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篇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512
颗粒名称: 第二十二篇 体育
分类号: G812.764
页数: 13
页码: 602-614
摘要: 本篇郴州市体育郴州人民素有爱好体育运动的传统。唐、宋以前,登山、游泳、舞龙、舞狮、赛龙舟、举石担、练拳术、习刀枪等活动,已在民间广为开展,尤以武术最为普及。民国初年开设柔软操、哑铃操、踢毽子、跳绳、国术等课目。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体育事业。市境各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普遍开展球类田径、游泳、广播体操等活动,形成体育活动的热潮。
关键词: 郴州市 体育

内容

第二十二篇 体育
  郴州人民素有爱好体育运动的传统。唐、宋以前,登山、游泳、舞龙、舞狮、赛龙舟、举石担、练拳术、习刀枪等活动,已在民间广为开展,尤以武术最为普及。唐代,城乡已有民办武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郴城始在小学堂开设体操课,教习兵操。
  民国初年,郴郡联合中学和北湖高等小学,每周安排2节体育课,开设柔软操、哑铃操、踢毽子、跳绳、国术等课目。嗣后,各中学普遍开设体育课。社会体育仅在部分公职人员中开展一些球类、田径等零散活动,间或也临时组成代表队进行单项比赛。民国20年(1931)与民国24年,在郴城举行邻近六县第一届和第四届学生联合运动会,以第四届规模最大,被省列为甲级运动会。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体育事业。50年代初期,市境各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普遍开展球类田径、游泳、广播体操等活动,形成体育活动的热潮。1955年,在各中小学校中普遍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锻炼制度》(简称“劳卫制”)。1956年,成立郴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为政府主管体育的专门机构。1959、1961年,市内先后组建职工男、女篮球专业队,并进行集中训练,使篮球运动技术水平明显提高。1962年,市职工男、女篮球队分别获全省甲级队联赛第四名和第三名。1967、1968年,市境还先后兴建竹棚体育馆和室外标准游泳池。“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体育活动处于低潮,市职工男、女篮球专业队解散,学校体育为军事体育与劳动生产所取代。民间经久不衰的舞龙、舞狮等体育项目,也曾一度被视为“四旧”而遭禁锢。1978年,市体委自筹资金创建球类训练基地。是年冬,国家体委为中国女排在郴州集训,投资兴建以排球项目为主的综合体育训练基地。同年10月起,中国女排先后7次来郴集训,并从郴州出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连续5次获得世界级冠军。
  80年代,市内社会体育进入兴旺时期,相继建立各种体育协会9个,拥有会员2196人。1982年,举办全市职工甲、乙级篮球联赛,有120余个代表队、1600余名运动员参赛。1984年起,市残疾人和老年人运动员,在国家和国际比赛中,多次夺得金牌。198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排协名誉主席宋任穷为郴州体育训练基地题词:“排球之家”。同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排球之家”。10年来,先后有国家级运动队和28个省、市、自治区、部队以及尼泊尔王国等代表队来郴训练和比赛,运动员达3000余人次。慕名前来的日、美、英、玻利维亚等国友人及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达千余人次。至1989年,除郴州体育训练基地拥有配套的馆、房、池和基层单位的小型体育场外,还建有10大运动场地,社会办体育、人民参加体育锻炼蔚然成风。
  第一章 社会体育
  第一节 职工体育
  民国初期,市境职工体育活动既无定章,也不经常。民国21年(1932)5月,在郴城东门外建成第一个公共体育场,球类、田径等体育活动才在职工中逐渐推广。
  新中国建立后,职工体育发展迅速。50年代,城区各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普遍推行早操、晨跑、广播操、工间操等活动。1957年,城区建立48个职工体育协会,有会员4850人,各机关、团体、学校的球类和棋类、田径等体育竞赛活动较为活跃,运动技术水平也有较大提高。1958年,郴县郴州市职工体育代表队在地区职工运动会上获得男子篮球、排球和乒乓球团体赛冠军,田径及乒乓球单项赛也取得好成绩。1959年,首次组建市男子篮球专业队,集中在原地区农校食宿和训练。1960年,因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市内体育活动受到影响。1961年,再次组建市职工篮球专业球队,在市水泥厂集中食宿和训练。