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7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分类号: F123
页数: 3
页码: 243-245
摘要: 本节计划编制与执行记述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详细介绍了工业生产计划、农业生产计划、商品流转计划、财政收支计划等内容介绍。
关键词: 经济 综合管理 计划编制

内容

一、中长期计划
  1989—2002年,除继续执行1986—1990年的“七五”计划外,共编制三个中、长期计划。具体是:《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嘉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及到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嘉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纲要》。
  (一)《嘉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1989年、1990年是“七五”计划的后两年。
  按当年价计算,1990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138亿元(现价,下同),是1985年的2.4倍,年均增长28%;工农业总产值完成2.8761亿元,比1985年增长140%,年均增长2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2亿元,比1985年增长1.03倍,年均增长15.2%;财政总收入1844.1万元,是1985年的2.3倍,年均增长24.8%。
  (二)《嘉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八五”期间,是全县实现国民经济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是消费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重要时期。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及国家计委要求,把治理整顿目标作为“八五”计划的第一任务,把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作为制订规划的指导方针,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指导思想,把改革同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全县“八五”计划制订的主要经济指标是:到1995年,社会总产值实现5亿元,年均增长6.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65亿元,年均增长6.6%;财政收入实现2452万元,年均增长6.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1995年末控制在9.5内以。‰到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按当年价计算,下同)7.751亿元,是1990年的3.3倍,年均增长46.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6211亿元,是1990年的2.2倍,年均增长25.8%;财政总收入实现5281万元,是1990年的2.9倍,年均增长37.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78元,比计划多278元,增加34%。1991—1995年,每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66‰、5.76‰、3.21‰、5.05‰、4.55‰。
  (三)《嘉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及到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纲要的主要目标是:“九五”期间要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实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规模达到撤县建市的标准。
  全县“九五”计划及2010年目标纲要的主要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11亿元,年均增长17%;2010年41亿元,后十年年均增长14%,比“八五”期末增长3.7倍。工农业总产值——2000年17亿元,年均增长17%;2010年89亿元,后十年年均增长18%,比“八五”期末增长5倍。
  乡镇企业——2000年36亿元,年均增长25%;2010年223亿元,后十年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2000年1亿元,年均增长18%;2010年3亿元,后十年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年2500元,年均增长20%;2010年10000元,后十年年均增长15%。人口增长——“九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2000年年末总人口控制在33.75万人以内;后十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九五”计划执行情况: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下同)15.1834亿元,年均增长19.2%;工农业总产值19.0327亿元,年均增长10.5%;乡镇企业总产值27.9361亿元,年均增长27.7%;财政总收入1.1758亿元,年均增长24.4%;农民人均纯收入2620元,年均增长28%。
  1996—2000年,每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6.33‰、4.90‰、5.40‰、5.01‰、6.09‰。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33.64万人。
  (四)《嘉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十五”计划是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全国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发展战略:改革创新,结构调整,开放带动,科教兴嘉。发展重点:农业、工业、商贸业、小城镇建设。主要经济指标:到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5.53亿元,年均增长8%;农业总产值10.99亿元,年均增长6%;工业总产值48.6亿元,年均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11亿元,年均增长12%;乡镇企业总产值55.34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1.72亿元,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年均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2005年末总人口控制在35万人左右。到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下同)19.2825亿元,年增长13.5%;工农业总产值22.6349亿元,年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7.88亿元,年增长11.0%;乡镇企业总产值34.3242亿元,年增长11.4%;财政总收入1.364亿元,年增长8.01%;农民人均纯收入3029元,年增长7.8%。人口自然增长率5.40‰年末,总人口34.17万人。
  二、年度计划
  年度计划内容包括工业生产计划、农业生产计划、基本建设计划、统配物资分配计划(1993年以前)、乡镇企业发展计划、财政收支计划、商品流转计划、对外经济贸易计划、科技事业发展计划、中小学招生计划、社会发展计划、环境保护计划等。主要的有工业生产计划、农业生产计划、商品流转计划和财政收支计划。
  (一)工业生产计划
  内容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
  1993年以前,工业生产计划包括县属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的产值和产品产量发展计划。考核的主要产品有原煤、水泥、发电量、木材、布匹、钢丝钳、交流发电机、日用陶瓷器、混配饲料、倒缸酒、皮鞋、碳酸氢氨等。1993年以后,工业生产计划进行较大的调整,仅对县属国有工业进行计划和考核,工业产品计划考核9个,除去了混配饲料、日用陶瓷器和碳酸氢氨。1998年,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纳入计划和考核。到2002年,纳入计划和考核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民营规模企业)达到40户。
  (二)农业生产计划
  内容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1989—1992年间,农业生产计划指标较多,考核的农业产品有稻谷(早中晚稻)、烤烟、水果、玉米、红薯、花生、芝麻、大豆、生猪、水产品等20多个品种。1993年以后,农业生产计划实行比较大的调整,从调整农业结构出发,只考核几宗大的农副产品,如粮食、烤烟、水果、生猪、水产品等。当年起,年度计划改由综合指标、分解指标和年度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三部分构成。综合指标项目与中长期计划项目相对应,分解指标是对部门、系统和乡镇一级的指导性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是由各单位部门申报,经计划部门审核后立项安排。
  (三)商品流转计划
  1989—1992年,商品流转计划包括:主要商品(生猪、烤烟等)收购调拨计划、农副产品收购计划、统配物资(钢材、生铁、铜、水泥、化肥、成品油等)预安排计划、煤炭调拨计划、卷烟销售计划等。1993年,取消除烤烟以外的主要商品收购调拨计划、农副产品收购计划、统配物资预安排计划、煤炭调拨计划、卷烟销售计划等。当年起,除烤烟和爆炸危险品等少数专营商品以及国家明文禁止销售的物品外,全部放开计划,进入市场。
  (四)财政收支计划
  由县财政局编制。每年初,根据上级下达的财政收支指标,结合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把收入立足于实有财源和经济增长点进行科学测算,编制切实可行的收入预算计划;同时,本着“量入为出,量财办事”和“保工资、保重点、保运行、保平衡”的原则,按原基数编制财政支出预算安排。预算草案经县政府同意并向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报告,由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后实施。1989—2002年,县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8.4146亿元,上划中央“两税”共计1.1460亿元,全县财政收入总计9.5606亿元,年均递增14.46%;同期,全县财政预算支出总计10.6229亿元,年均递增14.7%。由于加强财政收支计划管理,促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和宏观调控,加上国家计划内的适当补贴,全县财政连续14年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