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方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53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方言
分类号: H178
页数: 10
页码: 623-632
摘要: 本章介绍了湖南省郴州市四周与郴县相邻,方言与郴县话相同。全市虽地处湘境,由于众多历史原因,其方言音系都不属湘方言,而属西南官话。声调分阴阳上去四类。古全浊声清化,辅音韵尾少,没有卷舌音,古入声全部归为阳平,调值趋向于中、低音,升降幅度不大,但平仄分明。词汇、语法亦近同郴县话。
关键词: 郴州市 方言 研究

内容

郴州市四周与郴县相邻,方言与郴县话相同。全市虽地处湘境,由于众多历史原因,其方言音系都不属湘方言,而属西南官话。声调分阴阳上去四类。古全浊声清化,辅音韵尾少,没有卷舌音,古入声全部归为阳平,调值趋向于中、低音,升降幅度不大,但平仄分明。词汇、语法亦近同郴县话。
  第一节 语音
  一、声母
  郴州话中有声母20个。其中声母字的读音和发音近同郴县话,与北京话比较,尚有它不同之处。即没有卷舌音[〓]、[〓‘]、[〓]、[]。且[ts]、[ts‘]、[s]与[〓]、[〓]、[〓]这两套声母在郴州话中都混为一套,[〓]、[〓]、[〓]读成舌尖前音[ts]、[ts‘]、[s]。如“诗人”[〓〓〓nen]读成“私人”[s〓〓nen],“资源”——“支援”;“粗布”——“初步”,“资、支”和“粗、初”两组字都分别读成舌尖前音[ts〓]、[ts‘u]。
  声母r[Z]在郴州话中没有,一般用n、〓〓〓等代替“日、人、热”的声母。如
  “人”字北京念[n],而郴州却念[nen]。
  古浊音和塞擦声母在郴州话里大都清化,即古平声全浊声母变为送气的清声母,如:头[t‘ou],旁[q‘a]、才[ts‘ai];而上去声全浊声母则变为不送气声母,如:败[pai]、跪[kuei]概为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古“见”母、“匣”母开口一二等字相混。开口二等字“皆、解、戒、届、谐、鞋、械、懈”的读法,郴州话多读成一等字,不同于北京话。如:“街、鞋”二字,北京话读成[ie]、[ie],而郴州话却读成[kai]、[xai]。
  n与1在市区西、南大多能分,而在北部大都相混。总之,分混不一。其基本规律是:洪音不分细音分。
  f和x在郴州话中大都能区分。市区以北分混不一,主要是u韵前是f的,如“胡”念成“扶”[fu];其它韵前f和x不混。
  北京话开口零声母字在郴州市区一般是鼻韵声母,如一;如“额”[è]读成[〓]。北京撮口呼零声母在郴州市区一律为零声母字。如“鱼”[y]、“月”[yε]。
  二、韵母
  郴州市方言有32个韵母。其中单韵母7个,复韵母15个,鼻音韵母10个。郴州话中少有卷舌元音一i[〓],没有重鼻音韵母eng[〓]、ing[i]、ueng[u〓]和ang[a]、iang[ia]、uang[ua]。这些重鼻音韵母,在郴州话里分别由轻鼻音韵母[en]、[in]、[uen]和[an]、[ian]、[uan]所代替。如:班、邦都音[pan],根、耕都音[ken],心、星都音[in],昂、安都音[an],羊、盐都音[ian],压、弯都音[uan]。
  市区方言中有转韵现象,如元音[ε]。郴州话作单韵母的较多,“儿、尔、二”北京音都是特别韵母[〓〓〓],而郴州话却很少有卷舌音[〓〓],多读作[ε],如:“去”字在郴州市区方言中读成[k‘ε。还有郴州话虽四呼具全,但有的字没有u韵头,如:多[to]33、果[ko]53、锅[ko]33、窝[o]33、饿[o]21、我[o]53等。北京话中的声母n和1后面有ei而无uei韵,如:内[nei]、擂[lei],而郴州话在n、1声母后面没有[uei]而没有[ei],如:内、擂都是nei。
