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工业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705
颗粒名称: 第九篇 工业经济
分类号: F427.64
页数: 20
页码: 162-181
摘要: 本篇嘉禾县工业经济综述分别记载了煤炭工业、铸造锻造业、电力工业、其他工业等项目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工业 经济 嘉禾县

内容

1989年,嘉禾县有工业企业4107户,总产值8479万元,实现利税1685万元。其中预算内工业企业10户、年产值3629万元。1992年,县委、县政府做出《关于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搞活县属工业企业经营机制的决定》,深化工业企业内部改革,实行经营承包,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1996年始,企业进一步推行体制改革,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2002年,全县有工业企业6464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3.9447亿元、利税2.3319亿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15.45倍、12.84倍。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工业体制改革
  一、经营体制改革
  1988—1995年,县属预算内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承包人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以一定财产作抵押,向发包方取得企业法人财产经营权,按合同规定上缴利润并承担资产增值责任。承包经营连续进行两轮:第一轮1988—1990年。这一轮承包经营的企业有县氮肥厂、县水泥厂、县水电设备厂、县汽修厂、县印刷厂、县染织厂、县袁家煤矿、县罗卜安煤矿、县焦冲元煤矿、县铁炉下煤矿共10户企业。
  1991—1995年实行第二轮承包经营。煤炭企业一包五年,其他企业一包三年。承包经营的发包方,是企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承包方是企业领导集体。企业法人代表在企业内部职工中竞聘产生,其他领导成员由企业法人代表聘用,报主管部门备案。承包期间,由主管单位会同财政部门每年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兑现奖罚。承包期满进行综合考核,按合同规定奖罚到位。
  二、产权制度改革
  (一)破产重组
  1989—1992年,县氮肥厂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连年亏损。县政府虽派驻工作队帮助整顿,终因遗留问题多,加上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扭亏无望。1992年11月,县氮肥厂依法破产。至1993年8月,该厂破产终结。县政府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对301名职工进行妥善安排,重新就业。
  1996年7月,县水泥厂、县汽修厂、县染织厂、县酒厂、县五金工具厂、县工具厂,因连年亏损造成资不抵债。6户企业征得主管部门同意,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向县法院申请破产。县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宣告6户企业依法破产,并先后组成清算小组对6户企业资产进行清算,同年12月破产终结。
  在破产审理过程中,县人民法院遵照国务院1996年59号文件精神,从有利于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坚持“破产不破家,破产不停产,破产要重组”的原则,按法定程序清偿债务,以企业资产对职工进行安置。破产后,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重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二)股份合作
  1996—1997年,县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除4户煤矿外,6户破产企业重组为股份合作企业;另有3户县属企业直接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县水泥厂有职工467人,其中在职439人、退休28人。
  1996年12月破产终结。1997年1月重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更名为“湖南省嘉禾宏达水泥有限公司”。总股本1614万元,每股1000元,折股1.614万股。股本结构为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国家股的产权归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有,集体股的产权由企业职工集体持有,个人股由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工以货币形式入股。国家股529万元,占股本总额的32.78%;集体股以原企业破产裁定的职工安置费785万元为股金,占股本总额的48.64%;个人股股金300万元,占股本总额的18.58%。股份合作企业实行“职工持股,合资合劳”。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设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是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企业决策机构,监事会(一般3人)由股东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公司章程》是企业的运行法则,由股东大会讨论通过。
  (三)兼并联合
  1998年,县交通实业公司与郴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实行兼并联合,组建“郴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嘉禾公司”。原县交通实业公司的全部资产、全体职工、债权债务划归郴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人、财、物由总公司统一调配,统一经营。由于企业倚大靠强,客运站场、客运车辆规范管理,加上对车辆等设施进行一系列的更新改造,运行不到一年时间,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99年,县藕煤厂被县铁炉下煤矿兼并。铁炉下煤矿对藕煤厂的20名职工全部安排上岗,利用藕煤厂的厂房和土地办第三产业,扩大生产门路,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四)两个置换
  1999—2002年,县五金工具有限公司(原县五金机械厂)、县炉渣砖厂、县宏达水泥有限公司、县春陵电机有限公司(原县水电设备厂)、县织造有限公司(原县染织厂)、县永昌工具有限公司(县工具厂)实行以“两个置换”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企业产权转让,置换企业的国有或县属集体企业性质,解除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关系,让企业走向市场;通过给职工一次性经济补偿,置换职工身份,解除职工对企业的依赖关系,让职工走向市场。当时,这些企业有员工1485人,企业资产评估值4894万元。置换后,偿还债务196万元,占整个债务的89.9%,上缴税费30万元。
  职工1485人全部进行置换,置换身份补偿费2334万元。县五金工具厂为县属集体企业,1996年破产重组为五金工具有限公司,为股份制合作企业。
  2000年实行“两个置换”,企业资产评估值650万元,确认债务180万元。资产处置,采取竞价拍卖方式,全部出售给本企业部分职工,资产变现为720万元。置换后,给职工301人置换身份补偿费510万元,偿还债务180万元,上缴税费30万元。
  县炉渣砖厂是县氮肥厂破产后于2000年重组的地方国有企业,有职工19人。企业资产评估22.4万元,债务38.3万元。资产以协议转让方式出售,生产区(原氮肥厂炉渣砖厂车间)以16万元出售给一民营企业,宿舍出售给原居住职工。由于该厂资不抵债,县政府从财政补偿15万元,用于偿还债务及职工置换身份补偿费。
  第二节 工业结构
  一、所有制结构
  1989年,全县工业企业4107户。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2户、占0.54%,县属集体企业50户、占1.2%,乡镇工业企业30户、占0.73%,城镇及农村个体工业企业4005户、占97.53%。当年,全县完成工业产值(现行价)8479万元。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3262万元、占38.47%,县属集体工业企业完成1930万元、占22.76%,乡镇(村)办及个体私营企业完成3287万元、占38.77%。