1962年,市男、女篮球队分别获全省篮球甲级联赛第四名和第三名。此时,篮球运动成为全市职工体育活动的主项,运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1967年,城区建成竹棚体育馆,成为全市体育活动的中心,城区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经常在此举办篮球、田径、棋类等项比赛活动。“文化大革命”中,职工体育受到冲击,全市性体育活动呈下降趋势,但各单位之间仍然开展经常性的篮球友谊比赛。70年代,各机关、团体经常开展一些篮球、登山活动,厂矿工人则以民兵组织为单位,开展射击、投弹、野营等军事训练,也有少数厂矿坚持常年性、全面性的职工体育活动,并取得显著成绩。郴州农药厂在1975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并派代表参加北京的授奖大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全市职工体育出现多层次、多渠道、多项目的新局面,参加人员广泛,活动项目多样。篮球、排球、足球、门球、桌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射击、游泳、中国象棋、围棋、桥牌、公路自行车、气功、钓鱼、登山、拔河、跳绳、武术、广播体操和中老年人迪斯科等项目,先后在机关、厂矿企业事业单位普遍开展。1982年,举办全市职工甲、乙级篮球联赛,共有120个代表队1600多名运动员参加,是郴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职工篮球联赛。不少厂矿企事业单位还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1988年,郴州火柴厂举办“火花杯”篮球赛。1989年,南大企业集团举办“南大杯”篮球邀请赛。地区保险公司、市总工会等单位也举办各种体育项目比赛活动。1962~1989年,全市组织10个单位以上的篮球赛达468次。轴承厂、火柴厂、防爆电机厂、自来水公司、大米厂等单位赞助职工运动会2万元。
  第二节 农民体育
  郴州郊区农民历来喜爱体育活动。民国时期,每逢春节,农民自发组成舞龙、舞狮队,并开展拳术、刀、枪、棍、叉以及跳桌子、耍板凳等民间体育活动,走乡串村表演。
  中老年多为下棋、练气功,小学生多以踢毽子锻炼身体。端午节则有划龙舟的习俗,俗称“大海乘龙”。中秋节盛行舞火龙(用稻草扎龙,龙上插着香火),为赏月助兴。重阳节开展重九登高的登山运动,俗称“登高望远,前程无量”。1949年,许家洞、龙门池等城郊农民曾在郴江举行龙舟赛。
  在传统体育中,武术源远流长。流传在民间的兵器有腰刀、马刀、龙头大刀等。民国初期,湘南南拳、北少林拳相继传入郴州,流行市境。祖籍河南开封的赵福州,7岁入少林寺习武,民国16年少林寺遭劫后逃出,民国37年到郴城定居,开设武馆,授徒100余人。
  新中国建立后,农民逐渐转入现代体育活动。50年代中期起,郊区乡、村开始辟建简易篮球场或篮球、排球通用球场,开展球类活动。1980年后,农村体育活动更为活跃,节日以乡为单位多次组织球类、田径比赛与舞龙、舞狮活动,武术也开始复兴。市兴华武术馆馆长赵福州1981~1986年培训青少年300余人,其中罗贤红被选送到地区体校培训,1985年参加全省武术比赛,获对练冠军。1987年6月,地区武术馆在市境成立,先后在市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地开办拳术、气功、散手、擒拿班6期,训练300余人,效果良好。有的学员把所学的擒拿功夫用来反盗扒、反流氓犯罪,对维护社会治安作出了贡献。
  第三节 老年人 残疾人体育
  一、老年人体育
  新中国建立前,郴州老年人体育仅限于公职人员和民间武术界老人以及官宦人家,且不正规。平民百姓则极少参加体育锻炼。50~60年代,始有自发性的或由单位组织开展一些单项体育活动,规模不大。一般老年人独自到公园或其它环境幽静的地方进行健身活动。70年代后期,北湖公园出现几位老人自愿担任教练的健身活动,后经市体委组织,定名为“郴州市老年人健身辅导站”,并有计划地安排老年人每天清晨在北湖公园开展健身活动,项目有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练功十八法等,深受老年人喜爱。嗣后也有中青年人参加,每天参加锻炼的达600人以上。1982年,健身站辅导员伍本忠被评为全国健身辅导站优秀辅导员。1984年,健身辅导站由市老年人体协管理,并增加气功、老年迪斯科等健身项目。1985年,市健身辅导站被省体委授予“健身辅导站先进集体”称号。为适应老年人喜爱的门球活动,市内开辟门球场20处,其中东风体育场就有7处,每天打门球的老年人达400人以上。1989年,以城区老年人为骨干的门球代表队,在夺得全省门球赛冠军后,继而代表湖南参加在北京丰台举行的全国老年人门球赛,力挫群雄,夺得冠军。
