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抗旱 防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67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抗旱 防汛
分类号: S42
页数: 3
页码: 136-138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州市嘉禾县1989年到2002年全县抗旱防汛工作情况。
关键词: 气象灾害 抗旱防汛 嘉禾县

内容

一、抗旱
  1989年,县内洪旱交替。7月4—26日,全县降水6.5毫米,伏旱露头。7月1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抗旱双抢动员大会。会后,各级领导深入农村,组织县乡(镇)干部385人,投入劳力6.5万人,合力抗旱。据9月20日统计:两个月共新建电灌设施10台(227.5千瓦),渠道清淤192公里。县党政主要领导分工负责盘江、泮头两库的供水调度,并实施5日水量调度报告制度。广发乡35名乡干部,深入千家洞、邹山两座水库渠道清淤、护水15天,保证尾灌区133公顷稻田免受旱灾威胁。是年干旱163天,全县共整修电排147台(3503千瓦)、修复水轮泵32处(92台)、渠道硬化15公里、渠道清淤250公里、恢复水毁工程925处。
  1995年7月1日至9月15日,全县77天降水151.6毫米,无雨日32天,总蒸发量达556.6毫米,夏秋连旱,旱情严重。9月8日,县政府召开泮头灌区抗旱工作会议。决定从10日零时起连续放水4天,用水量分配为泮头、龙潭、袁家、石桥每秒0.3立方米,田心每秒0.7立方米,钟水每秒0.8立方米。采取各乡镇流量包段、超用处罚的措施。每2小时量水1次,每天量水12次。9月14日,全县组织350名干部,分成6个抗旱分队,日夜分段值班,坚守在泮头至石桥的百里渠上。9月16日水送至石桥,使400公顷晚稻得救。与此同时,还开展百里送水活动,解决龙潭乡马家坪村、三百担、白虎镇、三将军、龙虎洞等自然村的临时饮水困难。抗旱期间,全县共出动干部1080人,上劳力7.3万人次,开疏渠道270.5公里,筑拦河坝135座。动用内燃机320台(2480千瓦)、电动机220处(2250千瓦)、水车3500架、其他工具3.5万件。当年,全县实际成灾晚稻田减少到3466公顷,失收面积1733公顷。
  1998年,夏秋连旱。3月21日,县委、县政府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要求拦蓄洪水末梢,备水抗旱。4月11—13日,郴州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在嘉禾召开。会后,县委提出“主动防御,投入超前,以防为主,防重于抗”的方针。随即投入50万元,组织人力对10座险库进行抢险,清除25座小型库溢洪道内障,清淤渠道693条近700公里。7月中旬,伏旱露头。县委、县政府召开抗旱动员大会,各水库灌区召开灌区协调会。根据旱情和水库蓄水情况,做出“统一放水权、管理权,实施一把锄头放水”的决定。县水电局、防汛办成立抗旱服务队,抗旱期间日夜坚守一线,协调管水、护水、送水,安装抢修抗旱工具。还出动抗旱车辆300台次,抢修电排216处(4800千瓦)、维修水轮泵28处(72台),并指导灾区采用“堵、截、引、提”办法,充分利用现有水量。泮头水库西干渠石桥倒虹吸管处,堵水漏水严重,经过2天清淤整治后,流量达到每立方米1.21秒,保证尾灌区稻田需水要求。7月23日,县委、县政府再次召开抗旱紧急会议,对泮头灌区作出“按亩配方、流量包段、上送下接、节约奖励、超用处罚”的部署。8月17日始,“秋老虎”天气出现。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属单位领导27人,分成9个督查组,分赴抗旱一线督查。县党政领导深入旱灾严重的龙潭、坦坪、石桥等乡镇指挥抗旱。石桥镇投入3.5万元支持仙江村维修胜天电灌站,确保40公顷晚稻需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投入抗旱机械3726台,成立30个农机维修服务队分头赴村组、田间维修抗旱机械。水利部门加强对水库用水调度管理,派人轮流驻守渠道量水点,协助乡镇护水、用水。供电部门对新架设的提水设施线路免收增容费,抗旱用电免收电气化集资费。调塘电站按每度电降价0.2元供应抗旱用电。卫生防疫站成立“2号病”防治服务队下村巡回就诊。是年,全县共投入抗旱资金362.4万元,投入抗旱劳动日66.5万个。除1133公顷晚稻因缺水无法插秧外,已插的8733公顷晚稻,仍有4573公顷不同程度受旱。
  二、防汛
  20世纪90年代,嘉禾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汛指挥系统逐步健全。县、乡(镇)党委、政府领导靠前指挥,团结协作;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精心调度,拦、排、分、蓄、滞合理安排;群众转移、安置和卫生防疫工作有序进行。