  1989年起,县委、县政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逐步进行工业体制改革,县内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到1995年,全县工业企业5131户,比1989年增加1024户,增长24.9%。其中:国有工业企业27户,比1989年增加5户;县属集体企业63户,比1989年增加13户;城镇和农村私营及个体工业企业5041户,比1989年增加1006户。全县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0517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完成6705万元、占8.33%,县属集体企业完成1.0307亿元、占12.8%,乡镇及个体私营企业完成6.3505亿元、占78.87%。1996年,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搞活县属工业企业的决定》、《关于县属工业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1998年,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工业企业改革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县内工业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逐步成为县内工业经济的支柱。
  2002年,全县工业企业5158户,比1989年增加988户,增长23%。其中:国有工业企业8户,比1989年减少14户;县属集体企业27户,比1989年减少23户;城镇和农村个体工业企业5123户,比1989年增加1088户。全县工业总产值13.9447亿元,比1989年增长13.0968亿元,增长15.45倍。其中国有企业完成572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1%;集体、乡镇、个体企业完成13.3725亿元,占95.9%。
  二、行业结构
  1989年,县内工业有煤炭、电力、交通运输、机械、铸锻造、五金、木材、化工、印刷、食品、建材、纺织、服装、皮鞋制造等行业。1992年县氮肥厂破产后,化工工业日渐萎缩。同年,县委、县政府做出《关于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搞活县属工业企业经营机制的决定》,工业企业改革向前推进。到1996年,县属6户企业破产,同时,随着民营企业的兴起,煤炭、锻铸造、小五金、建材、电力、自来水、食品等行业迅速发展。2002年,县内工业有煤炭、铸锻造及小五金、电力、建材、自来水、交通运输6个重点行业,木材加工、食品制造等其他行业均有新的发展。
  三、轻重工业结构
  198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8479万元中,轻工业3433万元、占40.5%,重工业5046万元、占59.5%。轻重工业比重为1∶1.5。在轻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占48%,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占52%。在重工业总产值中,采掘工业占50%,原料加工工业占24%,制造工业占26%。期间,虽采取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等措施,但受自然条件制约及政策导向的影响,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状况依然存在。1995年,轻重工业比重为1∶3.5。到2002年,国有及非国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为1.5604亿元,其中轻工业518万元、重工业1.4586亿元,轻重工业销售收入比重为1∶24。
  第三节 工业管理
  一、管理体制
  1989年,工业企业实行“厂长指挥,党委保证监督,工会民主管理”的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县经济委员会(简称县经委)对县内所属工交企业实行分类指导,组织协调,宏观调控,定期对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县经委下辖的三个工业管理局:县交通局主管全县交通运输及县水泥厂、县水电设备厂、县汽修厂;县煤炭局主管县袁家煤矿、县罗卜安煤矿、县焦冲元煤矿、县铁炉下煤矿及监管全县的集体、私营煤矿;县轻工局主管县五金工具厂、县印刷厂、县染织厂、县酒厂、县工具厂、县皮鞋厂、县陶瓷厂、县服装厂。这种管理体制延续到1994年。1995年县直机关机构改革,县经委更名为县政府工交工作办公室(简称县工交办)。县工交办每年对县属企业及企业主管部门实行工交生产目标管理,年终奖罚兑现,并由主要依靠计划手段干预经济运行转向综合研究和协调,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政策的和信息的手段,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对县交通局主管的企业进行调整,将县水电设备厂、县水泥厂、县汽修厂直接划归县工交办主管,县煤炭局、县轻工局所主管的企业范围不变。2002年3月,县直机关机构再次改革,县工交工作办公室与县财贸工作办公室合并为县经济贸易局,其管理工业企业的职能明确为宏观指导和协调,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完全由市场进行调节。
  二、企业经营管理
  (一)生产管理
  1989—1990年,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结构发展不合理。部分企业产品销售困难,造成积压,全县煤炭积压20万吨,五金工具、皮鞋、酒及毛巾积压也较多。1991年,县经委重点指导企业加强生产调度,并向重点企业派出支帮促工作队,帮助企业改进生产管理,企业生产普遍回升。
  1992年始,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企业生产经营中自主管理范围拓宽,更具有灵活性,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展。1996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8.5348亿元,比1989年的8479万元增长9.06倍。1997年,县属企业开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部分国有企业和县属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经济成分逐渐减少,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断加强。
  (二)安全管理
  嘉禾县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在煤炭企业。县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安委会)是全县安全生产的领导机构,负责安全生产的综合协调工作。1989年起,县安委会主任由县政府县长或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县长担任,各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安委会成员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县属各煤矿都制定《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灾害预防及处理规则》、《矿井通风、瓦斯、防尘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县煤炭局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平时和节假日重点检查各重要岗位,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1992年,县煤炭局创办“煤矿职工培训学校”,对特殊工种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证书,持证上岗。各重点煤矿除做好日常安全防范外,还成立有3~7人的救护小分队,配置自救器、4小时全面罩式呼吸器。县煤炭局救护队有队员9人,配有救护车1台。为整顿煤矿安全生产秩序,县政府从安委办、煤炭局、地矿局及政法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清理整顿小煤窑办公室,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窑依法关闭,并严格执行“采矿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制度,规范开采秩序。1993年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规定,层层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制度,明确企业“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1996年起,县、乡(镇)两级及煤炭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1999年,全省清理整顿小煤窑现场会议在嘉禾召开,嘉禾县清理整顿小煤窑的经验在全省推广。2002年,全县59对矿井都具有“四证”(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营业执照),无非法小煤窑,未出现煤矿重大安全事故。