  二、残疾人体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体委会同市残疾人联合会,以“平等、参与、自强、奋进”为宗旨,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1984年6月,通过训练,挑选出肢残人、聋哑人各1名,盲人2名,参加地区残疾人体育运动选拔赛,4名运动员均获得名次,其中3名(盲人2名、肢残人1名)被选入地区代表队。是年7月在全省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2名盲人分别获铅球、100米跑的第五、第六名;肢残人熊治邦,是一等残废军人,夺得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3块金牌,其中400米跑破全国纪录。同年10月,他参加省代表队,出席在安徽合肥市举行的全国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夺得200米跑、400米跑的铜牌。
  1987年4月,全市选拔5名肢残人,组队参加地区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在田径项目比赛中,市队获精神文明奖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共获金牌11枚,银牌6枚,铜牌3枚。其中,14岁的肢残人、市四中女学生肖海鹰,获A6/8级100米跑、1500米跑及跳远、乒乓球团体赛共4枚金牌。同年6月,她参加地区代表队,在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100米跑、200米跑和跳远3枚金牌。8月,参加省代表队,在唐山市举行的全国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荣获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3枚金牌,并破100米跑全国新纪录。1989年,她在南京全国残疾人射击、田径邀请赛中,获短跑100米金牌,并被选拔为国家队残疾人运动员。是年9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五届远东及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上,一举揽获A6/8C级100米跑、400米跑、跳远和五项全能第一,得金牌4枚。1990年7月,参加在荷兰阿森举行的世界残疾人锦标赛,荣获跳远铜牌。同年11月,共青团郴州地委授予她“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地区妇联、总工会联名授予她“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1991年5月,市选拔聋哑人1名、盲人2名、肢残人2名,组队参加地区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同年8月,郴州市队有4名运动员被选入地区代表队,参加在衡阳市举行的省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6项第一名,2项第二名,一项第五名。
  翌年3月,省代表队从市队选拔盲人1名,肢残人2名,参加在广州市举行的全国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共获得3项第一名,一项第二名,一项第五名。肢残人运动员肖海鹰,获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3枚金牌,其中200米跑以27秒49的成绩,打破世界残疾人纪录,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十佳运动员之一,由运动会组委会授予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的大会旗手,奖给FUN(奋发)杯和荣誉证书,成为湖南省代表队40名选手中获此殊荣的唯一运动员。自1987年以来的7年中,她共获奖牌20枚,其中省和全国的金牌15枚、金杯1尊,国际比赛中的金牌4枚,世界性残疾人运动会跳远比赛铜牌1枚。
  第二章 学校体育
  第一节 中小学体育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郴城高等小学堂开设体操课,教习兵操。民国初年,郴郡联合中学和北湖高等小学堂,每周上2节体育课,主要开设柔软操、哑铃操、踢毽子、跳绳、国术等项目。民国12年(1923),始有田径、球类、游泳等教学内容,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民国20~24年,由郴郡县立中学校长邹升恒牵头,举办4届“郴、永、宜、资、汝、桂”6县学生联合运动会,其中第一届(民国20年)、第四届(民国24年)在郴城举行,特别是第四届规模宏壮,被省列为甲级运动会。民国22年5月,郴郡县立中学教职员发起举行第二届学生运动会,赛场设在城区公共体育场。民国29年,初级中学和小学高年级增设童子军课,教习列队、行军、野营等项目。民国32年,郴县组织学生代表队参加在耒阳举行的全省第十六届学生运动会,有运动员25名(男22名,女3名),男子篮球胜茶陵队。当年,郴城有公、私立中学8所,小学11所,仅有4名专职体育教师,体育设施简陋,器械奇缺,体育教学仅限于球类。
  新中国建立后,贯彻执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体育教学受到重视。1950年4月,市境各校认真执行省教育厅在全省第一届教育行政会上的规定,小学1~2年级每周上4节唱游课,3~4年级每周上2节体育课,中学每周上2节体育课,课外辅以广播体操和文体活动。但因教师多为兼职,且无统一教材,体育教学内容各异,收效不一。
