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篇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866
颗粒名称: 第十七篇 军事
分类号: E289.64
页数: 5
页码: 346-350
摘要: 本篇介绍了郴州市嘉禾县军事机构、兵役、国防教育等情况。
关键词: 地方军事 嘉禾县

内容

嘉禾是有着拥政爱民、爱军习武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这块面积不大的土地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百名革命烈士、千名解放军军官、万名解放军战士。1986年,县人民武装部划归地方建制,1996年收归军队建制。无论是划归地方建制还是收归军队建制,县人民武装部始终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要求,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和正规化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民兵和兵役工作。县人民武装部和武警中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参加嘉禾“两个文明”建设以及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章 机构 设施
  第一节 人武机构
  一、县级机构
  1989—1996年3月,县人民武装部沿用1986年划归地方建制时的机构名称——湖南省嘉禾县人民武装部(简称“县人武部”),为副县级机构,党组织设中共湖南省嘉禾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县人武部为县的军事领导指挥机关和兵役机关,内设军事、政工、后勤三个科和办公室。1996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1995〕12号文件精神,属地方建制的县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省嘉禾县人民武装部,为正团级机构,隶属郴州军分区。内设机构原三个科保留,办公室撤销。县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建立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省嘉禾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行使团级党委权力,接受郴州军分区党委和中共嘉禾县委双重领导。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
  为加强对武装工作的领导,理顺领导关系,县仍设人民武装委员会(简称“武委会”),行使县内武装工作的重大事项决定权。县长兼任武委会主任和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1996年4月、2000年5月和2003年5月先后三次调整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县国防动员委员会成员。县人武部设部长和政委两名主官。一名主官参加县委常委会议,一名主官参加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按照党管武装的原则,县委定期召开议军会议,讨论研究人武工作重大事项;县委书记定期到人武部办公,了解人武工作情况,解决人武工作实际问题。
  二、基层机构
  1989年,全县17个乡镇人武部和资兴矿务局嘉禾煤矿人武部、南岭林场人武部、袁家煤矿人武部、铁炉下煤矿人武部、罗卜安煤矿人武部、焦冲元煤矿人武部,为地方基层人武机构,对外挂牌,主管本地区(单位)的民兵和兵役工作。1999年7月,根据上级规定,人口在3万人以下的乡镇配部长1名,3~6万人的乡镇配部长1名、副部长或干事1人。嘉禾大部分基层人武机构配部长1名,武装部长原则上参加乡镇(单位)党委,武装工作业务接受县人武部的指导。
  第二节 武警中队
  1989—1995年5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嘉禾县中队(简称“县武警中队”)沿用1982年的称号,其编制序列、服装式样、供给标准、纪律要求、教材训练和政治思想工作由郴州地区武警支队管理,经常性工作由县公安局管理和指挥。1995年6月,郴州地改市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嘉禾县中队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郴州市支队和嘉禾县公安局双重领导。1999年,县武警中队被武警湖南省总队评为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先进中队。
  第三节 军事设施
  一、训练基地
