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利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68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利工程
分类号: F426.92
页数: 5
页码: 138-142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州市嘉禾县1989年到2002年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情况。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利经济 嘉禾县

内容

1989年,县内已建3600处水利工程,由于原来建设标准低、配套差、后续投入不足等原因,不少工程服务功能退化。当年起,全县水利工作逐步转向库区渠系配套、病险水库治理、加强水土保持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1991年,县政府下发《关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突出除险保安、配套挖潜和渠系清淤补漏;还制定《关于建立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制度的若干规定》,将积累工、义务工按实有劳力层层下达,村组按田劳各半分摊,落实到户到劳。1992年,县委把水利冬修列为农村社教工作队的工作重点。县委书记、县长深入水利工地参加劳动,水利建设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1997年,水利建设普遍实行行政领导和技术干部包干负责制,建立干部创业档案。年底,湖南省水利建设现场会在嘉禾召开。1998年,嘉禾县获“湖南省水利建设强县”称号。是年,争取观音山水库工程立项实施;嘉禾被列为第三批全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县。2000年,全县17个乡镇开展“春陵杯”水利建设竞赛活动;并建立水利基金制度。当年,全县用于水利建设资金1800万元,投工340万个。
  2002年,全县800名干部、100名技术人员,深入水利建设工地,办各类水利示范点580个。各地推行“先干后补、以奖代投”的办法,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290万元,完成渠道清淤200公里、人畜饮水工程31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公里,新增蓄引提水量106万立方米。
  一、渠系配套工程
  1989年9月,盘江水库渠系配套工程指挥部成立,11月15日工程动工。投资445.8万元,其中国家无偿资金201.5万元,有偿资金163万元,乡镇和群众自筹81.3万元。经三年努力,第一期项目于1992年完工。完成加固防渗干渠6条、56.7公里;支渠配套16条、17.9公里;新开隧洞3处、共1000米,渡槽6处、269.6米;新建倒虹吸管5处、1200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86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906公顷。1992年10月,经省、地水利部门验收,评为优良工程。同期,完成泮头灌区配套工程包括大坝保安配套和5大干渠的改造。经过砼防渗、缝砌石和防冲治崩等方法,改造干渠64公里,其中高标准砼防渗13公里,投入资金458万元,完成土石方1.67万立方米、浆砌石7900立方米。工程于1992年底完成。
  1995年完成江里、长冲、何家洞水库的渠系配套。1996年完成千家洞、周家洞、双口洞水库渠系配套工程。1998年,邹山水库渠系配套告竣。1999年,全县转入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建设,集资投劳,主攻乡村小型渠系防渗加固。行廊项目区渠系配套工程列入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9月开工,次年3月完成,渠系配套22.7公里,其中改造18.4公里、新开渠4.3公里;总投资308.5万元,其中争取省市投入115万元、县配套50万元、其余按受益田亩分摊集资。2000年10月,塘村渠系配套工程开工,总投资408万元,其中国家无偿资金221万元。工程项目包括清水村新开渠1100米、高峰水库引水渠3580米,共11条48公里,2001年3月完工,共计完成土石方2.1万立方米、“U”型槽1.5万块、预制砖3.7万块。
  二、蓄引提工程
  1989—2002年,全县共扩建小型水库2座,新建中型水库1座、山塘40座、机电排灌站26座、水轮泵站10座。新增加蓄、引、提水量1445万立方米。
  (一)水库
