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水利 农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677
颗粒名称: 第七篇 水利 农机
分类号: S831;F323.3
页数: 17
页码: 135-151
摘要: 本篇介绍了郴州市嘉禾县1989年到2002年水利、农业机械发展情况。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农机农具 嘉禾县

内容

第一章 水利
  1989年,全县有水库63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工型水库18座、小ⅡⅡ型水库43座,总库容9500万立方米;山塘8900口、河坝270座、水轮泵32处92台、电排136处147台3503千瓦。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55亿立方米,其中蓄水量1.05亿立方米、引水量1500万立方米、提水量35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9766公顷,其中蓄水灌溉6967公顷、引水灌溉666公顷、提水灌溉2133公顷。
  1989—1992年,扩建广发乡李白山和肖家镇龙家洞小ⅡⅡ型水库;继续实施盘江、泮头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初步治理病库36座、小溪流16条。1992—1994年,全县新建12座自来水厂,并新建盘江水库为水源的县城供水工程。1995—1998年,完成江里、长冲等7座水库的渠系配套,同时新建塘村、车头等22处人畜引水工程。期间,观音山水库大坝工程动工。1999—2001年,行廊、塘村两镇的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全面启动,全县治理病险水库22座。
  2002年,全县有水库66座,比1989年新增中型水库1座,小ⅡⅡ型水库2座,山塘8900口、河坝123座、水轮泵23处、72台、电排213处(221台、5310千瓦)。水利工程年提供总水量1.6245亿立方米,其中蓄水量1.1945亿立方米、引水量800万立方米、提水量35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114万公顷,其中蓄水灌溉8640公顷、引水灌溉300公顷、提水灌溉2200公顷。水利工程制订和恢复合理的工程制度,对盘江、泮头、观音山中型水库进行工程观测;对千家洞、盘江、泮头、油榨滩灌区实施防洪调度和抗旱调度,实行计划、节约用水,进行水费改革。水利移民由补偿性安置向开发性安置转变。是年,按全县总耕地面积1.3374万公顷计算,平均每亩占有水量809立方米。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3%,还有2273公顷耕地无水利设施;119个自然村(2.05万人)的人畜饮水还存在困难;35座中、小型水库存在不同程度隐患;水土流失面积仍占土地面积的33%。
  第一节 抗旱防汛
  一、抗旱
  1989年,县内洪旱交替。7月4—26日,全县降水6.5毫米,伏旱露头。7月1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抗旱双抢动员大会。会后,各级领导深入农村,组织县乡(镇)干部385人,投入劳力6.5万人,合力抗旱。据9月20日统计:两个月共新建电灌设施10台(227.5千瓦),渠道清淤192公里。县党政主要领导分工负责盘江、泮头两库的供水调度,并实施5日水量调度报告制度。广发乡35名乡干部,深入千家洞、邹山两座水库渠道清淤、护水15天,保证尾灌区133公顷稻田免受旱灾威胁。是年干旱163天,全县共整修电排147台(3503千瓦)、修复水轮泵32处(92台)、渠道硬化15公里、渠道清淤250公里、恢复水毁工程925处。
  1995年7月1日至9月15日,全县77天降水151.6毫米,无雨日32天,总蒸发量达556.6毫米,夏秋连旱,旱情严重。9月8日,县政府召开泮头灌区抗旱工作会议。决定从10日零时起连续放水4天,用水量分配为泮头、龙潭、袁家、石桥每秒0.3立方米,田心每秒0.7立方米,钟水每秒0.8立方米。采取各乡镇流量包段、超用处罚的措施。每2小时量水1次,每天量水12次。9月14日,全县组织350名干部,分成6个抗旱分队,日夜分段值班,坚守在泮头至石桥的百里渠上。9月16日水送至石桥,使400公顷晚稻得救。与此同时,还开展百里送水活动,解决龙潭乡马家坪村、三百担、白虎镇、三将军、龙虎洞等自然村的临时饮水困难。抗旱期间,全县共出动干部1080人,上劳力7.3万人次,开疏渠道270.5公里,筑拦河坝135座。动用内燃机320台(2480千瓦)、电动机220处(2250千瓦)、水车3500架、其他工具3.5万件。当年,全县实际成灾晚稻田减少到3466公顷,失收面积1733公顷。
  1998年,夏秋连旱。3月21日,县委、县政府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要求拦蓄洪水末梢,备水抗旱。4月11—13日,郴州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在嘉禾召开。会后,县委提出“主动防御,投入超前,以防为主,防重于抗”的方针。随即投入50万元,组织人力对10座险库进行抢险,清除25座小型库溢洪道内障,清淤渠道693条近700公里。7月中旬,伏旱露头。县委、县政府召开抗旱动员大会,各水库灌区召开灌区协调会。根据旱情和水库蓄水情况,做出“统一放水权、管理权,实施一把锄头放水”的决定。县水电局、防汛办成立抗旱服务队,抗旱期间日夜坚守一线,协调管水、护水、送水,安装抢修抗旱工具。还出动抗旱车辆300台次,抢修电排216处(4800千瓦)、维修水轮泵28处(72台),并指导灾区采用“堵、截、引、提”办法,充分利用现有水量。泮头水库西干渠石桥倒虹吸管处,堵水漏水严重,经过2天清淤整治后,流量达到每立方米1.21秒,保证尾灌区稻田需水要求。7月23日,县委、县政府再次召开抗旱紧急会议,对泮头灌区作出“按亩配方、流量包段、上送下接、节约奖励、超用处罚”的部署。8月17日始,“秋老虎”天气出现。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属单位领导27人,分成9个督查组,分赴抗旱一线督查。县党政领导深入旱灾严重的龙潭、坦坪、石桥等乡镇指挥抗旱。石桥镇投入3.5万元支持仙江村维修胜天电灌站,确保40公顷晚稻需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投入抗旱机械3726台,成立30个农机维修服务队分头赴村组、田间维修抗旱机械。水利部门加强对水库用水调度管理,派人轮流驻守渠道量水点,协助乡镇护水、用水。供电部门对新架设的提水设施线路免收增容费,抗旱用电免收电气化集资费。调塘电站按每度电降价0.2元供应抗旱用电。卫生防疫站成立“2号病”防治服务队下村巡回就诊。是年,全县共投入抗旱资金362.4万元,投入抗旱劳动日66.5万个。除1133公顷晚稻因缺水无法插秧外,已插的8733公顷晚稻,仍有4573公顷不同程度受旱。
  二、防汛
  20世纪90年代,嘉禾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汛指挥系统逐步健全。县、乡(镇)党委、政府领导靠前指挥,团结协作;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精心调度,拦、排、分、蓄、滞合理安排;群众转移、安置和卫生防疫工作有序进行。