  1994年初,地、县气象部门发布长期天气预报信息:全年气候趋势为前涝后旱。县政府责成县水电局开展汛前检查。县防汛指挥部自4月1日起每日实行24小时值班。4月11日,县召开乡镇防汛指挥部领导成员会议。县乡(镇)签订防汛责任状,建立防汛岗位责任制,落实行政第一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管理员名单,县、乡(镇)、村和四大灌区分别成立防汛领导机构。4月21日,当年第一场暴雨袭击嘉禾。县主要领导分头深入城关、石羔重灾区,组织群众抗灾救灾。全县各地开展“为灾民献爱心”捐款活动,支援灾民渡过难关。5月26日,暴雨再次肆虐。县财政拿出30万元用于修复水毁工程。7月23日,钟水上游特大暴雨,导致县内雨小灾大。据调查统计,修复水毁工程需要资金690万元。正当各地自筹资金,竭力抢修水毁工程时,一场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县境。盘江库区从8月16日至17日降水166.1毫米。16日10时,盘江水库正常溢洪道溢洪量每秒达101.4立方米,非常溢洪道出现建库以来首次溢洪。当晚,县委、县政府召开汛情分析会,下达《关于切实做好抗洪防汛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17日清晨,县委、县政府领导分赴盘江、泮头、千家洞水库及调塘电站靠前指挥。上午11时,钟水、黄狮江防汛全线告急。县防汛指挥部发出“抗洪救灾紧急动员令”,县、乡(镇)先后安排3420名干部,深入乡镇村,组织近10万劳力投入抗洪抢险。县武装部、物资局、粮食局、供销社、农机局、财政局等20个单位,按预定任务,随时准备人员、物资待发。8月17日,盘江水库出现重大险情,盘江乡领导组织石马李家、邓家、井塘等村2650名村民转移至安全地带。县武装部官兵和200民兵紧急赴盘江水库驰援。粮食部门调送1车麻袋、物资部门调运雷管炸药、商业部门配送食品支援抗灾。抗洪勇士激战一昼夜,采用冒险开闸泄洪、奋力封堵缺口、全力保护电器等措施,避免险情扩大。18日,调塘电站已在高水位下浸泡3日,郴州行署专员赵毅拯亲临现场指导,电站组织60名职工抗灾,用3台水轮泵向防洪墙外24小时不间断排水。22日,站技术人员分成2组,采用发电线圈短接法,修复一台,测试一台,安装一台,投产一台。至9月25日,4台机组全部修复投入运行。全县人民在洪水退却后,连续作战,恢复水毁工程611处次、修建堤坝2003座次、渠道清淤456公里。全年抗洪共筹集资金389.3万元,投入劳动工日308万个。
  2001年6月11日至13日,全县普降暴雨,降水量达152.9毫米,17个乡镇全部受灾。境内蓄水工程蓄水量达8400万立方米,为计划蓄水的127%。钟水最大流量达每秒1390立方米,比1994年多120个流量。县委、县政府决定:防洪抢险按“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和“先抢险、后治水,先救命、后保田”的原则进行。县管中型水库、乡管小型水库,严格执行防汛预案。
  2002年,全县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抢、抢防结合”的方针。汛前,县级领导组成4个检查组,深入水库、山塘、河流、渠道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一一记入台账,逐一进行处理。4月初,大田岭水库涵管漏水,及时放水空库进行整治。4月中旬,县委、县政府召开乡镇长、水利站站长、防汛责任单位责任人参加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下达中型、小Ⅰ型水库度汛计划和小Ⅱ型水库防洪计划,明确水利工程的防汛责任人,提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方案以及主汛期及汛末的蓄水指标。落实县、乡镇、村三级防汛岗位责任制,制订水利工程防汛预案。7月1日全县暴雨,日降水182.3毫米。县级领导奔赴各自责任区、责任点指挥抢险救灾。县水电局干部分赴防汛责任区,各防汛成员单位在县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下各司其职。对险患发生率较高的盘江、泮头、千家洞等22座水库,实行24小时巡查制。7月初,县委、县政府制订《关于对防汛中查险失职行为的处罚规定》,普满乡在7月1日洪灾中失职的防汛责任人受到行政处理。7月中旬,县防汛指挥部下发千家洞、邹山、青山等22座重点水库防汛工作警示卡,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治理目标。各中型水库储备麻袋5000个、碎石500方,小Ⅰ型水库储备麻袋1000个、碎石300方,以应付汛期突发事件。2002年8月7日洪灾中,全县组织21支防汛抢险应急分队,抢救出钟水、黄狮江沿岸被洪水围困的群众13500人。在泮头水库坝基出现管涌的紧要关头,县委副书记雷衍斌坐镇指挥,调来麻袋、河沙,使险情得到控制。当年,全县共恢复水毁工程219处,水库除险36座,渠道清淤200公里,治理小流域15条,移动土石方342万立方米。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