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39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学前教育
分类号: G610
页数: 2
页码: 484-485
摘要: 本章郴州市教育学前教育概括了幼儿教育、学前班。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教育 郴州市

内容

第一节 幼儿教育
  民国9年(1920),郴城新华学校附设幼稚园,主要吸收基督教徒子女入园,址设东门外礼拜堂内。始无固定教材,以讲故事、唱歌、游玩为主,后开设语言训练、画图、劳作、识字等课。民国22年,北街基督教堂开办半日制幼稚园,分甲乙2个班,每班30人,采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幼儿教材。民国26年,私立豫章小学附设幼稚园,利用江西会馆大厅作教室,采用新华幼稚园教材,2年后停办。民国36年上学期,创办健慧幼稚园,址设中山西街城隍庙内,每期招生30名,免收保教费,只缴点心茶水费和书本、制服费,教学活动有“定时活动”和“自由活动”2项,由园董事会7名会员义务教学,不取酬金,后聘请会外老师教学。至民国38年冬,市境仅有基督教会办的幼稚园2所。
  1951年4月1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托儿所、幼儿园等事业统一由文教部门管理”的指示。1952年8月1日,始开办郴县专区干部托儿所,址设苏仙桥畔,分设大、小2个班,入托儿童35人,最大的6岁,最小的不足3岁,有教职员工19人,设语言、体育等课程,后改为郴州地区直属机关幼儿园。1956年后,北街幼儿园、火车站铁路幼儿园等相继创办。1958年,城区机关、厂矿、学校以及乡镇街道相继办起托儿所、幼儿园。1959年,农村提倡家务社会化,社队亦办幼儿园。1960年国际儿童节前夕,经检查评比,市郊公社新桥幼儿园、五岭公社民主街幼儿园、火车站铁路幼儿园,均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集体”称号,市幼儿园园长李梅英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称号。
  1961年,农村公共食堂解散,幼儿园停办。1965年,全镇有幼儿园9所,入园儿童698人,教养员111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幼儿教育被斥为“福利主义”、“培养修正主义的温床”,幼师被下放、调离,大部分幼儿园被迫解散。1974年后,才逐渐恢复。1979年,湖南省首届托幼工作会议后,托幼工作转入正轨,全市恢复开办幼儿园39所,入园儿童1154人。1981年,遵循国家教育部《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各幼儿园制定并施行新的教养和保健制度。1983年,按统一新编教材7种9册(幼师用书)施教。同时,通过国家拨款,单位集资,不断改善教学、生活和娱乐条件。1984年,成立市儿童工作委员会,由市委1名副书记、政府1名副市长主管。1986年,全市进行幼儿教育改革实验,举办幼师培训班,还专题讨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并组织自制玩具竞赛,荣获省一等奖1名,二等奖、三等奖各2名,其中“娃娃上北京”在全国自制玩具展览会上展出。1989年,全市有幼儿园59所,入园幼儿3309人。
  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创建于1959年,园址初设龙骨井,招收大、中、小3个班,共有幼儿100余名,配有教职员工11人。1965年,迁入飞机坪新建园舍。“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解散,园舍拨给镇武装部,教职员工下放当营业员。1972年6月恢复,址设市委机关院内,有大、中、小3个班,入园儿童110人,配教职工12人。1984年,迁前进巷新园址,占地面积5.4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有一套完整的供白托、全托幼儿的生活和教学设施。1989年,开设大班2个,中、小班各3个,共收3~6岁幼儿370名,有教职员工35名。该园曾多次参加全市幼儿运动会、幼儿文艺汇演、幼儿书画作品展览等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还为厂矿、街道幼儿园培训幼师20余名,接待省、地、县、市参观30余次。1987~1989年,连续3年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和省、市“绿化先进单位”。
  第二节 学前班
  郴州市小学办学前班,始于1981年下学期,1984年形成高潮。除市直属各完全小学和驻市财贸子弟学校办有学前班外,全市三乡一镇农村小学也普遍办起学前班。使用省编一年制学前班试用教材,开设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唱歌6门课。1985年10月,市儿童工作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学前班进行检查评比,市第九完全小学、地区财贸子弟学校学前班荣获“五好班”称号。1989年,市境小学附设学前班55个,在班幼儿1957人;各部门办的学前班16个,在班幼儿477人。市境共有学前班71个,在班幼儿2434人。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