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工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51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职工体育
分类号: G812.764
页数: 1
页码: 603
摘要: 本节郴州市体育社会体育记述了1932年-1989年间的职工体育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职工体育 体育 社会体育

内容

民国初期,市境职工体育活动既无定章,也不经常。民国21年(1932)5月,在郴城东门外建成第一个公共体育场,球类、田径等体育活动才在职工中逐渐推广。
  新中国建立后,职工体育发展迅速。50年代,城区各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普遍推行早操、晨跑、广播操、工间操等活动。1957年,城区建立48个职工体育协会,有会员4850人,各机关、团体、学校的球类和棋类、田径等体育竞赛活动较为活跃,运动技术水平也有较大提高。1958年,郴县郴州市职工体育代表队在地区职工运动会上获得男子篮球、排球和乒乓球团体赛冠军,田径及乒乓球单项赛也取得好成绩。1959年,首次组建市男子篮球专业队,集中在原地区农校食宿和训练。1960年,因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市内体育活动受到影响。1961年,再次组建市职工篮球专业球队,在市水泥厂集中食宿和训练。1962年,市男、女篮球队分别获全省篮球甲级联赛第四名和第三名。此时,篮球运动成为全市职工体育活动的主项,运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1967年,城区建成竹棚体育馆,成为全市体育活动的中心,城区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经常在此举办篮球、田径、棋类等项比赛活动。“文化大革命”中,职工体育受到冲击,全市性体育活动呈下降趋势,但各单位之间仍然开展经常性的篮球友谊比赛。70年代,各机关、团体经常开展一些篮球、登山活动,厂矿工人则以民兵组织为单位,开展射击、投弹、野营等军事训练,也有少数厂矿坚持常年性、全面性的职工体育活动,并取得显著成绩。郴州农药厂在1975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并派代表参加北京的授奖大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全市职工体育出现多层次、多渠道、多项目的新局面,参加人员广泛,活动项目多样。篮球、排球、足球、门球、桌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射击、游泳、中国象棋、围棋、桥牌、公路自行车、气功、钓鱼、登山、拔河、跳绳、武术、广播体操和中老年人迪斯科等项目,先后在机关、厂矿企业事业单位普遍开展。1982年,举办全市职工甲、乙级篮球联赛,共有120个代表队1600多名运动员参加,是郴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职工篮球联赛。不少厂矿企事业单位还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1988年,郴州火柴厂举办“火花杯”篮球赛。1989年,南大企业集团举办“南大杯”篮球邀请赛。地区保险公司、市总工会等单位也举办各种体育项目比赛活动。1962~1989年,全市组织10个单位以上的篮球赛达468次。轴承厂、火柴厂、防爆电机厂、自来水公司、大米厂等单位赞助职工运动会2万元。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