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畜禽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66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畜禽业
分类号: S8
页数: 4
页码: 119-122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州市嘉禾县畜禽业1989年到2002年发展情况。包括家畜、家禽两方面。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畜禽业 嘉禾县

内容

一、家畜
  (一)猪
  生猪生产是嘉禾养殖业的重点产业。1989—1993年,以家庭养殖为主。饲料多采用薯类、瓜菜、谷糠,煮熟饲喂。出栏一头猪需8—12个月,发展速度缓慢。品种以本地种选育为基础,专业部门通过品种间、品系间杂交,利用杂交优势提高生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母猪品种多采用本地母猪与外地公猪杂交后进行选育,大约克公猪与本地母猪杂交后生产大嘉母猪、长白公猪与本地母猪杂交后生产长嘉母猪。由于种公猪未普及,生猪瘦肉率、商品率均不高。1989年,全县出栏生猪16.25万头,存栏生猪16.31万头,生猪产值2002万元。1991年,市场放开生猪购销价格,形成多渠道经营,促进生猪生产的发展。但出栏肉猪中,普遍存在“猪头大、猪肚大、四肢大、肥肉多、瘦肉率低”的状况,不符合市场需求,缺乏竞争力。11月,郴州地区进行全区种公猪普查,嘉禾有存栏公猪123头,其中大约克59头、长白1头、杜洛克2头、汉普夏1头、良杂29头、土杂1头。当年淘汰劣杂公猪30头、新增大约克公猪15头。1992年,因干旱影响饲料价格上涨,加上肉品市场消费疲软,生猪生产效益下滑。是年全县宰杀母猪2100头,占存栏母猪的26.5%。据年底统计:全年出栏2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仅3户,比上年少27户。1993年,县内再次引进优良品种大约克、杜洛克、长白等种猪24头,母猪逐渐向大嘉、长嘉母猪过渡。年底,土良二化杂种母猪已占总母猪的47%;商品猪多为大约克、长白种公猪与大嘉、长嘉母猪杂交后生产的大大嘉、长长嘉商品猪;还有部分杜洛克种公猪与大嘉、长嘉母猪杂交后生产的杜大嘉、杜长嘉三元杂交商品猪。改良后的商品猪,每生产90公斤体重出栏时间由改良前的220天减少到190天,瘦肉率由改良前的45%上升到52%。但农户不愿饲养良种猪,原因是饲养技术高、饲料成本大。当年,全县出栏生猪21.12万头、存栏生猪18.45万头。1994年,全县经济形势好转,生猪养殖复苏。据年底统计:境内有养猪专业户514户,其中饲养100头以上的6户,以石桥乡、龙潭乡发展最快。全县长嘉、大嘉二元母猪占存栏母猪的55%,年底出栏生猪24.45万头,比1989年增长50.5%。
  1995年,嘉禾县被列为湖南省瘦肉型猪基地县。县委、县政府下达《关于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的决定》,建设以县种猪场为主体的核心群、以大型专业户为主体的繁殖群、以中小专业户为主体的生产群及县乡(镇)村人工授精网络,初步形成生猪繁育体系。畜牧部门开展种公猪、种母猪普查,淘汰老弱公猪52头、母猪2400头。县种猪场扩建750平方米种猪生产猪舍,确保全县种猪供应。年底,全县生猪养殖专业户1020户,出栏生猪30万头,生猪产值占养殖业产值的51.4%。1996年,全县推广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瘦肉型猪综合饲养配套技术”,改单一饲料饲养为混合饲料饲养、改熟食为生食、改栏内积肥为栏外积肥、改分段育肥为一条龙育肥、改劣种为良种,提高养殖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据调研信息表明:当年广州市生猪自给量仅为30%;在运输上,嘉禾县至广州具有朝发夕至的区位优势;加上北方玉米、豆类连年丰收,饲料价格稳中有降,嘉禾生猪生产效益骤升。