  1994年初,地、县气象部门发布长期天气预报信息:全年气候趋势为前涝后旱。县政府责成县水电局开展汛前检查。县防汛指挥部自4月1日起每日实行24小时值班。4月11日,县召开乡镇防汛指挥部领导成员会议。县乡(镇)签订防汛责任状,建立防汛岗位责任制,落实行政第一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管理员名单,县、乡(镇)、村和四大灌区分别成立防汛领导机构。4月21日,当年第一场暴雨袭击嘉禾。县主要领导分头深入城关、石羔重灾区,组织群众抗灾救灾。全县各地开展“为灾民献爱心”捐款活动,支援灾民渡过难关。5月26日,暴雨再次肆虐。县财政拿出30万元用于修复水毁工程。7月23日,钟水上游特大暴雨,导致县内雨小灾大。据调查统计,修复水毁工程需要资金690万元。正当各地自筹资金,竭力抢修水毁工程时,一场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县境。盘江库区从8月16日至17日降水166.1毫米。16日10时,盘江水库正常溢洪道溢洪量每秒达101.4立方米,非常溢洪道出现建库以来首次溢洪。当晚,县委、县政府召开汛情分析会,下达《关于切实做好抗洪防汛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17日清晨,县委、县政府领导分赴盘江、泮头、千家洞水库及调塘电站靠前指挥。上午11时,钟水、黄狮江防汛全线告急。县防汛指挥部发出“抗洪救灾紧急动员令”,县、乡(镇)先后安排3420名干部,深入乡镇村,组织近10万劳力投入抗洪抢险。县武装部、物资局、粮食局、供销社、农机局、财政局等20个单位,按预定任务,随时准备人员、物资待发。8月17日,盘江水库出现重大险情,盘江乡领导组织石马李家、邓家、井塘等村2650名村民转移至安全地带。县武装部官兵和200民兵紧急赴盘江水库驰援。粮食部门调送1车麻袋、物资部门调运雷管炸药、商业部门配送食品支援抗灾。抗洪勇士激战一昼夜,采用冒险开闸泄洪、奋力封堵缺口、全力保护电器等措施,避免险情扩大。18日,调塘电站已在高水位下浸泡3日,郴州行署专员赵毅拯亲临现场指导,电站组织60名职工抗灾,用3台水轮泵向防洪墙外24小时不间断排水。22日,站技术人员分成2组,采用发电线圈短接法,修复一台,测试一台,安装一台,投产一台。至9月25日,4台机组全部修复投入运行。全县人民在洪水退却后,连续作战,恢复水毁工程611处次、修建堤坝2003座次、渠道清淤456公里。全年抗洪共筹集资金389.3万元,投入劳动工日308万个。
  2001年6月11日至13日,全县普降暴雨,降水量达152.9毫米,17个乡镇全部受灾。境内蓄水工程蓄水量达8400万立方米,为计划蓄水的127%。钟水最大流量达每秒1390立方米,比1994年多120个流量。县委、县政府决定:防洪抢险按“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和“先抢险、后治水,先救命、后保田”的原则进行。县管中型水库、乡管小型水库,严格执行防汛预案。
  2002年,全县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抢、抢防结合”的方针。汛前,县级领导组成4个检查组,深入水库、山塘、河流、渠道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一一记入台账,逐一进行处理。4月初,大田岭水库涵管漏水,及时放水空库进行整治。4月中旬,县委、县政府召开乡镇长、水利站站长、防汛责任单位责任人参加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下达中型、小Ⅰ型水库度汛计划和小Ⅱ型水库防洪计划,明确水利工程的防汛责任人,提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方案以及主汛期及汛末的蓄水指标。落实县、乡镇、村三级防汛岗位责任制,制订水利工程防汛预案。7月1日全县暴雨,日降水182.3毫米。县级领导奔赴各自责任区、责任点指挥抢险救灾。县水电局干部分赴防汛责任区,各防汛成员单位在县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下各司其职。对险患发生率较高的盘江、泮头、千家洞等22座水库,实行24小时巡查制。7月初,县委、县政府制订《关于对防汛中查险失职行为的处罚规定》,普满乡在7月1日洪灾中失职的防汛责任人受到行政处理。7月中旬,县防汛指挥部下发千家洞、邹山、青山等22座重点水库防汛工作警示卡,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治理目标。各中型水库储备麻袋5000个、碎石500方,小Ⅰ型水库储备麻袋1000个、碎石300方,以应付汛期突发事件。2002年8月7日洪灾中,全县组织21支防汛抢险应急分队,抢救出钟水、黄狮江沿岸被洪水围困的群众13500人。在泮头水库坝基出现管涌的紧要关头,县委副书记雷衍斌坐镇指挥,调来麻袋、河沙,使险情得到控制。当年,全县共恢复水毁工程219处,水库除险36座,渠道清淤200公里,治理小流域15条,移动土石方342万立方米。
  第二节 水利工程
  1989年,县内已建3600处水利工程,由于原来建设标准低、配套差、后续投入不足等原因,不少工程服务功能退化。当年起,全县水利工作逐步转向库区渠系配套、病险水库治理、加强水土保持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1991年,县政府下发《关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突出除险保安、配套挖潜和渠系清淤补漏;还制定《关于建立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制度的若干规定》,将积累工、义务工按实有劳力层层下达,村组按田劳各半分摊,落实到户到劳。1992年,县委把水利冬修列为农村社教工作队的工作重点。县委书记、县长深入水利工地参加劳动,水利建设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1997年,水利建设普遍实行行政领导和技术干部包干负责制,建立干部创业档案。年底,湖南省水利建设现场会在嘉禾召开。1998年,嘉禾县获“湖南省水利建设强县”称号。是年,争取观音山水库工程立项实施;嘉禾被列为第三批全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县。2000年,全县17个乡镇开展“春陵杯”水利建设竞赛活动;并建立水利基金制度。当年,全县用于水利建设资金1800万元,投工340万个。
  2002年,全县800名干部、100名技术人员,深入水利建设工地,办各类水利示范点580个。各地推行“先干后补、以奖代投”的办法,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290万元,完成渠道清淤200公里、人畜饮水工程31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公里,新增蓄引提水量106万立方米。
  一、渠系配套工程
  1989年9月,盘江水库渠系配套工程指挥部成立,11月15日工程动工。投资445.8万元,其中国家无偿资金201.5万元,有偿资金163万元,乡镇和群众自筹81.3万元。经三年努力,第一期项目于1992年完工。完成加固防渗干渠6条、56.7公里;支渠配套16条、17.9公里;新开隧洞3处、共1000米,渡槽6处、269.6米;新建倒虹吸管5处、1200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86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906公顷。1992年10月,经省、地水利部门验收,评为优良工程。同期,完成泮头灌区配套工程包括大坝保安配套和5大干渠的改造。经过砼防渗、缝砌石和防冲治崩等方法,改造干渠64公里,其中高标准砼防渗13公里,投入资金458万元,完成土石方1.67万立方米、浆砌石7900立方米。工程于1992年底完成。
