学校、乡镇中学的中层干部,均由校长提名,交党支委会讨论,征求教代会意见后,报教育局考核审批,经校长聘用,由教育局行文任命。同时,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实行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后勤承包制等为核心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
  2002年,县教育局下辖一中、二中、三中、嘉禾煤矿中学(以下简称矿中)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珠泉完小。一中、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为正科级单位,二中、三中、矿中、珠泉完小为副科级单位。县属中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各配校长1人,副校长1~3名;学校下设办公室、政务处、教务处,各配主任1人、副主任1~2名。矿中、珠泉完小各配校长1名、副校长1~3名;学校下设教导处、总务处,各配主任1人、副主任1人。乡镇中学配校长1名、副校长1~3名;乡镇中心小学校长由学区主任兼任,另配1名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第二节 办学体制改革
  一、投入体制改革
  1989—2002年,县教育经费以县财政拨款为主,地方自筹为辅,加上社会力量捐资办学,形成国家、集体、社会、个人多渠道、多层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一)地方自筹
  地方自筹即政府行为的教育附加。1989年,县委、县政府继续落实省地制定的“五项政策”:农业税附加,由财政部门按农业税附加14%,以其中25%用于农村中小学校的重点维修;县机动财力,提取20%,用于学校重点建设;城市维护税,由城建部门按收入的15%~20%比例拨给教育部门,用于城镇学校的重点维修;城市教育费附加,由税务部门按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附加2%拨给教育部门,用于改善城镇办学条件;农村教育费附加,由乡镇财政按上年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的1%~1.5%计征,用于农村中小学民办教师工资、福利和校舍维修。1989年,地方自筹53.6万元,占财政拨付教育经费的9.1%。1995年5月27日,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普九”期间,开征五项地方教育附加费:从全县干部职工每月工资总额中提取2%用于发展教育事业,1995—1998年共提取182.1万元;机关企事业单位新购买小汽车加收5%教育费,由县控购办代收;1995年始,收取的城市增容费30%用于教育;县城用电按每度电0.02元标准收取地方教育附加费,由供电公司代收;县属煤矿按产煤每吨1元的标准缴纳地方教育费附加,由煤炭局和教育局共同征收(上述两项1997年征收30万元、1998年征收45万元,均作为财政局预算内下拨的教育经费)。同时,还向县属学校学生家长征收部分教育设施费,每年小学生每人40元、中学生每人50元,由学校在学生人学时收取,1995—1998年共收24万元。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因重点建设负债较重,乡镇人民政府提请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也向全乡镇中小学生家长征收教育设施费。2001年,地方自筹1495万元,占县财政拨付教育经费的41.37%。
  (二)社会集资
  1991年3月,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倡议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兴学,各乡镇发动村民集资办学。到1992年,全县社会内部集资532万元。1994年,相继出现村民集资超百万的石桥乡周家村和依靠集体经济与村民个体经济相结合集资近百万建校的肖家镇乐塘村两个兴教典型。1995年11月,县党政领导提出,把在省道1806、1803线嘉禾段沿线的乡镇建设成为“教育走廊”,重点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自1995年始,坦坪乡三年内集资520万元,新建教学楼和教工宿舍18栋,全乡15所小学都有新建的教学楼。
  1996年1月,萧克将军的旧友香港中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祖济捐资25万元,加上村民集资18万元、县民政局扶贫资金1万元,兴建泮头乡小街田希望小学。同年5月,广东顺德“希望工程”民间领导小组组长龙萍孙联系香港李佘少鸿女士捐资18万元、其他人捐资2万元,加上村民自筹共计34万元,兴建车头镇荆林希望小学。是年12月,李佘少鸿女士又捐资21万元支持兴建车头镇石田希望小学。1997年,为迎接郴州市第三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嘉禾一中召开暨争创省重点中学,县政府发动全社会集资支持一中办学,144个单位、1748人共捐资66万元。1994—1998年10月,全县干部职工集资406万元,群众集资4309万元,兴办教育事业。
  1992—2002年,嘉禾籍旅居台湾同胞,为家乡教育捐资计100余万元,其中祖籍肖家镇山口凤村的雷子文,为嘉禾一中兴建科技大楼捐资23.8万元,为山口凤村兴建小学捐资38万元;祖籍行廊镇邝家村的邝靖,为邝家小学建校捐资20万元;祖籍莲荷乡石丘村的胡久世,将其准备建房的宅基地售后所得10.28万元,除为居住在石丘村的亲属每人代捐200元外,其余全数捐作石丘小学建校经费;祖籍泮头乡麻冲村的彭菲,为麻冲小学建校捐资8900元。
  (三)教育基金
  1989年,嘉禾县教师奖励基金筹备委员会,采取“立足本身,疏通渠道,争取外援,紧缩开支”的办法筹集资金,当年社会捐款3万元。同时,向学生家长征收教育基金,每生每期小学5元、初中10元、高中20元(1990年后,不分中小学,每生每期征收2元);财政部门连续三年每年拨款1万元。1990年,成立“民办代课教师福利基金会筹备委员会”,县政协发出为民办代课教师募捐福利基金的倡议,干部、职工共捐资2万元。
  1991年8月,正式成立“嘉禾县民办教师福利基金会”,其资金来源:从县财政每年拨给的民办教育经费中提取5%;从城市教育附加费每年提取10%;从向学生征收的教育基金中每生划拨6元;民办代课教师每人每月交纳会员费2元;发动社会人士捐资赞助。是年,正式成立“嘉禾县教师奖励基金会”。1996年,奖励基金达160万元,在郴州市各县(市、区)中列第一位,嘉禾派人出席全省县级教师奖励基金“20强”表彰大会。1997年春,郴州市教师奖励基金现场会在嘉禾召开。1998年,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民办代课教师福利基金归并嘉禾县教师奖励基金。2002年12月,嘉禾县教师奖励基金会更名为嘉禾县教育基金会,其功能由单一的奖励优秀教师扩大为“奖励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扶助贫困学生和贫困教师”。1989—2002年,教师奖励基金和民办代课教师福利基金共筹资478.51万元,支出243.15万元,其中奖励86个“两基”先进单位12万元、奖励对高考做出贡献的教师176人次71.15万元、慰问特困教师683人次14万元、慰问边远山区教师1980人次20万元、教师节奖励优秀教师63万元、民办教师退岗补偿费41万元、民办教师离岗(退休)补助费22万元。
  二、社会力量办学
  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县委、县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鼓励社会力量办学。1998年,社会青年李华燕在县城首办“新世纪幼稚园”。
  2001年,石羔乡农民企业家李继仔先后投资400万元在县城创办第一所民办小学——群英实验学校。
  是年,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7所。2002年,退休职工彭水保和教师胡聂光等分别在县城创办民办中学——珠泉中学和东塔中英文学校。至此,全县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注册的社会办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1365人,占全县入园幼儿总数(含学前班)的29%;社会办小学3所,在校学生528人,占全县小学在校生人数的1.5%;社会办中学2所,在校学生440人,占全县初中教育在校生的2.2%。
  全县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与社会办协同发展教育的新格局。
  第三节 人事任用改革
  一、民办教师转公办
  1989年,全县有小学民办教师799人(含代课教师)。1990年,民办教师(含代课教师)上升到848人。1991年,对1986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教育工作的民办教师,按照有关政策进行审查、登记,凡不符合条件的予以清退,对符合条件的486名民办教师发给《民办教师任用证》,民办教师占全县教职工总数的18.7%。1993—1998年,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逐步减少民办教师比重,其措施为:每年师范院校定向招收部分民办教师入学深造,毕业后分配的118人;每年由国家下达一定数量民办转公办指标,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346人;通过自学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民办教师,由人事部门作“五大”毕业生录用分配教育部门工作的5人;民办教师福利基金会办理“退休”的9人;其他部门招工及安排就业的8人。1998年底,全县已无民办教师,结束42年来的民办教师历史。
  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改革
  1998年以前,实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制度。1998年,嘉禾完成“普九”任务后,小学和普通初中教师数临近饱和。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合理配备大中专毕业生人才资源,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县教育局实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供需见面 双向选择 1999年,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嘉禾225人。先由教育局对缺编的中学、学区下达缺编指标,再由毕业生对口到缺编的中学、学区选择就业。10月中旬,珠泉完小电教室举行人才交流会,按缺编选择就业的211名毕业生,由教育局发给就业证,其他人员由教育局另行安排。嘉禾教育电视台摄制“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纪录片,获省优秀电教节目奖。
  公开招考 择优录用 2000年,全县有师范类毕业生245人(含统分生78人、非统分生167名)。为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县计委、人事、监察、教育等部门联合举行专业考试,按照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用的原则,从非统分生中择优录取100人,试用期1年,考核合格后正式列入编内教师。2001年,从275名应届毕业生中择优录用87名,未录取的毕业生自谋职业。对县内中学高级教师子女中的师范类毕业生,同等成绩优先录用。2002年,从师范类毕业生中选聘15人以缓解初中学生入学高峰期教师短缺矛盾。
  三、教师聘任制
  1992年春,县教委在肖家学区试行学区主任选聘校长、校长选聘教师的聘任制,首先在肖家镇中心小学推行,取得一定效果。1998年,肖家镇中心小学被评为郴州市教育规范“百佳学校”。
  1999年春,在石桥中学试行校长负责制,由校长选聘班主任,由班主任选聘科任教师。对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实行一人一聘任,把教师推向公开竞争。为解决聘任中出现的科任教师工作量不平衡的问题,制定教师工作量化制度。同时,实行工资结构制,对教师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实行按劳分配,超量给予奖励,达不到平均值的少给津贴。
  1999年夏,县教育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改革学校管理体制的意见》精神,在石羔学区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试点,推行“教师选举校长,校长选聘教师”制度。校长选定后,由校长按各校新定编制选聘教师。教师聘任采取“双向选择”,即教师选学校、学校选教师。选聘结果,落聘2人,变动学校的11人。随后在城关中学试点,实行一条线管理,层层聘任制:由校长聘任年级组长,由分管年级的副校长和年级组长选聘班主任;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选聘科任教师。为确保各年级都有学科带头人,校委会和年级组长拟定教学骨干到年级参加竞聘。最后由全体教职工公开投票选聘后勤人员。选聘结果:落聘3人,变动教学科目的4人。
  1999年秋,教师聘任制在全县推广,中学教师落聘35人,充实到小学;小学教师落聘360人,重新安排使用。通过聘任,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格局,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竞选校长