  1992年,县人武部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新办公楼竣工。内设作战室、作战值班室、武器室、教学室(国防教育中心)。教学室内配有电视机、影碟机、投影机等电化教学用具。1993年,对原有民兵训练基地进行改造(其中改造食堂1200平方米),完善配套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实现民兵训练基地化、正规化。通过几年的努力,至2002年,县民兵训练基地设施逐步完善。房屋面积2000平方米,有住房(47个房间、140个床位)、食堂(可供350人就餐)和教研室、资料室、器材室、阅览室、文娱活动室。“三场”(射击场、投弹场、战术场)总面积26.4万平方米,有永久性的靶壕、靶档、战壕等设施。全县专武干部、村民兵营长、基干民兵、民兵应急分队的集训均在县民兵训练基地进行。集训之余,县民兵训练基地的住房、食堂对外营业,“以劳养武”。
  二、人防工程
  1989年,嘉禾县人民防空办公室(简称“县人防办”)成立,挂靠县政府办公室。当年,县城内建有人防工事面积1092平方米。1994年12月,嘉禾县被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列入人民防空重点县。1995年12月,县人防办从县政府办公室分出,单设为正科级单位,接受县人民政府和县人武部双重领导。
  1996年,县人防办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武部《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和开发利用。先后筹措人防工程建设资金100万元,兴建人防工程1800平方米。1997—2000年,县人防办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人防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全县有公共和单位人防工程7处,面积3000平方米。工程利用规模1000平方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
  第二章 兵役
  第一节 兵役登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凡当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服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每年9月,县兵役机关统一下发“兵役登记花名册”到机关、厂(矿)、学校、农村,对当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进行兵役登记。经兵役登记和初步审查合格的为应征公民,22岁以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
  全县每年10—12月对退出现役,被部队确定服预备役的士兵进行登记。至年满35周岁退出预备役。
  1992年6月,根据中组部等6部委印发的《关于在全国开展转业干部服预备役登记工作的通知》,嘉禾县对当年在登记范围内的6名本县转业干部进行预备役军官登记。以后,县人武部于每年3月底前,对退出现役的转业干部进行预备役军官登记、统计。1992—2000年,全县共有30名转业干部进行预备役军官登记。
  第二节 征兵
  1989年,实施冬、春季两次征兵。1990年后改为每年冬季征兵。征兵期间,县政府征兵办公室(简称“县征兵办”)与县人武部密切配合,广泛开展宣传工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征兵工作会议,下发征兵工作规定,层层签订责任状,组建体检、政审、监察队伍。在搞好兵役登记的基础上,鼓励广大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应征。通过目测、初审,确定预征对象。体检实行编号挂牌进站、全封闭体检和单科淘汰制,做到“谁检查、谁结论、谁签字、谁负责”。政审不漏一人、不放过一个问题,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廉洁征兵,确保新兵征集任务圆满完成。1998年,针对当年征集特种兵,政治条件标准高、要求严和控制非农业人口征集数量的情况,县征兵办与县人武部突出对外出务工适龄青年的宣传动员工作。全县共发函350封、拍电报50份、通电话150次,多种方式动员外出务工适龄青年回乡应征。盘江乡适龄青年曾心红的父亲为不耽误在广东打工的儿子应征,代子报名并打电话催促,使曾心红及时回家乡报名应征。类似情况及时赶回报名应征的青年260人。当年,全县适龄青年报名应征的3973人,占适龄青年总数6674人的60%。1989—2002年,嘉禾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输送义务兵1898名。
  第三章 民兵
  第一节 民兵组织
  民兵组织原则上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以村(组)为单位编班,以村联片编排,班排连起编线分别为3人、15人、51人。
