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乡镇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687
颗粒名称: 第八篇 乡镇企业
分类号: F276.3
页数: 10
页码: 152-161
摘要: 本篇介绍了郴州市嘉禾县1989年到2002年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包括企业形式、企业构成、管理效益。
关键词: 乡镇企业 企业经济 嘉禾县

内容

1989年,全县有乡镇企业7620家,从业1.9364万人,企业总产值1.0436亿元(现行价),创利润1255万元,税金36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4455万元。1991年,县、乡镇制订优惠措施,加大投入,扶植乡镇企业发展。年底,全县有乡镇、村企业9874个,从业2.3318万人,总产值1.2919亿元(现行价)。1992年7月,县政府成立“乡镇企业领导小组”,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企业办公室。8月,县委、县政府做出《关于搞活乡镇企业的若干规定》,各乡镇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规定》,使企业在发展方向、行业布局、经营管理等方面得到调整。1993年1月,县第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的意见》的决议。5月,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对乡镇企业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通知。同时,建立乡镇企业财政周转金制度,每年从税收增长部分提取5%追加周转金账户,低息扶持企业上新项目;举办股份制培训班,开始施行企业体制改革。1996年,各企业着力提升产品质量,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广科研成果。是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14.5066亿元(现行价)、增加值4.8887亿元、利润总额6547万元。
  1997年1月1日,《乡镇企业法》颁布实施。5月,袁家、龙潭、田心、石桥、肖家等乡镇乡(镇)办、村办企业,以招标形式实行股份制经营和租赁承包,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技术开发力、资产增值力和对市场的适应力。1998年,乡镇建筑行业进行改制试点,企业资产评估后,采取集体资产入股和职工带资入股形式,实行民主管理、风险共担、盈亏自负、按股分红。2001年,全县乡镇企业1.37万家,从业4.3223万人,总产值31.2512亿元,增加值7.9676亿元,利润总额1.1053亿元。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原煤74.96万吨,发电量163万千瓦时,水泥10.7万吨,红砖3.6亿块,锻件104万件,铸件12万件。全县乡镇有7个工业小区、5个商贸区,初步形成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私营、个体经济并列发展的格局。2002年,全县有乡镇企业9755家,其中集体企业182家、股份合作企业368家、个体私营企业8994家、外资企业3家、其他企业208家,形成以煤炭开采、锻造铸造、建筑建材、交通运输为支柱,种、养、加工齐头并进的企业门类体系。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34.3242亿元,增加值8.7694亿元,利润总额1.1494亿元。
  第一章 企业形式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1991年,全县乡(镇)办企业77家,其中采掘业16家、农机修理6家、小水电4家、水泥厂1家、铸造厂3家、花炮厂1家、建筑业12家、其他行业34家。乡镇办企业从业人员4210人,固定资产净值1503万元,总产值3053万元,利润39万元,税金12.9万元。1992—1997年,县、乡镇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多方集资,逐步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投入。乡镇办企业由传统的资源采掘型向加工型、规模型发展,形成以煤炭开采、建筑建材、锻造铸造为龙头,加工、运输等多业并举新格局。