  (三)质量管理
  1989年,县内工业企业主要是通过加强企业标准化建设和推行国家质量体系认证实施质量管理。1993年,县经委在全县工业企业中,组织开展现场整顿100天活动。各企业制订方案,成立专门班子,对所属车间、矿并、办公室、仓库等进行整顿,对构成现场的人员、机器、材料、清洁、环境、通信六要素加强管理,促进生产现场整洁明净。1996年,全县煤炭企业开展“质量上标准,安全创水平”活动。县属四个煤矿达到省、部级标准化矿井水平,石桥竹山下、袁家马鞍山、龙潭兴隆、塘村镇塘村四个煤矿获“乡镇煤矿部级标准化矿井”称号。加工企业普遍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推行TQC质量管理模式。企业设质检科,车间、班组有质检员,并制定奖惩措施。1999年始,县经委组织企业积极实施1S09000系列国际标准,与国际惯例接轨,把采用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结合起来,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上新水平。
  (四)财务管理
  1989年,嘉禾县县属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遵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原则,厉行增产节约,强化财务管理。通过会计核算分析和统计监督,加强成本、费用控制,降低原材料消耗,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并努力拓宽市场,减少产品积压和资金占用,杜绝开支不必要的财务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990年,由于市场疲软,经济滑坡,造成企业产品积压,资金缺乏,经济效益差,亏损面达85%。全县10户预算内企业,8户亏损,只有2户微利。1991年始,县经济主管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组织企业开展限平压滞、调整结构、扭亏增盈、清产核资、学“邯钢”(河北邯郸钢铁公司)、模拟市场等系列活动,加强财务管理。1994年,工业企业推行新会计制度,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及分行业财务会计规定,处理财务往来,规范财务管理行为。1995年,县属国有预算内企业试行企业内部银行结算办法,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运营效益,增强企业内部活力。1997年,全县工交企业开展“远学邯钢,近学安塑(长沙安塑制品厂)”活动,推行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使企业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当年,全县工交企业的资金周转平均增加0.3次。2000—2002年,全县工业企业财务管理,重点清理应收账款,减少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余额。县罗卜安煤矿应收未收款由1998年400万元降低到200万元,销售货款回收率达到95%,激活企业流动资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四节经济效益1989年,县内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228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50万元,盈利企业盈利178万元、亏损企业亏损288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净值2400万元。1995年,县预算内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3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9010.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6466.5万元,实现利税643.9万元;乡(镇)及乡(镇)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77个,完成销售收入1.5665亿元,税金655万元,利税总额1328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2056亿元,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8.0517亿元,应付工资总额3945万元,工业中间投入1.011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022万元。其中乡镇工业企业4894个,从业人员2.2911万人,完成销售收入1.1234亿元,利润总额639万元,上缴税金54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5368万元。2002年,全县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0736亿元,工业增加值1.8960亿元,税金1481万元,利润7876万元,利税总额9421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9155亿元。
  第二章 煤炭工业 嘉禾煤炭资源丰富,据1978年湘勘5队关于《袁家煤矿张家、浦溪、罗卜安、焦冲元、黄牛岭井田地质报告》记载,县境探明煤炭储量1.435亿吨。1984年,嘉禾县被列入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和商品煤基地县之一。
  1989年,全县有省属国有煤矿1个(嘉禾煤矿)、县属国有煤矿4个、乡镇煤矿13个、个体私营煤矿116个。国营煤矿有员工2176人、临时工710人;乡镇煤矿全是农民工,共2763人。1995年,境内有小煤矿143个。2002年,全县除省属国营煤矿、县属国营煤矿及乡镇所属煤矿未变动外,个体私营煤矿60个,从事煤炭行业的员工1901人、临时工5797人。
  第一节 煤炭生产
  一、生产技术
  (一)主体工程开拓1989—2002年,嘉禾煤矿浦溪矿井采用一对底板斜井开拓。浦溪矿主井为箕斗提升井,副井为升降人员和运送物料井。该矿黄牛岭矿井采用一对底板斜井开拓,主井为串车提升井,副井为升降人员和运送物料井。县属矿、乡镇属矿井及个体私营矿均采用斜井开拓,最低开采为-100米水平,主斜井为提升井,采取双轨或单轨提升。井筒内铺设下井电缆,采取保护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对生产矿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均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上。
  掘进1989—2002年,全县岩巷掘进主要采用气腿式凿岩机打眼,使用硝铵炸药、毫秒雷管爆破,人力装车,绞车提升。嘉禾煤矿使用耙矸机装岩,一吨固定式矿车运输。县属煤矿、乡镇煤矿使用半吨矿车运输。在巷道支护上,嘉禾煤矿通常使用架棚支护、喷浆支护、锚喷支护、锚杆支护、锚网喷联合支护、砌碹等支护形式。县乡镇煤矿巷道支护根据岩性和矿井生产年限,常用拱形砌碹,回采巷道则用坑木架棚支护。
  采煤1989—2002年,嘉禾煤矿、县属矿采用走向长壁式和短壁式倾斜分层竹帘假顶采煤法。乡镇煤矿大部分采用巷道分层式多种采煤方法。
  (二)辅助工程
  提升运输1989年,全县煤矿主井有绞车69台、调度绞车48台、电瓶机车11台。嘉禾煤矿、县属煤矿井下运输,大巷使用电瓶车运输,小巷及生产挡头运输,采用刮板运输机及人力推车。乡镇煤矿大巷运输使用0.8~1.2米调度绞车,小巷及生产挡头用人力推车运输。全县所有煤矿主井均采用1.2~3米绞车进行提升。随着煤矿设施的改善,提升运输机械不断增加。2002年,全县煤矿主井有绞车75台、调度绞车102台、电瓶机车16台。矿井通风1989年,嘉禾煤矿、县属煤矿的通风系统采用对角式抽风方式,安装4—72—20B离心式抽风机10台、4—72—11—NO16B轴流式抽风机8台;乡镇煤矿使用2.2千瓦、5.5千瓦、11千瓦的离心式通风机,井下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方式。2002年,全县所有煤矿矿井都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各矿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对角式、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进行矿井通风。
  井下照明1989—2002年,嘉禾煤矿在井下运输大巷和硐室,由中央变电所供127伏电源,采用矿用防爆型灯具照明;县属煤矿及乡镇煤矿运输大巷由电机车自配照明灯照明。职工进出则用自带矿用防爆型矿灯照明。
