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私塾 书院 州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39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私塾 书院 州学
分类号: G527.64
页数: 2
页码: 482-483
摘要: 本章记述了郴州市教育私塾、书院、州学等情况介绍。
关键词: 私塾 书院 州学

内容

第一节 私塾
  市境私塾,历史悠久,明、清时期,遍及城乡。办学形式有家馆、族馆、门馆三种,而以族馆居多。馆址一般设于宗祠、庵宇,设施简陋。私塾分低、高两级,低级为儿童启蒙场所,称为“蒙馆”;高级教启蒙后的儿童或成人,为“读经讲经”场所,称为“经馆”。蒙馆先生只有一人,多为童生。课程分读书与习字两种。读书多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居家杂字》、《四书》等为教材。教学方法以课读和背诵为主,先由先生点书,学生然后跟读、熟读和背诵。习字的次序,则是先由先生把着手写,而后描红,再进入临帖书写。蒙馆一般读五六年,而后转读经馆。
  经馆先生多为秀才、廪生。以讲经、读诗、作文为主。教材有《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史鉴》等。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实行集体讲授,个别指导。作文之先,必练作对,每周用文言作2~3篇作文。经馆数量较少,馆师学俸较高。清末、民国初,州城著名经馆先生有陈九韶、崔祥甫、何清华、黄瑞霖等。常设馆址有西塔街陈家大屋、寿福殿、五通庙、龙门池李氏宗祠等处。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州城创办新学后,城区私塾逐渐减少,郊区私塾依旧。民国33年(1944),城区经馆绝迹,但蒙馆仍有。民国35年国民教育实施后,城区私塾消失。郊区直至新中国建立初才完全取消。
  第二节 书院
  南宋至清末,市境先后设有书院5所。建立最早的书院是南宋末年为祭祀周敦颐而建的濂溪书院。清代,先后建书院4所。康熙五十六年(1717),为祭祀唐韩愈建景贤书院。乾隆十九年(1754),建白莲书院。乾隆三十六年,知州都世喜以唐宰相刘瞻读书堂旧址建东山书院。光绪末年,郴州耆老募捐建北湖书院。这些书院都有田租等固定资产作为办学经费的固定来源,其中以东山书院规模最大,田租最多。来书院讲学的多为经明行修的名人贤士。清代,进士朱联奎、黄纯垓,举人陈昭谋、邓士良、李元度、廖普唐、谢宣,副贡生黄树藩、拔贡潘仁坊、国子监生陈振玉等,均先后来郴讲学,为郴州造就众多人才。书院教学内容以儒家经籍、艺文词章为主,特别重习八股文,以训练生员应试科举之功。学规甚严,除须遵守朱子白鹿洞学规和清顺治九年(1652)钦颁学校卧碑文规外,地方官员还另拟规条,以正学风。清道光后,郴州4名进士、21名举人、13名贡生,多数在此奠定学问基础。
  濂溪书院
  南宋末期建于州城西隅,后多次迁徙。明弘治(1488~1506)时,迁至州城南门外,明末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署州事谢文允依明址重建,并置学田,年收租谷70石4斗。书院有正厅、廊房8间,外凿“爱莲池”,池中建“君子亭”,共占地千余平方米。乾隆四十年(1775)左右,改为义学,以训蒙童。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郴州初等小学堂。今为市第九完全小学校园。
  景贤书院
  原为景贤祠,因祀唐韩愈而建,祠址屡迁。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知州范廷谋将祀祠、书院合一,建于州城南门外,定名景贤书院,实为蒙童学馆。有院房1厅4室,院后设花园,占地400平方米。置有学田,年收租谷33石6斗。乾隆四十年(1775)左右,改为义学。
  白莲书院
  原为白莲庵,位于州城北15公里仙台山(今喻家寨)白莲池畔。清乾隆十九年(1754),因僧故庵空,署州事郑之侨将庵改建成书院。有院房3栋9室,定名为白莲书院。年田租89石5斗。嘉庆年间(1796~1820),书院废,学田移作东山书院做学资。
  东山书院
  位于州城东山。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署知州都世喜依唐相刘瞻读书堂旧址肇建,乾隆四十一年完工。有院房4栋42间,占地3000多平方米,置有学田,年收租谷235石6斗,是境内明经讲学、生员修业的主要场所。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后停办。民国22年(1933),因建郴郡联立初级中学被拆毁。
  北湖书院
  位于州城北湖南岸。清末,由地方耆老募捐兴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改为郴州官立北湖高等小学堂。
  第三节 州学
  清代,州城始建州学,学宫设城西隅文庙内。由童生参加入学考试,合格者为州学生员,亦称秀才。郴州州学生员设廪生、增生各30名,附学生23名,武生15名,瑶籍另额文新生1名。廪生可领取廪饩银,增生无廪饩银,但可补廪生缺额。生员入学实际在学学习时间不多,入学肄业有名无实,其主要任务是考课。学习内容主要为经、史、性理书和时文。课程教材有《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十三经》、《二十二史》、《三通》、《诗》、《古文辞》、《御纂经解》、《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以及宋明理学著作和应付科举考试的时文。生员平时有月课、季课的考核,有三年一次的岁试,评定生员成绩,有三年一次的科试,以取得乡试的资格。生员为获取功名,只有长年累月埋头经书,应付考试。乡试取得举人资格,可参加第二年举行的会试,供朝廷选拔进士及翰林,也有被直接选为贡生而做官的条件。光绪二十二年(1896),郴州办新学后,州学方废。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