  1995年完成江里、长冲、何家洞水库的渠系配套。1996年完成千家洞、周家洞、双口洞水库渠系配套工程。1998年,邹山水库渠系配套告竣。1999年,全县转入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建设,集资投劳,主攻乡村小型渠系防渗加固。行廊项目区渠系配套工程列入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9月开工,次年3月完成,渠系配套22.7公里,其中改造18.4公里、新开渠4.3公里;总投资308.5万元,其中争取省市投入115万元、县配套50万元、其余按受益田亩分摊集资。2000年10月,塘村渠系配套工程开工,总投资408万元,其中国家无偿资金221万元。工程项目包括清水村新开渠1100米、高峰水库引水渠3580米,共11条48公里,2001年3月完工,共计完成土石方2.1万立方米、“U”型槽1.5万块、预制砖3.7万块。
  二、蓄引提工程
  1989—2002年,全县共扩建小型水库2座,新建中型水库1座、山塘40座、机电排灌站26座、水轮泵站10座。新增加蓄、引、提水量1445万立方米。
  (一)水库
  1989—1991年,扩建李白山和龙家洞小ⅡⅡ型水库。1993年,观音山水库被列为湖南省“九五”计划重点水利建设项目。1995年12月,嘉禾县观音山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1996年5月,大坝土建工程开工。6月21日,电站工程开工。1999年6月,水库大坝和电站主体工程告竣。10月26日,水库大坝导流洞封堵蓄水运行。2000年2月1日,1号、2号发电机组试运成功。2002年4月并网发电。水库控制集雨面积264平方公里。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引水式电站组成。主坝为圬工重力坝,最大坝高39.4米,坝顶高程227.2米,坝轴线长239米,溢洪采用3孔10×6米开敞式溢洪孔口,设3扇钢质弧形工作门,堰顶高程218米。副坝最大坝高7.2米,坝顶高程228米。水库正常高水位224米,总库容1040万立方米。大坝按50年一遇洪标准设计。电站装机容量2×2000千瓦+2×160千瓦,年发电量1358万千瓦时。工程耗时4年零3个月,总投资5850万元,完成土石方9.03万立方米、混凝土砌石3.4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2.2万立方米。渠系配套工程告竣后,行廊、肖家、普满三乡镇1066公顷农田基本实现旱涝保收。2002年底,全县有中型水库3座、小Ⅰ型库18座、小ⅡⅡ型库45座。
  (二)塘坝
  境内塘坝多建于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部分塘坝废弃。1989年后,人民群众对旧有塘坝进行整修、扩建。1998年,莲荷乡石燕村扩建骨干塘,投资14万元、投劳3000个,完成土方8000立方米、混凝土300立方米、浆砌石200立方米,塘坝加高1米,挖深0.5米,增加蓄水量7000立方米。同年,广发乡陶岭村扩建山塘一口,资金以群众乐捐为主,县乡以奖代投方式共筹资33万元,完成土石方3.6万立方米、砼100立方米,次年完工。实现山塘以下40公顷稻田保收,解决2000人的饮水困难。1998—1999年,县内还修整团结河坝、泉凤河坝。2002年底,全县有山塘8900口、河坝123座。塘坝总蓄水量1.19亿立方米。
  (三)提水工程
  1989年,全县有机电排灌站136处、147台(3503千瓦),水轮泵32处、92台,提水总量3500万立方米。1996年,广发乡乐仁坊村1172人,人均集资100元,投入12万元,修72千瓦电灌站1座,埋设管路280米,挖引水渠600米,改善23公顷农田需水。1999年12月,行廊镇新屋场水轮泵站改建电灌站:引水流量每秒0.06立方米,扬程49米,管道直径150毫米、长120米,装机75千瓦,配套渠系长500米;2000年1月竣工,共完成土石方520立方米、砼50立方米,后加装机组一套,灌田50公顷。1999—2000年,新建普满乡板山及牛婆井电灌站。2000年,油榨滩水轮泵电站增容改造列为县重点工程。坝顶轴长125米,最大坝高5.3米,安装3台水轮泵,设计灌溉面积700公顷,发电机组总装机1250千瓦,2002年底竣工。
  至2002年底,全县有机电排灌站213处、5310千瓦,水轮泵站23处、72台,提水总量5000万立方米。
  三、病险水库治理
  境内水库多系20世纪50—70年代修建。部分水库出现严重渗漏、坝体外坡滑塌、大坝白蚁危害、溢洪道设计不当、大坝水土流失严重及涵管损坏等隐患。1989年,嘉禾县病险水库治理领导小组成立,县委书记任组长。采取国家、集体、地方、群众四轮驱动集资办法,治理病险水库。县管中型库、乡管小型库,落实行政、管理和技术三大责任人。先除险,后治病,分期分批治理。到1992年,先后治理病险水库36座。经检查验收,19座合格,其中10座被评为优良工程。1994年,全县对水库进行普查,发现病险库26座,当即决定按病险程度分批治理。水利部门在《防汛与抗旱简报》上公布病险水库治理责任人,接受社会监督。县、乡镇两级分别确定治理病险库样板。是年,全县投入资金369万元,投劳125万个,治理病险水库8座。1996年,县政府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病险水库治理的决定》,实施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盘江、泮头、千家洞、邹山等12座病险库先后动工整治。泮头水库治理工程被省、市列为山丘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下拨资金100万元,治理项目有大坝涵洞及进口启闭闸、出口放水闸阀整修更换,大坝外坡处理,溢洪道加固,工程于1997年3月完成。1998年8月,千家洞水库主坝与副坝接口段出现一条纵向裂缝,即刻列为治理工程。治理期间,对大坝钻孔29个,灌浆70米、铺倒滤体20米、砌排水沟80米,投资34万元。9月,县召开病险水库治理动员会议。10月12日,各乡镇向县政府签订病险库治理责任状。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00万元,乡镇配套资金100万元,群众集资和投劳投资200万元,实施病险水库治理。
  1999—2001年,全县治理病险水库22座。
  2000年8月19日,盘江水库出现重大险情。主坝后出浑水,流量为每秒0.4立方米,经省、市、县水利专家认定为三类险库。被列为全省重点病险水库治理,第一期规划投资1097万元,其中无偿资金550万元、省配套资金55万元、余为县筹集。工程于2001年4月动工。到2002年底,完成新开低隧洞开挖、混凝土衬砌、启闭井开挖、启闭闸门安装、高涵加固工程。共完成土石方4500立方米、砼2653立方米、浆砌石1700立方米,投入资金860万元。
  2002年4月,全县对水库进行普查,66座水库中,有29座带病运行。县水电局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病库分类排队,作出病险水库治理规划。全县筹集资金458万元,对江里、蓝嘉等9座水库采用细石混凝土砌块石治理;对高峰、沙湖岭、周家洞等20座水库,采用水工膜防渗防漏。全年共完成劳动工日180万个,29座病库得到局部治理。
  四、水土保持工程