全县年底出栏万头生猪的专业村8个;出栏5000头生猪的养猪场4个;出栏1000头以上生猪的专业户14户,100头以上的专业户328户,20头以上的专业户252户。石桥乡刘革平生猪饲养场年出栏生猪6000头,被郴州市政府评为“养猪大户”,获国家神农科教奖。同年,县种猪场筹资180万元,新建栏舍面积4400平方米,年种猪存栏467头,年供种猪达千头。全县种公猪实现90%的纯外血良种、10%的二元杂交种;85%的种母猪实现二元化,其中长大良杂母猪占30%。全年出栏生猪38.68万头、存栏生猪26万头、生猪产值1.32亿元,瘦肉型商品猪瘦肉率达53%。1997年,县政府发出《关于加强生猪品种改良工作的通知》。县畜牧水产局养殖业开发技术服务中心成立养猪协会,对“瘦肉型猪综合饲养技术”进行全面总结,年内进行多点对比试验。12月,省农业厅、郴州市农业丰收办在嘉禾现场测产验收:良种母猪年头均产2.1窝、窝均10.7头、仔猪成活率93.5%;“杜长大”商品猪料肉比为3.1∶1、“杜长嘉”料肉比为3.5∶1、“杜长大”瘦肉率为60.1%、“长大嘉”瘦肉率为58.5%;饲养周期由195天减少到180天,二月龄以上生猪死亡率由20%下降到1%,三元杂交商品猪占存栏猪的50%,40%的农户使用混合饲料。验收人员对嘉禾生猪生产和质量的提高给予充分肯定。当年,“瘦肉型猪综合饲养技术”获县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猪场2户、5000头以上的4户、1000头以上的22户、100头以上的450户、20头以上的3250户。嘉禾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百县(市)畜牧兽医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县”。是年,全县共出栏生猪47.02万头、存栏生猪26.16万头,年产值1.64亿元。
  1999年,受全省生猪供大于求影响,生猪白肉价格由1997年的每公斤9.6元下降到5.6元,跌幅41%;市场仔猪每公斤2元,农村出现第二次大量宰杀母猪的现象。当年宰杀母猪7300头,占母猪总数的28%。规模较小的养殖户纷纷倒闭。全县生猪出栏由1998年的51.7万头下降到50万头,养殖户出现二元分化:一些有远见、有资本的养殖户低价收购母猪,向规模集约化发展;另一些养殖户弃农从工、从商,散养户逐渐减少。2000年,生猪价格稳中有升,养殖大户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改良生猪品种,提高管理水平。塘村镇邓林村有年出栏生猪千头以上的专业户4户、500头以上的4户,成为县内生猪发展样板村。同年9月,县内实施“良种化配套、标准化饲养、模式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和规模化生产”的瘦肉型生猪规范化饲养配套技术,获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一等奖。
  全县良种母猪覆盖率由实施前的59.2%提高到81.6%,良种公猪覆盖率达100%,优良品种入户率88%,生喂入户率74%,栏外积肥入户率79%。生猪从出生到90公斤出栏只需165天,适时出栏率97%,瘦肉率达53%的生猪占总量的72%,生猪常年防疫密度保持在95%以上,生猪外销率80%,仔猪死亡率在1%以下。生猪品种改良项目获省亚华杯农业“十二大”工程竞赛先进单位奖,并获得省畜牧水产局授予的“品改工作”先进县称号。2001年,嘉禾在全市率先实施优质无公害生猪生产。县建立动物疫病诊断中心;17个乡(镇)设防疫站,204个村设疫病防疫点。采用配挂免疫标志,强制免疫注射,销毁假劣药物,尿样定期送检,饲料添加剂定期抽检,加强生猪防疫。县畜牧部门还建立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检测室,严禁使用违禁药物,规范准用药物使用,减少有害药物残留量,实施生猪生产无害化。2002年,全县出栏生猪56.97万头,存栏生猪33.71万头,年生猪产值1.84亿元。嘉禾畜产品在深圳市肉食品两次检测中,均未发现残留“瘦肉精”成分产品,成为湖南省20个可提供深圳市肉食品基地县之一。
  (二)牛