  矿井排水1989年,县内除少数个体私营煤矿使用柴油机发电排水外,其余煤矿都采用煤矿专用多级水泵排水,主要设备有水泵、电机、水管,井底设有水仓、泵房以及水道等。随着煤炭业的发展,并考虑煤矿安全生产,乡镇以上煤矿都成立防汛抢险领导小组,小煤矿设有防汛抢险专业人员,经常组织检查排水设施,疏通排水沟,填好陷塌裂道,控制地表水渗透入井。2002年,全县煤矿有各种型号水泵共480台、总功率11200千瓦,水仓212个、总容量(212×300)6.36万立方米。
  供配电1989—2002年,嘉禾煤矿浦溪矿井由35/6千伏变电所供电。一回路取自嘉禾110/35/10千伏变电所,距离11公里;另一回路取自罗卜安35/6千伏变电所,距离6公里。黄牛岭矿井由浦溪井35/6千伏变电所,以双回路作主供电源,单距离5.4公里。随着电网的改造,煤矿供电增加。
  2002年,袁家、铁炉下、龙潭、兴隆、马鞍山、桐井、马头坑岭、麻窝等煤矿由袁家35/6千伏变电所供电。罗卜安、焦冲元、小土岭、竹山下、三十担、田心乡煤矿等由罗卜安35/6千伏变电所供电。全县除肖家镇小土岭等18个乡镇煤矿由调塘电站肖家供电所供电外,其他煤矿由县供电公司安排的电网供电,共安装3.5千伏变压器86台、总容量2.7090万伏安,高压防爆开关5台,低压防爆开关1400台。
  二、煤炭产量
  1989年,全县国营煤矿、乡镇煤矿共134个,年产煤60.04万吨。1990—1995年,乡镇煤矿(含个体私营煤矿)有所发展。1995年,全县产煤84.3万吨。1996年始,加大县属及乡镇所属煤矿技改力度,加大清理整顿小煤窑力度,煤炭产量增加。
  当年全县产煤139.26万吨,比1995年增加50.96万吨,增长57.7%。到2002年,全县国营、乡镇煤矿78个,年产煤141.22万吨。煤矿比1989年减少56个,产量比1989年增长1.35倍。
  第二节煤炭销售
  一、销售地区
  嘉禾县境内煤矿分布在钟水河以东,各矿区道路与省道相连,汽车可直达各煤矿的煤仓。1989—2002年,嘉禾煤矿及其相邻乡镇矿的煤,通过郴嘉762毫米窄轨铁路运销到来阳电厂、韶关电厂。
  县属煤矿及其他乡镇煤矿的煤,除供应县内用煤外,省内销往永州市(原零陵地区)的蓝山、宁远、道县、江永、江华、双牌、新田7个县的煤炭公司和所属水泥厂、氮肥厂;外省销往广东省的阳山氮肥厂、德庆水泥厂、云浮电厂和广西的富川、灌阳、贺州、钟山等县市以及蒙山水泥厂、梧州水泥厂、梧州氮肥厂。县内煤炭销售占30%,外地销售占70%。2002年,县内销煤41.22万吨,外地销煤100万吨。
  二、销售价格
  1989年,嘉禾煤炭行业销往外地的煤价,执行计划价格和指导性价格,当年每吨煤价平均59元,年销售收入3542.36万元。1990—1992年,外销零陵地区(现永州市)煤炭公司的煤价实行指导性价格。1993—1995年,执行议销价格。1995年,每吨煤价平均120元,年销售收入1.0116亿元。自此,煤炭价格进一步放开。2000年,每吨煤价平均117元,年销售收入1.1386亿元。2001年3月始,煤炭销售实行煤炭准销证制度。车(货)主凭煤炭准销证购运煤炭。2002年,每吨煤价平均162元,年销售金额2.2877亿元。与1989年相比,每吨煤增加103元、增长1.74倍;销售金额增加1.9335亿元、增长5.45倍。
  三、煤炭效益
  1989年,全县产煤60.04万吨,实现利税155.64万元,其中利润91.6万元、税费64.04万元。
  1996年,全县产煤139.26万吨,实现利税887.22万元,分别比1989年增加1.32倍、4.7倍。随后,由于乡镇个体私营煤矿增多,煤炭产量相应增加;煤炭价格的放开,吨煤价格相应提高,年利税逐年增多。2002年,全县煤炭利税达2955.9万元,比1989年增长18.9倍。其中税费2792.45万元、利润163.45万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42.6倍、73.5%倍。
  第三节 煤矿选介
  嘉禾煤矿 嘉禾煤矿隶属资兴矿务局,地处行廊镇和田心乡境内。1982年在行廊兴建浦溪矿井,1986年试产。1989年产煤6.5万吨。同年在田心兴建黄牛岭工区,1997年试产。两矿井及郴州转运站占地面积共70.5公顷,固定资产1.6648亿元。
  1997年产煤15.18万吨,为该矿历史最高水平。
  1999年,全矿有干部209人、职工1636人,年产煤13万吨。1989—1999年,累计完成总产值5653.09万元,共创利税922.29万元。2000年,国家对嘉禾煤矿取消政策性亏损,煤矿走多种经营发展之路,除采煤外,还有煤炭精煤加工、型煤加工、机电铸造、工艺制品、商贸、养殖等多种项目。2002年,嘉禾煤矿产煤12.08万吨,上缴税金119.38万元。
  袁家煤矿 袁家煤矿建于1958年,地处袁家镇境内,为县属煤矿。1989年,产煤5.72万吨,实现利税46.23万元,被国家能源部授予“部级质量标准化矿井”。该矿有主副井一对,一直推行短壁式倾斜分层竹帘假顶采煤法,资源回收率85%1997年研制成功使用88毫米麻花钻杆钻头,有效控制瓦斯突出。这一技术在煤炭行业中被广泛应用。2002年,矿区占地面积35.34公顷,固定资产1100万元,有干部职工411人,年产煤8.29万吨,创利税271.38万元、其中税收209.8元。1989—2002年,共产煤86.72万吨,完成利润283.36万元、税收986.75万元。
  罗卜安煤矿 罗卜安煤矿建于1975年,地处肖家镇境内。县属煤矿。1989年,产煤5.01万吨,创利润28.68万元。该矿主副井一对,为斜井多水平开拓,使用短壁式水平分层采煤法,回采工作面由应用金属摩擦支架,改为迈步式滑移液压金属支架;引进安装地面微机瓦斯监控仪。2002年,有干部职工403人,矿区占地面积61公顷,固定资产1800万元,年产煤8.5万吨,创利税372.43万元。当年,罗卜安煤矿被评为“市级园林式单位”。
  1989—2002年,该矿共产煤90.68万吨,完成利润261.07万元、税收1371.76万元。
  焦冲元煤矿 焦冲元煤矿建于1956年,地处石桥镇境内,属县属煤矿。1989年,产煤4.07万吨,创利税36.74万元。该矿主副井一对,为采用短壁式和巷道式相结合的开采方法,以井田中央为界分为东、南两翼,分别设一个风井,形成对角式通风。1995年国家煤炭部授予“部级标准化矿井”称号。2002年,有干部职工304人,矿区占地面积72.12公顷,固定资产828万元,年产煤4.28万吨,完成利税78万元。1989—2002年,共完成产煤65.73万吨,完成利润100.94万元、税收538万元。
  铁炉下煤矿 铁炉下煤矿建于1980年,地处泮头乡境内。县属煤矿。1989年,产煤4.61万吨,创利税29.36万元。该矿主副井一对,一直推行短壁式倾斜分层竹帘假顶采煤法,资源回收率85%。
  1991年被评为“省级质量标准化矿井”。1992年起,加大投入,对矿井通风、供电、排水等系统进行改造更新,建立内部程控电话通讯系统,引进先进的瓦斯遥测系统和瓦斯抽放系统。2002年,有干部职工241人,矿区占地面积21.54公顷,固定资产635万元,年产煤5.5万吨,创利税258.1万元。1989—2002年,共产煤69.44万吨,完成利润98.5万元、税收964.61万元。
  竹山下煤矿 石桥镇竹山下煤矿建于1971年,属乡镇集体煤矿。1989年从业人员200人,产煤6.6万吨。该矿有主副井一对,采用巷道式分层采掘方法采煤。1994年被国家能源部评为“乡镇煤矿部级标准化矿井”。2002年,该矿有固定资产311万元,年产煤1.8万吨。1989—2002年,共产煤43.4万吨,上交税费420万元。
  马鞍山煤矿 袁家镇马鞍山煤矿建于1974年,属乡镇集体煤矿。1989年从业人员120人,产煤1.99万吨。该矿有主副井一对,使用巷道分层采掘法采煤。1994年被国家能源部评为“乡镇煤矿部级标准化矿井”。2002年,矿区占地面积5.12公顷,有固定资产980万元,干部职工190人,产煤3.5万吨。1989—2002年,共产煤33.3万吨,上交税费1200万元。
  塘村煤矿 塘村镇塘村煤矿建于1984年,属乡镇集体煤矿。1989年从业人员75人,产煤2.2万吨。该矿有主副井一对,使用巷道式采掘方法采煤。1994年被国家能源部评为“乡镇煤矿部级标准化矿井”。2002年,矿区占地面积15公顷,有固定资产400万元,从业人员125人,产煤3.5万吨。
  1989—2002年,共产煤30万吨,上交税费1000万元。
  三十担煤矿 行廊镇三十担煤矿建于1969年,属乡镇集体煤矿。1989年从业人员120人,产煤2.9万吨,上交税费43.5万元。该矿有主副井一对,一直使用巷道式采掘方法采煤。1998年,三十担煤矿改为股份制企业。2002年,矿区占地面积74.5公顷,有固定资产500万元,从业人员145人,产煤2.9万吨。改为股份制企业的4年间,共产煤14万吨,上交税费782万元。
  兴隆煤矿 龙潭镇兴隆煤矿(原狮形煤矿)建于1971年,属乡镇集体煤矿。1989年从业人员223人,产煤3.1万吨。该矿有主副井一对,一直使有巷道式采掘方法。1994年被国家能源部评为“乡镇煤矿部级标准化矿井”。2002年,矿区占地面积10.48公顷,有固定资产456万元,从业人员168人,产煤3.2万吨。1989—2002年,共产煤34.92万吨,上交税费1302万元。
  小土岭煤矿 肖家镇小土岭煤矿建于1971年,属乡镇集体煤矿。1989年从业人员190人,产煤4万吨。该矿有主副井一对,一直使用巷道式采掘方法采煤。2002年,矿区占地面积94公顷,有固定资产410万元,从业人员229人,产煤3万吨。
  1989—2002年,共产煤41.7万吨,上交税费1500万元。
  平石龙煤矿 田心乡平石龙煤矿建于1983年,私营煤矿。1989年从业人员150人,产煤1.5万吨。
  该矿有主副井一对,一直使用巷道式采掘方法采煤。2002年,矿区占地面积8.3公顷,有固定资产400万元,从业人员150人,产煤2.5万吨。1989—2002年,共产煤24万吨,上交税费900万元。
  第三章 铸造锻造业 1989年,嘉禾县铸造、锻造业产值1744.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0.57%。随着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民营铸造、锻造业迅速发展,铸造、锻造业已成为全县工业的支柱产业。2002年,全县铸造、锻造业产值7.266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2.1%。