1992年,普满乡投资30万元兴建县内第一个天然大理石厂,年产板材2万平方米;石桥乡投资60万元,与国家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联合创建“仙嘉硼酸厂”;广发乡组建汽车运输集团公司,为全乡350台汽车运输专业户作中介服务,拓宽运输门路;袁家镇投资200万元建东岭煤矿,年产煤3万吨;龙潭乡投资15万元建凌镁玻纤砖厂;城关镇先后引进湘南车架厂、华昌金属铸造厂、重型机械厂、远通合金有限公司、珠泉钢厂等企业。1993年10月,普满乡投资1700万元,对普满水泥厂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年生产能力由2.2万吨提高到4.4万吨。1997年,袁家镇组建铸造集团公司,为全镇70户铸造专业户提供产、供、销服务;塘村镇组建钢锄集团公司,实行统一价格销售,免受相互压价损失。同年,县内部分乡(镇)办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不足、科技水平低而自动歇停业、依法破产。肖家镇卫生纸厂因产品质量低,产品积压,企业难以为继而停办。龙潭镇有色金属精选厂、菱镁玻纤厂、龙潭花炮厂因产品销路不畅而停业。1997年,全县有乡(镇)办企业117家,其中煤炭开采业15家、建材业15家、铸造加工业11家、建筑业12家、金属制品业4家、纸制品业2家、化学制品厂3家、自来水厂5家、小水电站4座、木材加工厂4家、皮鞋厂1家、林场4个、其他行业36家。乡(镇)办企业从业人员6305人,固定资产净值1.8755亿元,总产值3.1865亿元,利润2506万元,税金1224万元。1998—2002年,乡镇集体企业全面改制,股份合作、私营、个体企业发展较快,统计口径随之改变。2002年,全县乡镇办企业182个,从业人员13547人,固定资产净值1.8846亿元,总产值5.0357亿元,利润1879万元,税金1547万元。
  第二节 村办企业
  1989年,全县村办企业222家,从业人员2346人,固定资产净值442万元,总产值1302万元,利润172万元,税金56万元。主要产品年产量:煤1.5万吨、铸件436吨、石灰3万吨。1991年,全县241个行政村中,有209个村无村办企业。各乡镇党委、政府着力发展乡村集体企业,建立乡镇、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制订和落实发展村办企业计划。1992年,全县空白企业村159个。1994年,全县空白企业村降至2个。1996年,肖家镇乐塘村水花岭煤矿改制承包后,年产煤3万吨、产值500万元,每年上交村38万元,比承包前年产值提高3成。广发乡白觉村创办村级工业小区,引进资金、技术,兴建3个村办股份制红砖厂。一年后,红砖达到75-125标号质量标准,产品供不应求。县侨联汽车修配厂厂长李嘉义带资入股,在白觉村工业小区内兴办侨联汽车修配厂。1996年,白觉工业小区有企业7家,全村有大小车辆138辆,社会总产值20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500元。1996年底,全县有村办企业440家,其中石桥79家、城关38家、肖家35家、田心34家、龙潭31家、其他乡镇223家,比1991年增长98.2%;村办企业从业人员7232人,为1991年的3.08倍;企业总产值4.286亿元,实现利润2717万元、税金1098万元,固定资产总值6367万元。村办企业按行业分:煤矿55家、建材业124家、锻造业30家、铸造业6家、农产品加工业10家、木材加工业14家、皮鞋制品业3家、烟花爆竹业5家、纸制品业1家、电站及其他产业192家。1997年,全县村办企业466家,从业人员9123人,固定资产净值7969万元,总产值4.2952亿元,利润5403万元,税金1269万元,1998—2002年,村办企业逐步改制,乡(镇)村办企业统称集体企业。
  第三节 个体、私营企业
  1989年,塘村镇英花村周继亭创办全县第一家个体锻压机械厂。1991年,全县有个体、私营企业9575家,从业人员1.6762万人,固定资产净值2342万元,企业总产值8564万元(现行价),利润1198万元,税金314万元。1993年3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规定》,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大开方便之门。当年发展到1.14万家,企业总产值2.89亿元。1994年6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加速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1995年,全县推广塘村镇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的经验。