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40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
分类号: G630
页数: 5
页码: 491-495
摘要: 本节郴州市教育普通中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概括了市第一完全中学、市第三完全中学的情况介绍。
关键词: 中等教育 教育 郴州市

内容

清光绪三十年(1904),基督教会在码头石创办新华学堂,设有中学部和小学部,男女兼收。光绪三十二年三月,郴州牧金镜蓉在东山书院院址开办郴州中学堂,为郴州第一所官办中等学堂,学制5年,开设中国文学、外国语言、修身、读经讲经、算术、历史、地理、格致(博物、物理、化学)、图画、体操、法制、理财等12门课,每周共授课36小时,采取注入式的班级教学。
  民国元年(1912),废除府州制,官立郴州中学堂改名郴郡六城(郴县、永兴、宜章、资兴、汝城、桂东)联合中学。学制改为4年,废除读经讲经,改格致为博物、物理、化学,增设手工、乐歌,共开15门课。民国3年,六城联合中学改名湖南省第七联合中学。
  民国11年,颁布新学制(壬戌学制),中学分初中、高中两级“三·三”制。开设公民、国文、英语、算术、物理、化学、植物、动物、历史、地理、体育、图画、音乐、劳作、卫生等15门课。民国21年,湖南省第七联合中学又改名郴郡联立初级中学。民国27年,因避日军空袭,学校迁栖凤渡老岗脚,4年后再迁桥口。民国34年元月,日军侵占郴州,学校停办。
  抗日战争时期,城区先后创办适存、浚明和郴县县中3所中学。衡阳广德中学、长沙南江中学亦先后迁来郴州。日军投降后,广德中学迁回衡阳,南江中学迁回长沙。民国35年秋,郴郡联中经募捐筹款,多方周旋策划,重新复办。当年,招高中新生两个班,学生98人,由肖文铎任校长,改名郴郡联立高级中学。翌年,正名郴郡联立中学,招高、初中各2班。接着私立天凤、香祖中学与十力补习学校先后创办。迄1949年下学期,市境有普通中学6所,学生728人,教职员148人。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整顿改造,停办1所,合并2所,3所私立中学改为公办。学制未变,取消公民、童子军、军训课,增设政治课。1953年,城区有第一、二、三、四4所中学。在“一五”计划期间,学校注重政治、业务学习,学习苏联教学的五大原则(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教学的直观性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以及课堂教学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并推广五级记分制。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校长、教导主任深入教研组和课堂参加备课、听课和教学研究,并有计划地组织校内和校际间的公开课教学和观摩教学活动,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1958年,贯彻“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创办民办红旗中学(即今市第一职业中学)。由于“左”的影响,同年11月,郴州师专、郴州师范、郴州第一、二、三、四中4所中学联合成立“大中学校人民公社”,划分工区,师生烧木炭,挖矿石,大炼钢铁;办农场,修水库,大种大养。致使劳动过多,影响正常教学。1959年上学期,“大中学校人民公社”解体,各校恢复正常上课。1960年夏,全市反“右倾”开始,学校批“保守”,上“双高”课,提出教材要砍、删、改、换,开展突击教学;体育课要求限期达到“双红”(劳卫制、等级运动员)、“四红”(前两种加普通射手、等级裁判员),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1961年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整顿教学秩序,提倡“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结合各科教学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学校数量也有所发展。至1965年下学期,全镇有普通中学5所,学生3628人,教职工245人。
  “文化大革命”头三年,学校停课闹“革命”,直至1969年秋才复课。1966~1968年的三届高、初中毕业生共5472人,绝大部分下放农村或回乡参加生产劳动,只有极少数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三届小学毕业生2124人升入初中。1968年后,各学校贯彻“五·七”指示,开展学工、学农、学军,学制改为“二·二”制。教学偏重实用,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语文课讲应用文,如何写大批判稿、小评论和工作总结;数学课专讲测量、会计知识;化学课专讲土壤改良、农药化肥使用;物理课专讲“三机一泵”(手扶拖拉机、电动机、柴油机、水轮泵);体育课改为军体课,革命文艺课学唱样板戏和毛泽东语录歌。批“回潮”,反“复辟”,学“造反小将”黄帅,学“白卷英雄”张铁生。同时,盲目发展中学,公社办高中,大队办初中,完小增设初中班。1977年底,全市有中学32所,其中高中有15所,学生达13224人,教职工862人,数量急增,教育质量下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中等教育“虚肿”与结构单一的情况,进行调整、改革。撤销戴帽初中班和农村中学高中班,开办职业高中和职业班,学制逐步恢复为“三·三”制。1980年,实施新的教学大纲,使用新教材。教学坚持以纲(教学大纲)为纲以本(课本)为本,抓好每个单元教学,讲求实效,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形式主义。