  1989年,县内饲牛以役用为主。年末存栏1.14万头,出栏450头,出栏率3.8%。奶牛生产始于1994年,当年引进2头,饲养于城关镇农技站。1995年,全县牛存栏8100头(其中奶牛4头),出栏2300头,出栏率22.16%。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与普及,部分役用牛的作用被农用机械取代,养牛业由役用向肉用转变。县内一些有识之士,投资养牛业,把退役的老、弱、残牛集中饲养,通过治疗、阉割、肥育,然后上市交易,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广发乡白觉村廖巨宽投资100万元,建设场地、改良草地、实行秸秆氨化,饲养牛300头,年出栏100头、产值21万元,获纯利5万元。1997年被评为郴州市全市养牛大户。是年,全县牛存栏1.4万头(其中奶牛9头),出栏4000头,出栏率22.22%。
  2001年,县畜牧水产局对全县种公牛进行普查,1200头合格种公牛挂牌发证,78头劣种公牛被阉割淘汰,规范种畜管理;并利用地方良种牛优势,开展杂交优势利用。袁家镇唐柏成从安徽蒙山引进优质水牛69头进行肉牛改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各乡镇还推广人工授精技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耕牛后代肉质,减少疾病传播。是年,县畜牧水产部门引进良种冷冻精液200颗,组织技术培训56人次,推广人工诱导同期发情,传授人工冷配、秸秆氨化、青料微贮、疾病诊断等技术。全年人工授精170胎次。2002年,全县牛存栏1.66万头,出栏1.31万头,出栏率44.1%,比1996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全县有奶牛32头,年产奶64吨。
  养牛业从单一役用向乳、肉、役多用途方向发展。
  (三)羊
  1989—1992年,乡镇有少量散养羊。1993年,全县存栏羊108只。1994年,存栏羊300只,出栏70只,出栏率18.92%。县内养羊多为私有私养,以放牧为主。1999年,生猪饲料价格上涨,发展草食牲畜被人们重视。普满、石桥一带,草山、草坡资源丰富,成为养羊业发展较快的乡镇。但由于品种不优,生长发育缓慢,疫病防治不到位,死亡率高,全年出栏仅5300只。2000年,县畜牧水产局从资兴市、临武县引进马头黑山羊17只、江南黄羊32只、波尔山羊1只,经杂交改良,提高肉食品质量。发展最快的南岭林场,当年存栏50头以上的专业户10户,灌木林草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年底,全县有存栏羊3800头,出栏8400头。2002年,全县有养羊专业户62户,年存栏羊1.06万头,出栏1.02万头。
  二、家禽
  1989年,县内家禽以散养为主,饲料多为米糠、红薯、青菜。每只母鸡年产蛋80~100枚、母鸭年产蛋100~120枚。鸡以衡阳鸡为主,鸭多为麻鸭。是年,全县家禽出笼29.78万羽。1995年发展到43.55万羽。1996年,农民市场意识增强,加上配合饲料的推广,防疫技术的普及,良种的引进和改良,专门从事家禽养殖者增多。全县养禽百羽以上的专业户210户、千羽以上的专业户16户、万羽以上的专业户2户。饲养品种有AA鸡、红波罗、艾维菌、北京鸭等肉用品种。从孵出到2公斤出笼只需50—60天,具有生长快、周期短、效益高的优势,唯食用口感较差。1997年,鸡的养殖品种向惠州二黄鸡发展;鸭的品种以引进良种与本地鸭的杂交优势为主,既保持良种禽生长快的优势,又保持本地禽的肉食口感,适应市场需求。是年家禽出笼98.84万羽。1999年4月,县畜牧水产局从浙江引进绍兴蛋鸭3000羽,在荞麦塘小涵洞水库内饲养。6月始产蛋,盛产期产蛋率高达97%。坦坪乡周金勇租用县麻科所公房创办养鸡场,年出笼肉鸡20万羽。是年,全县出笼家禽177.89万羽,为1996年的2.2倍。2000年后,人们对肉鸡的需求又倾向本地鸡,市场行情看好,每公斤高出良种鸡8元。2002年,全县家禽出笼259.92万羽,比1999年增长7.72倍。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