  郴州话没有古入声韵和儿化韵。
  三、声调
  郴州市汉语方言声调,平分阴阳、入声消失;入声全入阳平。全部字音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调值通常采用汉语声调“五度标记法”标记。
  郴州话里没有儿化音,语助词、连词等也不念轻声。
  郴州话的变调规则与普通话有异,其变调表现在双音词调的第二音节上,一般规律:阳平或去声变阴平,如:“叔叔”,或上声变阳平。
  市区声调调类、调值都相同。以“五度制”记值。阴平调,声音中而平,由3度到3度,系中平调;第二声阳平调,声音由次低2度降到低的1度,属低降调;第三声上声调,声音由5度下降到中平3度,系高降调;第四声去声调,声音由低1度升到中平3度,为低升调。图例如下:
  第二节 词汇
  市境方言词汇跟郴县方言词汇基本相同,与普通话词汇相比,也是大同小异,只有少数词在发展过程中,在词义和结构上产生了某些差异,尚保存少数的古汉语词。
  一、特点
  (一)、普通话带“儿”尾词,郴州话却以“子”作词尾。如:(侄儿)侄子,(饺儿)饺子,(歌儿)歌子,(孩儿)孩子,(样儿)样子,(影儿)影子等。而郴州话有些不带词尾“子”的词,普通话却带上“子”词尾。如:鞋(鞋子),梳(梳子),刀(刀子),锤(锤子),凳(凳子),桶(桶子)。
  (二)、普通话和郴州话都有双音词和单音词,不同的是普通话有的双音词,在郴州话里却是单音词。如:(儿子)崽、(女婿)郎、(面条)面、(稀饭)粥、(玩耍)搞、(大米)米。而普通话里的有些单音词,在郴州话里却是双音词,如(头)脑壳、(虾)虾公、(狼)豺狗、(鹰)岩鹰、(雁)天鹅。
  (三)、郴州话里常用“古”、“拐”、“得”作词尾。
  “古”作词尾。如:石头古(石头)、拳头古(拳头)、膝头古(膝盖)、永兴古(永兴人)。
  “拐”作词尾。如麻拐(泥蛙)、蛇拐(蛇)、哑拐(哑巴)、饱死拐(蝌蚪)。
  “得”作词尾,有表示应承、爱称、肯定、提问等作用。如:要得(可以)、姑得(姑母)、一下得(一会儿)、是他得(是他的)、怎么搞得(怎么做的)。
  (四)、普通话的有些词,在郴州话里其词义或被扩大、或被缩小、或被转移。例如:细——普通话里的“细”和“粗”相对,“大”和“小”相对。而郴州话里的“细”兼有“小”的意思,“小孩”叫“细人得”。
  吃——普通话“吃”、“喝”、“吸”分别用在不同场合,如“吃饭”、“喝酒”、“吸烟”。而郴州话一般没有这个区别,都称为“吃饭”、“吃酒”、“吃烟”。
  买——在普通话里即为“购买”,而在郴州话里却转移为“打”、“扯”、“称”、“砍”等词意。如打酒(买酒)、扯布(买布)、称盐(买盐)、砍肉(买肉)。
  (五)郴州话里至今尚保留有少数古楚语词或其他古方言词。如:[xu]53,来自《方言》中“南楚凡相推搏日揔。”今市民口语中有“揔他两棍”(打他两棍)和“惚他两拐耳”(打他两耳光)之说。
  [iε]21,来自《楚辞》“〓,饭窒”,今郴州话中有“吃饭〓倒了”和“吃饭防〓、走路防跌”之说。
  沤〓[ou],来自《考工记注》“楚人曰沤”。郴州人有“沤淤”、“沤气”、“沤被窝”的说法。
  二、市区方言词汇选
  普通话 郴州话 汉语音标
  天刚亮 乌丝光得[u]33[si]53[kuan]33[tε]21
  闪电 打耀火 [tA]53[iau]21[xo]53
  天旱 天干 [t‘iεn]33[kan]33
  白天 日昼间 [i]21[tsi]13[kan]33
  结冰 结令构 [ti]21[lin]13[kou]21
  晚上 夜晚先 [iε]13[uan]53[〓n]21
