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技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42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科技活动
分类号: G301
页数: 5
页码: 517-521
摘要: 本章介绍了湖南省郴州市1949年到1989年进行的科技活动、科学交流等内容。
关键词: 科技活动 科普 郴州市

内容

1949年前,市境民间有科技小改小革活动。50年代起,人民政府倡导科学技术,领导城乡人民由点到面,进行多方面的科学实验。“文化大革命”中,科技活动受到干扰。1979~1989年,教育、科技被列为国家战略发展重点,全市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技术普及网络,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科技情报、科技咨询、科技与学术交流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科普活动
  一、科普宣传
  新中国成立后,市内科技宣传活动不断。50年代,主要运用黑板报、墙报、土广播筒、有线广播、幻灯、电影等宣传工具,普及推广农、林、水利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城市卫生、安全用电等方面的科技知识。1958年9月,市第一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入开展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决议”后,城乡普遍建立科普网络。至1962年,全市有各系统建立的专业学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革新小组,公社、大队建立的农技站、农科队等科普组织91个,参与科普活动的会员1000余人。“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普网络组织解体,科普宣传活动松弛。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恢复完善宣传网络,科普活动频繁。各战线开展了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
  举办科技展览 1979年,地区科学馆成立。1987年,市青少年宫建成开放。科学馆内设天文、地理、气象、生物、矿产、阅览、科技讲座、微电脑等8个展厅(室),青少年宫内设科技厅、讲座厅、阅览厅、青少年科技活动室,先后展出全市青少年自制科技作品200多件,其中37件作品送地区展出,获全区团体总分第一名。铁路中学科技指导老师袁树生,辅导学生制作的“自动闭塞电动机车模型”获全国第一届青少年科技作品三等奖。科学馆展出的科学技术内容丰富翔实,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受到社会各界人士欢迎。1979~1989年,共接待省内外观众30余万人次。1985年,科学馆被列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单位之一。
  举办宣传栏窗,编发科技资料 1980年,市属各基层科协、学会恢复后,利用国庆路、人民路、文化路等主要街道两边的围墙,开辟宣传科普知识的宣传专栏(窗)28个。至1989年,共刊出墙报456期。市科委、科协从1983年起,编印《郴州市科技》杂志6期2.8万册,《郴州市科技资料汇编》8期1.2万册,《郴州市技术经济参考》16期,《市科技资料目录》、《信息与咨询》等各种书刊共8种4万余册,送发全市科技人员参阅,及时传播科技信息与科学知识,介绍生产技术与科学致富经验,解答技术难题。
  举办青少年科技知识竞赛 1978年以来,市科委会同市教委、团市委等单位,多次举办青少年科技知识竞赛,并选拔推荐参加全区、全省、全国统一组织的各学科知识竞赛与航模比赛,有242人取得名次。其中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2名,二、三等奖各1名;获全国首届生物知识竞赛三等奖7名;获全国高初中数理化竞赛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获全省航模赛金杯奖1个,铜牌奖2个,参加郴州地区历届各学科竞赛,连续5次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开展科技月活动 1988年5月,市委、市人民政府采纳市科委关于在全市开展“科技活动月”,进行科普宣传活动的建议,决定当年6月为全市第一次科技活动月。市科委、科协以及各专门学会,分别举办科学讲座、技术讲座、技术培训、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并召开科技人员座谈会、专项科技研讨会与经验交流会等,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广大职工群众的科技意识,促进科技与市场经济的结合。1989年2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每年3月定为全市科技活动月,并成立领导小组,由主管科技的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科技副市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宣传部、科委、科协、经委、建委、财委、教委、农委、街道委、总工会、文化、广播、卫生局等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2届科技活动月中,共出科技专刊墙报186期,贴挂横幅标语4160张(条),放映科教电影57场,制作幻灯片125张,编印科普知识等宣传资料2万多份;组织4300人次参加技术培训,受理技术咨询2583次,科技下乡1143人次,完成小改小革项目14项。
  二、科技培训
  民国时期,政府曾举办过几次新法接生与接种牛痘的技术培训班,每期培训人数不等,多则20余人,少则10余人。
  5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科技人员不断到外地进修、学习,进行技术培训。全国科学大会后,科学技术被列为第一生产力而受到高度重视。1979年起,为提高在职人员科技素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每年以系统为单位,根据当时各自所从事的专业和工种的需要,从在职总人数中抽10~20%的人员,分期分批集中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每期半月至一个月不等。有的单位还选派技术骨干去外地同行业的单位,进行技术培训或进修。1980年,市科委、科协先后举办过5期全市性的英语、日语、电子技术、机械制图、电工基础短期培训班,参培人员347人。1981年后,转由市属各学科专业学会(协会)举办,先后共举办电子技术、机械制图、电工基础、建筑施工、质量与企业管理、食品加工、缝纫技术、化工知识、蔬菜与农作物栽培、禽畜饲养等多专业多门类的短期培训班455期,有2万余人参加培训。1981年元月,市科委、农委、农业局、教育局在郴江乡联合创办业余农业技术学校,开设粮作、蔬菜、果木、畜牧水产四个专业班,学制分别为一年或两年,学员为三乡一镇的青壮年基层干部、专业户、示范户,8年共培训500余人。1982年4月,市水利水电局受省水利厅委托,在仙岭水库招待所举办100余人参加的全省喷灌技术短期学习班;市林业局举办两期有80余人参加的造林育苗技术培训班。1988年10月,市中医院举办有50余人参加的中医经典著作培训班,历时一个半月,聘请省中医学院6名教授、讲师来院讲授内经医古文270课时。1989年,郴江乡政府为不断提高全乡蔬菜农作物等种植技术;自筹资金12万元,创办乡农业技校,对全乡从事蔬菜种植的青壮年,分期分批进行技术培训。