该镇采取“先发展、后规范,先放开、后完善,先上车、后补票,先扶持、后受益”的措施,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步伐加快,迅速出现独具特色的专业村、专业街、工业小区、商业区。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33万家,企业总产值9.32亿元。1997年,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4984万家,从业人员4.4123万人,总产值15.2亿元,利润3.6亿元,税金3452万元。2000年,全县个体私营企业1.6661万家,其中工业企业5474家、建筑施工企业962家、交通运输业4682家、商业饮食业3621家、服务业1333家、其他行业589家,企业总产值22.94亿元。
  2002年,石桥、肖家、普满、田心、行廊、龙潭、袁家、泮头、车头、塘村10个乡镇,个体私营企业以铸造、锻造、煤炭开采为主;广发、坦坪、莲荷、盘江、石羔、城关、钟水7个乡镇以交通运输、建筑建材业为主。当年,乡镇企业统计制度改革,部分季节性作业不纳入统计范围,全县个体、私营企业为8994个,从业人员2.268万人,固定资产净值4014万元,总产值2.6958亿元,利润9614万元,税金3203万元。
  第二章 企业构成
  县内乡镇企业构成分农业、工业、建筑施工业、交通运输业、商品流通业、旅馆饮食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8大类。1989年,全县乡镇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企业5441家,占企业总数的71.4%,其他企业占28.6%。1997年,工业和商品流通业产值16.290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73.1%;建筑施工与交通运输业产值4.658亿元,占总值的20.9%;其他企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2002年,工业企业产值1.987亿元,占总产值的57.4%、列第一位,交通运输业产值3248万元、列第二位,依次为商品流通业、建筑施工业、餐饮业、服务业和农业企业。(乡镇建筑企业在《城乡建设》篇记述)
  第一节 农业企业
  嘉禾农业企业含乡(镇)村集体办的农、林、牧、渔企业。农民家庭承包和自留地上经营的农林牧副渔业不在其内。1989年,全县各乡镇共有农业企业142家,大多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农村以碾米、磨粉、做面、酿造、豆制品等企业为主,城镇以米粉、面条、糕点、酿造等企业为主。1994年,普满乡乘农业开发之机,兴办乡林果场,在下午坪村开荒20公顷,种板栗、柑橘2万株。该乡石角塘村投资10万元,开荒24公顷,创办板栗基地。
  龙潭乡罗家塘村、杉树下村连片经营“千亩柑橘园”;扶塘、廊里、社塘、冲下岭村,连片办油茶林低产改造基地66公顷。石桥乡农户刘革平投资250万元,兴建猪舍7000平方米,办起万头猪场。年底,全县农业企业发展到195家。1995年,坦坪乡托山村民李忠儒建“嘉禾海龙酒厂”,注册商标“托力通”,年生产白酒、果酒、药酒500吨。1996年12月,坦坪乡托山村民李良松,租用村里荒地14公顷,创办综合养殖场。年底,全县农业企业发展到128家,农业企业产值1587万元。1998年,成立“嘉禾县三味辣制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3万元,其中钟水乡10万元、农业局5万元、水利局5万元、农业开发办5万元、农村办3万元、农村经济管理局5万元,租赁县自动化设备厂厂房进行生产经营;2000年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投资500万元,于城关镇农技站新建厂址,占地2.2公顷、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全县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后,承包、租赁、拍卖给个体经营的企业,按统计口径不属农业企业范围。2002年,全县各乡镇共有农业企业107家、从业687人,年产值3708万元。
  第二节 工业企业
  一、煤炭开采业
  1989年,全县有乡镇、村、个体办煤矿129家,职工2763人,年产煤34.12万吨。1991年,全县有乡镇、村、个体办煤矿237家。县政府对不具备开采条件的小煤窑进行整顿,关停206家、其中非法小煤窑179家。年底,有乡镇、村、个体办煤矿31家。1993年,普满乡向阳煤矿、东兴煤矿、风顺煤矿相继兴建。1998年,全县有乡镇、村、个体办煤矿89家,从业7133人,年产煤71.94万吨,销售收入7769万元。1999年后,部分煤矿因资源枯竭而停办,部分煤矿因与大矿区接通而被限期关闭。2002年,全县有乡镇、村、个体办煤矿73家,从业人员7134人,年产煤98.46万吨,年产值(现行价)1.595亿元。