  第一节 铸造业 嘉禾铸造业发源地是袁家镇。1989年,该镇有铸造企业57户,从业人员500人,年产值1200万元。20世纪90年代初,铸造产品开始由生活用具,如铁、铝质的鼎锅、趴锅及火炉等,转向铸造机械零配件;所需的铁、铝等原料,主要来源于收购废旧物资及购买桂阳县方元镇一带土法冶炼的生铁。1991年,袁家镇政府组建铸造工业公司,并在广东省惠州市开办分公司,为铸件的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提供服务,外地不少机械制造厂商主动到袁家镇采购各种铸铁、铸铝、铸铜机械配件。
  1992年,袁家镇政府在袁溪路创办“铸造工业一条街”。田干头村、大兴村村民在“铸造工业一条街”办起铸造企业48户。兄合铸造厂总厂设在袁溪路,两个分厂分别设在广东顺德、县内车头镇。
  该厂生产铸铁、铸铜、铸铝机械配件及机械精加工,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等省(区),部分出口国外。有的铸造企业生产架桥、造船所需配件,销往福建、上海、天津等地。1997年,袁家镇政府在组建铸造工业公司的基础上,组建铸造集团公司,为全镇70余户铸造专业户提供产、供、销服务。2000年,该镇田干头村民在县内办铸造厂12户,在郴州市办铸造厂5户,在广东省韶关市、中山市办铸造厂57户,在广西桂林市、柳州市办铸造厂6户,在江西省赣州市办铸造厂3户,每户年产值都在100万元以上。2001年,县有关部门调查:袁家镇田干头村有3户村民将办在外地的铸造企业迁回袁家兴办;在广西柳州市,有嘉禾人开创的“铸造一条街”;在广东的中山、珠海、番禺一带,嘉禾人兴办的铸造企业有300户。2001年2月,袁家镇政府创办鸭婆山铸造工业园,占地9.09公顷,园内兴办起铸造企业8户。经过兼并、调整,到2002年,全县铸造企业98户,主要分布在袁家、塘村、车头、城关等镇,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铸造企业12户;年总产值2.8808亿元。
  第二节 锻造业 锻造是嘉禾的传统产业。嘉禾锻造企业主要分布在塘村镇英花村、曲龙村、塘水村、东溪村,行廊镇邝家村、定里村,普满乡干背塘村及坦坪乡石富冲村等地。1989年,全县有县属五金工具企业2户,年产钢丝钳239.28万把;乡镇办锻造企业4户、个体锻造企业450户,主要产品有钢锄、钢锹、刀具及小五金。
  1990年,塘村镇英花村一些个体企业从外地引进锻压机械空气锤,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多。1992—1995年,全县较大的轧钢厂有11户。塘村镇有兴达轧钢厂、宏达轧钢厂、塘村轧钢厂、利达轧钢厂;城关镇有珠泉钢厂;车头镇有毛家桥轧钢厂;龙潭乡有龙潭轧钢厂。锻造产品大部分是方钢、螺纹钢,用于民用建筑,销售于县境及临近县和广东等地。1994年,生产钢材7059吨。1995年生产钢材1.5956万吨。1996年,国家明令禁止小钢铁企业生产。通过整顿,县境内小钢铁企业转产。1996年,塘村镇英花村728户,有512户村民兴办锻造企业,共有空气锤181台、其他重型机械95台,从业人员1500人,产品由传统“三刀两头”(菜刀、镰刀、篾刀、锄头、镢头)发展到涉及生产生活资料的200个品种,工业总产值1.9亿元。1997年,英花村组建“嘉禾英达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收集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等信息,为公司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使锻造产品科技含量逐步提高,销售渠道日益拓宽。1998年,塘村镇成立塘村钢锄集团公司,当年创利税130万元。
  嘉禾铸造行业分:钢锄系列:产品有32个品牌,10种商标,年产钢锄1000万把,70%销往国内,部分产品运销到东南亚、非洲各国;五金工具系列:生产各种品牌的钢丝钳,产品销往港、澳、台及欧美市场;不锈钢系列、不锈铬钢刀系列:不锈钢产品有锅、鼎、铲、火钳、桌子、炉具等品种,不锈铬钢刀产品有菜刀、文武刀、甘蔗刀、水果刀、砍刀、小刀等。这些产品,因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而享誉省内外,市场前景广阔。
  2002年,全县锻造企业发展到1420户,其中年产值达100万元的28户、101~200万元的7户、201~500万元的8户、501万元以上的13户;锻造业总产值4.3856亿元。塘村镇从事钢锄生产的14户,年生产钢锄1000万把,年产值6200万元;从事五金工具生产的5户,年产值300万元;从事不锈钢制品生产的600户,年产值5000万元。私营企业嘉禾顺利锻压工具有限公司有职工13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6人,固定资产500万元,厂房占地面积1.2公顷,主要产品有锻压钢锄、断线钳、美式重型管子钳等,畅销国内外。私营企业嘉禾中兴工具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活动扳手,年产450万把,90%销往国外。
  嘉禾人还在广东、广西及贵州等省(区)兴办锻造厂家。在广西柳州谷埠路东一巷,有300多户嘉禾人在那里办锻造企业,形成一条“嘉禾锻造街”。
  第三节 工业企业选介
  郴州雄建机床铸造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塘村镇,前身为塘村镇铸造厂,1993年改建为民营企业,有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厂房面积8000平方米。从业人员93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高级技工15人,并聘请湖南大学工程学院教授李绪业为技术顾问。产品有机床床头箱、床鞍、床脚三大系列12种,销往广州机床厂、桂林机床厂。2002年,创产值1000万元、利税300万元。是年,该公司在坦塘工业园征地5.3公顷,为下设分公司选定地址。
  嘉禾县兄合铸造有限公司
  始创于1993年,为合股创办的私营企业。公司坐落在袁家镇,占地面积1.3公顷,固定资产800万元,有员工192人、其中农民工180人,主要产品为机械铸件。1994年,凭诚信和产品质量,借靠广东顺德市马市机械有限公司打开产品销路,实现超常规发展,为县内铸造业靠大联强发展提供经验。2002年,公司组建以铸造为龙头的木工机械类铸件生产大联盟,拉动12家企业联合发展。是年,该公司有8个生产车间、2个加工车间,年产铸件6000吨,产值2400万元、利税350万元。
  嘉禾县重型机械厂
  始建于1992年,属私营企业,位于嘉禾县人民北路71号,厂区占地面积1.47公顷,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2002年,有固定资产650多万元,流动资金200多万元,主要生产重型机械配件的铸件毛坯,产品销往广东沿海地区。2002年,实现产值2100万元、利税230万元。
  袁家镇利民铸造厂位于袁家镇田干头村,建于1986年,属私营企业。厂区占地面积0.2公顷,有固定资产190万元,流动资金110万元。2002年,生产铸件4500吨,产品销往广东、广西、上海等地,销售收入1500万元、利税220万元。
  袁家毅强铸造厂
  位于袁家镇袁家村,1995年建厂,属私营企业。有固定资产200万元,流动资金150万元。2002年,生产船用配件、机械配件铸件7000吨,产品销往广东、上海、福建、天津、海南等沿海地区,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嘉禾县顺利锻压工具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在顺利钢锄厂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私营企业,位于塘村镇,创建于1996年。厂房占地面积1.2公顷,有固定资产500余万元。公司员工13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6人。主要产品有锻压钢锄、断线钳、管线钳等,除国内销售外,还销往东南亚及非洲部分国家。2002年,该公司实现产值2200万元、利税280万元。
  嘉禾县华光钢锄厂
  厂址在塘村镇,主要生产钢锄,有天鹅、双鹰、友谊、银鸡等16个品牌。
  2000年获得自营出口权,2001年直接出口产品,价值达100万元。2002年,厂区占地面积1公顷,固定资产870万元,从业人员15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技术人员50人),精湛的锻压技术、热处理技术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年产钢锄600万把,销售收入2500万元、利税280万元。
  嘉禾县湘江工具厂
  厂址在塘村镇芙蓉西路,占地面积0.6公顷,属私营企业。有固定资产560万元,流动资金180万元。2002年,有员工260人,主要生产湘江牌活动扳手,产品达国家质量标准,年产250万把,销售收入1800万元、利税220万元。
  第四章 电力工业
  第一节 电站建设
  1989年前,全县先后建成油榨滩、胜天、旨贝、乐塘、盘江、泮头等18座水电站。1994年,石桥乡对胜天电站扩容改造,由装机2台、80千瓦增至7台、280千瓦,年发电量140万千瓦时。
