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副食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3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副食品
分类号: TS2
页数: 3
页码: 419-421
摘要: 本节介绍了湖南省郴州市清末到1989年副食品经济发展情况。
关键词: 副食品 食品工业 郴州市

内容

一、食糖 糕点 烟酒
  清末、民国,糖食糕点由私营南货业经营,烟酒由烟丝业、酒作坊生产销售。民
  
  国5年(1916),设烟酒公卖局,征收公卖费。1949~1950年,城区由私营南货
  
  、烟、酒店和小商小贩销售烟酒糖果糕点。1952年,烟酒批发由国营专卖公司经
  
  营。1959年,成立市副食品公司,专营糖果糕点烟酒批发。1984年,建立市烟草
  
  专卖公司,实行卷烟专卖管理。
  食糖 清末,郴州城区食用土制蔗糖,主要来自宁远、道县。民国时期,有部分
  
  机制蔗糖应市,来自广东、广西两省。1952年以后,土制蔗糖逐渐淘汰,机制白
  
  糖畅销。1959年,食糖列为国家一类物资,市内所需食糖,由副食品公司计划供
  
  应,全市食糖零售量207.5吨。在货源偏紧年份,对食糖采取控制、半控制的办
  
  法,城市居民和郊区菜农实行定量凭证供应,产妇、乳婴、病人、特殊工种工人
  
  实行特殊补助供应,老干部、残废军人、高级知识分子实行一次性补助供应,食
  
  品加工、饮食业及其他生产用糖按计划供应。对交售国家计划收购的农副产品的
  
  农民,奖售一定数量的食糖。1965~1967年,食糖货源充足,实行平价敞开供应
  
  。1968年,又采取凭票供应,当年销售食糖782.4吨。1982~1986年,又实行平
  
  价敞开供应。1988年销售食糖1330吨。
  糕点 清末、民国时期,糕点由南货业前店后坊生产销售,品种有饼干、麻圆、
  
  花根、杨梅酥、月饼、年糕等数十种。郴州薄饼松、脆、香、甜,每年中秋节畅
  
  销粤北、湘南农村。高特细点产品多具长沙、广东风味。1953年粮油统购统销后
  
  ,糕点产销归口国营商业经营。1959年,糕点供应按实际用粮收取粮票。1960~
  
  1961年因原料不足,糕点实行凭票定量供应。1962~1964年,较高级的糕点实行
  
  高价供应。1965年取消高价,全部实行收取粮票平价供应。1985年后,糕点生产
  
  多家竞争经营,消费需求向高档、小包装、礼品方向发展。1987年,全市糕点产
  
  量达120.1万公斤。1989年糕点供应取消平价和收粮票,产销价格高进高出。
  
  1959~1989年,市副食品公司累计销售(批发)糕点1237.82万公斤,年平
  
  39.93万公斤。
  卷烟 民国19年(1930),郴州城区有烟丝作坊8家,烟店16家,年产烟丝6.6万
  
  小包。随着外来机制卷烟的流入,市民吸卷烟者日多。抗战期间,城区手工卷烟
  
  兴起。抗战胜利后又为外来机制卷烟所取代。1950年,城关建一家小卷烟厂,但
  
  大部分卷烟来自外埠。1952年,卷烟由专区专卖公司专营批发。1959年起,由市
  
  副食品公司经营批发,向零售门店计划供应卷烟。当年,全市零售卷烟6802箱。
  
  其后,华中卷烟厂从长沙迁来郴州,与市卷烟厂合并,所产卷烟一部分计划供应
  
  市民。1964年卷烟货源紧张,实行凭票定量供应。1968年,全市零售卷烟1.02万
  
