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西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50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西医
分类号: R45
页数: 3
页码: 594-596
摘要: 本节郴州市医药卫生西医概括了传人和发展、医疗技术等情况介绍。
关键词: 医药卫生 医疗 西医

内容

一、传人和发展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美国长老会在东门口创办惠爱医院,为市境第一所西医院。
  民国36年(1947),省卫生处在郴城设省立郴县医院,设病床50张。
  1949年12月,郴县行政专员公署接管省立郴县医院,更名为郴州专区人民医院。
  1951年9月22日,接管郴县惠爱医院,更名为郴州专区区立医院。1953年6月1日,湘南行政公署决定,郴州专区区立医院与郴州专区人民医院合并,定名为郴州人民医院,共计病床120张,职工123人,其中医师7人。
  建市后,全市西医事业得到很大发展。1989年,市境共建有县级以上综合医院5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郴部队医院1所,职工医院5所,精神病医院1所,传染病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2所,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医务室(所)155所。共有病床(不含部队医院及中医病床,下同)1897张,工作人员2703人(不含中医及防疫、保健、药政、卫校等人员,下同),其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05人(副主任医师59人,主治医师427人)。医院建筑总面积13.97万平方米。
  二、医疗技术
  西医虽早在20世纪初传入郴城,但清末民国的40余年中,医疗技术进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初期,医院只设内、外2科。50年代后期,诊疗科室逐步完善。1980年后,综合医院都分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中医科、五官科、口腔科、皮肤科,以及放射、检验、麻醉、病理、理疗等辅助科室。
  内科
  50年代初期,西医内科只能收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60年代,收治的病种逐渐增多,并在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中毒性菌痢等危重症的抢救方面,积累一定的经验。
  70年代,普及心电图诊疗技术,并广泛建立心电监护室,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有较大的进展。1975年,市立医院应用扩容、扩血管药物抢救感染性休克病人100例,成功率达95%。患者朱兵香,患脑溢血住院,为脑溢血合并颞叶沟回疝的极重型病人,经中西医结合精心治疗,在昏迷35天后重新清醒,并治愈了偏瘫。80年代后,地区人民医院、市立医院分别购进超声心动仪、心脏除颤起搏器、心电监护仪、纤维内窥镜、体外反搏治疗仪、闪烁扫描仪、人工心肺机等一批诊疗设备。并推广应用细针头快速肝穿、腹膜透析、脑室穿刺引流等一批新技术。市立医院还率先在郴州地区开展染色内镜检查。
  外科50年代初期,医院只能做阑尾、疝气等较简单的下腹部手术及截肢术。1960~1969年,地区人民医院、市立医院先后开展胃全次切除、胆囊切除、肾切除等上腹部手术。70年代,外科手术范围逐步扩大,普通外科开展肝部分切除、甲状腺全次切、胆总管切开取石和脾、肾静脉吻合术等一批难度大的手术;泌尿外科开展前列腺摘除术;骨科开展骨折开放性手术复位、各关节病灶清除及部分脊柱和椎管内手术。80年代,市立医院外科手术有新的突破。普通外科先后开展甲状腺癌根治术、乳癌扩大根治、全胃切除、消化道肿瘤根治切除、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复杂的胆道联合术、肝部分切除;颅脑外科开展了颅内清除止血术、颅骨大骨瓣切除减压术、浅表部位脑瘤摘除等;骨科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泌尿外科开展膀胱切除、输尿管移植、回肠代膀胱术、用膀胱粘膜一期修复尿道下裂等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显微外科从1986年起应用于临床,单株毛发移植获得成功,并进行断肢再植的临床探索。
  妇产科
  民国初期,惠爱医院便已用新式方法接生。50年代,专区人民医院设立妇产科,开展一般的输卵管结扎术,子宫全次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以及古典式剖腹产等。60~70年代,地区人民医院、市立医院先后开展子宫全切、子宫下段剖宫产及阴道成形术。1981年,地区人民医院开展外周血培养及显带技术,在250例外周血培养及G带核型分析中,发现有染色体病20人。1985年,发现猫叫综合症并XXX综合症。1988年4月,市立医院对一例巨大粘膜下子宫肌瘤引起急性完全性子宫内翻患者施行手术,获得成功。
  儿科
  50年代末,地区人民医院始建儿科。主要收治小儿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肾炎、轻型肺炎、小儿腹泻等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儿童。1980年后,各综合医院儿科设备不断完善和更新,儿科诊疗水平渐次提高。新生儿硬肿症、核黄疸、颅内出血、脑水肿以及心衰、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和抢救,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官科
  60年代,能开展扁桃体摘除术、鼻息肉摘除术及常见外眼手术。1980年后,市立医院先后开展鼻衄鼻粘膜下剥离、鼻骨骨折复位、上额窦根治、乳突根治等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眼科方面,开展视野裂隙灯等检查项目以及泪器手术,上脸下垂手术,斜视矫正术,各种术式的白内障手术,眼内异物摘除手术等。
  口腔科
  50年代末,首创于中医院。1962年,市立医院建立口腔科。开始,仅能开展牙髓病、牙周病、各类填充和口矫的医疗业务。以后又陆续开展空根、干髓疗法、唇裂修补等手术。1980年后,口腔科的设备和技术力量不断得到充实,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口腔内科开展粘膜病治疗,口腔外科开展颌面创伤外科、齿槽整形、小肿瘤切除、聘裂修补等手术。
  放射科
  新中国成立前,市境只有2台30毫安爱克斯光机,透视技术落后。50年代,主要开展胸透、胃肠钡透等项目。1960~1980年,先后开展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静脉胆囊造影、钡剂灌肠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特检项目。1980年后,市立医院相继开展关节腔空气造影、脑血管造影、气脑室造影、椎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透视下肠套叠手法整复等新项目。
  检验科
  50年代,仅能作血、尿、粪及胸、腹水、脑脊液等常规检查。1960年后,相继开展网织红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等检查项目。1980年后,市立医院建立细菌培养室、生化室、免疫室、常规检查室和血库等比较完善的检验部门。1985年,该院参加郴州地区生化检验质控,获全区第一名。1988年,在全省生化质控检查中,该院有7个项目符合全省靶值。
  麻醉科 50年代,医院开展麻醉项目主要为腰麻和乙醚麻醉。1960年后,陆续开展硬膜外麻醉、静脉麻醉、针刺麻醉和腋络阻滞麻醉、颈丛阻滞麻醉等。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