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技术革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43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技术革新
分类号: G312
页数: 2
页码: 521-522
摘要: 本节介绍了湖南省郴州市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技术革新活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科技 应用 郴州市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市境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连续不断,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51~1953年,棉织染厂老工人邱德胜、赵光意、叶坤山等人,刻苦钻研,将铁木混合机改制成罗布澡巾机,由人力操作改为电力传动。樊一纯、黄宗斌等人又研制成功电动木制络筒、络纬机、合纱机、拼线机,代替手工纺车,工效提高一倍。1958年,环城乡龙门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郴县专署水利局技术干部文道斗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制造出1台木质旋浆式水轮机,配1台12千瓦发电机,在郴江拦河筑坝,建起市境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城关镇石灰生产合作社职工,将传统静态土石灰窑改为流水式石灰窑,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产量。专区造纸厂刘安平、陈永生、郭丽容等人,根据手摇造纸机的原理,研制成功“787”型单缸单网日产2吨造纸机。1972年,火柴厂职工试制成功火柴连续机,使理梗、上梗、沾油、沾药、卸梗等多道工序一次完成,结束靠太阳晒梗的传统工艺,为全国同行业首创。1973年,农药厂职工唐恩球、陈国灿等人,对4049车间酯化工段进行革新,将有苯酯化工艺改为无苯酯化工艺,消除苯的毒害,改善了生产环境。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市境技术革新活动更加频繁,效益更加显著。1978年,农药厂职工张换全、周善清等人,将硫化工段合成一步法改为两步法,并在硫化工序中加入吡啶作催化剂,使产品收得率提高10~15%,原油含量由原70~75%提高到80~85%,提高了农药质量,克服了硫化工段易发生爆炸的弊端。1979年,郴州黄麻纺织厂职工革新成功并条机塞麻自停装置,梳针消耗由原来每天1000根,下降到每天不足100根,减少了细纱断头,提高工效3倍,创年综合节约经济效益50万元,此装置为全国同行业首创。1979~1981年,酒厂职工改人工出池、起甑甑、拌料为行车操作,并研制成功烟道预热器和凉渣机,全厂生产过程从此实现机械化,吨酒耗煤量由原来1.2吨下降到0.8吨。
  1986年,市皮件厂谢林等人改革4项生产工艺,开发出高档产品7个,其中仿皮底高档皮鞋,1987年被评为省优产品。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