  1989年全县民兵组织(营、连、排)100个,基干民兵1149人、普通民兵18740人、应急民兵120人。盘江、广发、莲荷、坦坪、田心、石桥、肖家、普满、龙潭、袁家、泮头等乡镇组建民兵专业技术分队。
  1993年,依照《民兵工作条例》和中办发〔1992〕13号文件《关于加强民兵基层建设的意见》以及省军区制定的《湖南省民兵基层建设细则》,嘉禾县开展民兵组织整顿,按规定建制建立民兵组织。凡符合条件的适龄公民均编入民兵组织,做到乡镇、村民兵编组合理,官兵相识,干部配齐配强。当年,城关镇抓民兵基层建设标准高、效果好,先后受到郴州军分区、湖南省军区、广州军区通报表彰。
  1993年,针对全县外出民兵多的特点,县人武部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外出民兵管理的意见》,统一设计制作6万张基干、普通民兵情况登记卡。
  分别在外出民兵集中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成立民兵组织。规定外出民兵组织每季度向乡镇人武部汇报一次情况,未编入组织的外出基干民兵每半年向村民兵营汇报一次情况,普通民兵每年向村民兵营作一次汇报。当年,全县建立普通民兵营243个,基干民兵连18个,民兵应急分队17个,民兵应急小分队245个。共有民兵40058人,其中基干民兵2921人。239个村民兵营长均参加村党支委或村委会班子。
  2002年,开展民兵组织调整工作后,全县有民兵组织258个、普通民兵40628人、基干民兵2316人、应急民兵220人。
  第二节 军事训练
  1990年3—4月,根据民兵应急分队的特点,县人武部对县城50名应急分队队员进行强化训练,开展渡海登陆作战理论学习和实践,掌握战场救护、汽车驾驶、工程抢修、无线电和网络等技术。1994年,对全县民兵应急分队进行为期7天的熟悉方案、擒拿格斗和民兵性质任务以及共同科目的复训。当年,对基干民兵进行历时20天军事训练,参训268名,经考核,合格率100%,优秀率37%。有4个乡镇分获机枪、步兵、冲锋枪、通信分队总分第一名,25名民兵受到表彰。从1999年始,民兵军事训练三年为一个训练周期,每年复训一次,年度训练时间为120个小时。专业技术分队年度训练时间为240个小时,每4年复训一次。步兵分队每年训练120个小时。民兵干部5年轮训一次。2000年5月,在郴州军分区组织的舟桥连军事集训中,嘉禾民兵获得良好成绩,合格率100%,优良率70%以上。
  第三节 政治教育
  县人武部注重抓民兵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全县基干民兵坚持以营、连为依托,以青年民兵之家和国防教育中心为阵地,开展经常性政治教育。同时,发动民兵订阅民兵教育报刊,重视外出民兵和基干民兵训练中的政治教育。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进行民兵性质、任务的教育,保证每季一课的落实。每半年对乡镇、村民兵政治教育情况进行一次考评。1993年,民兵政治教育主要抓“三个引导”,即突出“三史”(党史、军史、近代史)教育,搞好思想引导;运用英模事迹,搞好典型引导;联系工作实际,搞好行为引导。针对农村青年民兵分散、流动性大、求知欲望强的特点,不断拓宽政治教育渠道,在教育内容上拓宽知识面,在阵地建设上增加知识含量,在教育方法上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当年,嘉禾县民兵政治教育被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先进。1994—1996年,嘉禾县民兵刊授教育连续三年被广州军区评为标兵单位。
  第四节 重要活动
  1989年以来,嘉禾县在民兵中率先倡导和发起“争当经济建设尖兵、维护社会稳定卫兵、精神文明建设标兵”活动,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国防效益。1990年4月,普满乡300名民兵自带手扶拖拉机等机械及其他工具,在普满圩场义务劳动两天,运石头800车、垃圾280车。当年,袁家镇组织民兵为333户贫困户、37户烈军属、40位五保户帮工23000个,收割稻田153公顷,插秧127公顷。是年,全县民兵出动手扶拖拉机130台次,运送化肥1100吨;捐资13670元,开发农村经济项目109个;集资8000元,挖运土石方11000方,新修、整修水井29口;开荒造林100公顷,整修公路9条18公里、山塘68口,开挖水渠127公里,改造低产田34公顷。1993年,全县民兵成立学雷锋小组998个,完成急难险重任务120项,开发优质烟2100公顷,开发优质水果100公顷,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250场(次),帮贫困户插早稻34公顷,做好事1500件。1994年,县人武部组织发动民兵开展“三富”(带头富、帮民富、共同富)活动。广发乡白觉村、塘村镇英花村村民在民兵的带动下,创建成“小康村”、“红旗村”。1995年,县民兵应急分队出色完成袁家镇“7.24”(7月24日,少数村民到镇政府闹事,进行打、砸、抢)治安整治任务。1996—1997年,全县245支民兵应急小分队,配合公安机关执行任务800次,破获各类案件25件,抓获杀人嫌犯2人,制止纠纷60起。1998年,100名应急民兵配合全县开展清理整顿小煤窑活动,一个月内摧毁非法小煤窑75个,拆除机电设备95台(件),运走坑木200吨。