  卵石 马卵古 [mA]53[lu]21[ku]53
  热水 滚水 [kuen]53[suei]53
  开水 炼水 [liεn]13[suei]53
  烫 〓 [lai]21
  湿透了 加湿地 [tiA]33[Sε]21[ti]13
  鳖 团鱼 [t‘uan]21[y]21
  蝙蝠 檐老鼠 [ian]21[lau]53[su]21
  荸荠 慈姑 [ts‘i]21[ku]53
  苍蝇 饭蜢 [fan]21[mo]33
  松树 枞树 [ts‘o]21[su]13
  蛙 麻拐 [mA]21[kuai]53
  老鼠 米鸡;号子 [mi]53[ti]3;3[xau]21[tsi]53
  蝌蚪 哈蚂令子 [K‘A]21[mA]21[lin]33[tsi]53
  蜗牛 涯螺狮 [iε]33[lo]21[si]33
  蝴蝶 辣里婆 [lA]21[li]13[p‘o]21
  穿山甲 鳞嘎 [lin]21[kA]21
  玉米 蕃薯 [fan]33[su]21
  马铃薯 冒皮芋 [mau]13[p‘i]21[y]13
  南瓜 金瓜 [tin]33[kuA]33
  祖父 爹爹 [tiε]33[tiε]21
  祖母 娭毑 [ai]33[tiε]21
  父亲 爷爷 [iε]33[iε]21
  母亲 姬毑 [ti]53[tiε]21
  丈夫 老公 [lau]53[ko]]33
  妻子 妇娘 [xu]33[lia]21
  弟弟 老弟 [lau]53[ti]21
  姐姐 姐得 [tiA]53[tε]21
  叔父 满满 [man]53[man]21
  舅父 舅得 [tiou]13[tε]21
  舅母 舅母娘 [tiou]13[mu]53[lian]21
  女婿 郎 [lan]21
  小孩 细人得 [i]13[nen]21[tε]21
  豆子崽得 [tou]13[tsi]21[tsai]53[tε]21
  医生 郎中 [lan]21[tso]33
  男孩 徕泼 [lai]53[po]21
  男(未婚) 徕得尕 [lai]53[tε]21[KA]33
  女(未婚) 妹得尕 [mei]13[tε]21[kA]33
  白酒 烧酒 [sau]33[tiou]53
  瘦肉 精肉 [tin]33[lu]21
  厨房 灶屋 [tsau]13[u]21
  天花板 倒板 [tau]21[pau]53
  墙壁 壁头 [pi]21[t‘ou]13
  厕所 茅茨 [mau]21[si]21
  地方(处) 垱上 [tan]13[san]13
  土箕 畚箕 [f〓n]21[ti]13
  剩饭 现饭 [ian]21[fan]13
  全胶鞋 套鞋 [t‘au13[iε]21
  涎布 口水夹 [kou]53[suei]53[kA]21
  尿布 片 [p‘ian]21
  缝衣服 连衣裳 [lian]21[i]33[san]21
  凸起 鼓起 [ku]53[t‘i]53
  肥 壮 [tsuan]21
  稠 浓格的 [lo]21[kuε]21[ti]13
  很黑 墨黑 [mε]33[xε]21
  很白 白浦的 [pε]21[p‘u]33[ti]13
  圆的 栾的 [luan]21[ti]13 斜坡 撇坂 [p‘iε]53[pan]53
  刚才 倾刻得 [tin]53[kε]21[tε21
  始初 暴暴的 [pau]13[pau]13[tε]21
  突然 默时嘎 [mε]21[si]21[kA]21 明日 门日 [men]21[lu]21
  这里 咯里 [ko]53[li]53
  建房子 起屋 [t‘i]53[u]21
  怀孕 巴肚 [pA]33[tu]21
  说谎 强口白舌 [tiεn]21[kou]53][pε]21[s〓]21
  胡言乱语 打满念、讲乱的 [tA]53[man]53[li]21