  1989—1991年,扩建李白山和龙家洞小ⅡⅡ型水库。1993年,观音山水库被列为湖南省“九五”计划重点水利建设项目。1995年12月,嘉禾县观音山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1996年5月,大坝土建工程开工。6月21日,电站工程开工。1999年6月,水库大坝和电站主体工程告竣。10月26日,水库大坝导流洞封堵蓄水运行。2000年2月1日,1号、2号发电机组试运成功。2002年4月并网发电。水库控制集雨面积264平方公里。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引水式电站组成。主坝为圬工重力坝,最大坝高39.4米,坝顶高程227.2米,坝轴线长239米,溢洪采用3孔10×6米开敞式溢洪孔口,设3扇钢质弧形工作门,堰顶高程218米。副坝最大坝高7.2米,坝顶高程228米。水库正常高水位224米,总库容1040万立方米。大坝按50年一遇洪标准设计。电站装机容量2×2000千瓦+2×160千瓦,年发电量1358万千瓦时。工程耗时4年零3个月,总投资5850万元,完成土石方9.03万立方米、混凝土砌石3.4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2.2万立方米。渠系配套工程告竣后,行廊、肖家、普满三乡镇1066公顷农田基本实现旱涝保收。2002年底,全县有中型水库3座、小Ⅰ型库18座、小ⅡⅡ型库45座。
  (二)塘坝
  境内塘坝多建于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部分塘坝废弃。1989年后,人民群众对旧有塘坝进行整修、扩建。1998年,莲荷乡石燕村扩建骨干塘,投资14万元、投劳3000个,完成土方8000立方米、混凝土300立方米、浆砌石200立方米,塘坝加高1米,挖深0.5米,增加蓄水量7000立方米。同年,广发乡陶岭村扩建山塘一口,资金以群众乐捐为主,县乡以奖代投方式共筹资33万元,完成土石方3.6万立方米、砼100立方米,次年完工。实现山塘以下40公顷稻田保收,解决2000人的饮水困难。1998—1999年,县内还修整团结河坝、泉凤河坝。2002年底,全县有山塘8900口、河坝123座。塘坝总蓄水量1.19亿立方米。
  (三)提水工程
  1989年,全县有机电排灌站136处、147台(3503千瓦),水轮泵32处、92台,提水总量3500万立方米。1996年,广发乡乐仁坊村1172人,人均集资100元,投入12万元,修72千瓦电灌站1座,埋设管路280米,挖引水渠600米,改善23公顷农田需水。1999年12月,行廊镇新屋场水轮泵站改建电灌站:引水流量每秒0.06立方米,扬程49米,管道直径150毫米、长120米,装机75千瓦,配套渠系长500米;2000年1月竣工,共完成土石方520立方米、砼50立方米,后加装机组一套,灌田50公顷。1999—2000年,新建普满乡板山及牛婆井电灌站。2000年,油榨滩水轮泵电站增容改造列为县重点工程。坝顶轴长125米,最大坝高5.3米,安装3台水轮泵,设计灌溉面积700公顷,发电机组总装机1250千瓦,2002年底竣工。
  至2002年底,全县有机电排灌站213处、5310千瓦,水轮泵站23处、72台,提水总量5000万立方米。
  三、病险水库治理
  境内水库多系20世纪50—70年代修建。部分水库出现严重渗漏、坝体外坡滑塌、大坝白蚁危害、溢洪道设计不当、大坝水土流失严重及涵管损坏等隐患。1989年,嘉禾县病险水库治理领导小组成立,县委书记任组长。采取国家、集体、地方、群众四轮驱动集资办法,治理病险水库。县管中型库、乡管小型库,落实行政、管理和技术三大责任人。先除险,后治病,分期分批治理。到1992年,先后治理病险水库36座。经检查验收,19座合格,其中10座被评为优良工程。1994年,全县对水库进行普查,发现病险库26座,当即决定按病险程度分批治理。水利部门在《防汛与抗旱简报》上公布病险水库治理责任人,接受社会监督。县、乡镇两级分别确定治理病险库样板。是年,全县投入资金369万元,投劳125万个,治理病险水库8座。1996年,县政府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病险水库治理的决定》,实施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盘江、泮头、千家洞、邹山等12座病险库先后动工整治。泮头水库治理工程被省、市列为山丘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下拨资金100万元,治理项目有大坝涵洞及进口启闭闸、出口放水闸阀整修更换,大坝外坡处理,溢洪道加固,工程于1997年3月完成。1998年8月,千家洞水库主坝与副坝接口段出现一条纵向裂缝,即刻列为治理工程。治理期间,对大坝钻孔29个,灌浆70米、铺倒滤体20米、砌排水沟80米,投资34万元。9月,县召开病险水库治理动员会议。10月12日,各乡镇向县政府签订病险库治理责任状。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00万元,乡镇配套资金100万元,群众集资和投劳投资200万元,实施病险水库治理。
  1999—2001年,全县治理病险水库22座。
  2000年8月19日,盘江水库出现重大险情。主坝后出浑水,流量为每秒0.4立方米,经省、市、县水利专家认定为三类险库。被列为全省重点病险水库治理,第一期规划投资1097万元,其中无偿资金550万元、省配套资金55万元、余为县筹集。工程于2001年4月动工。到2002年底,完成新开低隧洞开挖、混凝土衬砌、启闭井开挖、启闭闸门安装、高涵加固工程。共完成土石方4500立方米、砼2653立方米、浆砌石1700立方米,投入资金860万元。
  2002年4月,全县对水库进行普查,66座水库中,有29座带病运行。县水电局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病库分类排队,作出病险水库治理规划。全县筹集资金458万元,对江里、蓝嘉等9座水库采用细石混凝土砌块石治理;对高峰、沙湖岭、周家洞等20座水库,采用水工膜防渗防漏。全年共完成劳动工日180万个,29座病库得到局部治理。
