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副产品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75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农副产品购销
分类号: F727.64
页数: 2
页码: 210-211
摘要: 本节嘉禾县农副产品购销记述肉食水产、棉麻茶叶、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经济发展现状。
关键词: 商贸经济 商品购销 农副产品

内容

一、肉食水产
  1989年,县肉食水产公司肉食销售收入250万元。全年宰杀生猪1.1万头,销售家禽17.5万只、鲜蛋140吨、水产品120吨。1992年,继续实行猪肉凭票供应,县政府从财政拨付18万元用于肉票供应补贴,当年肉食销售收入238万元。1993年废止猪肉凭票供应,县肉食水产公司走向市场,年肉食水产销售收入243万元。1996年7月,县政府成立嘉禾县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负责县城区猪肉供应管理工作,下设屠宰场和稽查队。县城居民吃上“放心肉”。生猪来源除本县外,主要从广西调入,当年宰杀生猪1.6万头、牛750头,全年肉食水产销售收入228万元,实现利税76.8万元。
  1997年起,屠宰场先后投入12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到2000年实现机械化宰杀生猪。全年宰杀生猪1.9万头、牛1100头,肉食水产销售收入273万元,实现税费91.2万元。2002年,县肉食水产公司宰杀生猪2万头,牛1000头,肉食水产销售收入289万元,实现税费96万元。乡村肉食供应,则由屠商自宰自销;家禽、水产品来源除本地外,还从广东沿海地区及临近县市购进。
  二、棉麻茶叶
  1989年,县供销系统收购苎麻91.25吨。1992年,县供销系统协助乡村推销到县外白脚麻苗100万株,给农民增加收入5万元。1993年,全县供销社系统推行“社有民营”经营承包责任制,生产培植员、收购员合二为一,收购门市联购计酬、联利计奖,大多以再生资源收购为主。1995年,供销系统收购棉花1.9吨、苎麻38.7吨、茶叶0.5吨,收购资金4万元。此后,棉、麻、茶叶购销逐年下降,2001年仅收购茶叶0.2吨。2002年,县供销社系统终止购销农副产品。
  三、蔬菜
  1987年,嘉禾县蔬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为县政府临时工作机构。1989年,地区蔬菜办在嘉禾召开蔬菜工作会议,部署实施“菜篮子工程”。为解决城区居民的蔬菜供应,1990年,县政府确定城关镇珠水村为蔬菜常年专业基地,面积16.2公顷;田心乡黄甲村为二线基地,面积20公顷。1991年,蔬菜办为县政府正式工作机构。1995年,确定钟水乡沙仁村13.3公顷、石羔乡文家村10公顷为开发蔬菜地。对专业蔬菜基地,县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优惠政策。1996年2月,县政府下发《关于大力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决定》。1997年,聘请山东寿光县强华锋来县指导大棚蔬菜生产,在城郊农技站、钟水乡、林业苗圃、城关镇安宁村建成百亩大棚蔬菜生产示范基地。1998年,“菜篮子工程”主要目标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当年由县政府农村办、钟水乡、农业局、水电局、农业开发办等单位合资,创办嘉禾县辣制食品厂,年生产剁辣椒50吨。2001年,确定城关镇珠水村安宁自然村沿河一带16.7公顷、钟水乡沙仁村沿河一带23.3公顷、田心乡栗木枫村和黄甲村莲藕田33.3公顷为无公害蔬菜基地。农村采取“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推动蔬菜产业化进程。2002年,全县有专业蔬菜地41公顷、无公害蔬菜基地73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021公顷,总产量12.6万吨,除满足县城居民和村民蔬菜供应外,还销售到郴州七星大市场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等地。三味椒、大头菜基地86.7公顷,年产三味辣制食品4000吨、产值1200万元。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