  2000年,嘉禾一中校长空缺。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由县委组织部组织公开竞选校长,规定竞选条件。一方面由原任过县教育局长和县一中校长的老同志组成摸底推荐小组,依照规定的竞选条件,推选一中校长的预备人选;一方面按照规定的竞选条件组织有意竞选的人员报名。8月30日在县政府礼堂召开竞选大会,先由5名竞选人上台作竞选演说,后由参会人员民主投票测评。竞选人中有教育局干部、有教师进修学校和嘉禾一中教师,有其他部门领导干部。最后,综合摸底推荐小组意见和大会民主投票测评结果,县委、县政府决定,任命原县委党校副校长张日宗为嘉禾一中校长。
  五、基层干部调整
  2001年8月,县教育局根据省、市、县关于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制定《关于加强基层领导干部教育与管理的若干规定》。是年,根据《规定》,教育系统基层领导大幅度调整,凡年龄超过52岁的全部退出领导岗位。全县共调整165人,其中学区主任12名、乡镇中学校长1名、教育局机关股室负责人10名。基层领导班子基本实现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第四节 推行素质教育
  1991年,县教委制定《关于坚决整顿普通中小学招生秩序的若干规定》,初中、小学毕业生一律参加地区统一毕业考试,毕业考试即升学考试。
  优秀初中毕业生经选拔保送入重点中学。改中小学肄业班的100分制为“优良、及格、不及格”的等级评价办法。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应试教育观念模式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各学校存在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学习成绩好的编入尖子班或特长班,成绩差的编入慢班、混杂班等不良现象。教师也因此享受不同待遇。究其原因:受社会上落后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羁绊;各级各类用人单位漠视以真才实学为重的举贤机制;对学生素质高低缺乏科学系统的检测评估体系。
  1996年,贯彻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县中小学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入到素质教育,坚持“中小学招生规定”和“等级评价肄业学生”的办法。1997年5月,全县中小学教导主任和学区普教专干到汩罗市参观学习,取“素质教育”目标管理之经。之后,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足教学课程,做到主课与艺体课并重、考试科目与免试科目并重、常规教育与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并重、常规教育与课外兴趣小组并重。鼓励和帮助学生发展五自(即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教育实践活动。中学开展“做文明中学生”活动;小学以“跨世纪雏鹰行动”为总揽,开展“手拉手”、“科技启明星”、“艺术百花园”、读书征文等活动。2000年3月,嘉禾三中举行青年志愿者授旗仪式,开展服务社会的“六送”活动,即:送温暖给农村孤寡老人;送爱心给困友,学生乐捐3683元;送知识到小学,学生把家藏图书选送部分给农村小学;送文艺下农村,到村庄举办文艺演出;送美化到校园;送绿色到公路,“青年志愿者”在学校附近的公路种花植树,并整修公路3.5公里。
  县教育局制定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有《嘉禾县小学初中教学质量评价细则》、《学校特色教育评价指导意见》、《学校德育教育评价指导意见》、《学校目标管理评价方案》。县教育督导室每年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考评。
  2000年下期,县、乡镇新成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考评领导小组”,废除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和办法。全县小学取消百分制,实行“优良、良好、及格、不及格”的等级制。中学维持百分制,但严禁按考试分数排队和公示考试分数。不许以考试分数作为奖惩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评语分操行、学科、作业、实践评语;评语体现情感性、激励性、分析性、指导性和启迪性,并以考评手册代替以往学生手册和通知书。以此,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2001年,全县中小学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溶入公民道德规范,贯彻到整个学校工作和课堂教学中。是年,县教育局试行《嘉禾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评价对象:县属学校初中部、乡镇中学、学区,全县初中教师、小学教师。评价内容:各学科的教学成绩分4个指标,即人均成绩、合格率、优秀率、巩固率。评价结果:对优胜(进步)单位颁发流动红旗和奖金;对优胜个人颁发证书和奖金;对落后(退步)单位通报批评,落后学校负责人不能评优晋级,连续两次落后(退步)的给予撤职处分;对落后(未达标)教师,通报批评,有职称的高职低聘,无职称的延缓一年评聘,五年内有两次评为落后教师的给予停岗待聘处分。
  第二章 基础教育
  第一节 学前教育
  一、发展概况
  学前教育含幼儿园和学前班。1989年,全县有幼儿园3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所(县幼儿园),其他部门办2所(县轻工局和县供销社幼儿园);有95所小学附设95个学前班。全县在校幼儿2835人,教职工111人、其中保健员6人。1995年,全县小学有199所附设学前班,入学6335人,占5—6岁幼儿总数的61.8%。按照湖南省《农村学前班管理办法》,学前班由所在学校负责,教师由学校聘请,报酬由学前班学费列支,教师和同校教师统一作息,学校领导深入学前班听课、指导教学、组织教研活动。1996年,县内有6所其他部门办幼儿园。部门办幼儿园由举办单位聘请教师,解决教学设施与教职工报酬。
  1998年,县内部门办幼儿园只剩县幼儿园和县供销社幼儿园,学前班呈下降趋势。全县169所小学办有学前班,入学3044人。是年,社会青年李华艳在县城体育路首办新世纪幼稚园。2000年,县内出现3家社会力量办幼儿园。2001年,供销社改制,县供销幼儿园转由个人承办,改名“明珠幼儿园”。至此,全县其他部门办幼儿园全部消失,社会力量新办幼儿园6所。社会办幼儿园由举办人聘请教师,解决教学设施与教职工报酬。2002年,县教育部门办的县幼儿园停办,其房产划归嘉禾一中。年底,全县有社会办幼儿园17所,53个班,入园幼儿1365人。142所小学附设学前班157个,入学幼儿3345人。全县入学幼儿4710人,比1989年增加1875人;教职工242人,比1989年增加131人。是年,县教育局成立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机构,对社会力量办学实行严格备案制度。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教育局对17所社会办幼儿园现状进行年检评估定级,优良幼儿园1所、合格幼儿园9所、基本合格幼儿园2所、不合格幼儿园5所。对不合格幼儿园限期整顿。
  二、课程设置
  幼儿园分小班、中班、大班。小班招收3—4岁幼儿,中班招收4—5岁幼儿,大班招收5—6岁儿童。个别幼儿园还设托儿班,招收2—3岁幼儿。
  1989年,县教育局办的县幼儿园使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开设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音乐课程。1998年,新世纪幼稚园使用武汉大学早期理论中心的“0岁方案”婴儿实验教材,开设语音、英语、计算、音乐、体育、舞蹈、常识、故事课程。2001年,晶晶幼儿园使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幼儿园课程指导》和《小博士英语》等教材。
  学前班一般招收5—6岁儿童。使用省编新教材,开设语音、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健康等课程。教学形式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向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为进入小学一年级打基础。
  三、幼儿园选介
  新世纪幼稚园
  1998年春,由社会青年李华艳创办。园址位于县城体育路,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720平方米。该校有课桌80套、椅子180把、幼儿睡床90张、床上用品90套;有风琴4台、电子琴4台、录音机5台、彩色电视机4台、影碟机4部、电脑一台、大中型玩具10余件;有图书1500余册、接送幼儿专车一辆;还备有消毒柜、豆奶机、蛋糕机。该园设小、中、大班和学前班。2002年,入园幼儿155人,教职工13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1人、专职幼师8人、保育员3人、保健医生1人);专职幼师均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该园以培养幼儿优良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为首位,认物识字,汉语、英语教学同时起步,口语、阅读并行发展。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特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和动手能力,发掘培养小歌星、小舞星、小画家等。
  育才幼儿园
  位于县城金田东路。1999年由社会青年胡丽娟创办。教学设施有大屏幕彩电4台、影碟机4台、风琴4台、电子琴3台、数码相机一台。2002年有教职工12人,入园幼儿162人。
  该园力求做到“双服务”和“四心”,即: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对孩子有爱心,让幼儿在园里开心,对家长有热心,让家长对幼儿放心。在教学上,把塑造幼儿良好性格放在首位。为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加强教师的责任心,该园制定教学、安全、卫生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积极开展优秀班集体评比、优秀教案展评、室内环境布置评比、五项全能比赛、公开课比赛等活动。还实行家长开放日,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吸取外地幼儿园先进管理和教学经验。
  晶晶幼儿园
  位于县城园林路。2001年8月,由郴州市幼教协会会员李玉翠、李秀娥创办。该园教学楼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配有活动室、户外活动场地。室内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室外小博士乐园一条龙,可容纳8个班400多名幼儿学习生活。校园布局集美化、教育化、童趣化于一体。
  2002年在园幼儿212人、教职工8人,设托儿班、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特长班。实行汉、英双语教学。
  第二节 小学教育
  一、发展概况
  1989年,全县小学316所,其中县属小学1所,乡镇中心小学17所,村级小学293所,厂、矿、场子弟学校5所,在校学生3.7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2.79万人,入学率97.7%。有小学教职工1649人,师生比例为1∶23。
  1990年,按照“相对集中、减少布点、扩大规模、优化资源、提高效益”的原则,全县进一步调整小学布局,做到调整布局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相结合。1992年,城关镇珠水村撤并东街、西街两所小学,新建尊崇小学;石羔乡新建中心小学,撤并雷公井、麻池塘、陈家湾、大坪岭四所初级小学。1994年,石羔乡扩大甫南小学规模,撤并彭家、上下新塘、砠里三所初级小学。龙潭乡、普满乡对学生不足20人的学校分别撤并18所和17所。“普九”期间,全县小学面貌大改观。被誉为全县农村兴教“四小龙”的广发乡白觉小学、袁家镇张家小学、石桥镇周家小学、肖家镇乐塘小学,共集资700余万元建设校舍,在全县小学建设中起着带头作用。至2001年,因受办学条件限制,焦冲元煤矿、水头岭种猪场、南岭林场、行廊茶场4个矿、场子弟学校先后停办,学生到附近小学就读。与此同时,坚持执行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社会力量办小学有所发展。2001年9月,县教师进修学校附设的实验小学、群英小学和行廊茶场子弟学校改由个人办学。
  1991—2002年,通过调整布局,全县共撤并小学104所。至2002年,全县社会力量办小学发展到4所(包括东塔中英文学校小学部),共有21个班,在校学生691人,教职工44人。全县共有小学212所,其中教育部门办208所、其他部门办1所、社会力量办学3所;内有1所示范性学校、9所规范化学校。全县在校小学生3.6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教职工1780人,师生比为1∶20。
  二、学制与课程
