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技应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43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科技应用
分类号: G312
页数: 3
页码: 521-523
摘要: 本章介绍了湖南省郴州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进行的技术革新活动和推广工作。
关键词: 科技 应用 郴州市

内容

第一节 技术革新
  新中国成立后,市境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连续不断,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
  
  效益。
  1951~1953年,棉织染厂老工人邱德胜、赵光意、叶坤山等人,刻苦钻研,将铁
  
  木混合机改制成罗布澡巾机,由人力操作改为电力传动。樊一纯、黄宗斌等人又
  
  研制成功电动木制络筒、络纬机、合纱机、拼线机,代替手工纺车,工效提高一
  
  倍。1958年,环城乡龙门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郴县专署水利局技术干部文道
  
  斗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制造出1台木质旋浆式水轮机,配1台12千瓦发电机,在
  
  郴江拦河筑坝,建起市境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城关镇石灰生产合作社职工,将传
  
  统静态土石灰窑改为流水式石灰窑,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产量。专区造
  
  纸厂刘安平、陈永生、郭丽容等人,根据手摇造纸机的原理,研制成功“787”
  
  型单缸单网日产2吨造纸机。1972年,火柴厂职工试制成功火柴连续机,使理梗
  
  、上梗、沾油、沾药、卸梗等多道工序一次完成,结束靠太阳晒梗的传统工艺,
  
  为全国同行业首创。1973年,农药厂职工唐恩球、陈国灿等人,对4049车间酯化
  
  工段进行革新,将有苯酯化工艺改为无苯酯化工艺,消除苯的毒害,改善了生产
  
  环境。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市境技术革新活动更加频繁,效益更加显著。1978年,
  
  农药厂职工张换全、周善清等人,将硫化工段合成一步法改为两步法,并在硫化
  
  工序中加入吡啶作催化剂,使产品收得率提高10~15%,原油含量由原70~75%提
  
  高到80~85%,提高了农药质量,克服了硫化工段易发生爆炸的弊端。1979年,
  
  郴州黄麻纺织厂职工革新成功并条机塞麻自停装置,梳针消耗由原来每天1000根
  
  ,下降到每天不足100根,减少了细纱断头,提高工效3倍,创年综合节约经济效
  
  益50万元,此装置为全国同行业首创。1979~1981年,酒厂职工改人工出池、起
  
  甑甑、拌料为行车操作,并研制成功烟道预热器和凉渣机,全厂生产过程从此实
  
  现机械化,吨酒耗煤量由原来1.2吨下降到0.8吨。
  1986年,市皮件厂谢林等人改革4项生产工艺,开发出高档产品7个,其中仿皮底
  
  高档皮鞋,1987年被评为省优产品。
  第二节 技术推广
  1952年起,市境在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开展技术革新活动的同时,从国内各地引进
  
  先进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推动国民经济的持
  
  续发展。
  1952年,三合煤矿始推广使用盘式绞车、木制半吨煤斗车,改人力运输为半机械
  
  运输。1953年,国营厚生机砖厂采用人力压砖机制坯成型,煤炭围窑烧制小红砖
  
  ,改变靠手工制坯成型,柴火土窑烧制青砖的传统工艺。1960年,矿冶厂购进破
  
  碎机、雷蒙机、提升机、淘汰机、干燥机等设备,实现半机械化生产。1963年5
  
  月,郴江公社渔场大队在市农林水利局技术员文连生的指导下,试验人工繁殖草
  
  鱼苗获得成功,当年孵化育成草鱼31万尾,开创市境人工繁殖鱼苗的历史,为推
  
  动渔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65~1966年,郊区农村大面积改革水田耕作制
  
  度,推广水稻矮秆良种广陆矮、珍珠矮、广场矮获得成功,早稻亩产突破300公
  
  斤,晚稻亩产突破100公斤。
  1969年,酒厂学习推广广东连县酒厂液体发酵工艺,改固体发酵为液体间接发酵
  
  酿制白酒获得成功。是年,电机厂派员赴佳木斯参观学习防爆电机制造技术,翌
  
  年11月试制防爆电机成功,1971年投入批量生产。1975~1977年,郊区农村由
  
  点到面,逐步推广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杂交稻组合威优3号、威优6
  
  号、汕优6号获得成功。1977年,全市双季晚稻实现杂交化,水稻平均亩产
  
  439.86公斤,首次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1979年,市第一建筑公司在国庆南路郴州影剧院建筑工地,推广应用爆破挤压砂
  