  1989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209.03平方公里。1990—1992年,县政府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县乡(镇)投入水土保持资金近200万元,投工130万个,在黄狮江、百泉溪上游以封山育林、营造水土保持林、修建沟壑等形式,进行集中连片治理。治理范围380.72平方公里,初步治理小流域15条。1991年8月,嘉禾县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成立。1992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县有关部门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水土保持法》,增强人民的水土保持意识。1994年,县城“百泉溪治理工程指挥部”成立后,编制《城区防洪治理规划》,呈报县政府实施。12月,城区各单位对百泉溪进行清淤,次年1月完工。1996年10月,成立“水土保持监督站”,制定《嘉禾县水土流失预防监督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5月,水利部门对嘉禾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综合调查。调查资料表明:全县土地总面积69591公顷,无明显流失面积463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5%;流失面积23282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3.5%。在流失面积中:轻度流失面积11433公顷,占流失面积的49.1%;中度流失面积11849公顷,占50.9%。7月,“嘉禾县河道整治领导小组”成立,对钟水河道内乱挖、乱采、乱建等违法行为进行分段整治,开展河道清障、卡口拓宽工作。同年,还制定《嘉禾县城防洪总体规划》,按一年一遇洪标准,对丙穴溪、百泉溪、水王庙溪进行分期治理。到次年3月,先后组织万人次分别对三溪进行清淤,投资182万元,投劳2.8万个。清出泥沙2.45万立方米、石块2.2万立方米,浆砌石0.96万立方米。2000年9月,“河道划界小组”对钟水、石燕河、黄狮江、百泉溪、袁溪河、陶家河共270公里长的河道,划定管理范围,明确治理措施,设界牌470块,随牌绘制不同河段洪水流量图。到2002年底,县水土保持部门共查处损坏水土保持案件105起,水土保持工作向法治化轨道迈进。
  五、人畜饮水工程
  (一)县城供水
  水源建设 1989年,珠泉水厂以珠泉井为水源,建成45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安装63A—8型水泵两台、80千瓦变电器1台,另设配电房、泵房、维修车间,占地738.4立方米;在城西黄泥岭232标高处征地1.7亩,建成容积1000立方米高位调节蓄水池一座。10月,水厂投入运行。1993年2月,县自来水公司筹资45万元,由核工业地质勘测局三〇三队承建晋屏自来水厂。该厂位于石羔乡大坪岭村,征地2722.7平方米,机钻36米深井一口,安装37千瓦深井泵机组一套、50千瓦变压器一台,1993年12月启用,日产水3000吨。两厂启用后,覆盖县城30%的单位和居民,不能足额供水。1994年11月,县政府筹建盘江水库供水工程。
  在水库主坝下建成每小时400吨重力无阀滤池一座,投资622万元。1995年1月供水,当年供水127.4万吨。2002年,县城和盘江引水工程引水道沿线用户2216户,年供水量210万吨。
  管网建设 1987年,县城人民路南起棉麻烟公司、北至县交警大队,珠泉路东起县酒厂、西至穗都大厦,中华路东起百货公司、西至高位水池,加上禾仓路、星火路、桃源路等,共铺设DN100—250毫米普压铸铁水管4500米。1989—1992年,上述路段开始铺设DN50毫米以下的配水管网。1994年11月,盘江水库供水工程启动,从水库主坝底涵接水口起,经盘江乡、石羔乡至县城中华西路,铺设DN400—600毫米预应力水泥引水管道9762米。1993—2002年,县自来水公司投入460万元,先后在珠泉经济开发区所辖路段、金田路小区、钟水开发区、人民路南北两端、东塔商贸城开发区、晋屏南路、丙穴小区和城南路铺设DN100—400毫米铸铁和预应力水泥管1.7459万米,完成DN100—250毫米管道改造串接376米,接通老城区DN50—100毫米管道780米。2002年底,县自来水公司共铺设DN100—400毫米供水主管道2.1959万米、DN100毫米以下配水管道5.87万米。仅东塔南路管道尚未铺设。供水管网覆盖城区95%的面积,环状供水管网基本形成。
  供水管理 1990年12月,县政府下发《关于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将珠泉井周边6000平方米地段,确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当年自来水价格: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同价,每吨0.4元,农业用水每吨0.3元,水费由自来水公司收取。全年水费收入7.46万元。1991年12月,县政府发布《关于保护珠泉饮用水源的通告》,禁止在珠泉井水源保护区倾倒垃圾、排放污水、宰杀牲畜。同时制订自来水销售价格:每吨0.3元,价外收取每吨0.1元建设基金。1995年,自来水公司用钢管在珠泉井四周焊造保护栅栏。1996年5月,调整自来水价格:生活用水每吨0.65元,基建生产用水每吨0.75元,经营用水每吨0.85元。价外征收公用事业价格调节基金每吨0.55元、引水工程建设基金每吨0.2元。当年,县自来水公司自来水水费收入98.8万元,回收率94%。1998年,县政府发布《关于保护盘江水库饮用水源的通告》,水库最大洪峰淹没线向四周延伸1000米、自来水厂取水口下游100米范围内为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至集雨区内为二级保护区。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从事一切有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活动或构筑与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原有对水源污染的设施和废弃物立即拆除清理。严格控制二级保护区内污染物排放量。盘江水库管理所停止在保护区的游艇经营和鱼饵投放,并指定一名领导负责保护水源。县自来水公司在保护区设立水源保护界桩,在水库主坝立牌示警。当年,省卫生厅授予嘉禾县自来水公司“湖南省集中式供水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5月,县物价局、审计局对供水成本进行审核、测标,通过听证会,县政府批准调整水价:生活用水每吨1.44元,工业用水每吨1.58元,经营服务用水每吨2.54元,特种行业用水每吨5.55元,盘江水库水源费每吨0.133元(按表计量收费)。当年供水回收率55%,供水量较上年下降10%,水费收入265万元,较上年增长24%。
  (二)乡村供水
  1989年,乡村人饮工程以打井为主。据水利部门统计,全县有人饮泉井359口。1992—1994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先后建成塘村、石桥、广发、石燕、罗家、张家、视头、曲龙、茶坞、龙潭、石鼓元、乐塘12座自来水厂。1995年12月,塘村高峰水库供水工程动工。采取镇、村用户集资与世界银行贷款相结合的办法,筹资320万元,从高峰水库引水,建成一座日供水1000吨的供水工程。供水管路长51公里,解决6500人、3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1996年9月,车头镇龙泉供水工程争取世行贷款15万元、自筹资金12万元,建成日供水1500吨的饮水工程,使全村1200人用上自来水。1998年建成袁家供水厂,日供水1300吨,解决1.3万人饮水困难。