  二、建材业
  1989年,全县有乡镇建材工业企业23家,从业人员375人,产值637万元(现行价)。1991年,广发乡白觉村建红砖厂4个、石灰厂1个。1992年,城关、石羔、钟水等10个乡镇相继办起砖厂,当年全县有砖厂21个。1992—1993年,普满乡先后创办大理石厂、普达石材厂。1995年,全县各乡镇共有建材企业170家,从业人员3301人,产值1.96亿元、增加值6575万元。2000年底,全县乡镇建材企业171家,其中红砖厂58家、采石场64家、河沙场23家、大理石厂2家、水泥厂2家、水泥制件厂2家、石灰厂20家。建材产品年产量:红砖4亿块、水泥12.8万吨、水泥制件2.8万立方米、大理石板材5万平方米、花岗石板材0.75万平方米、瓦3025万片、片石11万吨、石灰6万吨。当年,建材业从业人员3770人,建材业年增加值4318万元。2000年后,城镇居民、乡村村民住房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乡镇建材业处于负增长态势。2001年,全县有乡镇建材业154家、比上年下降12.3%。2002年,全县有乡镇建材企业146家,从业人员3216人,年增加值3238万元。
  三、冶炼压延加工业
  (一)冶炼
  1993年,车头镇巧脚岭、龙潭乡石坡头、普满乡桃源坪、莲荷乡石丘等地,建炼铁炉20座,从桂阳鲁塘购进铁煤作燃料,从江华及周边县购进铁矿石从事炼铁。每座炉日产生铁1~2吨,莲荷乡石丘铁厂日产生铁3吨。当年全县产生铁560吨。1995年产生铁600吨。因无治理污染措施,污染环境严重,1998年全部关闭。
  (二)铸造
  县内铸造产品分为生活用具、机械配件、下水管和下水道盖板三类。1991年,全县有乡(镇)村铸造企业25家,主要分布在袁家、塘村、车头、城关四个镇。1994年,县内铸造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由生产犁面及简单生活用具转移到机械配件、大中型铸件;同时,改善机械装备,以卡腰炉、电炉替代猴子炉,以起重臂吊、行车替代肩抬手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全县乡(镇)、村铸造企业发展到30家。1998年,铸造企业发展到44家。2001年,袁家镇黄乃庭以208万元购买原水电设备厂厂房办铸造厂,年产值1300万元。2002年,铸造业以大企业为依托,拓宽销售渠道,向规模化生产经营发展。全县有乡镇村铸造企业98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有兄合铸造厂、新华铸造厂、利民铸造厂、兴隆铸造厂、华昌金属铸造厂、重型机械厂、塘村铸造厂等12家。同年,袁家镇投资400万元,建成鸭婆山铸造工业园,集8家铸造企业,组成铸造企业群,确保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
  (三)锻造
  1989年,塘村镇英花村周继亭创办塘村锻压机械厂。1990—1996年,该镇先后兴建塘村锻造机械厂、英达钢锄厂、华光钢锄厂、华星钢锄厂、湘南钢锄厂、顺民钢锄厂、机械钢锄厂。1996年生产钢锄800万把。产品商标有“金鸡”、“银鸡”、“绵羊”等,型号有H301、H302、H3042、H305、H320、H3051、H330、H303八类。1997年,塘村镇的个体企业借国有、集体企业体制改革之机,参与企业改革,从破产或兼并的企业中,购进冲床、刨床、洗床、车床、冷轧机、热轧机等设备武装自己,提高企业生产力。1998年5月,塘村镇英花村周圣康等收购县五金工具厂,生产6、7、8寸钢丝钳,注册商标“沪江牌”、“劳动牌”、“康凌牌”,产品销往国际市场;1999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万元。2000年新上三条生产线,年产钢丝钳150万把。至2002年,塘村镇生产五金工具的企业有6家,即康凌工具厂、银河工具厂、顺利工具有限公司、湘江工具厂、兴达工具厂、中兴工具公司。产品有钢丝钳系列、活动扳手、呆扳手系列、管线钳、长柄钳系列及轴承和机械配件,计21个品种系列、250种规格型号,年产钢丝钳1000万把、扳手1000万把。塘村锻造机械厂、华光钢锄厂获自营出口权,8户企业实现网络营销,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非洲、欧洲等3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1.2亿元。2002年,全县锻造业保持8家规模企业,余为个体及小规模私营企业。小规模企业主要生产小农具和生活用品。塘村镇英花村的锻造企业一户生产一种产品,全村合起来品种齐全,有成品、半成品,给客商购销带来诸多方便。
  (四)压延(轧钢)