  嘉禾县小学学制执行“四、二”分段的六年全日制。课程按湖南省全日制6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设置。1991年,小学教材中增加郴州地区编写的乡土教材,并列入学科期末考试内容。1993年,执行国家教委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1995年,国家开始实施双休日制,全县小学按照湖南省全日制小学实行工时制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程表教学。2001年秋季开学,全县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开始使用修订后的新教学大纲和教材。2002年下期起,在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以上创造条件开设英语和信息技术课(电脑课)。
  三、小学选介
  嘉禾县珠泉完小
  位于县城人民南路东侧。1989—2002年,学校推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在基础教育改革中,除进行“电教综合实验”外,还先后开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三算结合教学”、“五步视听阅读教学”、“运用音像教材优化小学语文三段式教学”、“运用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实验。全校教师总结教改经验论文166篇,获省、市(地)优秀论文奖98篇,在国家、省、市(地)杂志发表51篇。教师有23人次获省表彰,16人次获国家教育部门奖励。学生获省、市(地)级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珠脑算、奥赛等奖励182人次。1989年,省教委授予珠泉完小“电教先进集体”称号。1996年,学校少先队组织被授予“全国雏鹰大队”称号。1999年,学校少先队组织再次荣获“全国红旗大队”称号,学校被评为郴州市“校园文化建设样板学校”。至2002年,学校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建设计算机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双控教学系统、校园网一期工程、卫星接收系统等现代化教育设施。2002年,有教学班35个,学生2190人,教职工108人。102名专任教师均具有中等师范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学本科毕业3人、专科毕业22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74%(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75人)。是年,教育督导评估,该校被定为“示范性完全小学”。
  广发乡白觉小学
  广发乡白觉村“致富不忘兴教”。1993年始,集资200余万元,新建别具风格的教学楼、教师公寓和儿童乐园等设施,被誉称为“园林式现代标准小学”。校园占地1.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按2002年在校学生163人计,校园面积生均62平方米,建筑面积生均13.5平方米,是全县中小学之最。该校1994年被评为全县唯一的示范性村级小学。1996年6月,郴州市中小学校现状分类定级嘉禾现场会在白觉小学召开。时任省委书记王茂林视察嘉禾时,专程参观白觉小学。2002年,该校1~4年级四个教学班、学生163人,学前班一个、幼儿19人,全校共8名教师。
  袁家镇张家小学
  1989年校园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晴天一把灰,雨天一潭水”,教室地面坑坑洼洼。1994年始,依靠集体经济投资200多万元,另选地址新建校舍。新校园占地7637平方米。
  有一栋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集8间教室和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仪器室于一体的高标准四层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集学前班教学室、图书室、阅览室和风雨活动室等多功能的两层综合楼;还有设备较好的儿童乐园和4×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整个校园呈花园式,古朴大方,布局合理,环境幽雅,是郴州市“校园文化建设样榜学校”,县市“示范性学校”。2002年,该校有6个教学班和一个学前班,在校学生264人;有9名教师,其中大专学历2人,小学高级教师7人。
  群英实验学校
  位于县城嘉兴北路,是嘉禾县第一所社会力量办小学。石羔乡田里屋村农民企业家李继仔,先后为办学投入400万元。校园面积666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有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一栋,配有多媒体电教室、电脑室、图书室、阅览室、广播室、体育室、仪器室、音乐室、美术室。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中构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体系,设置长短不一的60分钟文体训练课、40分钟语数积累课、30分钟的写字或实验手工制作课以及20分钟的阅读、口语交际课。在作业训练中推行《十分钟快速训练》,要求学生在课堂十分钟内完成训练题。在教研活动中,“加强学法指导,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教研课题被确立为省级教研课题。学校通过“流动红旗评比”、“争星达标活动”,完善以表扬激励学生为主的德育评价体系。在培养学生特长方面,学校设立8个兴趣小组,每天进行训练。成立家长委员会,聘请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利用双周刊《群英报》、《学校双向交流通知单》(每周一次)和家长开放日(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增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交流。2002年全校有11个教学班、学生414人,其中两个学前班、学生51人,9个小学班、学生363人。有教职工27名,其中省优秀教师2名、市优秀教师6名。
  第三节 中学教育
  一、发展概况
  1989年,全县普通中学22所,其中教育部门办21所,包括县属中学一中、二中、三中(一中和二中是完全中学),18所乡镇初级中学,其他部门办中学1所(资兴矿务局嘉禾煤矿子弟学校,内设初中班)。共有171个班(其中初中143个班、高中28个班),教职工651人。当年,全县初中毕业生2000人,招生3215人,在校学生7360人,每万人口在校初中生数240人,小学生毕业升学率71.3%;高中毕业生425人,招生523人,在校学生1339人,每万人口在校高中生44人,初中生毕业升学率26.2%。全县参加高考人数555人,录取126人,其中本科31人、专科51人、中专44人,有1人考入北京大学;录取人数占高考总人数的22.7%。
  1990年,稳步发展初中教育,严格控制普通高中规模。初中发展到160个班,招生3591人,在校学生8560人,每万人口在校初中生276人,分别比1989年增加17个班、376人、1200人、36人。1991年,贯彻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初中教育。1998年,全县22所普通中学,初中在校学生1.63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7.2%,全县每万人口中有初中生491人,比1989年增加251人。
  是年,全县“普九”教育经省教育部门组织验收合格。由于严格控制普通高中规模,高中在校学生1343人,比1989年增加4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12.2%,全县每万人口高中生为40人,比1989年少4人。1998年,钟水乡水冲村将资产50万元的村办小学,并入钟水中学,创办嘉禾县第一所九年制学校。是年,经教育督导评估,全县有5所规范化学校、11所合格学校、3所薄弱学校。
  1999年,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开始放开高中规模。全县高中在校人数1497人,每万人口高中生45人,比1991年分别增加164人、3人。2000年7月,嘉禾一中考点发生严重高考舞弊事件,国内多家媒体予以披露。事后,经市、县专案组调查落实,13名有关责任人和当事人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及追究法律责任。8月14日,省招考中心决定:取消203名考生当年录取资格,取消77名考生单科成绩;取消嘉禾县举办各类教育全国统一考试资格(次年,经驻湘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协调,省教育厅同意在嘉禾城关中学设高考考点,由郴州市政府委托郴州市教育局主考)。是年,全县511人参加高考,录取162人(本科73人,专科89人),录取人数占高考人数的31.7%。2001年9月,改革办学体制,嘉禾一中试行“名校办民校”,创办“晋屏中学”,招初中生4个班。是年秋,“资兴矿务局嘉禾煤矿子弟学校”移交嘉禾县政府接管,更名“嘉禾矿学校”。
  1998—2001年,全县初中毕业生1.93万人,升人中等专业学校的4544人,占23.5%,是1982—1988年的9.4倍。2002年7月,为拓宽经费渠道,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嘉禾县第三中学试行公办民助办学体制。是年秋,县城内兴办两所社会力量办中学,一所是退休干部彭水保在县城创办的寄宿制、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的民办初级中学——珠泉中学,校舍租赁原嘉禾县中等卫生技术学校校舍,招收初一4个班、277名学生;另一所是由教师胡聂光等人创办的民办学校——东塔中英文学校,其校舍租赁原嘉禾县自动化设备厂厂房,并投入280万元,征地1公顷,兴建学生公寓、开辟体育活动场等教学设施设备。学校开设初中一年级4个班,在校学生163人。2002年,全县普通中学25所(其中教育部门办23所、社会力量办2所),共381个班(其中初中335个班、高中46个班),在校初中生19989人,毕业生4241人,招生8057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5%;在校高中生2940人,毕业生572人,招生1336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31.5%。全县每万人口中有初中生584人、高中生86人。普通中学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办学为辅、公办与民办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是年,全县有规范化学校6所,合格学校12所,薄弱学校1所。全县741人参加高考,录取467人,其中本科205人、专科262人,有1人考入清华大学,录取人数占高考总人数的63%。1989—2002年,高考升入本科1103名(其中清华大学3人、北京大学1人,飞行员1人)、升入专科1865人。
  二、学制与课程
  1989年,全县中学执行省教委调整的新教学计划。1991年,增加郴州地区编写的乡土教材:《郴州地理》、《郴州历史》、《郴州生物》,并列入学科期末考试。1993年,全县普通中学实行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把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学科课与活动课教学并举。20世纪90年代后期,乡土教材被取消。
  初中阶段学制3年,实行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语文、艺术、美术课中加强写字教学。高中学制3年,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试行学分制管理。1995年秋,全县普通中学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标准工时制度,按湖南省调整后的课程计划安排教学。
  2000年秋季后,全县初中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使用修订后的新教学大纲和教材。2001年秋季起,全县初级中学增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并统一使用湘教版新编教材。
  2002年嘉禾县普通中学学校名录
  教育部门办县属中学:
  嘉禾一中、嘉禾二中、嘉禾三中、县职业中专附设初中、嘉禾矿学校(初中部)。
  教育部门办乡镇中学:
  城关中学、车头中学、钟水中学、石羔中学、塘村中学、同善中学、泮头中学、龙潭中学、行廊中学、普满中学、肖家中学、石桥中学、石桥铺中学、田心中学、坦坪中学、莲荷中学、盘江中学、广发中学。
  社会力量办中学:
  东塔中英文学校、珠泉中学。
  三、学校选介
  嘉禾县第一中学
  校园分老区、新区。老校园区位于城西中华西路。1996年,校园占地4.2公顷,有三层24间教学楼一幢、五层建筑面积3550平方米的实验楼。1997年,为迎接郴州市第三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召开暨争创省重点中学,学校新建学生、教工公寓,并扩建6×400米环形跑道。
  2002年,与县教育局、县幼儿园、县教师进修学校,实行基地整合,校园面积扩大到6.67公顷,新建一幢5层35间教室的教学楼和容纳1000名学生的公寓。是年,为实现全县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在金田路区开辟新校区。新校区规划占地9.87公顷,设计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
