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饮食 服务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344
颗粒名称: 第七章 饮食 服务业
分类号: F719.3
页数: 5
页码: 434-438
摘要: 本章介绍了湖南省郴州市
关键词: 饮食业 服务业 郴州市

内容

第一节 饮食业
  清末、民国时期,市境饮食业有酒家、饭店、面粉、茶食、油货、甜酒、小吃等
  
  。较大的酒家、餐室有10余家,供应较为高级的菜肴,除供顾客临时就餐外,还
  
  为官场宴会及婚丧喜庆包办筵席。一般饮食店均有固定门面,供应普通饭菜、面
  
  食、油货、小吃等,方便顾客,市民随时就食。较小的为饮食摊贩,摆设于交通
  
  要道和集贸市场,供应价格较低的大众化食品,为一般劳苦大众所喜爱。此外,
  
  还有沿街叫卖馄饨、刮凉粉、米豆腐等饮食担子,多为贫苦市民经营。民国21年
  
  (1932)9月,城区建立汤点业同业公会,入会商号37家,从业者220人。民国28
  
  年后,因郴州处于抗战后方,商业一度出现战时繁荣,汤点业发展到50多家,其
  
  中较大的酒席馆有15家,多为广东人经营,粤菜、广点风行一时。抗战胜利后,
  
  城区饮食业仍兴旺了一年多。民国36年,开始衰退。至1949年10月,仅存29家,
  
  从业者不足150人。
  1950年,第一次工商登记中,全城注册登记的饮食店有50家,从业者213人。
  
  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私营饮食店减至44家,从业者122人。1956年,
  
  私营饮食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或成立合作店组,网点撤并为14个。1959年,成
  
  立市福利公司,有网点12个,职工188人。1961年10月,福利公司改名为市饮食
  
  公司。至1963年,饮食网点增加至28个,职工274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饮食网点一减再减,职工几次下放。到1976年,全市仅有
  
  饮食网点17个,职工178人。
  1978年后,开放饮食市场,集体、个体饮食业大量发展,至1989年,全市有饮食
  
  网点951个,从业者1985人。其中国营网点11个,330人;集体44个,327人;个
  
  体896户,1328人。全年饮食营业额2593万元,比1978年增长8.9倍。
  一、饭店 酒家
  清末,城区较大的酒家有正一楼、春华楼、福星楼、永康楼、四海郴、天星阁、
  
  五洲、林顺记、富贵酒家等名店楼。民国时期,有曲园、紫园、聚园、竞园、西
  
  园等名酒家,号称“五园”。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店号都先后并入国营饮食业,
  
  向大众化方向发展,一般只供应会议餐、普通餐,很少承办筵席,许多名菜名点
  
  失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婚丧喜庆和公、私宴会筵席
  
  的档次要求越来越高,高层次的酒家、饭店不断出现。以湘菜为主的名菜名点逐
  
  渐恢复,专营川菜、粤菜的餐馆、酒家也日渐增多。1984年以来,停业30多年的
  
  百年老店来鹤楼、福星楼重新开业,扩建了湘南大酒店,新建了北湖酒家、南国
  
  酒家、东方大厦、苏仙宾馆、体育宾馆、林邑宾馆、南苑宾馆、南天大厦等酒家
  
  饭店,商业大厦、楚南商场、地区招待所、郴县招待所等单位均经营酒席。加上
  
  川菜、粤菜馆,到1989年底,全市酒家、饭店达300多家。
  福星楼酒家创办于清光绪十年(1884),1951年合并到国营饮食业,名牌老店不
  
  复存在。1984年10月,市饮食公司为开发地方名菜,恢复福星楼酒家名称,实行
  
  传统经营方式和现代规范化服务相结合,使百年老店青春焕发,成为全市著名酒
  
  家,顾客盈门,生意兴隆。1987年,被湖南省商业厅授予“文明商店”称号。该
  
  店副经理、特二级厨师刘寿生被评为湖南省商业系统劳动模范。
  湘南大酒店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集酒家、宾馆于一体的现代化大酒家。
  
  1983年,酒店营业面积由不足1000平方米扩建到2086平方米,餐厅设雅座和厅堂
  
  2大部分,配置空调、音响等现代化设备,装饰豪华、高雅舒适,烧、烤、卤、
  
  腊等加工设备一应俱全,名菜、名点不断创新,服务员仪表端庄,彬彬有礼,食
  
  品卫生和环境卫生达到标准。1985年,商业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该店“卫生
  
  红旗单位”称号。至1989年,该店五次被评为省、地级“文明商店”。经理李开
  
  林由中一级厨师晋升为特三级厨师。
  二、名菜 名点
  名菜 市境传统名菜有酸芋荷炒血鸭、虎皮扣肉、虎皮肘子、麻仁香酥鸡(鸭)
  
  、大烩海参、北湖氽鱼、黄焖鱼、炒仔鸭、粉蒸全鹅、酿豆腐、酿辣椒、全家福
  
  、糯米鸡、红烧甲鱼、烧烤乳猪、爆炒肚花、狗肉火锅、雪花汤等数十种。其中
  
  酸芋荷炒血鸭被列为湖南地方名菜,具有色鲜、气香、味浓、辣中带甜、酸度适
  
  中等特色,肉质爽口、油而不腻,为郴州人最喜爱的一道菜。民国元年(1912)
  