  1953年,郴城各中小学参照苏联《十年制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基本统一,教学趋向规范化,课外活动和业余体育训练也同步发展,学生体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始有显著进步。
  1954年5月4日,国家体委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全区首先在郴州一中推行。第一批试点8个班,经过一年试行,对354人进行测验,有315人达到及格,占总人数的88.98%。1955年下期起,“劳卫制”在各校普遍推行。同年8月25日,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国小学中推行少年广播操的联合指示》,郴城第一、二、三、四、五完小和第六、七、八初级小学普遍推行。“文化大革命”初期,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遭到破坏,体育课停止。1968年后,中小学体育课多被投弹、刺杀、操练队形等军事训练所取代。
  1978年,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教育部颁布《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编定出中小学体育教材,体育教学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各级学校坚持每周2节体育课,每日上午1次课间操1次眼保健操,每周2次课外活动。1982年,各校普遍实施《国家锻炼标准》,采取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达标”训练。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通知》下达后,学校体育进一步加强。同年,成立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会,开展体育教研活动,并定期举办体育教学公开课,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不少体育教师撰写体育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同时,还经常承担省、地、市级比赛的裁判工作和地、市各体育代表队集训教练。是年,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水平,按照省、地、市统一部署,确定市一中、市五中为省重点项目布局学校,市五中、三〇二队子弟学校为地区重点项目布局学校,市一完小、市三完小、国营七一一矿子弟学校为市传统项目布局学校。全市各中小学普遍成立校代表队,进行专项训练,选拔有体育专长的教师进行指导,并每年举办一次校田径运动会。1984~1987年,市一中还与嘉禾县一中、宜章县一中、永兴县一中4所省重点项目布局学校,每年依次轮流各主办一次田径邀请赛。
  在学校体育中,市一中的体育成绩较为显著。该校共有专职体育教师6人,其中本科毕业4人,专科毕业2人。1979年以来,学校连续被评为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先进单位。1983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输送到体育院校和体育系(科)的学生达38人,培养出178名等级运动员,76名等级裁判员。该校男子篮球队、女子排球队、田径队队员,在参加市、地、省和全国比赛中,多人次取得冠军和前6名。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达84.36%。1987年,体育教师李主义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优秀工作者。
  1989年,全市84所中小学共有专职体育教师90人。中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为84.4%,小学生达标率为83.77%。1959~1989年,全市中小学共向省体育工作大队输送运动员32名。
  第二节 业余体校
  市业余体校 建于1963年。1978年8月16日,经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和市委批准,改为市重点业余体校,址设北湖公园内。有专职教练6人,兼职教练11人。办学形式为“三集中”,即学生集中在校吃、住、训练。训练项目有篮球、排球、田径、乒乓球、游泳、跳水等,其中排球、田径、游泳为省重点项目。1980年,因兴建体育训练基地,体校迁人民东路竹棚灯光球场训练和学习。1983年9月,因竹棚灯光球场被列入危房和一级防火单位而拆除,体校无校舍,办学形式由“三集中”改为集中训练,在家吃住。1963~1989年,共举办训练班18期,招收学员900余人。通过训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参加全省少年排球赛,该校女队获团体总分第二名。1987年,参加湖南省第四届运动会,游泳队获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男队获团体总分第三名,男排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共获奖牌55枚。至1989年,市体校向省体育工作大队、省体校输送运动员115名,其中排球10名、田径15名、游泳10名、其它项目80名。