  按照省重点中学标准,嘉禾一中加大硬件建设力度。电教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美术室、广播室、语音室、健身房等,内部功能齐全;综合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一系列建筑设施,形成一道靓丽的教学风景线。学校创办校园信息网,运用最新的智能化计算机和多媒体终端服务等现代化手段,建立学校信息高速公路;拥有智能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长办公系统、电子监控系统、电子备课系统;还建有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和藏书量达6万余册的图书馆。学校遵循“严谨、守纪、团结、进取”校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每年高考升学率保持稳中有升,1989年高考学生人均成绩超省、市学生人均成绩。1999年高考考生481名,录取361人(本科157人,专科204人),录取率75.1%。学校被定为“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曾获得全市中小学田径赛“六连冠”。毕业学生张友谊1992年在亚洲举重锦标赛获64公斤级挺举第一名,1993年世界举重锦标赛获64公斤级举重总成绩第二名。学校先后荣获“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安全文明小区”、“郴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范化完全中学”称号。2002年,该校有176名专职教师,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6名,中学一级教师86名;有4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省优秀教师,多名市优秀班主任和十佳教师。当年,51个教学班,学生3268人,其中高中36班、学生2382人。
  嘉禾县第二中
  学校址在塘村镇原石龙庵。其前身为嘉禾一中,1970年改为现名。
  1995—2002年,学校改善校风、学风,各处室职工实行上班签到制度。教师分年级集体办公,晚自习由各年级任课教师轮流坐班,加强对学生的辅导。2002年,校园占地6.5公顷,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有能容24个班级的教学楼,运动场地1.25万平方米,花园及绿化覆盖面6480平方米,图书室图书1.4万余册。学校有教职工105人,其中高级教师11人;有20个教学班(初、高中各10个班),在校学生1098人(高中558人、初中540人)。
  嘉禾县第三中学
  创办于1959年。位于行廊镇行廊村东北面原回澜庵,是行廊、龙潭、肖家、普满四乡镇的中心点,离县城22公里。学校以制度促教学,抓管理上质量,采用“封闭+灵活+创造”、“外封内治,形闭实开”的封闭式管理办法。
  建立《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学生行为管理制度》、《文明班级制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96年,保送入县一中高中24人,居全县之首。1997年,保送入县一中高中10人,考取普通中专95人,考取普通高中、职中、成人中专、技校157人,升学率97%,名列全县前茅。在县以上各类竞赛中有40余人获市(地)级以上奖励,被县教育局评为内部管理先进单位。1999年第一轮教育督导评估,定为规范化普通初级中学。2002年,校园占地2.14公顷,有可容16个教学班的新教学楼。电教、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仪器齐备,图书室图书7000多册。有初中14个班、学生1009人,教职工57人。是年,为拓宽办学经费渠道,扩大办学规模,经报请郴州市人民政府同意试行公办民助办学体制。
  专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
  1989年,嘉禾县开始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简称“普九”)。1991年2月,县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嘉禾县九年义务教育实施规划》,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和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普九”领导小组。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除执行中央、省、市(地)关于增加教育投入的“五项政策”外,还开征五项地方教育附加费。坚持县学县办县管、乡学乡办乡管、村学村办乡管和县乡两级统筹教育经费的“三二二”办学管理体制,调动县、乡镇、村办学积极性。
  全县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着力普及程度的提高。1991年,嘉禾遭遇百年罕见的大旱,全县仍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开展劝学活动,制定控流保学措施,依据家庭受灾情况,对学生学杂费实行减、免、缓。是年,全县小学在校学生3.9万人,比上年增加145人,学龄儿童年入学率达98.1%,学生巩固率达99%;初中在校学生9654人,比上年增加1094人,原生巩固率达96.5%。1995年5月,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1996年全县扫除青壮年文盲、1999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1996年,县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将“普九”工作提前到1998年完成。各乡镇(村)对“普九”和“扫盲”对象在短期内强制执行“五不办、一处罚”(五不办:不办理特困补助和社会补助、不办理住宅基地审批手续、不办理招工录用手续、不办理外出务工证明手续、不办理从事各种经营性活动的营业执照;一处罚:按照义务教育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的乡规民约。当年,全县普通小学244所,在校学生4.46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4%,巩固率99.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87.2%。是年,郴州市“普九”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嘉禾召开。
  1997年,县教育局、团县委、县妇联联合实施“春蕾计划”和“希望工程”,开展“手拉手”、“换真情、献爱心”、“一帮一”助学活动,全县辍学学生返校就读的815名,其中有2名孤儿、8家纯女户、7家特困户学生重返校园。嘉禾三中师生捐款1.1万元,并从勤工俭学收入中安排部分资金,资助贫困学生,使8名特困生坚持在校学习。全县资助困难学生共捐资25万元,学校减免学杂费30万元,使816名特困生坚持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是年,全县255所中小学由实施“2530”工程(即一级学校20%、二级学校50%、三级学校30%),上升为“3520”工程(即一级学校76所、占30%,二级学校128所、占50%,三级学校51所、占20%),没有四级学校。
  1998年,县委、县政府先后下达《关于确保“两基”工作如期达标的通知》、《关于认真落实“两基”工作评估验收40项指标的通知》、《关于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乡镇进行评估督查实施办法》,并实行一月一查一培训,一季一督一通报。严明学籍管理、严格控制重复教育、严禁排挤差生、严控学生流失,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乡镇农校(农科教中心)举办成人初中强化班,组织582名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对象进行补偿教育。当年投资20万元创办一所青少年残疾学校,培训6名特教教师,免费吸收21名聋哑少年、儿童入学,残疾少儿入学率达85.6%。全县各级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1993—1998年,共投入建校资金1.42亿元,改善教学设施设备。1998年10月,经省“普九”达标评估验收团按照《湖南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8项)评估验收指标》,对嘉禾“普九”进行评估验收,达到合格要求。嘉禾“普九”评估验收结果:入学率:1998—1999年度,小学阶段适龄儿童4.34万人(其中残疾人116人),已入学4.33万人,入学率为99.8%;初中阶段适龄少年1.78万人,其中残疾少年45人,初中在校生1.63万人,初中已毕业(结业)的1312人,初中阶段人学率为99%。
  在校学生辍学率:1997—1998学年度,上学年初,小学在校学生4.6万人,到1998年8月,辍学104人,辍学率为0.23%;初中在校学生1.53万人,辍学219人,辍学率为1.43%。
  残疾儿童、少年初等教育入学率:1998—1999学年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161人,其中办免缓入学手续的17人,已入学128人,入学率88.9%。
  教育完成率:1997—1998学年度,15周岁总人口6502人,办免缓入学手续的3人,受完初等教育的6433人,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0%;17周岁总人口5054人,办理免缓入学手续6人,受完初级中等教育的4412人,占总人数的87.4%。
  第三章 职业教育
  第一节 职业中专教育
  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嘉禾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前身为嘉禾县四中,1983年改为“嘉禾农业职业中学”。位于坦坪乡大岭头,占地4.56公顷。1989年,校内有花木苗圃、柑橘果园、猪场、鸡场、孵化场、食用菌场、特种水产养殖场。开设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专业,学制3年。是年秋,由于学校管理不善,仅招生18名,毕业学生15名,在校学生加上原高中二、三年级学生,共60余人。1990年8月,县委、县政府领导召集县农委、科委、教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县农业职业中学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办学的具体问题。之后,县农业职业中学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当年招收新生189名。1992—1993年,县财政拨款49万元,加上学校自筹资金,兴建一栋20间教室的教学楼。1989—1994年,学校以畜牧、水产养殖专业班为主,兼顾园艺、服务业、家电维修,还增加家庭经营项目,共举办畜牧水产养殖7个班,家电维修、农用机电各3个班,家庭经营和园艺各2个班。
  1995年4月,县委、县政府决定以“政府领导、部门联办、教育主管、社会统筹”为县农业职业中学办学原则,校名更名为“嘉禾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此后,学校专业转型,以办公自动化和机械制造专业为主,兼顾家庭经营和家电维修专业。1996年,开办包分配的文秘专业班,招生50名,每人收学费2万元。学校利用这笔经费增加机械制造、办公自动化等专业设备。是年,招收机械制造等专业新生203名,在校专业生500名。1997年,学校全面实施“一、二、三工程”,即“一个目标”——创省级示范性职业中学;“两个突破”——在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上要有新突破;“三个优良”——创优良教育环境、优良教学氛围、优良办学效益。学校成立“家电义务维修巡回小组”,学生为群众义务维修家用电器210多台。1998年4月,该校组织3个学生参加市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获团体二等奖。同年5月,学生李艳艳、李晓代表郴州市参加全省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获团体二等奖,李艳艳获个人第三名。唐圣锋、李兰兵参加市职业中等学校青年教师语数教学比武,分别获一、三等奖。
  1995—1998年,筹资4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1998年,学校经省教委验收合格,列为示范性职业中专,并批示校名为“嘉禾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该校4个专业11门学科,学生参加全市23所职校统考,其中语文、数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磁盘操作、数据库6门学科,人均分数列全市第一。是年秋,为缓解坦坪、广发、田心、钟水四乡“普九”校舍困难,县教育局决定在该校招收3个普通初中班,共178人。学校历来重视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幽雅,2000年,被评为“市级园林式单位”。是年始,中专学校由“热门”转为“冷门”,学校生源下滑,当年招收专业学生71人。1995—2002年,学校共举办21个专业班,其中办公自动化7个班、机械制造4个班、家庭经营4个班、家电维修5个班、机电一体化1个班。