  1992年,全国各地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建筑用材供应紧缺。1992—1996年,县内先后兴办轧钢厂11家,主要有城关镇珠泉钢厂、车头镇毛家桥轧钢厂、龙潭乡轧钢厂、行廊镇轧钢厂和塘村镇英花轧钢厂、英达轧钢厂、双凉亭轧钢厂、利达轧钢厂。产品型号有12、14、16、18、20毫米的圆钢、螺纹钢、方钢,多用于县内民用建筑,部分销往周边诸县。全县1992年生产钢材230吨,1993年399吨,1994年7059吨,1995年1.5956万吨。1996年,国家禁止小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在清理整顿中,10家轧钢企业关闭转产。珠泉钢厂因生产方钢、扁钢,属非建筑性用材,保留至今。
  四、电力企业
  县内乡镇电力企业主要分布于钟水、黄狮江流域。1989年,全县乡镇办小水电站8处,装机17台,总容量1485千瓦;村办小水电站51处,装机58台,总容量1057千瓦。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大部分村级电站被淘汰。1991年,全县乡(镇)村集体办电站仅存桐梁桥、石坡头、胜天、上坪、马家坪5家,总装机2050千瓦,年发电量1230万千瓦时。1992年,乡村小水电站并入县电网。1994年,石桥乡对胜天电站扩容改造,由装机2台、80千瓦增加到7台280千瓦,年发电量140万千瓦时,年产值40万元。普满乡旨背村投资190万元,在陶家河下游筑坝建旨背电站,装机2台、250千瓦,年发电量312万千瓦时。1998年,石桥镇上坪电站进行改造,由装机2台、150千瓦增加到3台、160千瓦,年发电量320万千瓦时,年产值80万元。2002年,行廊镇五百地坡头电站改制拍卖,刘建生等4人合股以96万元中标买断,并扩大容量,由装机2台、300千瓦增加到3台、620千瓦,年发电量350万千瓦时。石桥镇岐峰村刘革平等3人投资450万元,在钟水下游建岐峰电站,装机6台、160千瓦,年发电量600千瓦时,年产值150万元,为县内第一家民营股份制电站。此外,行廊镇白竹园村在黄狮江中游建白竹园电站、城关镇新潮居委会在钟水河畔建新潮电站,年产值均在40万元以上。2002年底统计,全县有乡镇民营水电站13座,装机39台、5280千瓦,年发电量3134万千瓦时。
  五、其他工业企业
  1991年,全县有乡镇木制品加工企业2家,年产值21万元;皮革制品企业1家,年产值28万元;纸制品企业1家,年产值53万元。1992年,莲荷乡从宜章引进技术,创建县内乡镇办第一家制革厂;因污染环境,属国家明令关闭的“五小企业”,4年后停办。1994年,广发乡白觉村兴建第一家村级自来水厂。同年,盘江、石羔、石桥、田心等乡均创办木材加工厂,主要生产房屋装修材料,产品销往长沙及湖北、广东等地。1995年,城关镇一居民从广东引进技术,聘请10名专业木工和油漆工,创办城南家具厂。年底,全县有乡镇木制品加工企业8家,产值364万元;皮鞋制品企业3家,产值90万元;机械修理企业11家,产值425万元;纸制品企业2家,产值28万元。1996年,广发乡将白觉村自来水厂扩容,创建“广发乡自来水厂”,次年供水1200户。石羔乡从青山水库引水建自来水厂,全乡90%的自然村用上自来水。同年,莲荷乡从浙江引进波鞋生产线,创建波鞋厂。石羔乡与外资联营创建“嘉福鞋业有限公司”,个体私营制鞋业兴起。年底,全县有乡办皮革制品企业4家,年产值431万元。1997年起,龙潭镇先后引进“立裕针织品有限公司”、“星凯针织有限公司”、“上宅针织厂”三家外资企业,经营来料、来样加工,生产针织半成品,产品全部销往境外。当年底,全县有乡镇服装加工企业2家,年产值406万元;木制品加工企业14家,年产值2304万元;皮革制品企业2家,年产值123万元;机械修理企业15家,年产值2785万元;自来水厂7家,年产值401万元;纸制品企业3家,年产值588万元。到2002年底,全县有木制品加工企业14家、皮革制品企业17家、机械修理企业216家、自来水厂14家、服装加工企业19家。
  第三节 运输企业
  县内乡镇运输企业包括客运、货运和搬运、装卸企业。1992年,广发乡组建汽车运输集团公司,为广发、莲荷两乡350台汽车提供信息、介绍货源、处理事故、代办落户、购买养路费等中介服务。1997年,县内运输车辆大量增加,年运输能力超过400万吨,而可供外运和调进的货源不足200万吨,部分运输专业户外出寻找货源。当年,嘉禾在外县、外省从事货运业务的车辆约1500辆。2001年,全县个体、私营拥有各式客车115辆、货车2609辆(其中大货车819辆),计1.1574万吨位;拖拉机1756台(其中手扶拖拉机1706台)。2002年,全县有乡镇运输企业3248个、从业人员3873人,年增加值8365万元。
  第四节 商贸企业