  第四章 国防教育 拥政爱民
  第一节 国防教育
  1989年7月,嘉禾县全民国防教育领导小组撤销。1990年4月,嘉禾县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成立。当年8月,根据《湖南省国防教育条例》规定,及时调整充实县国防教育委员会成员,积极开展“知我国防,爱我国防,壮我国防”教育活动。1991年,郴州军分区和郴州地区国防教育委员会在嘉禾县城关镇召开全区国防教育现场会,城关镇党委介绍国防教育经验。1992年,莲荷乡利用圩场在赶集日组织国防教育图片展览和开展国防教育游行宣传活动。省、地电视台给予专题报道。1993年,县人武部在全县民兵中开展以“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
  印发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唐解义、李柏生等24名嘉禾籍烈士及为保护军用物资而牺牲的嘉禾县田心乡籍海军烈士李俊华的事迹材料,作为民兵国防教育教材,以激发全县民兵的爱国热情。当年9月,县人武部建立嘉禾县国防教育中心,协助建立县直机关国防教育展览室和嘉禾一中国防教育展览室,开辟县城人民路《国防教育一条街》。同时编印3000册《国防教育讲话材料》。1995年,县人武部编写印发500份政治教育讲义,作为民兵基层组织的国防教育材料。当年,县人武部被省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评为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1996年,县委把国防法规知识列入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教育、全民普法教育、中小学生时事政治教育的学习内容。当年4月,调整后的县国防教育委员会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演讲报告会、知识竞赛、干部学生军训、兴建国防教育基地等形式,在全县开展纵到底、横到边、全方位、立体化的国防教育活动。据统计,全县民兵预备役人员受教育率95%以上,普通群众受教育率80%以上。
  1997年,县国防教育委员会组织干部和民兵参加全国国防知识竞赛活动,全县共收回竞赛答卷8850份,评出优秀答卷36份,有9人获市国防教育委员会通报表彰。同时,结合“香港回归祖国”、“庆祝建军70周年”、“迎接党的十五大召开”三件大事,对民兵进行以爱党爱国为中心内容的爱国奉献教育,以深入了解我军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为目的的传统教育,以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为目的的革命人生观教育,以学习新《刑法》、《国防法》、《香港驻军法》等法律法规为内容的法制教育。全县办国防教育宣传刊70期,召开国防形势报告会16次,举办迎回归、庆“八一”文艺晚会8场。
  1998年,结合征兵工作组织干部和民兵,学习《国防法》、《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参观国防教育展览,做好拥军优属等活动,使广大适龄青年树立献身国防、依法服兵役的观念,营造当兵光荣和拥军优属的良好氛围。
  第二节 拥政爱民
  县人武部和驻县武警中队官兵积极参加驻地经济建设,参与维护驻地社会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1996年,县人武部与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配合开展“军警民共建文明路”活动,组织民兵上街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为创建省级和全国卫生县城贡献力量。在学雷锋活动中,全县民兵成立文明服务队245个,为群众做好事1万余件,为烈军属插田、收割稻谷70公顷,为扶贫济困捐资10万元,重点扶贫脱困85户。
  1997年5月17日,龙潭乡境内发生一起枪杀、强奸、劫持人质案,县武警中队奉命派出官兵11人,配合公安干警作战,将犯罪嫌疑人抓获,成功解救人质。在此项行动中,县武警中队有1人荣立二等功、2人荣立三等功。2002年4月13日,县内少数运煤车司机拒不执行煤炭税费据实征收政策,并煽动其他一些不明真相的运煤司机驾车进城向县政府示威,致使县城主要街道阻塞,交通秩序混乱。县武警中队奉命派出官兵16人到现场做疏导工作,维持秩序,确保党政机关工作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年8月,嘉禾连降暴雨,田心乡黄甲村遭受严重洪灾,县武警中队官兵10人奉命赶赴现场参加抢险,抢救群众100人,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2002年,全县出动民兵2600人次,配合公安干警执行抓捕任务25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7人。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