  2002年,学校被定为市校园文化建设样板学校。
  是年,专业班招生仅9人,专业班在校学生36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232人。1989—2002年,全校共计招生40个班1550人,毕业928人,其中就业55人,升大学本科16人、专科126人。1997—2002年,教师撰写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24篇。
  二、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1986年6月,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嘉禾县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嘉禾卫校),按照国家指导性计划,为农村培养卫技人才。办学经费以自筹为主,县财政事业费给予适当补助。学制3~4年,毕业生认定中专学历,不包分配工作。该校位于城南丰和圩附近,占地1.5公顷。至1997年,学校建筑面积8339平方米,教学设备价值60万元。学校设机能、诊疗操作、中医、中药、临床标本5个实验室,有教职工33人。1988—1999年,学校共开办各类专业39个班,毕业学生2052人,其中医士专业班毕业生1611人,护士专业班毕业生257人,妇幼医士专业班毕业生184人。毕业学生中来自广东、广西、江西及省内各地的有349人。1995年学校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1997年,根据省政府关于压缩县属卫生中专和招生规模精神,嘉禾县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于8月停招新生。2002年6月学校停办,同时,县卫生局就地组建县医学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卫校职工除少数留在信息服务中心外,其余分流到卫生系统各单位。
  校舍现为珠泉中学(民办学校)租赁办学,产权归县医学科技信息服务中心。
  第二节 职业培训
  1992年,湖南省经济法律法规培训班在嘉禾招生,招收学员113名。年底,77人考试合格。
  1994年,根据地区法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县司法局成立法学教育委员会。1994—1997年,法学教育委员会先后举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高、初级培训班4期,高级班培训学员319人、初级班培训学员94人。1998年,县财政局按照《湖南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举办全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至2002年,先后举办培训班24期,参训人数1966人,有1508人取得《会计证》,403人持《电算会计证》,965人获珠算技术等级鉴定证。通过会计技术资格统考和职称考试,全县获得各类会计技术职称和职务资格的会计人员626人,其中会计员224人、助理会计师332人、会计师68人、注册会计师2人。
  1989—2002年,全县卫技人员参加各级短训班4410人次,平均每个医务人员3.3次,其中,参加省级培训388人次、市级培训382人次、县级培训3640人次;选送省、市(地)、县级医院进修289人次。
  1989—2002年,县农机局创办的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培训农机人员1.2万人次。全县18个植物医院,培训植保技术人员1568人次。县交通局创办的驾驶学校,培训客货车驾驶员1675人。还有煤炭局创办的煤矿职工培训学校、计生委创办的计生学校等,为本行业干部职工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第四章 成人教育
  第一节 农民教育
  一、扫盲
  1989年11月,嘉禾县被省人民政府评定为全省扫盲工作先进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青壮年1.43万人中,文盲半文盲8495人,文盲率为59.4%。是年,县政府以“国际扫盲年”为契机,印发《关于认真开展国际扫盲年活动,把全县扫盲工作推向新高潮》的通知,各部门齐抓共管扫盲工作,狠抓普及小学教育,严控文盲源头。全县农村小学大部分兼办农民夜校,寒暑假组织中小学教师和中小学生送教上门,包教包学。到1993年,全县青壮年有6326人脱盲,文盲率下降为1.52%,嘉禾县被评为全国扫盲工作先进县。
  1994年,县委、县政府成立扫盲领导小组,其成员分片负责联系乡镇的扫盲工作。各乡镇、各行政村把扫盲任务列为年度干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扫盲任务。全县广泛宣传扫盲工作,书写持久性标语488幅、出专刊1218期、广播3700多次、电视专播120多小时、电视专题讲话4次、印发各种宣传资料3500份。
  全县289所小学有207所承办夜校扫盲。不少离退休教师加入扫盲队伍,田心乡山元村75岁退休教师周期时,在自己家中办扫盲班,在村口要道墙壁上绘制识字图画200余幅,让村民看图识字。是年,全县脱盲1219人,次年脱盲530人。
  1996年,全县有青壮年文盲3113人,其中丧失学习能力的381人,实际扫盲任务2732人。扫盲中,公安、教育、卫生、劳动、工商、民政、妇联、财政等部门紧密配合,采取积极措施。对承担扫盲任务的教师规定脱盲任务期限,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对丧失学习能力的文盲实施鉴定,不作扫盲对象;纠正企业招收未脱盲人员和童工的现象;不得给青壮年文盲办理驾驶执照和其他营业执照;不允许青壮年文盲参军;开展妇女“双学”运动,不允许文盲参加五好家庭评比。同时,县财政按全县总人口人均0.1元划拨扫盲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1997年,全县扫盲经费79.93万元,扫除青壮年文盲1176人,非文盲率达99.13%。11月,经省扫盲验收评估团验收,嘉禾县扫盲工作合格。1998年5月20日,全县组织1995—1997年脱盲学员1706人参加全省统一考试,参考率100%、及格率98%、优秀率34%。是年,全县590人青壮年脱盲,非文盲率由验收时的99.15%上升到99.46%。
  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嘉禾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要为农村培养农业技术和农村管理人才。该校由县农业局主办,校址设在农业局。学校除4名专职教师外,每年还根据专业需要聘请10多名兼职教师。县城郊农技站为学校实验基地,县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为教学联系点。学校坚持服务农村、服务农业的办学宗旨,设大专和中专班。主要专业有农学专业、畜牧专业、财务会计、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学制3年,国家承认学历,不包分配。1989年,招收农学专业中专班102人,毕业89人。1995年,招收财务会计专业中专班71人,毕业61人。之后,由于社会办学形式逐渐增多,生源减少。1996年,县委组织部、县农村工作办公室和县财政局印发《关于对全县农村管理干部及其后备力量实施学历教育培训的通知》,当年学校招收会计中专班39人。1989—1996年,各乡镇聘用该校毕业学员54名为农技员。
  1997年,招收农学专业大专班27人。1999年,县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办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通知》。县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对全县农村村级干部实施学历教育的通知》。当年学校招收中专学员16人,学校大中专毕业学员聘为农艺师8人、助理农艺师5人。2000年后,开始转向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短期培训、素质教育。2002年,学历培训在校学生79人,其中中专班61人、大专班18人。1989—2002年,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共培训学员2000余人,其中学历培训班19个,毕业学员461人。毕业学员中有5名被省市评为“学用结合、科技兴农”先进个人(标兵)。
  第二节 职工教育
  1989年,县职工教育办公室(以下简称职教办)对县内不具备高中(中专)学历的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学员按文、理分科,文科开设课目有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理科开设课目有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任课教师从中学在职或退休教师中聘请,一般采用函授与面授相结合的形式授课。每年由郴州地区职教办组织统考,凡5科考试合格者,由地区职教办发给省教育厅监制的职工高中毕业证书。1993年县职教办代表参加省职工教育工作会议,在会上介绍工作经验。至1995年,全县共举办职工高中班4个,230人参加学习,统考后均获得毕业证书。还举办中技班培训,3000人次参加学习;举办舞蹈班2期,100人参加学习。全县工交、财贸系统的职工中等专业教育由县职教办宏观管理,职工所在单位分批对口送地区有关职工中专学习。1989—1995年,县职工教育办公室征集、整理有关职工教育论文100篇。1995年后,厂矿企业逐步转制改体,县职教办撤销,其档案资料及有关工作移交县教育局成人教育办公室。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
  一、自学考试
  全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每年春(4月)秋(10月)两季各举行一次。县教委(教育局)内设立自学考试办公室,设专职人员为考生咨询服务,并供应自学教材。1989年春第10次(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排序)自学考试,全县报考人数443人,报考科目686个,达专科毕业11人。
  1991年秋季第15次自学考试,报考人数762人。报考的有干部、教师、工程技术员、退伍军人、工人、农民和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其中有父子同时报名、母女同室考试,还有身怀六甲的妇女。当年,嘉禾县政府被评为省“助学先进单位”。1993年4月,县委、县政府首次为1992年16、17次自学考试达专科的26名毕业生和本科的1名毕业生举行颁发毕业证书仪式。自学考试毕业生素质的提高,不仅使他们在评优、晋升职称方面得到部门的认同,还带动不少人参加自学,迎来报考的高潮。1997年秋考(27次)和1998年春考(28次),每次考生超千人。1998年秋考(29次)到1999年秋考(31次)考生超2000人。2000年春考(32次)考生高达3149人。是年,达专科毕业141人,是1~17次自考专科毕业生的总和;达本科毕业45人,是1~29次自考本科毕业生的总和。
  2000年7月,嘉禾发生高考舞弊事件,被取消举办各类教育全国统一考试资格。第33次、34次(2000年秋季、2001年春季)嘉禾县自学考试考生到外县参加报考。
  自1989年春考(10次)到2002年秋考(38次),全县通过自学考试达专科毕业的961人、本科毕业的259人,合计1220人,与同期普通高等院校分配来嘉禾的毕业生人数相近。毕业生中汉语言文学专业379人(本科120人,专科259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职的中小学教师,是同期师范类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嘉禾人数的一半。
  二、电大、函授教育
  电大1995年,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在嘉禾县司法局设立分校,开设法律专业,当年招收全日制(三年)脱产学员52人,次年招收40人,第三年招收39人。学习期满毕业110人。2001年,县教育局成人教育办公室承办电大工作站,举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制两年,业余自学,节假日请郴州电大教师面授,面授和考试地点设在城关镇中心完小。当年,春季招生在职教师108人、干部5人,共113人;秋季招生在职教师19人、干部5人,共24人。2002年,电大续招,春季招生在职教师54人、干部6人,共60人;秋季招生在职教师31人、干部4人,共35人。全县电大学员总计232人。除县里有组织招收的电大学员外,还有各单位、各行业职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行业需要,选择不同专业的电大学习。1988—2002年,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参加电大学习的63人,其中本科22人、专科41人。
  函授
  1992年,经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函授学院批准,嘉禾县委党校开始举办大专函授班,当年录取省党校经济管理大专函授班学员20人。1994年,根据地区法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成立“县法学教育委员会”,新开办法律函授大专班1个,招收学员32人。1997年,县党校录取市党校经济管理大专函授班学员128人。2000年,县教师进修学校协助郴州教育学院举办函授大专班,招收学员63人。2002年,县委党校分别为省委党校录取省委党校法律本科函授班、行政管理大专函授班、经济管理大专函授班学员108人、137人、108人。
