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64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分类号: F320.2
页数: 4
页码: 99-102
摘要: 本章记述了郴州市嘉禾县1988年到2002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情况。包括农业经营责任制、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税费改革几方面。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经济改革 嘉禾县

内容

第一节 完善双层经营责任制
  1988年1月,县委抽调420名干部深入农村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双层经营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全县17个乡镇分别成立经济联合社,清查出家庭联产承包遗留的经济尾欠82万元,兑现68万元,收缴土地补偿费和罚款45万元。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对2.1万个异动人口的责任田进行调整,对责、权、利不明的2700份合同进行补订,对争执不清、未能兑现的1059份合同进行仲裁。调整结果:村组两级共提留统一经营田932公顷、统经土78公顷、统经山1306公顷、统经果园166个(占地77公顷),新办企业123个、开标承包到人。1989年,全县7.7877万农户,承包责任田1万公顷、责任土3866公顷。1990年,县、乡镇干部1000余名进村入户,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双层经营责任制,发动群众兴办村组企业。至年底,全县共兴办村组企业1610个。1992年2月,县、乡(镇)两级分别成立农村合作经济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建立签订、鉴证、检查、办案、回访、建档、收费、奖惩八个方面的制度。1996年5月,郴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工作队在龙潭乡进行延长土地承包期、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试点。12月,县委下发《关于延长耕地承包期和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若干问题的规定》,并统一制定合同书和土地承包经营证书各8.2万份。至1997年底,全县签订合同7.53万份,占应签合同的93%。龙潭乡、石羔乡土地承包经营证书全部发放到户,其余15个乡镇承包证书留乡镇未发。2002年,全县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村244个、8.63万农户,承包耕地面积1280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2%;实行集体经营的耕地面积93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全县实行土地经营权流转涉及240个村、1.89万户、31250人,面积2813公顷,其中水田1080公顷、土373公顷、山1360公顷。
  第二节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1990—1995年,全县农村围绕发展市场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以乡村合作组织为基础,建立联系千家万户的农业配套服务体系。县、乡(镇)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农机、畜牧、供销、信用、经管、乡镇企业十大服务部门,分别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良种繁殖供应体系、饲料生产供应体系、病虫防治体系、畜禽防疫体系、农机供应修理服务体系、水利建设管理体系、林业科技生态建设体系、企业管理服务体系、供销服务体系等。1996年,全县落实乡镇农技站、林业站、水利管理站、气象站、农机站、畜牧站、经管站的“定性、定编、定员”工作。1996—2000年,上述“七站”得到恢复和发展。它们与村建的服务组织,常年对农业生产进行直接服务。2002年,全县有农业专业协会210个、龙头企业15个、专业户3800户、科技示范户109户。这些服务组织、龙头企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县三味辣制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建立辣椒生产基地、对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实行保护价收购辣椒等措施,调动椒农的生产积极性。至2002年,全县基本形成以科技兴农、物资供应和支持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服务体系。技术开发体系:农机部门提供机耕、排灌、加工、农运、脱粒、烘烤等方面的服务;农业部门推广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水果套袋、无公害蔬菜栽培、高香气国际型优质烟叶开发等实用技术30项;畜牧部门推广良种母猪2500头,严格监控畜禽产品质量,优质无公害产品在广东深圳销路畅通;气象部门的汛期气象服务、春播气象服务,深受农民欢迎;水利部门搞好防汛调度、抗旱调度和推行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效益;林业部门实施良种育苗工程建设,先后调进优良林木种子1.44吨,并对全县林业区分为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两大类,推动林业生态建设,有利水土保持,服务农业生产。物资供应体系:1989—2002年,县供销系统共提供化肥19.63万吨、农药1492吨,农用专膜459吨,经营渠道减少,费用降低。每逢旱洪灾害,实行让利销售,保护农民利益。支农保护体系:1989—2002年,县农村信用系统共发放农户及农业经济组织贷款1.024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3.55%,扶持民营企业、支援种养大户;县劳动部门通过落实政策、组织协调,培训服务、信息咨询、维护权益等措施,引导全县7.2万农村富余劳力外出务工;税务、工商部门采取优惠政策吸引近3000户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在税收、审批和管理上,给予优惠和方便;粮食部门以每50公斤58元的保护价收购粮食,保护粮农利益;县财政14年对农业的投入9346.2万元,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供电部门实施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电网改造,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