  2000年,全县还有150个自然村、3.15万人、8000头牲畜饮水困难。1月,县委、县政府抓住湖南省农村人饮解困项目启动的机遇,制定《嘉禾县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实施意见》。2001年争取人饮工程资金80万元,县内自筹150万元,解决1025户、6235人的饮水困难问题。2001—2002年两年中,建各类供水工程40处,新增日供水能力500吨,解决31个村、1.1万人饮水困难。
  附录 水库移民安置
  嘉禾县到1989年止,因兴建水利工程移民1579户、6149人。进入20世纪90年代,移民工作主要是扶植移民生产,解决移民生活困难。
  1996年,观音山移民工作办公室成立,观音山水库移民搬迁进入实施阶段。县政府组织勘测设计单位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调查,做出《嘉禾县观音山水库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实施方案》和《嘉禾县观音山水库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征地拆迁土地权属变迁补偿实施细则》。观音山移民涉及普满、行廊两乡镇6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260户),其中移民2个村、48户、72人。计迁建住房面积5928平方米,淹没水田14公顷、旱地6.6公顷、山塘0.6公顷、行廊桐梁桥电站1座(250千瓦)、板山东流水和牛婆山电灌站各1座、行廊新屋场和普满上板山水轮泵站各1座。根据嘉禾县人多地少的实际,确定车业大凹岭村6户、18人安置在曾家村,东流水村在往后靠200米处建房安置。同时调整落实责任山、责任田、自留地和经济林,进行移民用水、用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同年,该库移民补偿投资358.25万元,其中耕地补偿75万元、安置补助37.8万元、经济林补偿9.35万元、住房迁移补偿23.5万元、恢复公路和水井补偿11万元、其他201.6万元。同时对移民优先办理招工手续。
  1998年以前,全县每年供应龙潭、泮头、盘江、行廊、莲荷、广发等乡镇的移民口粮补贴由县粮食局下拨到户。1998年移民口粮核减后,转由县水利局移民办办理。移民口粮补贴每年87.2万元。2002年,全县移民1.68万人(含观音山水库移民72人)。其中享受移民口粮补贴的有6个乡镇1710户、6278人。全年新建道路12公里、架桥26座。移民区的水、电、路困难得到部分解决。
  第三节 水利管理
  一、管理机构
  (一)专业管理机构
  1989年,嘉禾水利工程专业管理机构有盘江水库管理所、泮头水库管理所、油榨滩水轮泵管理站、千家洞水库管理所,担负全县7866公顷农田灌溉和部分电站业务。8月,全县17个乡镇恢复设立水利电站管理站(下称水管站),负责乡镇水利水电建设管理、防汛防旱、灌溉试验、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水利规费征收,维护乡镇水利管理秩序。10月,全县57名水利管理员,全部办理招工手续,纳入国家劳动用工计划。1990年6月,县编制办、劳动局、水利水电局联合印发文件规定:乡镇水利水电管理站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配备2~5人,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要求,进行有偿服务,独立核算。1996年12月,县水电局制订水电管理站定编制、定岗位、定人员的“三定”方案。全县17个水管站共有职工61名,实行县、乡(镇)两级管理体制。人事、业务由水电局管理。管理站长的工资实行差额拨款,其余人员工资由管理站自行解决。2000年,观音山水库管理所成立。2002年底,全县有县属水利工程专业管理机构5个,职工464人。同年实施机构人事改革,乡镇水管站由乡镇政府管理,负责全乡(镇)水利、水电设施的管理监督、开发利用和水事纠纷调处、防汛防旱工作。
  (二)群众管理模式
  1989年前,全县各行政村的山塘、河坝、水轮泵站、排灌站,按“谁受益谁负担,谁建设谁管理”进行管水,对农户实行无偿供水,工程效益较差。1989年起,改无偿供水为有偿供水,每亩收水费3元,每年早稻收获后交清。各村民委员会采取“定领导、定任务、定人员、定报酬,提取全年水费的10%作奖金”的责任制。按作业组轮流灌溉,每组安排一名管理员,实行一把锄头管水。
  1990年起,盘江、泮头、油榨滩、千家洞灌区,由县水电局、水库管理所、受益乡镇领导和水利专干组成灌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灌区水利设施养护维修、供水调度管理。每年召开两次灌区管理工作会议,各受益村选派代表参会。灌区重要事项,由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实施。油榨滩水轮泵管理站的水利管理由县农委、水电局、各受益乡镇村及站负责人组成灌区领导小组,实行县乡村三级负责制;各受益村选配村干部或村民任管理员,协助水轮泵站的供水、配水、用水工作;每26公顷配一名管水员,报酬由所在村从水费水粮中开支。
  蓝嘉水库实行蓝山、嘉禾两县轮流管理制。1990年由蓝山县管理,1991年由嘉禾县管理。管理经费按蓝山47%、嘉禾53%分摊。至2002年,上述管理模式未变。
  二、工程管理
  (一)养护维修
  1989年11月,盘江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动工。施工期间,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程、统一验收;坚持施工员定点跟班制,坚持砼浆抹面,坚持器材验收制度,坚持巡回检查,确保工程养护维修质量,被评为省、地、县、乡、群众“五满意”工程。此后,先后有泮头、千家洞、江里、邝家、高寨、岩门口等水库和渣林电站、上坪水轮泵站等水利工程列入湘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水库除险加固、渠系配套改造项目建设。1991年10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建立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制度的若干规定》,按农村户口(不含五保户、在校学生、民办教师、招聘干部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男性18—50周岁,每人每年提取5~10个标准工日为积累工。全县积累工225万个,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发性生产、兴办各种集体企业;义务工112.5万个,用于防汛抢险、消防救灾、公路建设等公益性事业。1995年1月,县政府下达《关于认真做好防洪保安资金征集工作的通知》,对商贸、工交、银行、信用社、个体私营企业、在职干部职工的征集标准作出规定,当年征集140万元,重点投放病险水库治理、防洪保安工程和重点水利工程项目。1997年2月,水利部门对全县65座型号水库进行白蚁普查,其中32座存在隐患。10月,成立病险水库治理领导小组,分期对盘江、泮头等32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白蚁危害严重的千家洞、邹山、藕塘、高峰等9座水库实施综合治理。
  (二)调度运用