  讲 哇 [uA]21
  观看 打曼 [tA]53[man]21
  牲畜发瘟 发灾 [fA]21[tsai]33
  发疟疾 打摆子 [tA]53[pai]53[tsi]53
  休息 歇力 [iε]21[li]21
  跑步 打飞脚 [tA]53[fen]33[tio]21
  质量差 假古 [tia]53[ku]21
  圆圈 块块 [k‘uai]33[k‘uai]33
  做梦 打梦铳 [tA]53[mo]21[tso]21
  思量 默神 [mε]21[s〓n]21
  扯谈 练牙个 [lin]33[iA]53[kuo]21
  小心点 好生的 [xau]53[s〓n]33[ti]13
  打盹 打眼眯 [tA]53[an]53[mi]21
  玩 搞 [kau]53 勤快 麻溜 [mA]21[liou]3
  乖 在行 [tsai]21[xan]21
  跌跤 绊跤 [pan]53[kau]33
  作伴 打夹 [tA]53[kA]21
  理发 剃脑 [t‘i]13[nau]53
  这样 惯的 [kuan]21[ti]21
  第三节 语法
  郴州市境内方言语法跟郴县话、普通话的语法结构多数一样,少数不同,一般表现在少数词的构成和随之相应形成的句子结构的变化上。
  一、词法
  (一)词的结构
  郴州市区方言中的词汇大都是现代汉语的合成词,又使用了现代汉语词汇的重叠、并列、偏正、动宾、动补、带词头或带词尾等组词方法。如下列括号内方言词的组成:
  漂亮大方[体面]、周围[方园]——并列
  响动[动静]、反正[来回]——对立
  肺病[痨病]、月亮[月光]——偏正
  暗指[点水]、行时[走运]——动宾
  懂事、乖[在行]、不拖踏[撇脱]——动补
  掌柜[老板]、最小的舅舅[满舅]——带词头
  纸币[票子]、太阳[日头]——带词尾
  (二)词类
  郴州市区方言中较有特色的词类主要有7类
  1.代词类:
  人称代词在表示复数时。一般不用“们”而用“[kA]”。如:①这是大家[kA]的事(这是大家的事)。②他[kA]湾里的人都来看戏嘀(他们村里的人都来看戏了)。普通话里的指代词“这”,在郴州话里则为“果[ko]”。如:这里[果里];这个[果个];这些[果些]还有普通话里表示提问的“什么”,在郴州话时则是“红么?”普通话里用以回答的“这样的”,在郴州话里却是“贯的个”。
  2.动词类:
  动词:“搞”在郴州话里的用法广,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玩、做、拿、煮、弄等词。如:
  (1)你到哪里去搞?(玩)
  (2)今天你[k‘ε]搞什么?(做)
  (3)请搞个锤子给我。(拿)
  (4)你妈搞好了饭。(煮)
  (5)搞他一下。(弄)
  “得”在郴州话里可作动词“给”、“拿”使用。如“(1)得我书钱。(给)(2)得张纸来。(拿)
  “起”作动词词尾,在郴州话里可表示动作的持续。如:“板起脸摆起一副臭架子。”还可修饰补充其他动词。如:(1)肉是炒起吃还是炖起吃?(2)不坐车,走起[k‘ε]。又可表示动作的完成。如:(1)衣服破了补起再穿(补好了)。(2)作业做起了(做完了)。(3)关起门、点起灯(关上门、点燃灯)。(4)他又写起一篇文章(写成了)。
  同动式的助动词“倒”在郴州话里可表示动作的持续或完成,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着”。如:(1)坐倒吃(坐着吃)。(2)跟倒做(跟着做)。(3)拿倒玩(拿着玩)。(4)他被开水烫倒了(烫着了)。
  动词“要”、“会”、“下”重叠后可作状语修饰其他动词。例如:(1)他要要来(经常来)。(2)毛毛会会得哭(时时哭)。(3)他下下得想走(时刻想走)。
