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城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60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县城规划
分类号: TU984
页数: 2
页码: 77-7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4年到2002年郴州市嘉禾县县城建设规划发展情况。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建设 嘉禾县

内容

1984年10月,嘉禾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第一次编制完成。1985年2月25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乡改革不断深化,农民纷纷进城经商办企业,县城人口增多,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原来编制的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94年初,县政府决定,修编县城建设总体规划;12月,嘉禾县城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完成。1996年11月12日,经郴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新的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确定县城规划区范围是:东到黄狗窝、砠窝林场,南到雷坡岭、县红砖厂,西达黑山岭、黄坪砠,北抵阉鸡岭、茶亭。总面积27.343平方公里,比原规划区面积2.89平方公里增加24.453平方公里,扩大9.46倍。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向南扩展,轴向开发,组团布局,即以南北向城市发展轴和东西向经济中心功能轴为依托,在沿人民路、禾仓路已形成的南北发展轴的基础上,向纵深扩展,相对集中,滚动发展。规划近期为1994—2000年,人口4.5万人,人均用地90.5平方米,总用地4.07平方公里,重点是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远期为2001—2015年,到2015年,人口8万人,人均用地95.4平方米,总用地7.64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实现县改市。
  1994年起,县委、县政府遵循“小城镇,大战略”方略,着力实施新编制的县城总体规划。县城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城市结构和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新形势要求编制新规划:2001年初预测,至2002年,县城人口将达5.44万人,建成区面积将达5.6平方公里,将超过1994年编制的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指标,加上县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水平日趋提高,必须新编制县城总体规划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1994年编制的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主要是向南扩展,随着桂嘉二级公路的通车和坦塘工业园的建设,县城建设重心北移,城市发展布局改变,急需编制新的规划以指导县城以北的开发建设。为此,县委、县政府于2001年7月3日,成立嘉禾县县城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县长李水福任组长。2002年,第三次编制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完成。新的规划确定县城城市性质为,集边境贸易、轻工、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至2020年,规划人口15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6.1平方公里。由于规划对县城建设布局不够合理,当年,县城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委托郴州市规划设计院,进行嘉禾县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即第四次编制嘉禾县城建设总体规划。新编制的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确定嘉禾县城的城市性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商贸流通、工业制造与加工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县城规划区范围:东面至钟水河,南面以省道S322为界,西面至石羔乡雷公井、背底塘村和盘江乡石马村,西北面至莲荷乡石丘、石燕村,东北面以园艺场至田心的公路为界;规划区面积42.6平方公里,比1994年规划区面积27.343平方公里扩大15.257平方公里,扩大55.7%。近期规划2003—2010年,城区人口8万人,建设用地7.2平方公里;远期规划2011—2020年,城区人口12万人,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城市建设总体布局是,以老城区为依托,以嘉禾大道为主轴,逐步向北拓展,在新塘水库以北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新城区以桂嘉二级公路为界,分为北面的工业组团和南面的生活组团。老城区在改造、完善建成区现状的基础上,向东发展至钟水河。新老城区之间通过三条南北向干道紧密联系。县政府已将该规划呈报郴州市人民政府审批。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