  1995年始,全县实施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12月,观音山水库电站动工兴建。该站属水库坝后引水式电站,采用压力钢管引水,单机流量8.5立方米每秒,平均水头32米,装机2台、总容量4000千瓦,年发电量1360万千瓦时。1996年8月,普满乡旨贝电站增容,设计水头12米,装机2台,容量500千瓦,年发电量250万千瓦时,1997年投入使用。1998年7月,油榨滩电站因设备老化,县水电局对其进行增容改造,后因资金严重短缺被迫停工。同年增容改造乐塘电站。2000年国家安排的第三批嘉禾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任务完成,通过国家验收达标。8月,石桥镇岐峰村新建团结电站,是当时县内最大的股份制电站。该站设计水头28米,单机流量每秒6立方米,装机6台、960千瓦,年发电量400万千瓦时,总投资360万元。
  2000年,盘江水库低涵严重漏水,危及大坝安全。
  县水电局决定封堵原涵洞,另开低涵,原建二级电站停产。2001年1月,新建盘江水库增容电站,装机3台,总容量1300千瓦,年发电量400万千瓦时。2001年3月,油榨滩电站增容工程续建,次年10月建成发电。2002年12月,泮头水库渠道泄洪电站由县水电局、袁家镇政府、泮头水库管理所三家合资兴建,设计水头36.7米,单机流量每秒1.535立方米,装机2台,容量1000千瓦。到2002年底,全县共有小水电站20处,总装机80台,容量18015千瓦。其中县属电站7座,装机41台、12735千瓦;乡镇(场)属电站11座,装机31台、4000千瓦;股份制电站2座,装机8台、1280千瓦。2002年,共计发电5724万千瓦时。
  第二节 电网建设 2002年,县境电网按管理体制划分为省属电网和县属电网。县属电网分两块:一块是电力公司所辖珠泉变电站,以35千伏电压并入嘉禾110千伏变电站,并网容量2.5万千伏安;一块为嘉禾调塘电站,以35千伏电压并入罗卜安煤矿变电站,并网容量2500千伏安。
  一、初始阶段
  1972年10月,麻地、车头电站联网运行,形成城关10千伏电网。随着小水电的发展,10千伏电网不断延伸,遍布城乡。由于小水电容量小,供电电压低,持续可靠供电能力差。1979年5月,省网嘉禾110千伏电站建成投运。同年,城关电网以10千伏电压并入省网运行,基本满足县境内主要工矿企业生产及生活用电。进入20世纪90年代,工矿企业增多,县内电力供需矛盾日趋尖锐,难以适应全县工农业生产的正常用电需求。
  二、初级电气化建设阶段
  (一)省属电网
  1995年,县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指挥部成立。
  全县集资近2000万元,建设输变电设施。1996年3月,塘村变电站动工兴建,装变压器1台,容量4000千伏安。5月,城关变电站(又称珠泉变电站)工程动工,装变压器2台,总容量8150千伏安,电源接嘉禾110千伏变电站,供电区辖城关镇、车头镇、袁家镇、钟水乡、盘江乡、石羔乡。
  8月,坦坪变电站动工兴建,容量3150千伏安。
  塘村、坦坪变电站分别于1998年5月、8月建成投入运行。坦坪变电站电源来自城关35千伏变电站、油榨滩电站、上坪电站、团结电站;主供电区为坦坪乡、莲荷乡、田心乡和石桥镇。2001年12月,龙潭变电站动工兴建,容量3150千伏安,电源来自肖家110千伏变电站和城关35千伏变电站;主供电区为龙潭镇、行廊镇、泮头乡;2002年4月建成投入运行,总投资340万元。至2002年底,城关电网有变电站17处,装机75台,总容量1.513万千伏安,拥有城关、塘村、坦坪、龙潭4座35千伏变电站;架设35千伏线路49.4公里、10千伏线路530公里、低压线路1232公里;装升压、变压器40台、1.1975万千伏安,配变压器775台、4.8665万千伏安;供电15个乡镇、218个行政村。
  2002年供电6840万千瓦时。
  (二)县属电网
  1998年6月,县水电局兴建肖家35千伏变电站,2002年6月建成投产,总投资280万元。至2002年底,调塘电网有小水电站1处,装机5台、2075千瓦。架35千伏线路11.6公里、10千伏线路1.46公里、低压线路36公里;装升压器1台、2500千伏安,配变压器95台、容量4500千伏安;供普满乡、肖家镇用电。2002年供电800万千瓦时。
  三、农网改造
  1998年,湖南省电力公司下拨嘉禾县一、二期农网改造资金5607万元。2000年5月,农网改造工程启动。2002年8月,嘉禾县获国家发改委、国家电力公司授予的“第一批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先进县”称号。
  (一)主网改造
  2000年10月,新建肖家110千伏变电站,投资1037万元。该站位于肖家镇乔田村,有变压器2台,总容量40兆伏安。110千伏线路2回,分别接郴州市城前岭220千伏变电站和嘉禾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线路5回、10千伏线路6回、备用4回,电源来自城前岭变电站和观音山电站。主供电区为龙潭镇、行廊镇、肖家镇、普满乡。2001年12月,新建龙潭35千伏变电站,是县内首座无人值守的变电站,35千伏进线2回,10千伏出线4回,电源来自肖家110千伏变电站和城关35千伏变电站,主供电区为龙潭、行廊、泮头。2002年4月,与肖家110千伏变电站一同建成投运。随即架肖家——观音山——珠泉35千伏变电站线路,完成投资126万元;珠泉——塘村线路进嘉禾110千伏安,完成投资34万元;新建珠泉——坦坪变电站35千伏线路长9.5公里,完成投资29万元。
  (二)一期配网改造
  1999—2001年12月,一期配网改造完成投资1900.8万元,占计划的94%。完工项目包括:新建10千伏线路113.8公里,改造10千伏线路27.7公里;新建400伏线路178.4公里,改造400伏线路4.98公里;新建配变台区213个、容量14690千伏安,改造配变台区35个、容量1890千伏安。完成至145个村、5.6288万户的低压线路改造及装表到户工程。
  至2002年,全县农网改造进村率65%、入户率66.9%。
  (三)二期配网改造
  2000年二期配网改造完成投资1762万元。完工项目:新建35千伏线路2.7公里、10千伏线路134.7公里;改造10千伏线路133.5公里;新建400伏线路189.1公里,改造400伏线路20.7公里;新建配变台区112个、容量5295千伏安,改造36个、容量600千伏安;进行村网改造,涉及26个村、1.4563万农户。至2002年底,全县农网改造进村率77.7%、入户率83%。
  第三 节供电管理
  一、电力调度
  1989年3月,调塘电站在附近的10千伏线路上安装载波电话,用于电力调度。但故障频繁,运行3年后报废。1993年,县供电公司的电力调度,是依靠邮电部门的手摇式或手拨式电话实现。1994年始,采用程控电话调度电力,通讯质量改善。
  2002年,电力公司配备调度员,各变电站、水电站和供电所都有专职或兼职调度员,运用专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发出调度令,效果较好。
  二、输变电工程管理
  2002年,网内输变电工程分为:10千伏和35千伏并网线路,由各并网电站负责管理维护;5座35千伏变电站,由各变电站自行管理维护;35千伏变电站之间的连接线路,由电网生产资料组管理维护;10千伏线路及开关、计量设备,由供电所分片管理维护;用户配电变压器及低压线路,按是否参加农网改造分别管理维护(参加农网改造的自然村,变电器及进户电表的低压线路,由供电所管理维护,用户电表和户内照明线由农户自行管理;未参加农网改造的自然村,至变电器的线路及设备,由供电所管理维护,变电器及进户电表的低压线路由村管理维护)。
  输电线路的维护管理,供电部门主要依靠供电员定期巡视检查,发现隐患或问题及时处理;对输电开关、刀闸、避雷器定期测试、检修,凡损坏的开关电器,及时进行大修或更换。对35千伏变电站,推行安全经济目标管理,定安全指标、定倒闸操作合格率、定材料消耗、定规章制度、定岗定员。年初与公司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年终考核兑现。对供电所的管理,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
  对每个所的电量、电价、电费回收率及材料消耗,实行定额包干,自负盈亏,按完成任务比例,发给供电员工资、奖励和补助。2002年,全县电费回收率100%,完成供电7640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3800万元。
  三、用电管理
  1989—1998年,县供电公司用电收费执行到变压器台区,台区电费回收由用电单位电工管理,常出现“人情电、关系电、权威电”现象。1998年起,电力公司聘用48名农电员,纳入合同管理,统一核发工资,按月公示抄表情况,以台区为单位公示电量、电价、电费。同时设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农电员抄表到户、收费到户、开票到户、服务到户。公司成立“农电管理科”。2002年,全县工业总用电负荷8000千瓦、年用电量3510万千瓦时;农业用电负荷3800千瓦,年用电量250万千瓦时;城乡生活用电负荷1.6万千瓦,年用电量3310万千瓦时。已完成农网改造的村,按每千瓦时0.65元收费,未完成农网造改的村,每千瓦时控制在0.7元以内。
  第五章 其他工业
  第一节 普通机械制造
  1989年,全县乡(镇)办以上普通机械制造业4户,骨干企业有县五金机械厂、县水电设备厂、县汽车修配厂。当年生产钢丝钳2363万把、交流发电机4135台/1.29万千瓦。县属集体农具厂,生产打稻机300台、木制家具300件。全年完成产值68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5%。