  四、水土保持工程
  1989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209.03平方公里。1990—1992年,县政府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县乡(镇)投入水土保持资金近200万元,投工130万个,在黄狮江、百泉溪上游以封山育林、营造水土保持林、修建沟壑等形式,进行集中连片治理。治理范围380.72平方公里,初步治理小流域15条。1991年8月,嘉禾县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成立。1992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县有关部门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水土保持法》,增强人民的水土保持意识。1994年,县城“百泉溪治理工程指挥部”成立后,编制《城区防洪治理规划》,呈报县政府实施。12月,城区各单位对百泉溪进行清淤,次年1月完工。1996年10月,成立“水土保持监督站”,制定《嘉禾县水土流失预防监督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5月,水利部门对嘉禾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综合调查。调查资料表明:全县土地总面积69591公顷,无明显流失面积463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5%;流失面积23282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3.5%。在流失面积中:轻度流失面积11433公顷,占流失面积的49.1%;中度流失面积11849公顷,占50.9%。7月,“嘉禾县河道整治领导小组”成立,对钟水河道内乱挖、乱采、乱建等违法行为进行分段整治,开展河道清障、卡口拓宽工作。同年,还制定《嘉禾县城防洪总体规划》,按一年一遇洪标准,对丙穴溪、百泉溪、水王庙溪进行分期治理。到次年3月,先后组织万人次分别对三溪进行清淤,投资182万元,投劳2.8万个。清出泥沙2.45万立方米、石块2.2万立方米,浆砌石0.96万立方米。2000年9月,“河道划界小组”对钟水、石燕河、黄狮江、百泉溪、袁溪河、陶家河共270公里长的河道,划定管理范围,明确治理措施,设界牌470块,随牌绘制不同河段洪水流量图。到2002年底,县水土保持部门共查处损坏水土保持案件105起,水土保持工作向法治化轨道迈进。
  五、人畜饮水工程
  (一)县城供水
  水源建设 1989年,珠泉水厂以珠泉井为水源,建成45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安装63A—8型水泵两台、80千瓦变电器1台,另设配电房、泵房、维修车间,占地738.4立方米;在城西黄泥岭232标高处征地1.7亩,建成容积1000立方米高位调节蓄水池一座。10月,水厂投入运行。1993年2月,县自来水公司筹资45万元,由核工业地质勘测局三〇三队承建晋屏自来水厂。该厂位于石羔乡大坪岭村,征地2722.7平方米,机钻36米深井一口,安装37千瓦深井泵机组一套、50千瓦变压器一台,1993年12月启用,日产水3000吨。两厂启用后,覆盖县城30%的单位和居民,不能足额供水。1994年11月,县政府筹建盘江水库供水工程。
  在水库主坝下建成每小时400吨重力无阀滤池一座,投资622万元。1995年1月供水,当年供水127.4万吨。2002年,县城和盘江引水工程引水道沿线用户2216户,年供水量210万吨。
  管网建设 1987年,县城人民路南起棉麻烟公司、北至县交警大队,珠泉路东起县酒厂、西至穗都大厦,中华路东起百货公司、西至高位水池,加上禾仓路、星火路、桃源路等,共铺设DN100—250毫米普压铸铁水管4500米。1989—1992年,上述路段开始铺设DN50毫米以下的配水管网。1994年11月,盘江水库供水工程启动,从水库主坝底涵接水口起,经盘江乡、石羔乡至县城中华西路,铺设DN400—600毫米预应力水泥引水管道9762米。1993—2002年,县自来水公司投入460万元,先后在珠泉经济开发区所辖路段、金田路小区、钟水开发区、人民路南北两端、东塔商贸城开发区、晋屏南路、丙穴小区和城南路铺设DN100—400毫米铸铁和预应力水泥管1.7459万米,完成DN100—250毫米管道改造串接376米,接通老城区DN50—100毫米管道780米。2002年底,县自来水公司共铺设DN100—400毫米供水主管道2.1959万米、DN100毫米以下配水管道5.87万米。仅东塔南路管道尚未铺设。供水管网覆盖城区95%的面积,环状供水管网基本形成。