  抗旱供水调度 1989年,盘江、泮头、千家洞灌区,在农业抗旱救灾工作中,召开灌区代表会议,确定供水调度方案。1991年,县内遭遇春夏秋连旱。7月初,盘江水库仅有水1098万立方米,如继续以每秒4立方米的流量供水,加上蒸发损耗,每天将放水37万立方米,这样只能再放水13天,高涵灌区则只能放三天水。据此,管理所决定:双抢期间全面停水,晚稻轮插实施先插高涵灌区,后插低涵灌区的供水调度方案。整个灌区7月13日停水,7月22日前集中劳力收早稻。8月初,高涵灌区1173公顷稻田全部插下晚稻,低涵灌区2266公顷稻田如期完成双抢任务,节约用水250万立方米。1998年,县境又遭大旱。上述灌区协商采用“按亩配方、分段管理、流量包干、奖罚分明”的用水调度方案,同时推广控灌、间灌的节水灌溉方式。当年,全县减少成灾面积3133公顷,确保7000公顷稻田灾年不减收。
  防汛调度
  嘉禾汛期出现在4—9月。县水电局每年3月组织技术力量开展汛前安全大检查,编制上型号水库工程度汛方案。根据水文气象资料和工程运行情况,对水利工程下达蓄水指标,严格控制工程超计划蓄水。1993年5月1日,全县普降暴雨。县、乡(镇)两级防汛指挥部上下联动。地方党委、政府靠前指挥,加强对蓄水工程的汛情观测。县、乡(镇)防汛第一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管理责任人坚守岗位,督促盘江、泮头、千家洞等水库工程严格执行度汛方案。同时给盘江、泮头两水库配备雨量计量设施、水位观测器和通讯设施。落实抢险物资,组建抢险队伍,实行24小时值班制。5月2日雨停,盘江、泮头两座水库顺利度过汛期。1994年8月16—17日,盘江水库降水量达166.1毫米。8月16日,全县日降水量132.5毫米,盘江水库过程降水234.5毫米,造成特大洪涝。8月17日,当水库水位高达279.3米时,大坝外坡左端270~275米高程处,出现一条140米长的横向漏水带,渗漏水量逐渐加大。泄洪闸上方以每秒132立方米的流速奔涌而下。副所长侯松带2名助手下水开闸,经半小时奋战,闸门开启。在非常溢洪道缺口处,所长助理罗小平带领中堂村20余名群众死守副坝,经2小时连续作战,缺口终于封堵,避免险情发生。
  2002年,县内发生三次洪灾。在8月7日抗洪战斗中,水电局49名干部职工全部出动,分赴险工险段测量数据,为县、乡镇领导指挥调度洪水和排除险情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资料。县防汛指挥部根据气象、水文预报调度水库水量,使全县洪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用水管理
  1989年,盘江、泮头两座中型水库实行“按亩配水、按方收费、节约奖励”的办法,全年供水量4662万立方米。1990年4月,盘江水库灌区推行“按亩配水、按方收费、流量包段、上送下接、超用受罚、节约有奖”的管理办法,把原来由管理所直接供水到农户的一级管理改为管理所与乡镇村共同管水的两级管理;改原来管理所挨家挨户收取水粮为乡镇村统收或粮站代收,再统交管理所。在灌区水量调度上,先制订全年灌溉供水调度计划,再将供水指标下达到受益乡镇,实行统一调度负责制。管理所设立大坝水量观测、电站发电流量观测、各干渠流量观测、各乡镇量水点流量观测四级控制体系,成立灌区组、五个渠道管理站。四条干渠分别由受益乡(镇)组建四支专业管水队伍(共42人),负责干渠各段流量管理,保证流量指标到位。供水制度改革后,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尾灌区的供水流量得到保证,扭转“渠道水下河、渠尾干死禾”的现象。自1991年起,每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节日,县水电局均出动宣传车辆,深入乡镇、库区、村庄,巡回宣传水利水电法律法规,提高全县人民水法意识。1995年,县成立控灌工作小组,培训控灌技术员460人。泮头水库灌区推行控水灌溉,在泮头、钟水、田心和中心管理站设立4个控灌示范点。还在土质、品种、农业技术措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水稻灌溉对比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控灌亩均节省水量260立方米,比常规灌溉节水35.6%;控灌示范区每亩增产63公斤,共计比上年增产1953吨。至2002年,全县主要灌区供水方式未变。
  四、经营管理
  (一)水费水粮征收
  1989年,县政府印发《关于水利工程水费水粮收缴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对水费水粮征收实施改革。全县统一收缴稻谷,按不同性质工程确定征收标准。县管水利工程盘江、泮头、千家洞水库实行按亩收费,平均每亩收稻谷10公斤;油榨滩水轮泵站每亩收15公斤,统一上缴管理站使用。
  计量收费方式有两种:具备计量供水条件的实行按方收费加基本水费;不能计量供水的,按亩收费。
  电力排灌、喷灌,由供电部门按时计收。当年,全县实收水粮1370吨。1991年2月,县政府调整水利工程水费标准,规定水费水粮由粮食部门代收,同定购粮一道入库。粮食部门按当年省定的议价粮收购指导价结算,统一交付水管单位。县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当年供水合同收取水费。1995年7月,水利工程水费水粮实行全县统筹。县成立征收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向各乡镇下达水粮征收任务,各乡镇将征收任务分解到村、组、户,分户将水费水粮填入农业税、定购粮通知单,一同征收入库。水费均以稻谷计收,当年9月底交纳,逾期罚交拖欠水费额3%~5%的滞纳金。县政府将水费水粮征收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视完成情况给予奖罚。1996年,全县水费水粮实际入库1450吨,完成水费水粮管理费28万元。1999年后,部分干部群众对水是商品的意识淡薄,未能正确区分合理负担与乱收费的界线;加上乡镇村财力拮据,挪用、挤占、截留水粮现象严重。2002年,盘江、泮头两灌区水费水粮入库分别下滑到10吨、25吨;油榨滩水轮泵站征收2吨、千家洞水库征收10吨,征收率不足5%。
  (二)综合经营
  1989年,全县水管单位兴办养猪场、渔场21个,饲养生猪300头,年产成鱼98吨。水利部门统计:全县小ⅡⅡ型以上水库多种经营收入共42.5万元。1994年,盘江水库管理站充分利用水土资源优势,扩大综合效益。有养鱼水面120公顷、果木林30公顷,加上出栏生猪150头、日产1.3吨的再生造纸厂、日产2万吨的供水工程,外加烟花爆竹厂、饲料加工厂、工程施工队、汽车修配厂等,共实现总产值312万元、其中综合经营产值280万元,被评为湖南省水利经济综合经营先进单位。1996年,石桥水利管理站承包乡属两座水库进行水面养殖,年产成鱼2.5吨;库边建猪场,年出栏生猪300头,产值24万元,成为乡镇水利管理站立体开发典型。1998年,全县水利综合经营年产值9100万元,嘉禾县被湖南省水利厅评为水利经济建设先进单位。2002年,全县水利综合经营项目以发电、供水、养鱼为主,兼顾种植、养殖、铸造、汽修、水力加工及其他农副产品生产,一水多用,综合经营。全年新增装机2600千瓦、发电5700万千瓦时,城镇供水产值910万元,水利经济总产值6896万元。
  第二章 农业机械
  第一节 农机体制改革
  1989年,全县有17个乡镇农机站、5个农林场所和国营拖拉机站的机械设备及厂房,全部承包给职工经营;乡村5千瓦以上的排灌机械、田间作业机械、农运机械及加工设备,均由个人承包。1990年,国营农林场所对农业机械实行目标管理,经济制约,达标者足额发给工资;超目标完成任务的,分成加奖励;未达标者酌情减发工资。1991年,乡镇农机站为乡镇直属机构。1992年,乡镇农机站改属乡镇企业办的分支企业单位,机具设备全部变卖。石桥、坦坪、广发、莲荷、石羔、盘江、城关、袁家、钟水9个农机站1.242万平方米的房地产,由乡镇统一安排,处理形式有出租、办学、改建办公大院、划归其他部门等。1993年,各乡镇农机站只留1人1房,车头、盘江、石羔、钟水、龙潭农机站改建为家庭住宅或企业办公室。1996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乡镇农机站“定性、定编、定员”规定,农机站由集体企业单位转为全民事业单位,下达全民事业编制60人。当时录用全民合同工40名,由县财政差额拨款,稳定农机队伍。2000年,农业机械向大型和组合机组发展,实施社会性服务。钟水乡水冲村李革新3人按5等份投入60万元购买挖土机1台。是年,城关镇含田村李志发等5户投资40万元购买一台挖土机,2001年又添置一台推土机和加长车,经营2年,每户年分红利4万元。2002年底,全县有农机户1.5161万户,其中户有户营1.2128万户、国有户营454户、集体经营1061户、股份制经营1518户。