  1989年,全县有乡镇商贸企业1254家(其中乡办11家、村办2家、个体办1241家),从业人员1867人,销售产值493万元。1995年,全县乡镇商贸企业2192家,从业人员3980人,年销售产值1.25亿元。1998年,坦坪乡建农贸市场,塘村镇兴建镇南、镇西、镇北和英花4个工贸区。全县乡镇商贸企业2546家,其中集体办48家,私营651家,个体办1847家,从业人员7123人。2000—2001年,石桥镇、莲荷乡分别建石桥商贸区和扩建莲荷市场。同期,国有商业企业进行体制改革,以拍卖、买断、下岗分流等形式,实现资源、资产重新配置,乡镇(民营)商业经济得到发展。经营形式主要有租赁承包、定点摆摊、批发零售、走街串户、自产自销。经营品类主要有五金电器、百货日杂、农机农具、交通工具、机械配件、成衣布匹、建材家具、废品回收、屠宰副食、农药、化肥、种子等。2002年,全县有乡镇商贸企业1953家,从业人员3797人(统计口径改变,不含餐饮人员),销售产值4.24亿元。
  第五节 服务行业
  20世纪90年代初,县内乡镇服务行业主要有旅馆、理发、浴池、洗染、摄影、缝补、日用品修理、旱冰场、打字社等。1991年,城关镇含田村在珠泉东路兴建金田宾馆,为县内第二家村级服务企业。90年代中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提出新的追求。县内美容、美发、推拿、浴池、舞厅、旅游等服务行业应运而生。1995年,肖家镇肖家村肖忠平进城办企业,投资300万元,兴建潇洒酒家,集旅馆、餐饮、娱乐、美容、美发为一体。塘村镇英花村周辛栋,投资90万元在塘村兴建芙蓉宾馆,是当时镇内最大的服务企业。1998年,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将旅馆、餐饮部拍卖或租赁承包经营,成为民营企业。同期,个体兴建小型旅社、农民进城镇承包酒家、茶楼、修理店等服务行业增多。2000年,全县有乡镇服务企业1041家,其中集体(含乡办、村办)19家、私营318家、个体704家,从业人员3117人,年增加值5652万元。2002年,湖南省乡镇企业统计口径改变,乡镇服务企业为964家,从业人员1322人,年增加值1721万元。
  乡镇其他服务企业,主要有医药、医疗卫生、保健、音像放映、网吧等,多为个体经营。据2002年统计,全县有乡镇其他服务企业171家,从业人员789人,营业收入3540万元。
  第三章 管理与效益
  第一节 管理机构
  一、行政管理机构
  1989年,嘉禾县乡镇企业局为全县乡镇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1992年5月,乡镇企业局改名为乡镇企业委员会。1995年8月,恢复嘉禾县乡镇企业局。199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公布施行,明确乡镇企业行政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对乡镇企业管理的各自职责,确立乡镇企业行政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同年8月,乡镇企业局设立乡镇企业服务站,为正股级事业单位。2002年3月,嘉禾县财贸工作办公室、工交工作办公室、乡镇企业局合并组建嘉禾县经济贸易局。为便于衔接工作,保留乡镇企业局牌子,原班人马单独办公,工作职能不变。当年10月,乡镇企业局加挂嘉禾县民营经济发展局牌子,对县内乡镇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乡镇企业局内设办公室、生产科技股、财务审计股、乡镇企业服务站。
  二、业务管理机构
  1989年,县乡镇企业局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服务、监督乡镇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各乡镇设企业办公室,直接对本乡镇的企业实施管理和服务。1997年,全县17个乡镇除莲荷乡未建立企业办外,其余乡镇均建立企业办公室。2002年,各乡镇企业办改名为企业劳动管理站,其具体职能是:贯彻乡镇企业法律、法规,制订发展乡镇企业规划,指导企业财务建设,帮助搞好改革,总结推广经验。
  第二节 企业改革
  1989—1994年,县内乡镇企业具有“小而全”和“小而散”的特征,在市场竞争的长跑中成为短腿;原有的灵活机制和投资机制逐渐削弱。特别是乡村集体企业,存在产权模糊、责任不明、政企不分、取之过度的问题。1994年,全县107个乡(镇)办企业,95%负债经营。1995年7月,乡镇企业局首次举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学习班,培训企业办负责人、厂长、矿长、经理计50人。乡镇企业体制改革从村办企业开始。全县有村办企业440家,实行体制改革的183家。改革形式:租赁承包。对村里的碾米厂、小水电站、小水库、林果场等,公开招标,租赁给村民。承包费定额上交,一定3~5年。采取这种形式的企业17家。风险抵押承包。公开竞标后,承包方预交承包款作抵押,押金数量协商确定,一定3年。全县有张家村麻窝煤矿等29家企业实施此方案。谁投资谁受益。