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科技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43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科技成果
分类号: G311
页数: 7
页码: 524-530
摘要: 本章记述了湖南省郴州市科技成果包括工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成果和其他科技成果。
关键词: 科技 成果 郴州市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市境各业俱兴,科技事业得到顺利发展。特别是1979年国家设立科技奖以来,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至1989年,市属及驻市企事业单位,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400项,其中重大成果287项,占20.5%,内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1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12项,地区级科技奖112项,市级科技奖52项。
  第一节 市属单位科技成果
  1950~1989年,市属单位科技人员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69项。其中,1978~1989年共取得各类获奖科技成果164项,内获国家级奖的2项,获省、部级奖的58项,获地区级奖的52项,获市级奖的52项。
  一、工业科技成果
  600×80固定式筒体沥青混合料拌和机 由市政工程公司杨淑媛、谭树霞、张远阳等在70年代后期研制而成,是适用于中小城市修建城市道路的设备。1980年7月,经湖南省市政工程技术情报网组织鉴定:该机设计合理,采用圆筒旋转自落碰撞原理,将砂、石料和柏油,从相反方向进入烘干拌合筒,使烘干拌合在一筒体同步进行。机身体积小,操作简便,易于维修,无烟、无尘、无污染,质量稳定,安全可靠,每台时产量16吨,比手工提高工效11倍。同年,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塑料复合稳定剂系列产品 1978年市化工厂李言松、唐秋琴等与北京化工研究所协作,研制成功AS液体塑料复合稳定剂,年底通过省级鉴定,翌年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1983~1984年,又研制成功适应各种不同塑料制品的8301至8307等7个无毒钙锌液体复合稳定剂系列产品,通过省级鉴定,1986年获省级科技成果四等奖。该系列产品适用于聚乙烯制品,能阻热,有良好的热光稳定性,可在软质和硬质聚乙烯制品中,代替粉状PD盐和粒状硬质酸钡,作生热稳定剂使用,质量达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同类产品水平,其耐热性、分散性和润滑性优于国外产品,填补国内空白。1987年,被列入湖南省“星火计划”,批量生产。1988年,实现产值305万元,利税116万元。
  T8350C型立式镗制动鼓机 1979年,市汽车修配厂郭文辉、任祖民等研制成功的第三代新产品。1984年8月11日,通过来自广东、陕西、湖南、北京、天津等三省两市的专家鉴定:该机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与国内同类产品比较,增设了溜板快速升降机、工件夹持装卸机械手和行程保险装置,具有国内先进水平。1985年,参加全国交通工业品展览,获国家交通部“金杯奖”,列为部控定点生产产品。当年,创产值152万元,利税12.8万元,获湖南省优秀产品奖。1986年评为省优秀产品,1987年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4月获省交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989年12月获省经委颁发的省优质产品证书。产品畅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深受用户欢迎,产值、利税连年同步增长。
  40%高效磷乳油 1981年,郴州农药化工厂工程技术人员张换全、唐恩球、陈国灿、许鸾凤与株洲化工研究所合作,联合研制成功马拉松与甲胺磷复配剂型新农药——40%高效磷乳油。1982年,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1983年,获国家经委颁发的新产品金龙奖。
  多芯活性锡焊丝 1982年,市金属焊料厂袁靖民研制成功三芯锡焊丝,是年11月通过鉴定。1983年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省优秀产品一等奖,共青团中央青年小发明二等奖和轻工部银质奖。产品具有熔点低、渗透性好、焊接光滑、牢固、用量少、无毒、无腐蚀、助焊能力强等优点,广泛适用于电子工业,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家焊接产品的一项空白。1984年,在三芯活性锡焊丝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功五芯活性锡焊丝。经鉴定,除具有三芯活性锡焊丝的全部优点外,在焊料分布、焊料流动和去氧化物能力方面,优于三芯活性锡焊丝,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1985年,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1986年,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开发,替代进口产品,为国家节约了外汇。
  YW-13型半导体远红外线电热器 1982年,市电子研究所谭春华研制成功。是适应养鸡专业户保温育雏的一种新产品,具有经济实惠、节约能源、安全方便、坚固耐用等优点,深受用户欢迎。1983年,获全国青年小发明二等奖。
  “郴江牌”药物卫生纸 1984年,市第二造纸厂与地区轻工业局、市药检所联合研制而成。1985年5月,通过地区科委鉴定。该产品具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功能,经427例临床观察,有效率达98%。1986年,被评为省轻工业厅优秀新产品,并获金杯奖,填补省内药物卫生纸空白。
  TCB-IA型农用挂车 1987年初,市机械厂郑立三等,与科研单位协作,在TCH-1型农用挂车的基础上,研制成功TCB—IA型农用液压制动挂车。同年6月,通过省机械厅鉴定。该产品使用液压制动,比手拖式机械制动刹车安全可靠,填补省内农机行业空白。1988年,获全省优秀新产品奖,并投入批量生产。
  小型螺旋千斤顶 1989年,由市起重设备厂袁靖民研制而成。起重负荷1.5~3吨,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等特点。1990年12月1日,经郴州地区科委鉴定,填补国内空白。