  地区体育学校
  1977年11月,由地区体委、地区教育局联合创办,设市一中校内,时称业余体校。其办学宗旨是:在保证学生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按设置的体育项目抓好体育训练,为上级体育部门和体育院校选拔、培养、输送人才,为社会培养体育骨干。招收学员对象系15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办学形式为“三集中”。文化学习设置初中一、二、三年级课程。
  1981年8月,体校迁入苏仙北路41号新校舍,领导班子进一步健全,教学和训练进一步走上正轨,校名改为郴州地区体育学校。配备专职教练员和文化教师各10名。项目设置有篮球、排球、武术、乒乓球、射击、田径、无线电测向等,共有学生120人。1986~1988年,增设柔道、摔跤、举重、拳击4个项目和残疾人运动员训练班。11年来,输送省以上运动员30人,考入全国各高等院校25人。
  第三章 运动场地
  第一节 国家郴州体育训练基地
  国家郴州体育训练基地,位于体育路,创建于1978年冬,系国家体委投资兴建的一处以排球项目为主,综合发展的重点体育训练基地,是全国专门训练国家级运动队的13个体育训练基地之一。
  基地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北湖公园西南侧,占地76亩,采用园林构图手法进行总体布局。院内遍植花草竹木。馆舍之间,亭廊衔接,间以鱼池、喷泉、假山、湖石,形成简洁淡雅、轻型大方、闹中有静、空气清新的园林风貌,与毗邻的北湖公园景色浑然一体,被人们誉为“体育公园”。198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排球协会名誉主席宋任穷为基地题词“排球之家”。同年11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
  1989年,基地已建成训练馆、训练比赛馆、游泳池、健身房、运动员宿舍等训练和生活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先后接待中国女排、男排、国家跳水队、国家花样体操队和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解放军以及尼泊尔王国等体育队共3500余人次。王震、宋任穷、杨得志、肖克、江华、邓力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基地视察。湖南省党、政、军领导,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外籍华人及美、日、英、玻利维亚、尼泊尔等国朋友数千人和国内群众十余万人次,曾来此参观游览。基地主要设施:
  竹棚训练馆 位于基地中心。1978年冬,市委、市人民政府为迎接1979年中国女排南下郴州集训,根据郴州无大冰雪和台风气候的特点,派员从广东请来架竹棚的师傅,利用本地竹木,在原市体委和体校院内,仅用43天时间,兴建大小竹棚训练馆各一座,大馆面积1392平方米,小馆面积720平方米。中国女排第一、二、三次来郴训练,均在竹棚小馆进行,由此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现竹棚馆已先后拆除,为新建钢混结构训练馆取代。
  训练馆 由小训练馆及接待室、资料室、电教室、休息室、展览室等组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总建筑面积2360平方米。其中大馆长45米,宽35米,净空高12米,建筑面积1575平方米。内有3块排球场地,装有暖气设备,有较完整的新式训练器械,可供排球、篮球、网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训练、比赛使用。小馆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净空高9米,内有一块排球场地。整个建筑于1981年动工,1982年建成。
  训练比赛馆 又名“腾飞馆”,位于训练馆南面,长61米,宽34米,建筑面积8681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主体建筑为边长34米的六边形,对边跨度72米,净空高15米,采用螺旋架结构。内空场地面积2034平方米,设4块排球场,有观众看台座位2500个,可供排球、篮球、网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和体操、武术、摔跤项目训练、比赛,亦可作文艺演出使用。1985年动工,1988年竣工。该馆为市境跨度最大的现代建筑,也是全国最大球类训练单馆之一。
  游泳池 位于基地东北面,有大小游泳池2个。始建于1973年。大游泳池南北长50米,东西宽25米,面积1250平方米。南端水深5米,北端水深1.6米。设10条泳道。