  1991年起,国有工业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机械制造在个体及民营企业中发展较快。1995年,县水电设备厂销售收入574万元,比1989年增长15.4%。1996年,石桥乡村民李知平在县城创办湘南车架厂,从长沙客车厂聘请人才、引进技术,1997年生产车架3000副,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1997年,县水电设备厂由县属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企业,年生产发电设备4918台/千瓦。1999—2001年,县水电设备厂、县汽修厂、县五金工具厂进行改制,成为民营企业。
  2002年,全县普通机械制造企业11户,产值1.619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1.6%,主要生产汽车、拖拉机的车架、货箱及小五金工具等。民营企业远通合金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是浮碾式环磨机、硬质合金配件,2002年实现产值1800万元。
  民营企业湘南车架厂,2002年销售收入1320万元,创利润92万元、交税金19.8万元。
  第二节 建材
  嘉禾县有丰富的煤炭、石灰岩资源,为建材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前景。全县建材业主要产品有水泥及水泥构件、红砖、瓦片、大理石板材、石灰、片石、河沙等。1989年,县属有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制品企业4户,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1户,乡镇建材企业23户,建材工业总产值637万元。1990年起,随着城乡建设加快,建材工业迅速发展。到2002年,全县建材工业总产值1.1434亿元,比1989年增长16.9倍。
  一、水泥及水泥制品
  (一)水泥
  1989年,全县有水泥厂2家,年生产水泥3.9万吨(其中县水泥厂3.47万吨、普满水泥厂0.43万吨),总产值872.9万元。1993年,普满水泥厂投入17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年生产能力由2.2万吨上升到4.4万吨。同年,县水泥厂进行扩改,规划投资3300万元,增加一条年产8.8万吨水泥生产线。因引进老设备,技改失败。1995年,全县生产水泥6万吨。1996年,县水泥厂资不抵债申请破产,重组成宏达水泥有限公司,为股份合作企业。2000年2月,该公司实施“两个置换”,民营企业主李成志以1001.88万元中标,组建为南岭水泥有限公司,随即投入200多万元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同年10月,普满水泥厂由曾光跃租赁经营20年,每年租赁费410万元。2002年,全县生产水泥12.8万吨,产值3189万元,比1989年分别增长2.28倍、2.65倍。
  (二)水泥制品
  水泥制品主要是水泥空心楼板、楼梯踏板和石棉瓦。1990年起,城关、钟水、石羔、车头等乡镇因处于县城及县城附近,有较好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水泥构件预制场至1996年发展到10多个。龙潭、石桥、坦坪、广发、肖家、普满、袁家、塘村等乡镇也都建有水泥构件预制场,生产的水泥构件供村民建房使用。1997年始,由于铝合金门窗盛行,水泥花格门窗销量减少。2000年起,城镇及农村建房高峰期已过,建房步伐放慢,水泥构件预制场逐渐消亡。
  二、砖瓦
  1989年,全县生产红砖497万块,瓦682万片。1990年始,城乡建房步伐加快,拉动砖瓦业的发展。1992年,城关、石羔、钟水、车头、龙潭、石桥、坦坪、莲荷、广发、盘江等乡镇,投资创建乡(镇)级砖厂,从福建等地引进轮窑机砖生产线技术,一个砖厂日产机砖2~2.5万块,年产值100万元。当年,全县生产红砖2600万块、瓦1903万片。1994年,广发乡白觉村工业小区内办起轮窑机砖厂5户。是年,全县生产红砖8173万块、瓦2320万片。1995—1998年,是红砖瓦片生产的高峰期。1999年,全县生产红砖5.5亿块、瓦片2亿片,分别比1989年增加109.6倍、28.3倍。
  1999年,全县人均居住面积20.06平方米。自此,城乡住房建设逐年减少,砖瓦业发展放慢,呈负增长趋势。2002年,全县生产红砖3亿块、瓦片7800万片,产值4500万元。
  三、大理石板材
  大理石板材主产区为普满乡。1992年,普满乡政府投资30万元兴建“嘉禾天然大理石厂”,投资102万元,兴建“嘉禾县普达石材厂”,当年分别生产大理石板材2万平方米、3万平方米,产值100万元、150万元。是年,该乡雷家村、茶坞村各投资10万元,兴建村级大理石厂共2户,年生产大理石板材2.9万平方米。1993—1994年,大理石板材生产处于高峰期。1995年,生产大理石板材7万平方米,除解决县境内房屋装潢需求外,还销往邻近县市。1996年起,由于大理石板材硬度不够,款式不够美观,产品积压,产量逐年减少。
  2002年,全县生产大理石板材4万平方米。
  四、石灰砂石
  1990年,全县生产石灰1.6万吨、碎石片石11.4万吨。当年,沿钟水河有10户村民用木质捞砂船人工捞砂,主要用于城乡建房。1991年始,随着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关、石羔、钟水、袁家、龙潭、石桥、广发、田心等乡镇,先后建起露天石灰窑,多数乡镇还建有采石场,既生产片石,也生产碎石。1992年,县氮肥厂几位职工研究制造挖砂船,不仅供应县境内捞砂场的需要,还销售到宁远县、蓝山县沿河地带。1995年,全县生产石灰6.96万吨,生产片石11万吨,捞河砂8万吨。
  1997年,车头、钟水、石桥等乡镇在钟水河畔创办采砂场,龙潭、行廊、肖家、普满等乡镇则在黄狮江边创办砂石场。全县有河砂场23户,采石场64户,运用机械采石、捞河砂,产量不断提高。
  2000年起,由于城乡住房紧张的局面趋于缓和,石灰、砂石生产随之减少。2002年,全县生产石灰2万吨,生产砂石6万吨,产值2200万元。
  第三节 化工 1989年,县化工企业只有氮肥厂,年产碳铵实物量1.76万吨,产值294万元。1991年,由于氮肥厂未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加上管理不善,产品滞销,年产碳铵实物量0.53万吨,造成亏损。1992年该厂因资不抵债,向法院申请破产。
  1992年,石桥乡企业办与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一技术员合作,投资60万元,在仙人桥电站院内创建仙嘉硼酸厂,设计能力年产硼酸500吨。
  生产出产品以后,由于销路难以打开,加上原材料需从甘肃省运来,成本高,费用大,1993年自行停产。1993年9月,袁家镇张家村村民张业举研制洗洁剂配制技术成功,在城关镇桃源路租用民房创建“湘南精细化工厂”,注册商标“回乐牌”,生产“洗衣膏”、“洗发精”系列产品。1996年,车头镇企业办牵头引进一家制氧厂,有职工10人,生产工业用或医用氧气。由于销路不宽,设备陈旧,生产成本高,1998年关闭。“回乐牌”系列产品也因是家庭作坊,规模小、资金缺、成本高,市场占有率低,1998年停业。
  1998年,全县烟花爆竹产家8户(未批)。
  2001年进行整顿。2002年,通过申请,经公安部门备案,省乡镇企业局审核批准,确认龙潭花炮厂、钟水春蕾花炮厂、东嘉花炮厂三户为合法企业,年产值42万元。
  第四节 食品
  1989年,县内国有食品企业3户:县酒厂生产饮料酒600吨,其中白酒200吨;食品加工厂以加工饼干为主,年销售收入139.4万元;粮油加工厂加工面粉、面条为主,年销售收入10.1万元。全年食品净产值63万元。1991年,县酒厂采用传统制造佳酿和新技术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嘉禾地方特色的“嘉禾倒缸酒”,被列入省级新产品,11月在北京举行的国家食品工业十年新成就展示会上,获“优秀新产品”称号,深受消费者欢迎。萧克将军品尝后,赞扬“水是家乡甜,酒是倒缸好”。原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将军亲笔题词:“嘉禾倒缸,美酒飘香”。12月,由郴州地区经济委员会立项,省地县三级财政投资100万元,对嘉禾县酒厂开发的“倒缸酒”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1992年12月,年产500吨倒缸酒生产线技改工程竣工投产。该产品当年获省轻工业厅科技产品二等奖。1994年6月,嘉禾“倒缸酒”获第五届北京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银质奖,并被指定为全国第二届武术擂台大赛饮用食品。产品远销北京、江西和广州、深圳等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乡村农副产品加工业逐年发展。1993年,全县乡村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3户,以酿造、磨粉、面条及豆制品加工为主。年食品工业总产值292万元,销售收入289万元。1995年,坦坪乡托山村李忠儒投资150万元,创建“湖南省嘉禾县海龙酒厂”,注册商标“托力通”,年生产托力通品牌系列保健酒500吨,产品获2000年“湖南省郴州市首届名优特博览会金奖”、“湖南省第二届名优特新博览会银奖”。1996年8月,县酒厂因亏损严重破产,后重组为嘉禾县南霸酒业有限公司,继续生产“嘉禾倒缸酒”、白酒、饮料及酱油。
  1998年,钟水乡政府从湖南省商业科技研究所引进技术,创办“嘉禾县三味辣椒制品厂”,生产辣椒食品系列,年产值100万元。2000年县政府重点扶持,成立“嘉禾县三味食品有限公司”。当年,全县有食品加工企业14户,工业总产值1805万元。