  二、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 为了摸清全市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社会经济条件,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1982年4月,市人民政府成立市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农口各局、办和乡、镇、场、所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共98人,分成20个专业组,对全市农村开展历时两年零三个月的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研究工作,编撰成《郴州市农业区划报告集》、《郴州市农业区划数据集》、《郴州市农业区划地图集》三部综合性农业科学考察文献。1985年1月,通过地区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的检查验收,并颁发验收合格证。其中张光佑、李春秀、王国财、周同4人编撰的《郴州市综合农业区划报告》,获省农业区划科技成果三等奖。
  大白菜高产栽培技术协作攻关 针对本地历年来大白菜产量低、供应期短的难题,1984年市人民政府组织市科委、郴江乡、蔬菜办、农科所四单位的领导和蔬菜科技人员,成立大白菜高产栽培技术协作攻关组,由农艺师、所长张青中任组长,黄民雄、陈松元任副组长,农艺师陈华菊任顾问,王转法、郭富文等19人为成员,对本地早、中、迟熟大白菜的品种选择、播期、苗龄、炭疽病、软腐病、霜霉病的防治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通过连续2年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栽培,筛选出适合本地冬秋气候特点的大白菜,早熟品种为早皇白×竹筒白,中迟熟品种为山东四号、青杂三号,并对早、中、迟熟品种的播期、苗龄、病害防治措施,分别得出科学的结论。1984~1985年,连续2年大面积栽培150亩,平均亩产达4222.5公斤,比1983年平均亩产1500公斤增产1.8倍,结球率达100%,净菜率达69%,上市期提早10天,罢园期延至春节后。1985年,此项成果获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987年,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土壤普查 为查清全市土壤状况,1981年5月,市人民政府成立土壤普查领导小组,组织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农科所、苏仙岭林场、北湖公园和市郊、郴江、许家洞公社的唐佑生、陈良湘、谭德胜、彭基林、何桂媛、周同等16位农林科技人员,对全市农田和森林土1壤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历时2年半,共挖1米深的土壤剖面527个(其中水田320个,旱土101个,山地106个),辅助剖面246个,进行常规速测土样511个,室内全量分析土样122个,分层剖面土样75个252层,取分类诊断土样1046个。查清全市土壤为4个土类,10个亚类,31个土层,74个土种(不含安和)及其分布规律和面积,撰写出土壤普查报告32份,汇编成《郴州市土壤普查资料》。为发展农、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经省、地农业厅、局组织验收合格,被评为郴州市科技一等奖。
  蔬菜杂交一代优势利用 1980年,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张青中等,对蔬菜杂交一代优势利用,经多方研究、筛选,培育出郴茄1号、郴茄2号、7253X少先队员蕃茄等61个蔬菜杂交一代新品种。1982年11月,经郴州地、市科委组织鉴定,这些新品种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对光温条件可塑性大,高产、早熟、质优的特点,很受市场欢迎。先后获地、市科技成果奖。
  养殖食物链工程 1983年,许家洞镇养殖专业户蒋富平,在市沼气办公室助理工程师曹帮文的指导下,建成一套养殖业食物链模式工程,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经使用3年,全家收入1984年比1983年增长18.5%,1985年又比1984年增长77.1%。
  经省农业厅组织评议,1984年国家农牧渔业部派员现场考察,摄成录像。经卫星转播后,日本专家十三明子,于当年专程实地考察,赞誉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立体经济模式”。荣获省能源办公室科技成果三等奖。蒋富平出席1984年全国科协表彰大会,并参加中国青年代表团,赴日参观访问。
  蕌头快速发酵腌制工艺 市食品罐头厂罗毅、陈德华与省轻工研究所宋健英、谢元联合研究而成。1989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该工艺采用1号十2号乳酸菌在低盐条件下,进行蕌头快速发酵腌制,使成熟期由60天缩短到25天,产品具有色泽浅黄、光亮,组织形态完整,脆嫩,甜酸适口,有浓郁的乳酸发酵风味等特点。
  已批量生产,畅销国内外。
  三、其它科技成果 郴州地区不同职业中老年人群血脂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1984年由市立医院朱华雄、刘开太、聂志元完成。1987年12月,经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广州医学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技术鉴定: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不同职业人群的高脂病、冠心病、高血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1988年,获省卫生厅科研成果四等奖、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包套式肠端端吻合术 1987年,市立医院蒋啸云、罗一民研究,应用于临床获得成功。1989年,经省内外专家鉴定:术式设计合理,抗破漏能力强,填补过去无法增强此期间破漏强度的技术空白,为国内首创。尤适用于肠壁状况欠佳和结肠急症手术,对预防肠吻合后开发肠漏,减少结肠分次手术,有重要临床价值,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二节 驻市单位科技成果
  1950~1989年,驻市中央、省、地属单位科技人员,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931项。其中,1978~1989年取得各类获奖科技成果123项,内获国家级奖的9项,获省、部级奖的54项,获地区级奖的60项。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