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学校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49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学校卫生
分类号: R175
页数: 2
页码: 581-582
摘要: 本节记述了郴州市公共卫生学校卫生清末、民国时期,市境学校都未设立卫生医疗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各学校陆续建立医务室。至1989年,市属有8所高、初级中学和9所完全小学建立医务室,开展学生保健工作。
关键词: 学校卫生 医药卫生 公共卫生

内容

清末、民国时期,市境学校都未设立卫生医疗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各学校陆续建立医务室。至1989年,市属有8所高、初级中学和9所完全小学建立医务室,开展学生保健工作。
  一、学生营养卫生
  1963年,市卫生防疫站配合省卫生防疫站对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寄宿学生的膳食营养进行调查,几项主要指标均未达到需要量,其中热量为62.83%~70.11%,蛋白质54.00%~58.89%,脂肪供给量为31.60%~40.60%。糖、脂肪、蛋白质在总热量中占的比例分别为79.44%~81.27%,4.30%~5.35%,13.23%~14.43%。此次调查后,各学校都注意对学生膳食营养的调整。1985年,市卫生防疫站又配合地区卫生防疫站对市第一中学学生膳食营养进行调查。学生每人每日摄入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除蛋白质略偏低外,其他指标均达到和超过需求量。糖、脂肪、蛋白质在总热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6.86%、22.28%、10.86%,基本趋于合理。
  二、学生健康调查
  民国时期,市境各中小学较少开展学生健康检查。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积极配合,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健康调查。1963、1980年,市卫生防疫站2次对全市7~16岁男、女学生的身高、体重、坐高、胸围4项指标进行调查。1980年与1963年比较,学生体格发育水平普遍提高,4项指标都高于1963年,尤以男生身高、体重增长显著(见表)。1979~1989年,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砂眼、龋齿、视力、脊柱、皮肤病、肝脏、心肺、辨色等项目的检查。其中龋齿患病率占26.01%,居第一位。其次为视力低下,占23.49%。砂眼居第三位,占10.50%。体检后,市卫生防疫站配合各学校开展对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1980年,市第一完全小学(以下简称完小)、三完小、四完小、六完小、九完小,第三中学、第七中学等7所中小学在部分班级试用板兰根注射液治疗砂眼,共治406人。痊愈256人,占63.05%;好转108人,占26.60%;无效42人,占10.35%。
  1981年起,在全市各校推广,砂眼患病率逐年下降。1988年,全市共体检中小学生1.06万人,其中砂眼患者701人,占体检总人数的6.61%。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