  建有10米高四级双环拱标准跳水台,设观众看台座位2500个。小游泳池面积375平方米,仅用于练习和少儿学习游泳使用。
  健身房 位于训练比赛馆主席台下,面积200多平方米。有综合训练器2副,桑拿浴室1间,还有杠铃、哑铃等辅助器械。无接待任务时,对外开放。
  运动员宿舍 又称“体育宾馆”,位于基地东北面,高14层,建筑面积6282平方米,顶层为音乐咖啡厅,登顶可俯瞰郴城全貌,有“眼底郴江落万户,云横南岭楚天秋”之感。在游泳池西面还建有1栋2层楼的高档小宾馆。
  第二节 地方主要运动场地
  室内灯光篮球场 位于人民东路,1956年建露天篮球场。1962年,为迎接湖南省九市篮球赛在郴举行,地、市投资3万元,改建为水泥地面篮球场,四周建有水泥看台座位2663个。1967年10月,扩建加盖油毡竹棚,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为郴州地区60~70年代唯一的室内灯光篮球场。除地、市举行各种球类比赛外,还接待1972年全省少年篮球赛,1975年中南五省少年篮球赛,1976年全国羽毛球赛和中国女排表演赛等。1983年被列为危房而拆除,改建为市体委办公楼和职工宿舍。
  东风体育场 位于人民西路,系多功能的中心广场。原是民国时期飞机场的一部分,1967年始改建为田径运动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文化大革命”初期,广州军区战士报印刷厂迁郴,占用南面部分土地新建职工宿舍(后移交解放军165部队)。现占地面积3.44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东西北三向有城市干道连接的疏散道路系统。1969年再次修建,设简易主席台。1976年,为迎接全国青年足球分区赛在郴举行,列入地、市重点建设项目,重新规划设计,利用化肥厂炉渣填整场地。1984年,全省少年足球赛在东风体育场举行,因炉渣二氧化硫含量过高,省体委、市人民政府共拨款4万元,进行清除,重新铺设场地,将原主席台折除,建在西面。并在广场四周设置铁管栏杆。场内共设足球场1个,400米环形跑道8条,门球场7个,70米长的风雨跑道1条,是全市进行大型体育竞赛和城区人民群众早晚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地、市举行大型群众集会的场所。
  网球场 位于郴州体育训练基地门前,建于1985年,有植草场地4块,占地面积1443.89平方米。付设保管室、休息室,面积100平方米。
  训练房 建于1987年,址设东风广场主席台一楼,面积140平方米,高4.5米,内有悬肋木、单杠、举重台等训练设施,市业余体操队使用。
  游泳馆 建于1988年7月,占地面积6.2亩,址设东门口立交桥南侧。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总投资79万元。系拱型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建筑,跨度19米,长30米,高9.9米。游泳池长宽为25×14米,设6条泳道。馆内有暖道及水处理设备,可供运动员全年训练,也可供游泳比赛。
  市第一中学田径场 面积1.7万平方米。清代为演武场,民国时期为练兵场。民国21年(1932)5月修建为公共体育场,嗣后改为学校田径场。1957年由学校修建为兰曲式田径场,设400米跑道,成为郴州地区最早的田径场。1973~1977年间,进行过两次修建。1982~1986年间,又进行两次修建。现已建成标准的400米田径场,内含足球场1个,场外设有主席台,四周绿树成荫,是全市中小学中最好的田径场。
  郴州师专田径场 1979年兴建,1980年10月建成。1988年建成为标准的400米田径运动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内含足球场,是市境大专院校中较好的田径场。
  北湖公园旱冰场1981年动工,1982年建成,面积1084平方米,投资12.5万元,是市内最早建成、以营业为主、日夜开放的旱冰场。
  郴州火柴厂灯光球场 1985年建成,占地864平方米,座位1500个,系露天灯光球场,配有电子计时装置。四周用铁栏杆围成,附设器械室、配电房。总投资12.37万元是市境最好的露天灯光球场,曾连续承办地区“篮协杯”、“火花杯”篮球赛。
  市五中田径场 建于1988年,为400米半园式,有直道8道,弯道6道,足球场1个。北边有简易主席台,台下为器材保管室。翌年秋,承办郴州地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
  第四章 体育训练
  第一节 承办训练 1979~1988年,郴州体育训练基地曾先后7次接待中国女排来郴集训。训练期间,郴州地、市党政军领导和郴州人民把支持女排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宏愿作为己任,倾尽全力为女排搞好训练。1981~1986年,中国女排连续5次夺得世界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郴州人民为此感到骄傲自豪。女排在此训练期间,也与郴州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亲切地把郴州称作“娘家”。