  桩和滑行吊装新技术获得成功。该剧院高16米,长54米,跨度24米,采用24米钢
  
  屋架,既解决了厅中不立柱的难题,又节约了基建费用。1981年,市农科所、农
  
  业局、蔬菜办公室派员赴江苏、上海、浙江参观学习蔬菜、瓜果地膜覆盖栽培技
  
  术,翌年应用于蕃茄、茄子、黄瓜、西瓜栽培获得成功。蕃茄早期亩产量比对照
  
  增长65.8%,总产比对照增长18.84~42.32%;西瓜上市时间提早7~10天,亩产
  
  比对照增产125.倍。1985年,市第一中学购进电子计算机24台,在高中部开设计
  
  算机课。此后,电子计算机在市内教学、办公、金融、通讯和工业生产中迅速推
  
  广应用。1988年11月,京广复线郴州至韶关段电气化铁路建成投入运行,车辆编
  
  组、运行、电讯、信号均采用遥测、遥控技术进行管理,提高了列车的运载能力
  
  ,保证了安全正点运行。
  第三节 技术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市境从国内先进地区和国外发达国家不断地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设备,开展大规模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
  
  展和社会进步。1979~1989年,市属工业企业投入技术改造的资金近3亿元,技
  
  改项目210多个,其中1987年技改项目达26个,投资金额2952万元。
  1959年,省基建局投资121万元,从国内购进水泥生产成套设备,对郴县水泥厂
  
  进行技术改造,年设计生产能力为3.2万吨。1961年建成投产,改名为郴州市水
  
  泥厂,成为全区第一家省内定点水泥生产企业。1965~1970年,国家化工部、中
  
  南局、湖南省和郴州地区先后投资199.54万元,对郴州农药厂进行技术改造,从
  
  国内购进现代化农药化工生产设备,建成苏化203、马拉硫磷、顺酐和乙氯等5个
  
  车间,使企业初具规模,成为全区第一家正规农药化工企业。1972年,国家投资
  
  50万元,从国内购进现代大米加工成套设备,对郴州大米厂进行技术改造,使该
  
  厂大米加工能力扩大2倍,大米质量提高20%。1974~1980年,市砖瓦厂和地区建
  
  材厂先后从国内购进隧道窑焙烧技术,分别建成砖瓦隧道窑,实现机械化流水作
  
  业,缩短了砖瓦生产周期,提高了质量,产品合格率上升到84.6%。
  1980年,市人民政府投资170.5万元,对糕点厂进行技术改造,从上海购进饼干
  
  、饮料2条生产线设备,在五里堆兴建厂房,1984年建成投产,改名为市糖果食
  
  品厂。1986年,市园艺场自筹资金482万元,对食品罐头厂进行技术改造,设计
  
  生产能力为年产果蔬罐头3000吨,从上海、四川、广东购进实罐、空罐、饮料、
  
  包装4条生产线成套设备,1988年冬建成投产。经省、地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
  
  ,被定为出口罐头生产厂家,成为全地区最大罐头食品制造企业。1987年,市玻
  
  璃厂筹资205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从洛阳玻璃厂购进一条浮法生产线成套设备
  
  ,扩建成一条茶色平板玻璃生产线,1989年建成投产。1991年,生产平板玻璃72
  
  万重量箱,完成产值5054万元,创利税1158万元。
  在引进国内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从80年代中期起,市内还从国外引进发达国
  
  家的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1986年,地区面粉厂筹资1400多万元,从意大利
  
  奥克里姆公司引进一套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生产线,日处理小麦能
  
  力为200吨,在同心桥兴建厂房,翌年建成投产。1986~1989年,郴州卷烟厂从
  
  英国、德国、意大利引进制丝、卷烟、包装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使生产、工艺、经营、管理全部实现自动控制。1989年,生产卷烟40.34万箱,
  
  创利税31601万元。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