利用村集体资源,以个人或合股形式投资办的企业,每年定额上交乡镇村一定数量的资源费,其余收入归投资者。全县采用这一形式的有96家企业。一次性拍卖。如石桥镇石仙村茶子窝煤矿效益较差,当年以100万元拍卖。属此类型的,全县有41家企业。1995年,乡(镇)办企业体制改革启动。是年,普满乡对普达石材厂、天然大理石厂实行政企脱钩承包经营。1997年5月,普满乡对普满水泥厂实行‘改革改组、放手放权’租赁承包。人事上由承包人自行组阁,经营上自负盈亏,承包人拥有自主经营权。通过改组,撤销5个科室,辞退富余职工52人。1998年该厂生产水泥5万吨,实现产值1250万元,上交税费90万元、承包款220万元,偿还贷款12万元、欠款130万元,企业效益出现转机。肖家镇卫生纸厂,负债过多,成为县内第一家申请依法破产的乡镇企业。建筑企业以城关镇南丰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为试点,进行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评估后,51%的净资产值划给公司职工作股金,镇政府占股份的20%,公司集体占股份的29%。召开股东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实行董事长负责制。随后,全县25家建筑企业体制改革全面铺开。改制后,企业活力增强,融资渠道拓宽,效益增加。是年,行廊镇政府对三十担煤矿实行股份承包经营、定额上交,镇政府只管协调、服务、合同兑现及税收入库,企业领导成员由股东组阁。改制后第一年,吨煤成本由138元下降到75元。1998年底,全县乡村集体企业改制525家,改制面90.2%。郴州市乡镇企业产权改制经验交流会在嘉禾召开,推广嘉禾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经验。
  2001年2月,袁家镇兄合铸造厂黄乃庭以208万元收购县水电设备厂转办铸造厂。6月,嘉禾泰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成志和北湖区段鸿发出资1008万元,买断嘉禾县水泥厂,更名“南岭水泥有限公司”,成为县内当时最大的民营股份制企业。2002年6月,袁家镇马鞍山煤矿改制为合资企业,该矿资产评估总额为2600万元,广西贺州市谢隆顺投资1100万元买断43%的股份,袁家镇占57%的股份。根据国家建设部关于清理整顿建筑企业精神,县内建筑企业通过整顿后保留5家,属建筑总承包三级企业,其中乡镇建筑施工企业占4家。2002年底,全县乡镇股份合作企业368家,有限责任公司17家,私营、个体企业8994个,私营、个体企业占内资企业总数的92.2%。
  第三节 生产管理
  县内乡镇企业的生产管理,经历两个不同的时期,1989—1996年为集体经营时期,实行厂长、矿长或经理负责制。乡镇政府对企业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下达产量、产值、消耗、利润、税金、上交和安全指标,完成任务的给予表扬奖励。在劳动分配上,实行计件工资制。1991年,郴州地区乡镇企业系统开展企业管理达标升级活动。县内以石桥乡竹山下煤矿、龙潭乡兴隆煤矿为试点,对照要求进行整改、落实措施、建立岗位责任制,试点企业在生产组织、生产计划、生产控制上略有起色。但由于产权不明,企业缺乏后劲,职工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企业发展艰难。
  1997—2002年,为股份租赁承包期。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实行股份租赁承包责任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负责人由股东民主选举产生,管理人员由股东聘任,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生产效益不断提高。普满水泥厂承包经营后,一年时间企业效益出现转机。行廊三十担煤矿承包经营后,设备安装规范,生产调度及时,严格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降低能耗、物耗和费用,企业在两年内扭亏为盈。建筑行业的生产管理,分总公司、分公司、班组三级管理,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工程招标中标后,由项目经理对技术、管理人员组阁,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负责。同时,按设计要求,对工程的原材料进出、机械设备安排、人员调配进行管理、监督、控制。2002年,全县建筑行业工程质量合格率97%。湘江工具厂从张家界引进3名专业人才作技术和管理指导,对成品车间实行电子监控管理,对原材料先作样品生产试验,不合格的原料不进厂、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第四节 产品销售