  ,湖南都督谭延闿来郴,在福星楼酒家品尝这道菜,誉之可与衡阳名菜“宫保鸡
  
  ”媲美。虎皮肘子具有颜色红亮、皮皱如虎纹、肥肉薄而瘦肉厚,香味浓醇、松
  
  软可口、鲜中略甜、肥而不腻等特点,为地方筵席中常有的一道菜。麻仁香酥鸡
  
  (鸭)以肥鸡(鸭)、芝麻、鸡蛋、猪肥膘肉为主要原料,加上多种佐料酥制作
  
  ,具有底部焦脆香酥、上部滑嫩泡松、味道香脆润滑、入口有鸡(鸭)醇味等特
  
  点,吃时佐以薄饼、香大葱,醮以辣酱,则更有一番风味。1956年后,名菜多已
  
  失传,代之以大众化的炒菜。改革开放后,传统名菜逐渐恢复,并不断创造时新
  
  名菜。唆螺、卤蹄花、炖狗肉、卤凤爪、烤牛肉串、臭豆腐等风味小吃更艺出多
  
  家。1991年冬,经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5省和韶关、赣州、郴州3市商
  
  品交易会评比,评出郴州市十大名菜,计有湘南酒家的虎皮肘子、清蒸甲鱼、扣
  
  星狗肉;东方大厦的响铃锅巴、汽锅鸡、麻仁香酥鸭;商业大厦的酿豆腐、炒血
  
  鸭;福星楼的豆瓣全鱼;南湖园的清汤鱼圆。
  名点 民国时期,郴州著名的点心有周义记饺子、德发记包子、吴滑记汤圆、廖
  
  麻子米豆腐等。建市后,饮食业一家独营,仅经营包子、馒头、普通面食、油条
  
  、烧饼等大众化点心,购者无选择余地。改革开放后,饮食业多家经营,竞相开
  
  发新品种,西点、广式点心纷纷上市。1989年,饮食业应市的点心达200多种。
  
  1991年冬,经五省三市商品交易会评选,评出郴州市九大名点,即湘南酒家的豆
  
  沙芝麻球、糯米鸡、椰蓉球、豆沙千层酥角、豆沙晶饼、豆沙包子;郴州饭店的
  
  蒸饺、小笼包子、雕花蛋糕。
  第二节 服务业
  清末、民国时期,郴州城区有旅馆、理发、照相、洗染、修理等服务行业。1950
  
  年,对城区私营服务业进行工商登记。1956年,分别实行公私合营和组成合作商
  
  店。1959年,全市有服务网点63个,职工225人。1961年,建立市服务公司,归
  
  口管理服务行业。“文化大革命”期间,服务网点减少,一些传统的服务项目和
  
  服务方式取消。改革开放后,服务行业得到较快发展。至1989年,全市有服务网
  
  点630个,从业者2255人。其中国营29个,700人;集体78个,836人;个体523
  
  个,719人。市服务公司系统全年营业收入334.39万元,实现利润21万元,分别
  
  比1978年增长13.7倍和2.2倍。
  一、旅馆业
  清末、民国时期,市境旅馆分为三个等级:一等为公寓式,设备优良,收费较高
  
  ,专门接待富豪商贾及政府官员;二等是“歇家”,供农村士绅、乡民进城诉讼
  
  住宿,并代办有关诉讼手续;三等称“客栈”、“伙铺”,住一般客商、挑贩。
  
  此外,会馆、牙行亦兼营旅馆。著名的旅馆有护国街的味雅园、文明旅社,兴中
  
  街的兴中公寓等。
  1950年,城区经工商登记的旅馆87家,从业者115人。1956年,有16家旅馆组成
  
  公私合营旅社,其余组成合作店组。1959年,全市仅有旅馆网点11个,从业者67
  
  人,床位不足500个,旅客深感“住宿难”。随后,地区、郴县、郴州市在城内
  
  建设招待所,为参加会议和出差的公职人员提供食宿场所。1965年,新建国营郴
  
  州旅社。是年,全市旅馆共有床位1800张。
  “文化大革命”时期,旅馆经营秩序被破坏,管理混乱。使有限的床位不能充分
  
  利用,旅客投宿困难。
  1976年后,旅馆业重新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床位有效利用率达65%以上。
  