  是年,县委党校在校大专函授班4个、学员367人,本科函授班2个,学员142人。至2002年,县委党校举办的省、市党校大专函授已毕业9个班,学员569名;省委党校本科函授1个班,毕业学员50名;市党校农村干部大专函授2个班,毕业学员29名。除上述有组织的招收函授学员外,各单位各行业职工根据自身爱好和业务工作需要,参加不同专业的函授学习。据卫生部门统计,1989—2002年参加本科、专科函授学习的干部职工分别为125人、166人。
  第五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常规
  1992年,县教育局实施地区教研室编制的《教学常规管理手册》,全县教师人手一册,并设置《教学计划》和《教案》,要求各科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步骤、重点、难点,以及板书设计,都要认真钻研、填写。1993年秋,县教委组织教研人员对全县中小学执行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地区教委组织教研人员来嘉禾进行抽查,抽查得84.6分。塘村镇中心小学教师周月英、珠泉完小副校长邓伍春、嘉禾一中副校长李贺森受到地区通报表扬。1994年冬,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对本校教师执行教学常规进行总评、记分、定等级,以此作为教师当年业务考核的内容。县教委制定《关于执行教学常规的若干规定》和《执行教学常规评价方案》,统一使用执行教学常规的“操作本”。教学常规评价方案有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33项;根据教学常规评价细则设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教学常规执行四级管理:县教委一期一查一通报;学校(学区)一季一查一通报;年级组一月一查一通报;学科组一周一查一通报。县设立教学常规奖,奖励优秀教师和学校。还规定对教学常规评为一般的教师和学校,不予评优评先进;对评为较差的教师和学校,教师实行高职低聘、学校主要负责人给予黄牌警告。由此,全县学校形成人人执行教学常规、个个参与管理的良好风气。
  1998年,县教育局给全县教师配发修订的《嘉禾县中小学执行教学常规操作手册》。2001年,县教育局教研室与普教股、电教馆、仪器站、督导室协作成立教学常规管理联合督查队,对学校教学常规改定期统一检查为不定期突击检查。重点剖析“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教研活动、教学总结、考试考核”等几个方面,并建立教师教学档案。县教育局为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常、实、新”评价,还提出教师要给学生评价权,每个学期学生给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一次分,学生有权拒绝评分不及格的教师上课。同时把“考试考查”一项,从教学常规中分离出来,既注重抓教学常规这一过程,又注重抓教学质量这一结果。
  第二节 教学研究
  1989年始,全县中小学教学研究由听课、评课向专题研究的深层次发展。是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研论文4篇。珠泉完小教师周石山认真研究“三算”数学教学,赴陕西省蒲城县参加全国“三算教学”第二届年会。1990年4月,郴州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各县市教研人员150人,在珠泉完小举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研讨会。珠泉完小教师邹烨辉在一年级109班作“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至1991年,五年实验结束,该班学生参加六年制小学生毕业会考,成绩超过普通毕业班。1992年,珠泉完小教师邝经文撰写的论文《三算结合如何启发儿童学习动机》获省教科所优秀奖。1993年,全县中小学实施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新教材。县教研室组织中学语文、数学、外语和小学语文、数学、思想品德6科新教材研讨会,参会教师600余人。县教研室专职教研员在研讨会上分别讲解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原则、特点,并举办新教材公开课。1997年,县教育局组织中学教导主任、学区普教专干赴汩罗市学习开展素质教育经验,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嘉禾一中的摄影、美术、航模、化学实验等兴趣小组,城关中学的“七色文学社”、通讯社、编辑、广播、书画组,龙潭中学的“春蕾文学社”、“小记者站”等,活动开展很活跃。1999年,珠泉完小邓伍春主持的“运用音像教材,优化小学语文三段式教学”实验课题列入省《义务教育音像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的子课题。该校教师李红珍撰写的论文《小学语文三段式优化课堂教学研究》获省教委成果奖。2000年4月,贯彻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紧急通知》,全县中小学实施书包“减肥”、作业“减量”、考试“减繁”,加强德育,改进音、体、美教学。2001年,县教育局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全县教育科研管理的若干规定》,要求学校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教师人人有科研课题、个个有教研论文。同时规定,对教师取得科研成果的给予奖励。
  2002年10月,郴州市首次小学社会课CAC(计算机补助教学)说课竞赛在嘉禾举行。全市11个县(市、区)选派22名教师(其中嘉禾县10名),逐一登台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程序,切磋教学技艺。竞赛结果,城关学区教师李凌燕、莲荷学区教师陈媛获一等奖,并代表郴州市参加省举行的说课竞赛。是年,全县举办首届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和自制教具评选活动,钟水中学教师胡久佳、李准合作的“照度表”,嘉禾二中教师肖成龙制作的“沸点与压强关系实验器”,城关中学教师周小玲制作的“人体呼出气体含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器”,城关中学教师李昌健制作的“电铃”,城关中心完小教师曾喜德制作的“空气对流箱”,均获一等奖。
  配合教学研究,县教育局主编《嘉禾教研》,不定期印发至中学、学区。刊物设学校管理、新思维新观点、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心理研究、作文教与学等12个专栏。
  在《嘉禾教研》选登的文章,每年评比两次,其中优秀者上报市教科所和省教科院。据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印发的《关于郴州市2002年研究性学术论文评审结果的通报》,全市共收到论文56篇,其中嘉禾21篇,占总数的37.5%。56篇论文共评出一等奖13篇,嘉禾占4篇;二等奖19篇,嘉禾占7篇;三等奖24篇,嘉禾占10篇。当年,在省级以上书刊或学术活动中,被采用论文43篇,其中获奖37篇。2002年,《全面提高嘉禾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总科研课题,设立12个分课题、49项子课题,正在实施之中。1989—2002年,嘉禾县教师在省级以上书刊或学术活动中发表论文188篇,获奖135篇。
  第三节 电化教学
  1988年统计,全县中小学电教设备价值16.10万元,有各式幻灯投影机271部、录音机89部、录放像机13部、电影机2部、监视器14台、微电脑2台、卫星地面接收站1个。1989年,珠泉完小被评为省电教先进集体。1990年3月,地区电教学会组织全区12个县市电教教师20余人到珠泉完小观摩电化教学,听取129班(省定电教实验班)和102班电教实验教学报告。
  1994年,县教委办的“嘉禾县教育电视台”建成开播。到1996年,教师进修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嘉禾一中、珠泉完小四所县属学校共投入资金380万元,新建电教实验楼4栋,新增电教器材设备价值60多万元。1997年,全县投入电教设施设备建设资金24万元。1998年3月,全市开展“电化教育普及县”建设活动,县内中小学加大电教设备设施投入。“普九”验收中,学校电教设备达标的:中学一类标准6所、二类标准12所、三类标准4所,小学一类标准6所、二类标准32所、三类标准168所。
  1999年1月,中小学电化教育改称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县教育局按照“软件从严,硬件从实”的原则,制定《嘉禾县创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合格县实施方案》。2000年,嘉禾一中、广发、坦坪、城关、石桥、普满中学和珠泉完小设置语音室。10月,嘉禾县教育电视台受广播电视部门制约,加上广播电视由无线转向有线,教育电视也逐步向网络信息化转移,县教育电视台无线发射停播。在田心乡黄牛岭顶峰兴建的电视发射塔转让给移动通信部门使用。2001年,全县投入资金90万元为中小学添置音像设备和应用软件,投入241万元为16所乡镇中学建设电脑室。
  全县中小学电脑室达到31个。
  2002年,全县中小学电教设备累计价值人民币410万元(其中中学280万元、小学130万元)。
  有电脑计算机1200台、书写投影仪650台、收录机600台、立体收录机680台、录像机和影碟机130台、彩色电视机140台、录音带2.34万盒、电子监控设备2套、闭路电视设备2套、电子备课室3套、多媒体投影设备6套;有电脑室2823平方米(中学1544平方米、小学1279平方米)、电教资料储存和电教器材保管室1381平方米、电教室722平方米(中学212平方米、小学510平方米)、语音室402平方米(中学332平方米、小学70平方米)。
  第六章 教师
  第一节 队伍结构
  1988年,全县共有教职工2544人(公办教师1722人,民办教师613人,编内代课教师129人,其他部门办学的教师80人),其中公办女教职工406人、占15.9%,年龄超出50周岁的209人、占8.2%。全县师生比:小学1∶22.6,初中1∶14,高中1∶11。班与教职工比:小学1∶1.48,初中1∶3.1,高中1∶4.48。专任教师学历:小学专任教师1464人中,中师和高中以上毕业学历1006人,占68.7%(全国68.1%);初中专任教师451人中,专科以上学历244人,占54.1%(全国35.6%);高中专任教师91人中,本科毕业以上学历44人,占48.4%(全国41.3%)。
  1989年,全县有教职工2764人,其中公办教师1731人、编内代课教师131人、民办(集体)教师894人、其他部门办学教师8人。到1999年底,全县教职工发展到3309人,其中公办教职工3123人、学前班幼师157人、其他部门办学教师4人、社会力量办学教师25人(民办教师已全部转为公办,代课教师全部清退)。全县教职工比1988年增长30%。
  2002年,全县教职工3661人,其中公办教职工3240人、临时代课教师108人、学前班幼儿教师162人、其他部门办学教师4人、社会力量办学教师147人。全县教职工中公办女教职工1186人、占32.4%;年龄35周岁以下的1693人、占46.2%。
  全县师生比:小学1∶20,初中1∶17.4,高中1∶13。
  班与教职工比:小学1∶1.67,初中1∶3.42,高中1∶4.39(省定标准小学1∶1.7,初中1∶3.7)。全县教育部门累计新增大中专院校毕业生1708人(其中本科生106人,专科生622人,中专生980人),加上原教师在职培训,专任教师学历大提高。小学专任教师1700人,其中本科16人、专科424人、中专1205人,合格率96.8%;初中专任教师1017人,其中本科253人、专科706人,合格率为94.3%;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39人,其中本科115人,合格率83%;职业中专专任教师25人,其中本科16人,合格率64%。
  第二节 教师待遇
  一、政治待遇
  每年教师节,县、乡镇都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尊师重教形成社会共识。1988年,教育系统有党员432人,占全县教职工总数的17%。1990年8月,珠泉完小副校长刘继美(特级教师、省劳模)参加全国优秀“园丁之家”活动,赴辽宁新城和北京旅游疗养。是年,郴州地区教委、中国教育工会郴州地区工委授予嘉禾一中教师雷仲仙“优秀教育世家”称号。1991年,嘉禾县“教师奖励基金会”成立(2002年改名“教育基金会”),表彰奖励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慰问边区特困教师和80岁以上高龄退休教师。1992年,盘江学区教师、县政协委员肖化春被评为全省先进政协委员。2002年教育系统有中共党员1013人,占全县教职工总数的27.7%。
  1989—2002年,全县评选省、部以上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34人,其中被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教育工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的7名,他们是张日宗(嘉禾二中)、谭代法(泮头学区)、邓土成(盘江学区)、李源洪和李纯仪(嘉禾一中)、李枝雄(行廊学区)、李柏玉(石羔学区);评选地(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84人,其中“十佳校长”4人、“十佳班主任”3人、“十佳教育公仆”2人、师德模范3人、教学能手1人、教研能手1人;还有获萧克教育奖、明星教育奖、华人教育奖各2人,素质教育先进个人6人。14年内,全县教育系统职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有652人;有63人被选为县各届党代会代表,有17人被选为县各届人大代表,有34人为各届县政协委员。原县教委委员朱章驿曾任第12届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嘉禾一中校长雷仲仙曾任县政协三、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和省政协七、八届委员会委员,原嘉禾一中教师、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柏才任县政协六届委员会副主席。
