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税收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36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税收管理
分类号: F810.2
页数: 2
页码: 457-458
摘要: 本节郴州市财政管理税收管理概括了企业税收征管、个体集贸税收征管、促产增收。
关键词: 财政管理 郴州市 税收管理

内容

清末、民国时期,税收征管主要是确定比额(征收任务),农村分散税源招标承包,超比额的为承包人所得;城镇工商户应纳税收,将比额下达商会,硬性摊派到户。厘金、货物税、盐税等,设卡拦征,并设立税警缉私防护,催收欠税。1950~1956年,主要是征收私营工商户税收,采取查帐征收、民主评议、定期定额三种征收办法。社会主义改造以后,转向以国营、集体企业税收为重点,对工商企业应纳工商各税,全面实行查帐征收。1961年8月,建立市税务局,担负市境税收征管工作。
  一、企业税收征管
  1962~1974年,国营企业税收和利润监交工作,由市税务局直接征管;集体企业税收由北湖、五岭、许家洞3个税务所按地域范围征管;卷烟重点税源,长期派驻厂员征收。对企业作出纳税鉴定,签订征管合同,分户建立纳税档案,采取事前辅导申报,事中审核纳税凭证(缴款书),事后检查漏欠税三个步骤。对集体企业还进行年终监督盘点,辅导办理年度决算。对国营企业上交利润实行“催、查、结、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1975~1982年,国营和集体企业税收均下放各税务所征管,按企业划分地段,配置专管员专管,并做好国营企业利润监交工作。每年上、下半年各进行一次税收检查,采取分管合查、交叉检查的办法,以查偷漏欠税。1982年改为企业申报,税务机关审核开票(缴款书),企业自行交库。1983年,城区分设3个税务所,第一所管集体企业,第二所管个体户和集贸税收,第3所管国营企业。市郊设郊区、下湄桥、许家洞3个税务所分管。是年,国营企业取消利润监交,改征所得税。1985年,推行企业税收由银行直划的办法,即企业应交的税款,由税务机关填开缴款书,送银行划款入库。1986年,又改为划定地域,国营、集体企业分行业划户,按地段由专管员统一管理。
  1988年,改革税收征管制度,实行“征、管、查”三分离,税务所分为征收、管理、稽(检)查3组。征收组负责征收,组织税款及时入库;管理组负责会计、票证、统计、档案资料工作;稽查组管理事后检查,清理漏欠税、查缉走私偷税。市税务局设征管股和稽查队,管理全市税收征管和稽查。
  二、个体集贸税收征管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个体工商户减少,其税收实行定期定额征收。1963年,集贸市场开放,个体户逐渐增加,并出现一些无证商贩。“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不断批判资本主义,个体工商户消声匿迹。1978年后,随着市场搞活开放,个体工商户迅速增加,税收仍实行定期定额征收办法。1983年,市税务部门与工商管理部门配合,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纳税登记,同时建立统一发货票制度,逐步建立会计帐务。1984年,对向国营、集体批发单位进货的个体户,委托批发单位代扣营业税。1986年,各街道办事处成立个体税收征收办公室,市税务局委托“个体税征办”代管个体户税收。1987年,成立市税务局个体集贸税收征收办公室,除正式税务人员外,雇请助征员60人,统一管理全市工商个体户及集贸市场税收。并在火车站建立税务检查站,检查进、出境货物纳税情况。1989年下半年,查补个体户漏欠税款23万余元。但由于个体户面广户多,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长期按定期定额征收,漏洞很大,征税面不到70%,“纳税户纳税额也不足应交税款的35%”。1989年,全市办理纳税登记的个体户2921户,全年缴纳税款500余万元。
  三、促产增收
  在抓好税收征管的同时,税务部门利用联系面广的特点,帮助企业牵线搭桥,发展生产,搞活经营,帮助开展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1980年,市税务局成立促产办公室,把促产与征管有机结合。对工商企业实行减免税效益目标管理,激励企业发展生产。
  1980~1989年,先后与389户工商企业签订减免税效益目标管理合同,为企业减免税款2727.6万元。同时,累计发放周转金395.9万元,以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平均每年39.59万元。1988年,帮助企业发展横向经济联合12项。通过促产,使企业在10年中增加产值18462万元,为国家增加税收4289.1万元。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