  第二节 科技情报
  市科技情报工作始于1960年。当时,市科技部门在工业、农业等部门发展情报员20余人。因机构人员多变,未能开展正常工作。1977年12月,市科委重建,始设专干管理。市科技情报站改名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后,科技情报工作步入正轨,收集过大量适合市内需要的情报信息。经筛选、整理、复制和可行性论证,供领导部门决策,并为企事业单位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供咨询与中介服务。编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基础讲义》、《盆载葡萄》、《信息与咨询》等书刊4万余册。先后订购全国科技文献、书刊、报纸、信息参考等图书资料500余种,藏书5000余册。与全国的435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业务往来,征集交流科技情报近万份。
  1989年,为适应郴州市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的需要,在市属企事业单位聘任情报员54名,农村科技信息员44人。通过培训,聘任发证,定期召开情报网络会议,交流情报工作经验,逐步建立健全全市的科技情报与经济信息网络。
  第三节 科技咨询
  1984年,市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以科技情报研究所为主体,加强与省内外科研单位横向联系、情报交流,在市内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技术市场、专利申请“三位一体”的活动。1985年,提供编织袋资料与市场信息,并帮助许家洞镇和郴江乡及时引进编织设备。投产后,当年创产值20多万元。同年又为市变压器厂引进技术资料,协助开发出新产品“SJ11型节能耐雷变压器”。次年,经技术鉴定合格,投入批量生产,创产值93.04万元,实现利税15.97万元。同时,利用本地资源,配成“复方腐植酸盐”作饲料添加剂,试验结果,比对照组节约饲料12.4%;提供仔猪缺碘及疫病预防办法,消灭猪瘟、猪丹毒、猪肺炎三大传染病,其它病的发病率,亦控制在5%以内。至1989年,先后为市人民政府和各经济部门,在工程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方面,提供40多份可行性研究资料。接受委托进行科技成果评价、专利审查等业务活动85次。
  第四节 科技与学术交流
  一、科技交流
  1964年苏联专家组来国营七一一矿进行科技交流。嗣后,市境在对国外科技交流方面曾先后接待过来郴访问考察的苏联、朝鲜、阿尔巴尼亚、法国、伊朗、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日本、西德、丹麦、美国、意大利等13个国家的代表团共89名专家学者,进行不同专业技术的交流活动。国内科技交流活动,除“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止一段时间外较为频繁。1985年3月,市科委组织20余家市属企业,参加“湖南省科技人才、信息交流会”,会期展出市产三、五芯锡焊丝、8310复合稳定剂等新产品,销售额达42.5万元;取得8项科技贷款共210万元;带去难题招标62项,解决4项;引进技术14项。同年8月,参加江西赣州举办的韶关、郴州、赣州三市物资交流会期间,首次举办郴州市技术市场,有30多项科技成果,受到与会者赞誉。至1989年,全市先后与省内外进行过科技转让、科技信息交流、专利技术引进、实用技术培训、科技人才招聘、新产品开发、新产品推广、技术贸易等8个方面的交流。通过交流,为市属工交企业开发新产品154个,农、林、牧、渔等产品47个。这些项目,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促进了全市经济建设的发展。
  卷烟厂、筑路机械厂、面粉厂等驻市厂矿,1985年前后派出科技人员6批30多人,出访英、意、法等国,进行科技考察,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至1989年,全市先后派出3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赴坦桑尼亚、尼泊尔等国援建工程。
  二、学术交流
  20世纪50~70年代,市境开展过一些学术交流活动。
  1980年以来,学术交流活动更为频繁。1982年8月,国家地质部副部长孙殿卿教授来郴考察期间,应邀向市境地矿科技人员作关于利用湘南地质矿产资源的学术报告。1985年5月,美籍华人美国电机工程博士伍长裕回乡探亲,应邀向郴州科技界作关于微电脑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的学术报告。1987年9月,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跃培,专程来郴作“老鼠的生态与防治关系”的学术报告,经现场试验,灭鼠率达到90%以上。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全市科技工作者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精神,在各个领域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至1989年,市科协还组织市区内学术交流活动50余次,宣读学术论文68篇。市属各学会在省以上各学科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9篇。其中,1986年,市农学会编印出版《农业实用技术手册》;市园林学会编印《郴州市树木名录》,摸清了古树名木与珍稀树种的家底;1987年,市卫生医药学会编印《郴州市药用植物名录》、《混合品种调查》、《民间单验方》、《中药资源分布图》等科研课题成果。此外,市科协还组织评选出优秀论文54篇,内有5篇发表在全国和省级学术刊物。市生地学会王发兴撰写的《郴州市环境生态问题与对策初探》,被省生态学术年会评为优秀学术论文。建市以来,全市共征集各系统的学术论文近百篇,对振湘富民,振兴郴州,提出了新观点、新路子、新格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