  在接待中国女排集训的同时,训练基地自1981年12月起,还连续7年接待全国青年男排优秀队来郴集训7次,中国男排集训4次。1983年11月8~13日,尼泊尔王国国家男排一行17人来郴,为参加亚洲锦标赛作赛前交流训练,与正在郴州集训的山东、上海、“八一”、江苏等青年排球队,进行友谊赛,并同主队同场合练,相互学习。通过这次访问训练,尼泊尔国家男排进一步提高了竞技水平。
  此外,国家跳水队在参加第七届亚运会后,曾与“八一”、上海、湖南跳水队来郴短训。国家艺术体操集训队、湖南艺术体操队、网球队、湖南女排、全国甲级男排与全国甲级女排等也先后数次在郴训练。至1989年,除西藏、海南、台湾省、区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排球队均曾到郴州集训、比赛。
  第二节 市运动员训练 市内运动员训练始于1958年,由专区在郴州一中开办的“郴州体育学院”培训。该院配备教练10名,其中省体育学院、耒阳、永兴各调来1名,郴州城区各中学体育教师7名。共招收学员140名,其中省体院实习生10名,地区各县市选送运动员130人,但半数以上为郴州城区学员。学员中有工人、学生、民警和工程技术人员。编成男女篮球、男子排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田径、体操等8个专业队,集中食宿和训练。经过一年训练,翌年,参加省全运会,各项专业均取得较好成绩。该院一年后停办。1959年,首次组建市职工男子篮球专业队,在原地区农校进行集中训练。1960年训练暂停。1961年,又组建市职工男、女篮球专业队,在市水泥厂(现地区水泥厂)集中训练。1967年,城区建成竹棚室内体育场后,全市体育训练逐渐趋向经常化。70年代,各机关、团体、厂矿各自进行常年性训练和赛前训练。80年代,随着体育项目逐渐增多,各体育协会相继成立,全市以体育协会为主进行常年性和赛前体育训练,效果很好。
  1982年以来,各项专业训练和竞赛活动连年不断,且点多面广,参加者日益增多。80年代,成立信鸽协会,现已发展到150多名会员,多次参加过270公里、402公里与1000公里的信鸽竞翔训练竞赛活动。1984年,成立22个老年人体协分会,有会员1100余名,分别参加健身辅导站和桥牌、钓鱼、剑术、门球、象棋、太极拳与老年大学等12个分队组织开展的各项训练及竞赛活动。1985年,市足球协会的30名会员与5个会员单位,常年分散训练,每年与市体委共同举办一届“郴州杯”足球赛,历经九届,已成为全市传统竞赛项目。市田径协会的310名会员,组成长跑队,常年坚持训练。1986年,市棋牌、钓鱼协会与星期天足球俱乐部、市健身俱乐部成立后,组织会员参加训练活动亦甚为频繁。市棋牌协会的300余名会员,经过常年训练,参加地区保险公司举办的“保险青春杯”围棋赛,取得了名次。1989年,举办段位赛,有402人参赛。钓鱼协会会员、星期天足球俱乐部与健康俱乐部等,都经常开展各项训练活动。
  1988年3月,在空劲气功辅导站的基础上,成立市气功科学研究会。下设空劲气功、少林达摩医疗保健功、元极功法和导引养生功4个辅导站,有会员210人。经过长年坚持训练,1989年冬,经省气功科学研究会审批,全市已有2人为气功教师,7人为助理气功教师。先后举办各门类气功学习班25期,气功讲座和录音带功报告12次。市内学练各门气功功法的有2000余人。经调查14名病患者,未学练气功前,每年共花医药费1万余元,学练气功后,每年花医药费不足千元,起到造福人民,服务四化的作用。
  第五章 体育竞赛 民国20(1931)、24年,在郴城举办第一届、第四届6县联合运动会。民国32年10月10~16日,第十六届省运会在耒阳举行,郴县公开女子组徐玉英取得50米(8秒4)、100米(16秒4)、200米(36秒9)3项最高成绩,公开男子组取得游泳团体第四名,女子公开组获得田径赛团体第三名。民国37年4月6~10日,在长沙市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湖南选手预选赛上,郴县有男选手22名、女选手3名,领队、指导员各1人,共27人参加,成绩不详。郴县历届参赛运动员,多数为城区运动员。
  1953年,在郴城飞机场举行郴县首届田径运动会,项目有短跑、长跑、跳高、投掷等,参赛男女运动员100余名。嗣后,相继参加郴州地区第一至第九届青少年运动会和湖南省第一至第六届运动会。“文化大革命”期间,竞赛活动减少。1978~1989年,市举办全市运动会2次,学生运动会2次,职工运动会和妇女运动会各1次,幼儿运动会3次,单项性运动会多次。承办地区、省和全国性的比赛多次。市运动员参加地区、省、全国乃至世界性体育比赛,均获得较好成绩。
  第一节 市级比赛
  市全民运动会
  1986年7~10月,举行首届全民运动会(简称市全运会),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中国象棋、公路自行车等9个比赛项目。参赛的有各系统、行业组成的代表队共3674人,其中男运动员2440人,女运动员1234人,学生运动员570人。国营七一一矿、郴州麻纺厂、市教育系统代表队获团体总分前三名。
  1989年6~10月,举办第二届市全运会。运动会分A、B组(即县团以上单位为A组,县团以下单位为B组)。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桥牌、中国象棋、老年人门球等11个比赛项目。有89个单位参加,运动员共3248人。国营七一一矿、郴州筑路机械厂、郴州铁路地区队获团体总分前三名。上述2届运动会的赛场除田径在东风体育场外,其余均安排在厂矿、企事业单位进行。
  市学生运动会