  二、生活待遇
  1988年始,全县教职工按评定职称享受职称工资,人月均工资103.6元,加上补助工资人月均工资162元。1989—2002年,教师住房、医疗、工资福利等不断改善。1991年,成立民办代课教师福利基金会,并制订《嘉禾县民办代课教师福利基金会章程》。章程规定:凡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连续教龄满15年者;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连续教龄15年以上,丧失工作能力者,可享受离岗补助。是年,全国第七个教师节前夕,县党政领导21人分组到学校慰问教师,并将教师反映的住房难、就医难、家属农转非难、子女就业难等问题以县委办公室《内参》资料形式印发有关部门,引起有关部门重视。1993年和1995年,县教委(教育局)两次从教师城镇待业子女中招收71名以工代教人员,其中有高级教师的配偶及子女15名。1993年,全县教职工人均医药费100元。
  1994年,规定教师门诊医药费按每人基数30元和工龄每年1元、中级职称加5元、高级职称加10元计数,实行大包干;住院医药费按每人教龄划出自负部分,其余由单位负担。
  至1996年,全县有141户教职工家属计235人的户口“农转非”。同时,通过调动解决49户夫妻两地分居的困难。为解决教师住房难的问题,“普九”期间,在兴建教学楼的同时,兴建教职工宿舍,全县共建职工住房7.39万平方米。新建的教师新村一期工程,1999年建成7栋住宅楼,每栋24套住房,每套105平方米,供168名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居住。至2001年,全县教职工工资进行一次套改、5次加薪:1989年,普调工资,月人均工资162元;1993年,工资按职称套改,月人均工资447元;1997年提高基础工资标准,月人均工资517元;1999年同时提高基础工资和级别工资,月人均工资592元;2001年1月,再次提高基础工资和级别工资,月人均工资648元。2001年10月,平均加薪幅度为15%,人月均工资达767元,比1989年增加605元。2002年,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县80%教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县教育局勤工俭学管理站先后组织210名骨干教师,利用假期分赴北京、厦门、海南等地考察学习、旅游观光。旅游资金公费补助正常费用的1/3,最高限额1000元。当年,教师新村二期工程完成两栋48套,每套120平方米,供48名骨干教师居住;三期工程正在实施中(2003年完成一栋24套,每套120平方米)。
  第三节 教师培训
  县教师进修学校是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校址位于县城西北,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基本完善。1990年,学校被定为正科级单位。1995年11月,经省教委评估团评估合格挂牌,享受中等师范待遇。1999年8月,该校举办附属实验小学,招收小学一年级学生100名、学前班100名。为提高参加培训学员的教育科研能力,学校创办内部业务指导性刊物《嘉禾教师》,共发行4期,1800册。
  2001年1月,嘉禾一中创办晋屏中学,借用该校教室和宿舍,附属实验小学停办。是年,《嘉禾教师》刊物停办。2002年8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县教师进修学校与县委党校联合办学,一个学校两块牌子。校舍转让给嘉禾一中,转让费130万元移交党校,用以偿还党校设施建设贷款。
  1989—2002年,县教师进修学校先后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离职函授班和短期培训班。
  学历培训 1989—2000年,为县内未达中师毕业学历的在职小学教师办中师函授卫星电视班7届,毕业239人;办两年制中师脱产学习班8个,毕业367人;办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考试复习班,即中师补修班7期,毕业255人。通过培训,全县861名小学教师取得专业合格证。
  岗位培训 1991—1995年上期,先后举办小学语、数一级教师岗位培训班8个,结业学员350人;办小学音乐、美术培训班2个,结业学员123人。1995年下期至1998年,对551名在职小学教师进行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培训。以上共培训学员1024人。
  骨干培训 1990—2000年,举办小学校长培训班10期,培训校长400人。2000—2002年,举办两期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210名小学教师参加培训。
  入门培训 对新参加教育工作的非师范类毕业生补修教育学和心理学,培训97人;对缺乏教育实践的新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培训483人。
  教育信息技术培训 1999—2002年,连续4年举办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1509人,取得合格证书的1331人。
  基本功培训 即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和动手能力的培训。2000—2002年,全县中小学教师参加基本功培训共2516人。1998年,郴州市举办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基本功竞赛,嘉禾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雷晓群获个人全能一等奖和三笔字第一名,学校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第四节 教师任用
  一、代课教师任用
  1989年,全县任用代课教师131人。1999年增至610人,其中由县负担代课金的315人,由乡镇、村负担代课金的295人。由于小学教职工超编,初中教师经过“普九”也趋满编,任用代课教师已无必需。为做好清退代课教师工作,县教育局制定《嘉禾县清退代课教师实施方案》。1999年5月,经过宣传教育,做好代课教师的思想工作,采取适当经济补偿,610名代课教师全部清退。2002年,因教师缺编,全县又任用代课教师108人。
  二、组织支教队
  多年来,县城及城郊学校教师有富余,而偏远山区学校缺欠教师。为合理配置教育人才资源,县教育局于2001年8月26日制定《关于对农村边远学校开展支教活动的若干规定》,组织支教队。支教队员:一是从县属学校、县城郊区学校、教育局机关有教研教改职责的股室选调;二是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未到农村基层工作,调入机关、城区、城郊学校满5年以上的干部、教师中选调。2001年10月,选调16名支教队员分赴普满、泮头、石桥、田心、广发乡支教。2002年9月,选调12名支教队员分赴石桥镇和田心、广发乡支教。支教人员在原单位的人事和工资关系不变,享受每月100元伙食费补助。
  三、职称评聘
  1988年,在全县教育部门所属学校的2464名公办教职工中评聘高级职称53人、中级职称400人、初级职称1357人,分别占教职工的2.2%、16.2%、55.1%。1992年始,根据教师职称评定情况和教学岗位职数,继续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通过贯彻《教师法》,实施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务聘任步入规范化。至2002年,全县教育部门共评聘高级职称96人、中级职称1152人、初级职称1772人。
  第七章 教育管理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989年,嘉禾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为县教育委员会(简称县教委),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兼任县教委主任,另配4名副主任,由第一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县教委内设办公室、人事股、基础教育股、计财股、纪检监察室,下属事业单位有教育教学研究室、成人教育办公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电教馆、仪器站、勤工俭学管理站。乡镇17个学区是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管理辖区内小学事宜,接受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双重领导,其行政、事务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人事、业务由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管理和指导。乡镇中学由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双重领导。学区、乡镇中学均属股级单位。
  乡镇学区配主任1名,另配普教专干、成教专干各1名,较大的学区配总务1名。学区主任兼任乡镇中心小学校长。1990年,县教委成立内部审计股。
  1992年3月,成立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办公室,5月成立县教委教育督导室。1993年5月起,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不再兼任教委主任。1995年4月,县党政机构改革,撤销县教委,恢复县教育局,为县政府职能机构。2002年6月,县教育局内设机构调整为5个行政股室和6个事业单位,即:办公室(加挂政策法规股牌子)、组织人事股(加挂教师工作股牌子)、基础教育股(加挂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股牌子)、计划财务股(加挂内审股牌子)、纪检监察室;教育教学研究室、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办公室(加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和电大工作站牌子)、招生考试办公室(加挂县招生考试服务中心牌子)、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办公室(加挂县毕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牌子)、电化教育馆、教学技术装备站。17个乡镇仍设学区。
  第二节 教育督导
  1996年1月,县政府成立教育督导室。县教育督导室实行市教育系统垂直和地方政府双重管理体制。行政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直接负责;业务接受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统一指导。教育督导室代表县人民政府行使教育督导职权,担负对乡镇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和对各类学校“督学”的任务。督导以专项督导检查为主,结合教育行政常规管理开展“督学”、“督政”工作。
  1992—1998年,教育督导工作围绕“八五”期间实施《义务教育法》,对全县乡镇落实《九年义务教育规划》进行检查,对中小学的“三率”(入学率、毕业升学率、巩固率)和德育工作重点督查。1998年10月,嘉禾“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12月,国家教育部为嘉禾县颁发《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证书。1999年,为巩固“普九”成果,县政府印发《嘉禾县实施〈湖南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年度检查评估方案〉的意见》,成立嘉禾县“普九”年检评估工作小组。县教育督导室制定有关评估的内容方法,于每年11月,按照省、市“普九”年检评估规定,组织全县“普九”年检评估。是年8月,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成立“嘉禾县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示范性学校、规范化学校、合格学校、薄弱学校”的标准进行评估分类,并定期进行等级升降督导评估。2000年始,按照市教育督导室的部署和要求,对中小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考评,先在珠泉完小和城关中学试点,然后推广。1999—2002年,全县“普九”工作通过4次年检,每次市评结果定级均达到“良好”,在全市各县(市、区)的排位都在前6名以内,县对乡镇“普九”的年检,其等级都在合格以上。期间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四次督导评估。