  1977年元月,市服务大楼建成营业,有床位200多张。改革开放后,旅馆业打破
  
  国营服务公司独家经营的局面,各行各业,集体、个体办的宾馆、招待所、旅社
  
  、客栈等应运而生。1983年以来,陆续建设一批高档次的宾馆。著名的有苏仙宾
  
  馆、体育宾馆、服务大楼宾馆、东方大厦宾馆、南苑宾馆、郴县迎宾楼、林邑宾
  
  馆、商业大厦和北湖酒家、地区招待所等。1984年后,机关、团体、部队、企事
  
  业单位办的招待所均对外营业,床位供过于求,利用率下降。1987年,全市旅馆
  
  业床位利用率仅39%。1989年底,全市旅馆业网点63个,床位10023张,从业者
  
  1125人(不包括各单位招待所及个体小旅社)。
  二、理发业
  民国初年,男子剪辫剃头,理发业兴起。1949年底,城区较大的理发店有新柏林
  
  、南京、和义、美丽4家,各有工徒10人左右。小店多为一师一徒。1956年,大
  
  店改造为公私合营理发店,小店组成合作商店。1959年,全市仅有理发网点8个
  
  ,理发员76人,平均每千居民不足一个理发员,市民“理发难”,理发工艺简单
  
  粗糙。随后,市服务公司吸收一批女职工,理发员逐渐以女代男,市民“理发难
  
  ”得到缓和。理发工具不断更新,工艺不断改进。1977年,服务大楼国营理发店
  
  开业,设备先进,有理发师20人,为全市最大的理发店。
  改革开放后,市民爱美意识增强,特别是青年妇女,热衷于新发型,电烫、冷烫
  
  、染发等新的服务项目广泛流行,个体“发廊”纷纷出现,虽收费昂贵,仍顾客
  
  满门。1989年底,全市有理发店点128个,理发员251人。其中国营1家,28人;
  
  集体8家,49人,由个人承包经营;个体119家,174人。
  三、照相业
  清宣统元年(1909),商人宋朝轩在城区兴中街开设“景陶轩”照相馆,为郴州
  
  照相业之始。民国时期,先后开设北街奎记照相馆、东街镜中无照相馆、宝素轩
  
  照相镶牙社、西街祥光照相馆等。
  1949年10月,城关区有青年、世界、光华、祥光等照相馆10家。1953年,照相馆
  
  联合为2家。1956年,2家联营照相馆改造为一家公私合营照相馆。1958年,转为
  
  国营照相馆,设店点2个。1963年设中山东街、中山西街、火车站3个店点,并开
  
  展外照、相机出租、快照快印等业务。
  “文化大革命”期间,限制照相范围,布景、服饰、发型、姿态等单一化,窗橱
  
  只能摆新闻图片,营业极不景气。
  1979年后,照相店点和人员逐步增加,彩色摄影逐步普及。单位及个人拥有的照
  
  相机年年增多,冲印业务相应发展。1983年,市国营照相馆有店点9个,职工87
  
  人,但彩色冲印设备不全,市民只好寄外地冲印。1984年,中山西街集体经营的
  
  照相器材专店,在经理段文润的努力下,自筹资金3万元,购进海鸥斜桥式放大
  
  机一台,开办彩色、黑白冲印业务。1986年7月,该店向银行贷款35万元,加上
  
  自筹资金15万元,从广州购进日本成套冲印设备。10月1日迁店于兴隆街,更名
  
  为市兴隆街彩色冲印社。同年,市服务公司投资40万元,购进扩印生产线整套设
  
  备。至此,基本解决了彩色照片“冲洗难”的问题。
  1987~1989年,兴隆街彩色冲印社先后贷款200多万元,又从广州购入进口的现
  
  代化冲印和放大设备4台套。其中日本产250型冲印和720型放大设备,照片冲放
  
  合格率达98%。该社工作人员由9人增到18人,拥有固定资产净值350万元,具有
  
  日冲洗5万张、放大4000张的生产能力,业务量覆盖郴州地区11个县市,以及邵
  
  阳、衡阳、湘潭、株洲、零陵等地市。邮寄业务发展到川、黔、桂、粤、鄂等省
  
  ,为湖南省彩色冲印质量最先进的冲印社。
  1989年,全市有服务公司系统的照相及冲洗门店11个、职工95人,个体照相及冲
  
  洗户14家,从业者30人。
  四、修理 洗染 浴池业
  修理业 1955年前,修鞋、补伞、配钥匙、修钟表等均为个体经营,固定门点与
  
  流动修理相结合。1956年,城区47个修理匠组成合作小组,设点修理。1961年,
  
  修理业归口城市公社管理,成立维修服务总站,修理网点达63个。“文化大革命
  
  ”期间,减到20个。改革开放后,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国营百货商店设有维修
  
  服务专柜,实行售出商品定期保修和特约维修。金星、牡丹、飞跃电视机和万宝
  
  、白云、中意电冰箱等生产厂家,均在郴州市设特约维修站。修鞋、小五金修理
  
  等业务,则由个体户经营。1989年,全市有个体修理网点250个,从业者364人。
  洗染业 新中国建立前,城区染坊只能为群众染青布、兰布、印花布。1956年,
  
  成立一家公私合营洗染店,从业者24人;一家居民委员会洗染店,从业者10余人
  
  。1958年,2店合为1店。至1985年,洗染店已先后停办。1987年,发展干洗业
  
  务。至1989年,全市有3家高档衣物干洗店,从业者21人。
  浴池业 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区有1家私营小澡堂,1956年归口国营服务公司经营
  
  。1959年,有职工30人。后因长期亏损,于1970年停办。1977年市服务大楼开
  
  设澡堂,1986年停办。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