  2002年,嘉禾县三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味食品系列,在湖南省首届乡镇企业科技产品博览会上获“乡镇企业科技博览会金奖”。生产“托力通”品牌系列的海龙酒厂与广东惠州一家公司联营成立托力通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末,全县有食品企业17户,从业人员650人,食品工业总产值5318万元。
  第五节 印刷
  1989年,县印刷行业有县印刷厂、县教育印刷厂,年产值192.6万元,净产值60.56万元。
  县印刷厂该厂主要生产普通印刷品、商标、账本、表格等。1989—1996年,实现利税85.32万元。1996年6月,按照国家有关企业改革精神,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县印刷厂由全民所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有限公司;1997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湖南省嘉禾县彩色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当时县城内有4户印刷厂,生产达不到满负荷,当年亏损7.63万元。2001年3月停产,累计亏损82.17万元。2002年,公司申请破产,待实施“两个置换”。
  县教育印刷厂该厂包揽印制全县中小学教师用的备课本、学生用的作业本,还承担县属机关部分印刷业务,经济效益较好。1995年销售收入112万元。1998年销售收入130万元,创利税12万元。
  2001年该厂改制,实施“两个置换”,年产值110万元,创税利14.5万元。2002年,该厂设备更新,实现电脑激光照排、彩色印刷,效益提高。
  随着印刷行业改革的深化,县内个体、私营印刷厂逐步增加。2002年,全县有个体、私营印刷厂6户。当年,全县印刷行业总产值1600万元,比1989年增加1407.4万元,增长7.3倍。
  第六节 染织
  1989年,县染织行业只有县染织厂,主要产品有劳动布、手套布、毛巾、澡巾、格子布、蚊帐布、被单布、台布、格子绒布等,总产值250万元。1993年产值480万元,创该厂历史最高水平。
  1994年,由地区轻纺局立项,省计委批准,从国家工商银行贷款40万元,自筹26.29万元,对“再生腈纶毛毯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计划年生产10万条毛毯。由于从浙江私营企业购入淘汰产品——腈纶毛毯织机16台,设备采购失误,技改失败。从此,县染织厂生产经营每况愈下,亏损严重。1996年,该厂申请破产,80名职工申请一次性买断工龄另谋职业,其余135名职工重组成立湖南省嘉禾县织造有限公司。
  1999年起,龙潭镇政府先后引进外商投资,组建纺织企业4户,即立裕针织品有限公司、长盈针织品有限公司、笙凯针织有限公司和上宅针织广,进行来料、来样加工,主要生产针织半成品,产品全部外销。
  2000年,嘉禾县织造有限公司由于资金缺乏,加上所生产的劳动布、毛巾、浴巾难以销售,公司实施“两个置换”。2002年,全公司在岗的124名职工(除11名退休和调离的外),全部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公司宣告终结。
  2002年,全县纺织行业只有龙潭镇引进的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345人,年总产值2130万元,营业收入2290万元,利润158万元,税金(免税企业)全免。
  第七节 服装 皮革 1989年,县服饰行业有县皮鞋厂、县第一服装厂,生产皮鞋6.86万双、服装15.17万件,销售收入147.8万元,税金10.5万元。
  一、皮革
  1988年县皮鞋厂被湖南省劳动厅定为劳保用品——劳保皮鞋定点生产厂家。1991年与美国太平洋国际有限公司合资创办中美合资企业——湖南省嘉宇皮革制品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为嘉禾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由于美方资金未到位,创办失败。1992年,该厂研制的耐油、耐酸、耐碱皮鞋新产品,获湖南省劳动厅“创业杯”奖。1996年,县皮鞋厂生产皮鞋5.84万双,产品销售难度较大,造成积压。1997年1月,组建湖南省嘉禾县三鹿嘉鞋业有限公司,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后因产品变现率差,到1999年4月,公司经营共亏损63万元。2002年,公司实行“两个置换”,依法公开拍卖。乡镇企业也先后建起一些小型皮革制品业。2002年,全县有皮革企业17户,年产值518万元。
  二、服装
  1989年,县第一服装厂有职工120人,电动缝纫机90台,从裁剪到缝纫、打眼、钉扣,实行机械化操作,生产新颖时装和西装。1992年,塘村镇塘村墟有162户居(村)民从事成衣加工业,有27户从事成衣批发。同时,还有个体服装经营者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进货的各种品牌的高、中、低档时装在嘉禾市场销售。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县第一服装厂难以为继。1994年5月,经职工大会讨论,一致同意停办。乡镇企业的服饰行业则有所发展。2002年,全县服装加工业19户,年产值406万元。
  第八节陶瓷1989年,县陶瓷行业只有集体企业县陶瓷耐火材料厂,是郴州地区唯一的县属陶瓷企业。生产流程从手工旋坯、石轮打粉、牛力踩泥到挤泥压泥都改成为电动半机械化流水作业,主要生产日用陶瓷和耐火材料。当年,生产日用陶瓷器9.07万件,销售收入38.1万元、税金2.4万元。1999年,该厂开发一项新产品——无渗透甜酒缸,造型美观,色泽晶莹光滑,是湖南省陶器行业唯一无渗透的定型产品。专销广东连南、连州、顺德等地酒厂。2001年,厂领导筹资新建一座28孔的陶窑,可年产陶器10万件。2002年,县陶瓷耐火材料厂年生产日用陶瓷器11万件,销售收入110万元、税金3.4万元。
  行廊镇小湖村是传统的陶瓷器生产村。该村有5户村民从事陶瓷生产,主要产品有烤烟瓦管、酒缸、菜坛,所产陶器釉色光亮晶莹,年产日用陶瓷13万件,销售收入150万元。
  附:企业选介
  嘉禾县南岭水泥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车头镇荫溪村旁,前身为县水泥厂,1997年改为股份制企业。厂区占地面积24公顷,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职工168人,其中大专文化21人、中专文化46人,中级以上职称16人。经湖南省有关检测部门认定,所产水泥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标准。2002年,产水泥9万吨,交纳税金112万元,被县有关部门授予“明星乡镇企业”和“纳税大户”称号,被省有关部门评为“湖南省百强私营企业”。
  湘南车架厂
  厂址在县城人民北路工业大道旁,前身为嘉禾县八达汽车修配厂,1992年3月,由私营企业主李知平创办。1997年,该厂与长沙车架厂达成技术转让协议。工厂占地面积2.48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从业人员80人、其中工程师9人。2002年,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年生产车架4000余件,产值1500万元,利税111.8万元,产品除销往湘南一带以外,还远销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北、贵州等省区。
  嘉禾县三味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创建于1998年。2002年,在城关镇农科站附近新建厂房。占地面积2.2公顷,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主要生产“三味牌”剁辣椒、“湘嘉鱼”、“腐乳王”系列产品。2002年,公司有固定资产800余万元、流动资金700万元,有员工95人,年生产能力4000吨,产值1200万元、利税150万元。“三味牌”剁辣椒被评为2001年度“湖南省优质农产品”,“腐乳王”获第四届中国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三味牌系列产品被郴州市消费者协会、郴州市环保局确认为无污染、无公害食品。产品除销售本省市外,还进入广东、广西、江西、湖北等省区市场,并在广东省东莞市、湖北省武汉市设立销售公司。
  嘉禾县远通合金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嘉禾县城建设路28号,1995年创建。厂区占地面积0.7公顷,有固定资产500万元。2002年,有职工26人,其中工程师2人、技术员4人。主要产品是浮碾式环磨机、硬质合金配件。该公司聘请有关院校教授当顾问,生产高耐磨合金、摔锤、耐磨轴承座以及浮碾式环磨机等高新技术产品。当年创产值1800万元、利税200万元。产品销往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间接出口到美国。
  立裕针织品(郴州)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嘉禾县龙潭镇龙潭村,由台湾省台北县林陆雄先生投资创办,属劳动密集型企业。1999年11月开始筹建,总投资100万美元,装机400台。202年2月正式投产。当年安置员工200人,年产值1000万元,产品销往香港。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