  供水管理 1990年12月,县政府下发《关于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将珠泉井周边6000平方米地段,确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当年自来水价格: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同价,每吨0.4元,农业用水每吨0.3元,水费由自来水公司收取。全年水费收入7.46万元。1991年12月,县政府发布《关于保护珠泉饮用水源的通告》,禁止在珠泉井水源保护区倾倒垃圾、排放污水、宰杀牲畜。同时制订自来水销售价格:每吨0.3元,价外收取每吨0.1元建设基金。1995年,自来水公司用钢管在珠泉井四周焊造保护栅栏。1996年5月,调整自来水价格:生活用水每吨0.65元,基建生产用水每吨0.75元,经营用水每吨0.85元。价外征收公用事业价格调节基金每吨0.55元、引水工程建设基金每吨0.2元。当年,县自来水公司自来水水费收入98.8万元,回收率94%。1998年,县政府发布《关于保护盘江水库饮用水源的通告》,水库最大洪峰淹没线向四周延伸1000米、自来水厂取水口下游100米范围内为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至集雨区内为二级保护区。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从事一切有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活动或构筑与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原有对水源污染的设施和废弃物立即拆除清理。严格控制二级保护区内污染物排放量。盘江水库管理所停止在保护区的游艇经营和鱼饵投放,并指定一名领导负责保护水源。县自来水公司在保护区设立水源保护界桩,在水库主坝立牌示警。当年,省卫生厅授予嘉禾县自来水公司“湖南省集中式供水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5月,县物价局、审计局对供水成本进行审核、测标,通过听证会,县政府批准调整水价:生活用水每吨1.44元,工业用水每吨1.58元,经营服务用水每吨2.54元,特种行业用水每吨5.55元,盘江水库水源费每吨0.133元(按表计量收费)。当年供水回收率55%,供水量较上年下降10%,水费收入265万元,较上年增长24%。
  (二)乡村供水
  1989年,乡村人饮工程以打井为主。据水利部门统计,全县有人饮泉井359口。1992—1994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先后建成塘村、石桥、广发、石燕、罗家、张家、视头、曲龙、茶坞、龙潭、石鼓元、乐塘12座自来水厂。1995年12月,塘村高峰水库供水工程动工。采取镇、村用户集资与世界银行贷款相结合的办法,筹资320万元,从高峰水库引水,建成一座日供水1000吨的供水工程。供水管路长51公里,解决6500人、3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1996年9月,车头镇龙泉供水工程争取世行贷款15万元、自筹资金12万元,建成日供水1500吨的饮水工程,使全村1200人用上自来水。1998年建成袁家供水厂,日供水1300吨,解决1.3万人饮水困难。
  2000年,全县还有150个自然村、3.15万人、8000头牲畜饮水困难。1月,县委、县政府抓住湖南省农村人饮解困项目启动的机遇,制定《嘉禾县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实施意见》。2001年争取人饮工程资金80万元,县内自筹150万元,解决1025户、6235人的饮水困难问题。2001—2002年两年中,建各类供水工程40处,新增日供水能力500吨,解决31个村、1.1万人饮水困难。
  附录 水库移民安置
  嘉禾县到1989年止,因兴建水利工程移民1579户、6149人。进入20世纪90年代,移民工作主要是扶植移民生产,解决移民生活困难。
  1996年,观音山移民工作办公室成立,观音山水库移民搬迁进入实施阶段。县政府组织勘测设计单位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调查,做出《嘉禾县观音山水库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实施方案》和《嘉禾县观音山水库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征地拆迁土地权属变迁补偿实施细则》。观音山移民涉及普满、行廊两乡镇6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260户),其中移民2个村、48户、72人。计迁建住房面积5928平方米,淹没水田14公顷、旱地6.6公顷、山塘0.6公顷、行廊桐梁桥电站1座(250千瓦)、板山东流水和牛婆山电灌站各1座、行廊新屋场和普满上板山水轮泵站各1座。根据嘉禾县人多地少的实际,确定车业大凹岭村6户、18人安置在曾家村,东流水村在往后靠200米处建房安置。同时调整落实责任山、责任田、自留地和经济林,进行移民用水、用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同年,该库移民补偿投资358.25万元,其中耕地补偿75万元、安置补助37.8万元、经济林补偿9.35万元、住房迁移补偿23.5万元、恢复公路和水井补偿11万元、其他201.6万元。同时对移民优先办理招工手续。
  1998年以前,全县每年供应龙潭、泮头、盘江、行廊、莲荷、广发等乡镇的移民口粮补贴由县粮食局下拨到户。1998年移民口粮核减后,转由县水利局移民办办理。移民口粮补贴每年87.2万元。2002年,全县移民1.68万人(含观音山水库移民72人)。其中享受移民口粮补贴的有6个乡镇1710户、6278人。全年新建道路12公里、架桥26座。移民区的水、电、路困难得到部分解决。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