  一、经营形式变革
  1989年,县内农机承包形式有:无机户承包机具使用;农机户承包作业。石桥乡岐峰村村民承包抽水机组抗旱,村里实行“定报酬、定奖罚、定受益面积,统一收费、统一放水”,在确有水源而稻田受旱失收情况下,承包者向农户每亩赔偿250元。1992年,县内遭受旱涝灾害。郴州地区民政局捐赠10马力柴油机10台,县属机关捐款购买10台柴油机抽水机组,交由农机局安排到受灾乡镇农机站,农机站以租赁形式交受灾村组使用。收费标准:每天1马力2~3元,村组自理油料和修理,租赁期到,机组机械状况应完好归还农机站。1993年,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农机化技术集团承包的规定》,采取政策、技术、物资相结合的集团承包方式,用签订合同的形式,直接服务农户。次年,全县农机手与农户签订合同4万份,机耕、机电排灌面积达1.0666万公顷,集团承包的农户6.9853万户,覆盖率达85%。农机承包经营形式沿用至2002年。
  二、销售机构改革
  1989年,县农机公司担负全县农业机械及配件的购销供应。当年,购进农机及配件计人民币163万元,销售171万元。1990年8月,县农机局成立农机综合服务部,属预算外全民事业性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银行贷款25万元作流动资金,主营农业机械及配件,兼营农机修理。1995年,全县个体农机供应点发展到38个。当年购进农机共付人民币463万元、销售465万元。1997年购进191万元、销售201万元。1998年,农机综合服务部销售总额230万元,因亏损严重,年底服务部解体,转给个人经营。2002年,县农机公司全年购进农机具计价65万元,销售65万元。是年,全县主营农机及配件的个体供应点28家,占全县农机供应点的35%,其中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6家。
  第二节 农机推广与应用
  一、耕作机械
  县内耕作机械主要有拖拉机、机滚船、水田耕整机、挖土机。1989年,全县有机滚船23条、LB-3型耕整机360台。1997年,耕整机增至679台。1998年,县内岭南一4型坐耕机问世,经表演推广,受到群众欢迎。2002年,全县耕整机1377台、挖土机45台。
  二、排灌机械
  1989年,全县排灌机械1193台、9052.77千瓦,其中15千瓦以上柴油机301台、水轮泵92台。1995年,全县有排灌机械1514台、10536千瓦。由于电力的发展,大动力柴油机渐被电动机替代,全县15千瓦以上柴油机组203台,多用于村、组企业作备用电力。1998年,全县有排灌机械2688台,13251千瓦,户营3~10千瓦的小动力多功能配水泵迅速发展。2000年,全县排灌动力3357台、18213千瓦。2002年发展到5721台、22248千瓦;电力排灌238处、装机318台、7652千瓦,比1989年增加281台、5992千瓦。
  三、稻谷脱粒机
  县内稻谷脱粒主要是737人力打稻机和小动力配737打稻机两种。1989年,全县小动力打稻机95台,用3~5马力柴油机作动力,机重39公斤。1995年,引进EZ—40型小汽油机配737打稻机,机重6公斤,轻便灵活,劳动强度减轻,是年推广726台;1996年增至2291台;1999年增至6668台。2002年,全县有小动力打稻机1.6999万台。
  四、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主要有碾米机、磨粉机、榨油机、粉丝机、压面机、切碎机、搅拌机等。1989年,全县有上述机械1662台,1997年有1479台,2002年有1364台。
  (一)碾米机
  1989年,使用200型、400型碾米机,米、糠通过人力风车配合分离。1990年,推广郴县农机厂生产的四分离米机和双峰县三联系列62F米机,集米糠为一机,功能齐全、节能。2002年已更新换代,全县有碾米机850台。
  (二)粉丝机
  1996年,县农机站下岗职工黄水祥从郴州购买全县第一台套米粉加工机组,经济效益好。1998年,全县增至8家10台。2001年4月,塘村镇尹郭村尹振肖投资8000元从娄底购回一套红薯粉丝加工机械;龙潭镇上宅、行廊镇邝家村民,同期各购回一套粉丝机,当年均投入生产。2002年,全县粉丝机发展到33家、41台套。
  (三)榨油机
  1989年,县内有动力榨油机393台,主要分布在袁家、龙潭、泮头、石桥等乡镇。随着油茶子产量逐年下降,榨油机略有减少。2001年,城关镇荞麦塘李国雄投资15万元,购回一套8机植物油精油加工设备,全机分剥壳、分离、粉碎、熟制、榨油、精练、灌注、封口10道工序,创办县内第一家精品油厂。至2002年,该厂生产的成品油已占领全县主要超市,部分产品销至周边诸县。
  五、育秧机械
  1990年3月,县农机局引进印EP—4型稻谷破胸催芽机4套,安排在石桥仙江、泮头湾风、龙潭上宅、塘村增加等村,免费为农户催芽16批、种谷4吨,发芽率95%~100%,催芽耗时比常规催芽提前48小时。1991年,县农机推广站自制育秧机17台,半价售给乡镇使用。1992—2002年,全县未使用育秧机械。
  六、机烘烤烟
  1989年10月,县农机推广站从桂阳县引进6YHN-30系列烤烟设备,以普满乡雷家村、龙潭乡上宅村、盘江乡石马村、莲荷乡石燕村、车头镇油涵村为试用点。结果是:烤烟时间较常规提前3天,每公斤烟需煤0.2公斤,烟质每公斤升值0.8元。1990年,从桂阳县购买专利,请专利发明者徐洋来县传授烤制技术,办培训班3期、参训310人,聘请2名桂阳技师跟踪服务。是年5月,在普满乡雷家村召开烤烟机烘现场会。1992年推广105间,1997年增至2126间,2002年增至2.5万间。
  七、运输机械
  农村运输机械分水、陆两类。陆运主要有农用汽车、农用车、拖拉机、变形拖拉机;水运主要是机动挖沙运输船。1989年,全县有农用汽车442辆、农用车47台、拖拉机1752台、机动船10条。2002年,全县有农用汽车1190辆、农用车385台、拖拉机1823台、机动船49条。
  八、植保机械
  植保机械有粉治、液治、烟治3种。1989年,全县有机动液治机械6部。1990年8月,南岭林场购进一台远射程机动喷液机,每小时喷液1000公斤。1992年,南岭林场小里茅工区133公顷杉林遭虫害,从外地购进烟剂,使用后三分钟,害虫下树滚地。2002年,全县有35部机动植保机械。农户仍应用人力半机械化植保机具、户均1.2部。
  九、工程机械
  1989年,全县有推土机7台,主要从事水利基本建设推土和农业开发作业。1997年,第一部挖土机开进嘉禾,推土机发展到95台。随着农村道路建设,城镇工业园的兴建,挖土机、铲运机迅速发展,推土机配合挖土机、铲运机组成工程队,从事商贸区、工业园的施工。2002年,全县有推土机58台、挖土机45台、铲运机35台。
  第三节 农机服务
  1989年,县内农机总动力5307台、6.6404万千瓦,农机作业总产值2181万元,创利税5万元。随着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农机服务由产前向产中、产后延伸,农机作业水平逐年提高,效益逐年上升。1997年,农机总动力9384台、12.3636万千瓦,农机服务总产值9421万元,创利税120万元。2002年,全县农机服务总产值1.0192亿元,创利税945万元,比1997年增加产值77.1万元、增加利税533万元。完成机耕面积7960公顷、机电排灌5286公顷,农副产品加工12.28万吨,农运1.4253亿吨公里,动力脱粒6266公顷,机烘烤烟3182吨。