  3.形容词类
  郴州市民口语中把形容词“蛮”作副词“很”去修饰其他形容词。如“蛮好;蛮快;蛮高大;蛮冷”。其中的“蛮”都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很”。口语中也常把形容词“好”作副词,表示程度,相当普通话的“很”。如:(1)他好喜欢我。(2)他身材好高大。
  郴州话里表示“小”时,除用普通话里的“小”以外。还常用“细”、“崽得”来形容。如“(1)细人得(小孩子)。(2)凳崽得(小凳子)。(3)猴子崽得(小猴)。
  在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上,有不同于普通话之处,最典型的是“个”这个词。它在普通话中只表示物量。而郴州话里除等同普通话量词“个”外,还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头、匹、口、条、座、棵、张、把、支、枚、顶、首、件、只”等量词。
  郴州市民口语中的量词还有“只”(注:“只”古读音扎)。相当于“个”、“条”、“只”的意思。如:“(1)我家养倒5只鸡。(2)他买回3只鱼。(3)杀了一只狗还剩一只狗。
  5.副词类:
  郴州话里,副词常常重叠放在形容词后面,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普通话里的“很甜”、“很慢”、“很红”、“很黑”,在郴州话里分别是“甜蜜蜜”、“慢吞吞”、“红〓〓”、“黑墨墨”。
  “捞共”是郴州话里的常用副词,相当于普通话里的“总是”。如:他捞共是病。
  “不过”、“死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作副词。表示程度,都相当普通话里的副词“很”。如:(1)天气热不过(热得很)。(2)实在笑死人(很笑人)。
  “冒”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否定。如:“冒来”(没来);冒讲(没讲)。
  6.助词类:
  “唠”、“呱唠”在郴州话既是时态助词,又是语气助词,相当普通话里的“了”、“完了”。如:(1)今天的作业做呱唠(完了)。(2)那篇文章写完好几天唠(了)。
  “得”作结构助词,用法同普通话,但它与补语可插人名词;还可用在称谓名词后面,表示亲呢。如:(1)今年他没考得起大学。(2)她是我的妹得。
  7.介词类:
  郴州话最常用的介词有“把”,即普通话里的“拿”。如:(1)把书还给他(2)把鱼给养起。
  二、句法
  郴州话的句子词序、句子结构成份等方面的句法跟普通话大同小异。
  (一)状语常放在谓语后面
  有些形容性词语,郴州话和普通话词序不同。普通话是状语加谓语,如:“雪白”、“绯红”、“喷臭”,而郴州话却说成“白浦的”、“红绯的”、“臭喷的”。
  (二)省略谓语
  1.在祈使句中省略谓语。如:“你莫要啰!”(“要”后面省掉了“讲”、“做”等谓语。)
  2.反问句、兼语式后一个谓语可省。如:“哪个要你——?”(谁要你干?自讨苦吃。)
  3.感叹句中有省略谓语的。如:“我要你莫——”(要你莫干,现造成恶果,怪你自己。)
  (三)双宾语的位置与普通话相反
  普通话双宾语句。总是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郴州话正好相反,指物的宾语在前,指人的宾语在后,而且两个宾语前都加同样的动词谓语。如:
  1.得本书得我(给本书给我)。
  2.得咯本书得我(给这本书给我)。
  3.得支笔得我(给我支笔)。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