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基督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54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基督教
分类号: B97
页数: 2
页码: 633-634
摘要: 本节介绍了湖南省郴州市基督教文化发展情况。
关键词: 郴州市 基督教 概况

内容

基督教在郴州有长老会、循道公会、真耶稣教会三个教派。1949年以前,长老会、循道公会为国外教会所控制。1950年,城区基督教爱国人士号召教徒开展“三自”(自治、自养、自传)革新活动。1953年7月,城区召开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动员大会,又称第一届基督教信徒代表大会,并成立“三自”革新运动筹备委员会。1954年和1957年,分别召开第二届和第三届信徒代表大会。1954年11月,“三自”革新运动筹备委员会改为“三自”爱国运动筹备委员会。1958年,被迫停止宗教活动,教堂改作他用。1978年起,落实宗教政策,清理、归还教会房产。1983年,归还中山北街福音堂作基督教堂。郴州市中华基督教会和真耶稣教会联合恢复教会活动,有教徒20多人。1986年6月,召开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四届信徒代表大会,选举钟复生、李帮文为“三自”会正副主席,梁彦明为秘书长。1989年9月,召开市第五届信徒代表大会,成立市基督教协会,选举钟复生、梁彦明为市“三自”会正、副主席,选举陈郅、李帮文为市基督教协会正、副会长。自1983年恢复教会活动以后,教徒人数不断增多。1989年,教徒发展到190人。教徒在“主日”或“安息日”参加礼拜,星期三(1989年10月开始)参加查经会。
  一、长老会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北美长老会梅知礼、柳威士牧师受湖南长老会的邀请来郴州传教。首先落脚于东塔街码头石“文明旅馆”,后结识晚清秀才罗廷江,并在其家开展宗教活动。后在东塔街租得一间店铺,改作临时教堂。与此同时,美籍传教士凌格尔来郴州协助传教。翌年秋,美国牧师凌霄志、窦加理夫妇来郴与梅、柳一道传教。光绪三十一年,他们在罗廷江的协助下,购买东门外苏仙桥40余亩土地兴建教堂、宿舍。为传教,是年创办新华学堂。光绪三十三年,在东门口兴建郴州惠爱医院。宣统二年(1910),又在东门口创办涉仪女子学堂。民国6年(1917),在东门口创办幼稚园和家政学校(后更名庭院妇女学校)。民国16年,长老会在华各教派,联合组成“中华基督教会”,故长老会又称中华基督教会。次年,苏维埃少年先锋队郴县大队的少先队员们怀着对美帝国主义在郴州实施殖民主义、奴化教育的极大不满放火烧毁了教堂和学校,美国牧师离郴回国。下半年,美国牧师文美莉、葛积德及窦建德、宋维兰、丁安、施美中、帮济时等人来郴继续传教,重建教堂,成立基督教会,有教徒120人。堂会分典礼、布道、事务、教育、慈善5组。20年代,在中山北街购地建福音堂,作为对外布道和小型聚会的场所。民国35年(1946)夏,为培养义务传道人员,在新华学堂内开设“教会义工训练班”和“儿童保育院”。民国37年底至翌年上半年,帮济时、麦威兼、文美莉、戴克等牧师先后离郴返美。
  二、循道公会
  郴县循道公会,隶属英国循道公会差会,属循道宗,以循规蹈矩而得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秋,英国传教士古永福在华人李泰楷、李尚志的陪同下,来郴传教。翌年,英人任修本在西门坳(今文化路)购地建教堂、办学校。根据民国7年(1918)基督教中华续行委办会“睦谊大纲”协议规定,各差会的势力范围,他差会应予承认。循道公会于当年退出郴州,将教会和财产移交给长老会,至此停止活动。
  三、真耶稣教会
  民国25年(1936),郴州人黄李侠女士在哈尔滨接受真耶稣教义,回郴后租彭姓祠堂布道,创办教会。后来,教徒捐资在田家巷购地建教堂。教徒大多数是小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和乡村农民。1952年,郴州城区有教堂、祈祷所各一个,有信徒250人;乡村堂点五处,信徒255人。活动经费由信徒奉献。主要活动是从善兴办医院、幼稚园、儿童保育所和学校。1955年后,该教会自行消失。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