  一、机耕服务
  1989年,全县有水田耕整机360台、机滚船23条、手扶拖拉机1743台,在冬种、春耕、双抢三个时期完成机耕面积3404公顷。1993年,推行农机集团承包服务,下田拖拉机210台、耕整机626台、机滚船8条,签订机耕合同8500份,完成机耕面积4933公顷,占水田总面积的47%。4月25日,行廊镇农机站组织15台耕整机承包长圳村长圳洞20公顷油菜、小麦田作业,两天完成机耕,第三天插完早稻,深受农民欢迎。2002年,全县1377台耕整机全部投入机耕,加上挖土机、推土机参与旱地作业,共完成机耕7960公顷。普满乡寿竹洞933公顷水田,全系烟稻连作,辖区内有耕整机180台、双轮手扶拖拉机37台,两季作业机耕总面积1493公顷。由于机耕赢得时间,获烟、稻双丰收。
  二、排灌服务
  1989年,全县机电排灌面积3404公顷。1992年8月,县内5333公顷晚稻受旱。县农机部门组织1489台机电排灌机具投入抗旱,灌溉面积4586公顷。8月18日,盘江水库低涵已不能下水,农机局贷款购回20台20马力柴油机组,日夜提水救禾,灌区内石羔、莲荷、坦坪、钟水、盘江5个乡镇3200公顷晚稻减轻旱灾损失。1996年,小动力机发展较快,95%的小动力配有水泵,用于责任田抽水抗旱。全年排灌面积2973公顷。1997年投入抗旱灌溉动力1108台,抗旱面积4353公顷。2002年上半年遭洪灾,卜半年晚稻受旱。在两季抗灾中,共投入机电排灌动力4350台,排灌面积5286公顷。
  三、运输服务
  1989年,全县农用拖拉机、农用汽车运输行程3270.86万吨公里。1997年,全县农村出现60家运输大户,外运生猪11万头、煤炭15万吨、蔬菜1.7万吨。广发乡白觉村68辆汽车,全年为12家村办企业运输,收入200万元。2002年,全县农用拖拉机、农用汽车运输行程1.4253亿吨公里。车头镇荫溪村110台手扶拖拉机承运水泥厂所需红泥、块石,仅此一项,台机年均收入5500元。石桥镇周家村64台手拖、20台盘拖、3台农用车为周家农贸市场外运农产品3万吨,加上其他运输,年服务收入过亿元。
  四、脱粒服务
  1989年,全县动力脱粒面积673公顷。1995年引进EQ-40型汽油机,1997年推广2973台;动力脱粒2786公顷。2002年增至16999台,动力打稻脱粒6266公顷、玉米棒脱粒53公顷。
  五、工程服务
  1989年,县内7台推土机为全县水利建设和道路施工服务,完成土方40万立方米;为农业开发服务,造地、造田60公顷。1992年10月,珠泉经济开发区首期工程破土动工,县农机局组织8台推土机同步作业,3天平整土地24公顷。当年,全县完成工程推土48万立方米。1997—1998年,城关镇含田村村民采取股份制发展大型挖土机8台、推土机8台、铲车3台、打桩机组1套、工程运输车40辆。是年,全县工程服务完成挖土石180万立方米、推土684万立方米、铲土140万立方米。2002年,含田村农机工程队为县城建设完成土石方70万立方米,村民收入近500万元。全县农机工程队服务总值达3000万元,创税180万元。
  六、修理服务
  1989年夏秋连旱。县农机局专业技术入员和各乡镇农机修理工100余人组成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修理抗旱机具,传授操作技术。1996年8月,县农机局服务小分队深入泮头乡水尾、渣林和袁家镇上洞压、龙潭乡马家坪和冲下岭等村,修理抗旱机具20天,服务周到,深得民心。当年,全县农机服务小分队修理抗旱机具千余台件,指导农民机手2000人次掌握操作技术。1997年5月,县农机监理站专车专人去广东,为310名机手、210台农用车办理检审手续。这项工作延续到2002年。
  第四节 农机管理
  一、质量管理
  1989年,全县办理证照的个体农机修理店58家,从业108人,有各种修理设备310台件,其中车床、刨床、钻床、电焊机四配套的修理店8家,修理农机具2.3588万台次,总产值88万元、利税5.5万元。1992年,县农机管理部门突出抓农机维修质量。至12月,对全县农机维修网点技术人员换发技术等级证、修理点合格证和营业执照,78名有技术等级证的维修人员,办理证照换发手续。73家农机修理店进行年度检审。1995年8月,县农机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配合,开展农机产品、农机配件和农机修理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合格的52家,换发技术合格证和技术等级证;对尚未达标的16家和不合格的5家,分别作出限期整改和停业整顿处理。
  1999年3月,县政府下发《关于农机市场打假整治工作的通知》。4月,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农机局、公安局组成“打假”行动组,对全县18家农机经营店、修理点进行检查,查获伪劣配件6大类、38台件,当即作出处理。2000年7月,盘江乡石马李家村民李怀会在县农机公司购买1657型柴油机,使用3小时后无法运转。接到用户投诉后,“打假”行动小组现场验查,确认属劣质产品,责成经营者更换柴油机,并封存其仓库18台存货。1999—2002年,全县查出农机伪劣配件1318件、主机20台、其他产品5台。
  二、安全监理
  1989年,县农机安全监理站对农机手进行考试,换发农机牌证917本、年审农机驾驶员1134人,年检拖拉机1480台,审检率均为85%。当年发生农机事故15起,重伤6人、死亡5人,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事故结案率90%。1996年,县农机局成立安全互助协会,有会员1000人。1997年4月,全县换发拖拉机新号牌1596副,占应换牌数的95%;拖拉机号牌及行驶证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行驶证》标准执行。8月,县公安局成立嘉禾县农机公安执勤室,并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3000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3000册、《农用机动车驾驶员法规知识汇编》4000册、《实用道路交通心理学》1500册、《农机驾驶员实用手册》2000册、《湖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办法》2500册、《湖南省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处理办法》3000册。各乡镇成立农机安全联组,开展安全教育活动。2002年,全县农机事故控制指数比1989年下降3%。
  三、技术培训
  农机技术培训分市、县、乡(镇)三级进行。市级培训中高级技工和乡镇农机员,县级普训农机驾驶员和K、H、J、G持证者、农机行业初级技工,乡镇农机站培训内燃机手、耕整机手、动力打稻机手。1989—2002年,三级培训县内农机人员1.2万人次。
  1989年,嘉禾农机化学校培训农机人员504人次。1993年,经湖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嘉禾县农机化学校纳入成人教育管理。是年办培训班19期,培训931人,其中机手班5期310人。1992—2002年,农机化学校每年办学习班6期。11年共培训K机手驾驶员2197人、盘拖驾驶员988人、大拖G驾驶员265人、农用车驾驶员1443人、行业初级技工180人、机烘烤烟员1400人、其他人员2262人。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