  198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4004万元,种植业占52%、畜牧业占43.6%、林业占2.9%、渔业占1.5%。农业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次之。1990—1993年,县委、县政府引导农民进行产业化经营,从单兵作战状态向规模经营发展。次年,全县出现养猪专业户514户,养殖业逐步由小户养殖向规模养殖过渡。1998年2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决定》,确定开发三味辣椒、生猪、烤烟等产业。明确实施单位,并成立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4月,县农村办、农业局、水电局、农业开发办、经管局和钟水乡政府,共同投资50万元,合股创办“三味食品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县政府对养殖业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植。县财政投入195万元,扶植种、养大户和专业户;印发《关于加强生猪品种改良工作的通知》,强制淘汰不合格猪种。同时,建立石桥、坦坪、石羔3个生猪生产基地;组织以行廊茶场、种猪场和运销大户为主的营销队伍,推进生猪销售。当年全县有运猪车54台、从业550人,年外销肉猪35万头,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化的形成。1999年,全县按照区域布局、专业生产、集约经营、社会服务的原则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种植业结构,经济作物重点发展优质烤烟和商品蔬菜;养殖业加强生猪品种改良,全年发展优质杂交二元母猪5000头、生产三元杂交猪25万头,提高生猪市场竞争力。为搞活产品流通,全年新建、改建农村集贸市场面积1.3万平方米。全县有农民运销组织20个,其中生猪运销大户12户。同年4月,龙潭镇政府与广东省天城果菜有限公司签订40公顷蔬菜种植合同;7月签订200公顷马铃薯种植合同。县蔬菜办与广东两家蔬菜公司签订80公顷蔬菜种植合同,“订单农业”应运而生。
  2000年,县财政为“三味食品公司”解决流动资金30万元;县农村办、县农业开发办组织三味食品公司申报国家农业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得到国家农业开发办公室支持,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3月,县成立名优特新农产品开发中心。当年组织运销农产品近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全年改建、扩建农贸市场5个,面积1.1万平方米。同时巩固和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重点是普满乡、肖家镇烤烟基地,龙潭、田心、石桥蔬菜基地,行廊茶场养殖场,县种猪场生猪基地,莲荷、广发、坦坪“三味椒”基地。
  2002年,全县重点扶持三味食品公司、优质无公害生猪开发有限公司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开发中心。全县有年产值过2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带动经营农户8.6万户,实现销售额1.3亿元,实现税收1487万元。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雏形的有:
  瘦肉型生猪生产县 建立动物疫病诊断中心、乡镇建立防疫站、204个村建立疫病防疫点,全面推行优质无公害生猪生产。嘉禾成为可提供深圳市肉食品基地县,年外销生猪50万头。
  三味辣椒生产 三味食品有限公司聘请30名技术员,长驻广发、莲荷、坦坪等乡,为1400公顷辣椒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公司以“订单”形式向生产基地收购辣椒。在第三届国际农博会上,公司生产的“腐乳王”获金奖,年生产量4000吨,年产值2000万元,实现利税201万元。
  “订单农业” 全县“订单农业”形式有:县内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建立产销关系。县行廊茶场、种猪场与农户签订2000公顷玉米种植合同;县种子公司与2000农户签订266公顷杂交稻制种合同。乡镇企业办与县外企业签订产销合同。龙潭镇、石桥镇与5家县外企业签订蔬菜种植合同400公顷。营销大户和农村经济能人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县名优特新农产品开发中心依托营销大户,与县内农户签订2666公顷花生、大豆、南瓜种植合同。县有关部门协调开拓外销市场,在广东东莞、深圳设立销售网点。全县外销农产品中,70%的生猪、80%的花生和大豆、40%的蔬菜销往粤港澳市场。“订单农业”面积共计8173公顷,带动3.5万农户进入产销行列。
  烤烟生产 全县开发的“神农牌”烤烟,进入优质烟行列,获得常德卷烟厂、山东青州烟厂、安徽徐州烟厂的青睐。在生产、收购、销售上形成较完整的产业化经营。(详见第五章烤烟)。
  第四节 农村税费改革
  1989—2001年,全县农业税计税面积13666公顷,计税常年产量3.5135万吨(稻谷),平均税率10.89%,依率计征税额436.3吨(稻谷)。
  2002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省、市农村税费改革会议精神,县成立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县长李世栋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抽调业务专干51名,组建税费改革工作队,经培训分赴17个乡镇,协助乡镇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各乡镇成立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在宣传发动工作期间,全县出动巡回宣传车87台次,县领导电视讲话8人次、电视台新闻报道48条,书写标语、横幅1800条,出专刊325期,印发宣传资料15万份,举办培训班21期。乡镇村通过广播会、党员会、户主会进行宣传。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调查研究、数据测算、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嘉禾县农村税费改革实施方案》。经领导小组讨论修改后报市有关部门审批后实施。6月,核实农业税计税面积。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逐户落实。以1998—2002年5年平均产量核定计税常年产量。8月,先将各户农业税计税面积、常年产量、税额三榜公布、经户主认可;再按新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征收政策,逐户落实税收任务,造具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征收手册,并实施“纳税登记证”、“纳税通知书”、“农民负担卡”三到户。9月,各乡镇成立农税分局,开展农业税征收工作。税费改革后,取消乡统筹、农村教育集资等行政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制订兴办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和筹劳办法,规定在3年内逐步取消农民积累工和义务工,规定新增农业税全部留给乡镇,12%用于村级开支。村账乡管工作随即全面展开。经过改革,全县核定农业税计税面积9600公顷,计税产量10.339万吨(稻谷),农业正税税率7%,农业正税及附加779.65万元。当年完成农业税731万元,与1998年比,人均减负140元。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