讲课抓重点、抓疑点、抓难点、抓关键、抓规律,从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各科普遍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开展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成立兴趣小组,办实验班。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贯穿“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取得明显效果。市第一中学为培养少年大学生,通过越学制组织自学,因材施教指导自学,创造条件保证自学的办法,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该校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黄发健老师倡导的语文教学六字学习法:学、思、问、辨、记、用,在语文教师中成效显著。1984年以来,全市中学生参加多种学科比赛,获国家级奖的有38人次,获省级奖的有51人次。教职员的科研教改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有82篇。
  1989年底,全市有普通中学15所,其中完全中学8所,还有8所厂矿子弟学校设初中班,共有教学班262个,在校学生11370人,教职工1427人。
  市第一完全中学 为省、地、市三级重点中学,址设城东橘井观。初名郴州中学堂,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为郴郡六县(郴县、永兴、宜章、资兴、汝城、桂东)最早的中学。1949年12月1日,与郴县县中合并后,定名为湖南郴县区立中学。1953年,更名为郴县第一中学。1959年建市后,改称为郴州市第一完全中学。该校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和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革命先烈邓中夏、曾中生,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李涛,著名地质学家朱森,原湖南大学校长黄士衡,湘潭大学校长杨向群,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参谋长何善福以及首次突破生物工程研究的世界性前沿课题“人类基因在植物中表达”的科学界新秀陈炬,均曾就读于此。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共党员陈芬、朱善猷、朱尚炯、李楚等,曾在该校进行革命活动。
  20世纪50~60年代中期,该校注重教导合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1958年,校团委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1960年,肖溎甫老师出席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83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1984年,学校提出“三育并重,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团结活泼”十六字校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1984~1987年的全国高考中,连续4年突破本科录取百人大关,并培养少年大学生10名,获全国科学竞赛奖24人。1985年,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学校。1988年,列入《中国著名中学》一书。1989年,经湖南省教委批准为实验中学。校园总面积152.94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有各科教学仪器、模型、标本及电化教学器材1020种,以及26部电脑的电脑室,64座的语音教学室,藏书5万册的图书室,400米标准田径场。有校办水玻璃厂和冶金实验厂,水玻璃厂所产水玻璃获省优质产品称号,冶金实验厂的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2厂年创利润50万元,解决教职工家属30人就业。是年,有教学班31个,在校学生1635人,其中高中18个班,学生924人,初中13个班,学生711人。有教职工215人,其中高级教师44人,一级教师45人。李掌珠、刘秀枝、李主义、黄发健、彭维嵩、黄忠英等6位教师获部级模范称号。
  市第三完全中学
  原名郴县私立天凤初级中学,民国35年(1946)9月28日开办。
  址设郴江河畔鳌头湾。1953年10月19日,改为公办,定名为郴县第三初级中学。1956年,增设高中,改名为郴县第三完全中学。1959年,改为郴州市第三完全中学。1960~1966年,定为地区重点中学,面向郴县、桂阳、嘉禾、永兴、资兴、汝城、桂东等县招生。学校管理严格,师生融洽,教学认真。1961年,高考成绩名列全区第一。1978年,再次获得全区第一。1982年,荣获共青团湖南省委授予的“文明礼貌月活动”先进集体称号。1984年,学生陈亚明抢救一名落水儿童的英勇事迹登载于《湖南日报》,团地委授予“文明青年”的光荣称号。1985年,该校获省“青年法律知识竞赛”先进单位称号。校
  办塑纺厂是地区塑纺行业规模最大,产值、利润最高的校办企业。1989年,创产值129.7
  万元,利润20余万元,被评为地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学校校园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6985.69平方米。有理、化、生物仪器3708件,电脑11台,录音机20部,三用机20部,幻灯28台,彩电2台,录相机1部,16厘米电影投影机1套。藏书14724册。有教学班28个,学生1357人(高中部582人,初中部775人),教职工148人,其中高级教师25人,一级教师38人。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