  1989—1996年,嘉禾煤炭市场低迷。煤炭滞销,资金周转困难,对企业再生产形成障碍,被迫压价销售。吨煤价格在80~150元上下浮动。部分煤矿因积煤过多而实行赊销,最终形成“三角债”。据煤炭部门统计,1996年全县煤炭行业的县外欠款累计达2000万元,大部分债务在广东、广西和邻近县。袁家镇的乡村煤矿吸取教训,采取限产、减亏、保煤的营销手段,无钱不发货,外欠款逐年减少。锻造行业因厂家增多,每把钢锄价格由1994年的13.2元下降到5.2元,年损失共计700万元。1997年始,县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外地建材、电力行业的需煤量增加,煤炭价格逐年回升。1998年,塘村锻造机械厂获得自营出口权,是县内首家民营出口企业。当年该厂添置电脑设备,开始网上业务购销。2001年,华光钢锄厂经批准获自营出口权。该厂厂长周安保两次参加广州春、秋季商品交易会。2002年,华光钢锄厂出口交货值765.85万元,嘉禾锻造厂出口交货值1151.75万元。
  第五节 财务管理
  1989年4月,湖南省首次在乡镇企业系开展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嘉禾通过培训、测试、评审、批准,乡镇企业系统确认:会计师3人、助理会计师23人、会计员12人。1991年3月,县乡镇企业局设财务审计股,对企业进行财务指导、审计监督和服务培训。7月,财务审计股举办第一期财务人员培训班,以《乡镇企业会计制度》为教材,规范会计制度和行为,改增减记账法为借贷复式记账法。1992年,乡镇企业局配合税务局、财政局在乡镇企业系统开展“财务管理达标”活动。选择石桥乡竹山下煤矿、龙潭乡兴隆煤矿为试点,通过建章建制、规范记账,严格财务管理。经地区乡镇企业局验收确认,以上二矿为财务管理达标单位。1996年,全县有较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制度,能接受审计监督、依法纳税、有账可查的企业有袁家镇的马鞍山、马头坑岭、桐井、东岭煤矿,泮头乡跃进煤矿,龙潭乡兴隆煤矿、龙潭煤矿,行廊镇三十担煤矿,肖家镇小土岭煤矿,石桥乡竹山下煤矿,塘村镇塘村煤矿,以及乡镇自来水厂、水电站等企业。这些企业实行一支笔审批,收支两条线管理。1998年,全国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乡镇民营企业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与国有企业一道进入市场,平等竞争。到1999年止,乡镇企业会计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确认:全县有高级会计师2人、会计师20人、助理会计师43人、会计员16人。股份承包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管理比较规范,但也有少数企业收入少记账或记假账;还有的企业不留积累、分光花光,严重违反财务管理制度。2002年,全县个体私营企业8994家,其财务管理不规范,大多无账或只有流水账,是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第六节 企业效益
  1989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1.0436亿元,利润1255万元,税费363.4万元。1993年,是县内乡镇企业的第一个出口创汇年,全年出口创汇212万元(人民币,下同)。1998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24.2851亿元,利润8700万元。同时实现首次出口创汇过亿元。2001年,全县乡镇企业增加值7.967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9.283亿元的41.3%;乡镇企业从业人员4.3223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力17.1836万人的25.15%,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同年,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总额3.6147亿元,占全县家庭可支配收入8.271亿元的43.7%。2002年,全县有乡镇(民营)规模工业企业42家,从业人员3246人,工业产值(现价)4.006亿元,增加值1.226亿元,现价销售产值3.793亿元,利润总额3482万元,实现税金1185万元。全县乡镇(民营)企业销售收入33亿元,出口创汇1.3亿元。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