  1999年,第一次评估结果:普通初级中学规范化学校5所、合格学校11所、薄弱学校3所;县城、乡镇中心小学规范化学校7所、合格学校11所。
  2002年,第四次评估结果:普通初级中学规范化学校7所、合格学校12所、薄弱学校1所;县城、乡镇中心小学示范性小学1所、规范化小学9所、合格小学8所。1999—2002年,第一轮评为高品位的学校有:规范化普通高中1所、规范化普通初中6所、示范性完全小学3所、规范化完全小学13所、规范化初级小学4所。
  1996—2002年,县教育督导室每年初制定《嘉禾县教育评估方案》,对乡镇教育进行督导。评估方案根据不同时期教育目标、要求、实际情况制定。评估内容包括领导重视教育工作、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成人教育、“两基”工作等。
  年终进行考核评估,评估结果报县人民政府。
  第三节 经费管理 1989年,县财政拨付的教育经费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当年,共拨付教育经费550.4万元,占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4.5%,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20.8%。为确保教育经费的合法运作,县教育局加强对教育经费管理与审计监察。20世纪90年代初,由县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按照省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分别县城、农村制定中小学学杂费征收标准。实行《征费许可证》和《中小学收费登记卡制度》,学校不得擅自增加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
  1993年3月,根据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精神,禁止一些学校乱收费,减掉一些搭车收费项目。1995年,全县中学和学区负责人向教育局递交《制止中小学乱收费工作责任状》。教育局规定,对乱收费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在评优和晋职中实行“一票否决”。1992—1995年,县教育局内审股先后3次对17个学区、17所中学、19所小学进行审计,查出乱收费、滥发补助、私分公款、私设小金库等违纪金额67.22万元。
  1996年5月,县财政拨付的教育经费下放到乡镇财政所管理,因各种原因乡镇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1997年,为加强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堵住滋生奢侈浪费和腐败的源头,集中财务系统和管理人员举行为期3天的“强化会议监督,严格执行财政纪律”的财政法规学习班。同时,对学校领导开始实行“离任审计”。1998年秋,清退学校自立项目的乱收费44万元。11月,县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收费整顿领导小组”,整顿收费纪律,规定学校收费项目标准必须公之于众,并接受县、乡镇人大代表监督,中小学收费行为逐步做到规范化。当年“普九”验收,县财政共拨付教育经费2576万元,占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6.2%,育经费比上年增长18.5%。是年,根据省政府规定,财政拨付的教育经费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保证在职教职工工资和离退休教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2000年2月18日,县教育局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规定》,对学校经费支出特别提出“25项不准”,规范学校财政行为。“九五”期间(1996——2000年)除审计学区、中学财务外,还对近1/2的村办小学进行财务审计,审计总金额837.6万元,查出违纪金额90.24万元,收缴违纪金额63.1万元。同时,对隐瞒学生人数截留上交、私设小金柜、虚报支出、滥发财物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其中广发学区私分公款2.4万元的4名成员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和法纪处分。通过经常性的纪检监察审计,财政违纪违规行为明显减少。2001年,县教育局印发《关于教育物资采购的规定》,成立教育物资采购小组,加强对教育物资统一采购的管理。2002年,县财政拨付教育经费4646万元,占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6.4%,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28.6%,是1992年的5.1倍、1998年的1.8倍。是年,县教育经费用于小学2431万元,在校学生人均668元,是1992年的5.3倍、1998年的2.2倍;用于中学1945.7万元,在校学生人均849元,是1992年的3.4倍、1998年的1.59倍。县教育经费中的公用经费为在校中小学生人均75元,是1992年的4.6倍、1998年的1.7倍。
  第四节 设施建设
  一、校舍建设
  1991年,县内兴起集资办学热潮,全县共集资532万元,为61所学校新建校舍1.69万平方米。
  1993年,按郴州地区中小学校分类定级条例自评,全县中小学323所,其中一级1所、二级11所、三级184所、四级127所,一、二级占3.7%,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评价得41.7分,列全市第七位。
  1994年,为改善办学条件,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党政领导签订《学校现状晋级责任状》,实施“2530”工程(即全县一级学校占20%,二级学校占50%,三级学校占30%,改变四级学校)。群众集资办学再次升温,各乡镇组织村干部到广发乡白觉村参观园林式示范小学。1995年5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加大教育投入,除继续实施“五项政策”外,还新开“五个口子”,征收五项地方教育附加,并在全县开展“争创教育明星乡镇”活动。是年,全县乡镇村共为教育投入1363.7万元,征地8.84公顷,新建教学楼25栋,新增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肖家、行廊、城关、坦坪4乡镇争创教育明星乡镇。
  1996年1月,县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全县教育走廊建设的决定》,要求在省道1806线沿线的普满、肖家、行廊、龙潭、袁家、车头、石羔,在1803线沿线的塘村、车头、城关以及坦坪到石桥的12个乡镇,建设教育走廊。是年6月,郴州市中小学校办学现状分类定级现场会在嘉禾召开。通过建设,经市教委检查验收,全县中小学266所,一级学校75所、二级学校120所、三级学校46所、四级学校25所,一、二级学校占73.3%,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评价名列全市第二。至1997年,泮头乡小街田、肖家镇山口凤和车头镇荆林、石田四所希望小学工程相继竣工。1998年,嘉禾“普九”经省市检查验收合格。“普九”期间,全县共投入设施建设经费1.42亿元,扩大校园面积40.75公顷,新建校舍21.9万平方米,其中有198栋设计新颖、美观大方的教学楼、实验楼,41栋教工宿舍,3栋学生公寓;改造危房2.1万平方米;还建附属设施312项,砌围墙2万米。通过建设和调整学校布局,全县254所中小学校,一级学校127所、占50%,二级学校102所、占40%,三级学校25所、占10%,基本没有四级学校。2001年6月,县政府制定《嘉禾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规划实施方案》,要求所有危房列入“危房改造”工程。
  2001—2002年,撤并29所农村小学,新建校舍2.05万平方米,维修校舍4811平方米,危房改造工程共投入658.8万元。
  二、仪器设备与实验室建设
  1988年,全县中学仪器价值28.1万元,有仪器柜231个、仪器室31间(1163平方米)、实验室11间(684平方米),21所中学只有6所能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全县小学仪器价值27万元,有仪器柜63个、仪器室12间(775平方米),没有实验室。
  1991年,县教委努力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全县添置教学仪器8万余元,新建仪器室10间(320平方米)、实验室10间(710平方米),新置仪器柜80个、实验桌83张。行廊学区7所完小,有5所新建实验室。嘉禾一中实验楼造价85万元,完成主体工程。1992年,全县中小学实施《湖南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标准》。到1995年,城关、龙潭、盘江3个乡镇中小学基本普及实验室教学。
  1996年12月,县教育局制定《关于普及实验教学工作实施方案》。1997年3月,全县中小学普及实验教学现场会在坦坪、车头、莲荷3个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巡回召开。同时,对全县中小学“普及实验教学”达标开展自查:全县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基本普及实验教学,配备实验桌椅795套、仪器柜855个;全县小学用于普及实验教学的经费413.5万元。11月,嘉禾普及实验教学工作经省教委验收合格:21所中学(未包括职业中专普通初中班),一类15所,二类6所;228所小学,一类15所,二类30所,三类163所。2002年,全县中学教学仪器价值263.1万元,有仪器柜708个、仪器室56间(2381平方米)、实验室45间(3350平方米);小学教学仪器价值315.1万元,有仪器柜252个、仪器室18间(720平方米)、实验室19间(1400平方米)。
  第五节 勤工俭学
  全县中小学勤工俭学项目有校办农场、校办工厂、校办第三产业和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等。
  1978年,珠泉完小在全省首创校办教学幻灯制片厂(后改为嘉禾县教学幻灯制片厂),生产的教学幻灯片销往全国。1983年,从教学幻灯制片厂分办嘉禾县教育印刷厂。教学幻灯制片厂、教育印刷厂享受勤工俭学的税收待遇。1989年,全县中小学农林生产基地18.6公顷。1990年,县农业职业中学由财政局、教委拨给周转金2万元、自筹3万元,创办塑料袋厂,年产60万个塑料袋,产值约30万元。1991年6月,县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生产基地建设的通知》,规定生产基地小学生每人不得少于2~3厘、中学生每人不得少于3~4厘。盘江中学培育2公顷杉树苗木,纯收入万余元。县农业职业中学0.76公顷苗圃,承包珠泉经济开发区绿化种苗任务,年收入近万元。石桥中学与县林业局合作,学校提供校园内1公顷基地和劳动力,林业局提供树苗和技术指导,种植10万棵马尾松,利益共享。1993年,龙潭学区自筹资金1.6万元创办藕煤厂。肖家学区创办木工厂,年产课桌椅500套,销售2.5万元。
  1994年6月,县政府召开全县勤工俭学会议,重点解决中小学勤工俭学基地问题,会议期间组织乡镇领导参观车头镇农校的“美国牛蛙养殖场”和白竹园小学的养猪场。会后,钟水乡拨款征收0.6公顷土地给钟水中学,石羔乡划给石羔中学和石羔中心小学3.4公顷荒地,用于办学校农场。1995年,盘江中学坚持“八小时内勤奋教学,八小时外不忘勤工俭学”的原则,学校成立泥工维修、电器维修、木工油漆、种植四个勤工俭学组,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该校每年还组织一次集体小秋收活动,年创收1.5万元。1997年,以师生为服务对象的商业、饮食、修理服务行业在各校兴起。县教育局制定《关于加强学校第三产业管理的若干规定》,规范校办第三产业行为。1998年,全县校办农林场基地13公顷。1999年5月,召开全县勤工俭学会议,推广嘉禾三中食堂管理经验和肖家镇乐塘小学办养猪场以及其他学校办养殖业的经验。县教学幻灯制片厂加强内部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开拓新产品市场,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成倍增长。1995年至2000年,教学幻灯制片厂累计上缴税费480万元。2000年,嘉禾县教育印刷厂产值近150万元,年交税12万元。2001年,在全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高潮中,上述两厂实行“两个置换”,工厂产权在职工内部拍卖。两厂净资产分别为100.17万元、87.35万元。
  2002年,实施“学生豆奶计划”。年底,全县有12所学校按规定办豆奶厂。是年,全县中小学勤工俭学农林场基地14公顷,种养创收纯利润4万余元。龙潭中学养猪场出栏生猪92头,创收1.4万余元。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养殖场、鱼池,承包给学校有关专业教师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管理,承包者既负责指导学生完成有关实习任务,又设法提高承包项目的产量,使教学、创收双丰收。当年,全县中小学办商业网点77个,从业人员205人,年创收47万元。勤工俭学收入主要用于学校建设,部分用于教工福利和扶助贫困学生。嘉禾三中孤儿学生李玉芳,入学三年享受免费教育,另有4名特困生每人每年享受500元补助。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