  建市后,除市一中于1984~1987年参加与永兴一中、嘉禾一中、宜章一中等4校举行4届田径邀请赛外,市内还相继举办全市大中专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以及乒乓球、排球、篮球、越野、风筝、航模等项比赛百余次,参赛者万余人。
  市职工运动会 1988年8~10月,举行市首届职工运动会,由市总工会、市体委联合举办。郴州火柴厂、市自来水公司、郴州麻纺厂、郴州防爆电机厂、郴州轴承厂、市大米厂等6个单位赞助万余元。设篮球、排球、羽毛球、田径、桥牌、中国象棋、公路自行车7个比赛项目,历时3个月,有市属33个单位,560余名运动员参赛。郴州麻纺厂、郴州火柴厂、市自来水公司获得代表队团体总分前三名。
  市妇女运动会 1988年3月8~10日,市妇联、总工会、计划生育委员会、体委在东风体育场联合举办市首届妇女运动会。设拔河、田径(800米、4×100米接力)、踢毽子、独生子女家庭接力赛等项目。参寒者均为市属单位女职工。
  市幼儿运动会 1976、1977、1979年“六·一”儿童节,由市教育局、总工会、妇联、卫生局、体委联合举办全市幼儿运动会。设团体操、拔河、“移山造田夺丰收接力赛”、“为解放军叔叔送情报”越障碍赛跑、20米往返兔跳比赛等儿童喜爱的活动项目,受到儿童和家长们的欢迎。
  全市性单项竞赛 建市后,举办过多次全市“元旦”老年人长跑赛、“五四”青年登山赛、南国郴州围棋邀请赛、“郴州杯”足球赛和市首届马拉松赛、职工桥牌赛、“企业家杯”篮球赛、中小学生风筝赛、儿童乒乓球赛、越野赛等体育活动,参赛者近10万人次。
  第二节 承办比赛 建市后,体育场地设施逐年改善,多次承办地区各项体育比赛和省、全国部分项目的体育比赛。1981~1987年,连续承办7届地区青少年田径运动会。
  承办全省和全国体育比赛有:1962年全省9市篮球赛。1963年全省甲级篮球赛。1976年全国青年足球分区赛。1978年省全运会游泳比赛。1979年11月,全国青年甲级排球赛,有16个代表队,255名运动员参赛。1980年4月,全国羽毛球联赛,有27个代表队,220名运动员参赛。同年10月全国甲级排球联赛,有16个代表队,260名运动员参赛。1981年11月,全国乙级女排联赛,有10个代表队,164名运动员参赛。1982年2月,“骏马杯”男排邀请赛,有中国男排、“八一”、上海、广东等代表队参赛。1983年3月,全国青年男排联赛(预赛),有9个代表队,127名运动员参赛。同年10月全国青年男、女排联赛(决赛),有8个代表队,111名运动员参赛。1984年湖南省少年足球赛。
  1985年2月2~16日国家男排邀请赛,参赛的有湖北、福建和国家男排队。1985年3月,男排邀请赛,参赛的有辽宁甲级排球队和国家青年排球队。1987年第6届全国运动会无线电测向比赛决赛。1989年全国无线电测向赛。
  第三节 参加地区以上比赛 建市以来,市体育代表队参加过地区第一至第九届青少年运动会,并相继参加全省和全国篮球、排球、乒乓球、射击、武术、无线电测向等项目比赛,以及职工运动会、伤残人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等,并获得较好成绩。
  参加全省比赛有: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门球、技巧、游泳、跳水、公路自行车等项目。其中田径、排球、乒乓球、门球、游泳、武术、公路自行车等项目,均荣获过冠军。据统计,参加全省第一至第六届运动会(缺第二届资料)取得前6名的运动员共224名。其中第一届18人,获第一名的1人;第三届12人,获第一名的3人;第四届51人,获第一名的10人;第五届59人,获第一名的13人;第六届34人,获第一名的12人。1984年,市一中学生郝淳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比赛,获第一名。1985年,市一中学生皮峥嵘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比赛,获全能第二名。
  第四节 裁判员 运动员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实行裁判员等级制度。50年代,全市经湖南省体委批准的一级裁判员有3名,也是全地区仅有的3名一级裁判员。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省体委对裁判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中断,国家裁判员等级制度无法实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体育项目的多项发展和裁判员培训及考核工作的恢复和加强,裁判员队伍日益壮大。至1989年,全市共有裁判员255人,其中国家级裁判2人(田径欧阳谨,射箭邢祥霞),一级裁判32人,二级裁判48人,三级裁判173人。
  1956年,国家公布《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条例》后,按《条例》规定标准,陆续考核审批一批等级运动员。“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中断施行。1978年,公布新修订试行草案后,恢复该项制度。1989年,全市有运动健将7人,一级、二级、三级运动员共251人。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