  箱。1970年以后,“郴州牌”卷烟走俏,实行凭票供应。1978年,全市零售卷烟
  
  1.34万箱。改革开放后,外地调入和进口卷烟增多,当地产卷烟大部分外调。
  
  1988年7月,10种国产名牌卷烟价格放开,高档卷烟供应缓和。1989年,市烟草
  
  专卖公司供应零售卷烟1.17万箱,还有集体、个体商户经销高档烟、进口烟。
  酒类 民国初年,城区有酒作坊20余家,酒类自产自销。民国24年(1935),有
  
  酒店36家,从业人员108人。1950~1951年,酒类多为当地作坊自产自销,少部
  
  分为外来名酒。1952年,建立国营郴县酒厂(市酒厂前身),酒类由专卖公司经
  
  营。1959年,酒类由市副食品公司经营批发,是年全市零售酒类479吨。1962年
  
  ,市销酒实行凭票供应。1963年,实行高价供应。1964~1970年,全市酒类年平
  
  零售量640吨,产销缺口345吨,均从外地调入。以后,市产白酒、色酒增加,但
  
  外来酒类仍占优势。全国名酒由地区商业局按省计划下达调拨,货源长期偏紧,
  
  一般只在节日凭票供应和凭侨汇券购买。1980年以后,市场酒类需求向低度白酒
  
  、葡萄酒、啤酒和饮料方向发展。1988年7月,全国13种名酒价格放开,取消凭
  
  票证供应。1989年,全市零售酒类7757吨,为1959年的16.19倍。
  二、调味品
  食盐 郴州城历史上为湘南食盐重要集散地。清末,粤盐由广东坪石水运至宜章
  
  ,再陆运到郴州;淮盐由耒水入郴江,水运至郴州乌石矶起岸。盐仓集中在裕后
  
  街至南关上沿河一带,有盐号约80家。粤汉铁路通车后,盐运更加便利,郴州有
  
  盐行50家,集中在文化路。抗日战争期间,交通阻塞,盐源吃紧,民国31年,政
  
  府实行食盐专卖,按每人每月食盐9两(0.281公斤)计口授盐。官商勾结,操纵
  
  盐市,价格高至每石稻谷(55公斤)换盐1公斤。抗战胜利后,取消专卖。1950
  
  年4月,人民政府成立国营郴县盐业支公司,接管私商食盐批发业务。1959年建
  
  市后,食盐批发由郴州盐业公司经营,零售由副食品门店经销。除食用盐外,工
  
  业用盐、农牧渔业用盐由盐业公司按计划供应,其价格低于零售价30~60%。为
  
  防止地方性甲状腺肿病,1966年起增销碘盐。食盐价格长期稳定在每公斤0.31元
  
  。1988年调整为每公斤0.4元。由于市民担心食盐继续提价,同年,发生市场抢
  
  购食盐风,一度实行凭票定量供应。1989年,全市零售食盐2339吨。
  酱醋 历来由南货业兼营,民国19年(1930),耒阳人在郴州开设中兴永酱园,
  
  始有制酱专业。1959年建市后,酱油、食醋、味精等调味品消费量日增,形成调
  
  味品业,市调味品厂生产酱油、食醋、五香粉等调味品应市。市副食品公司还从
  
  外地调入湘潭酱油、浏阳豆豉、广州蚝油、胡椒粉及味精。调味品门市部还供应
  
  榨菜、酱菜等佐餐食品,千方百计满足市民膳食需求。
  三、干鲜果品
  民国时期,郴州城区有40多家小杂货店专营或兼营干鲜果品,季节性水果多由小
  
  贩肩挑沿街叫卖。1952年,城关尚有干鲜果品专营户8家,1956年改造为合作商
  
  店。
  1961年9月,建立市食杂公司,隶属市供销合作社。主要经营干鲜果类批发,兼
  
  营干菜、粉丝、调味品、糖果、糕点、蜜饯、饮料等。1962~1969年,共销鲜果
  
  1508.7吨,年平188.6吨。1976年5月,市食杂公司改为市食杂果品公司,购销
  
  业务扩大。1970~1979年,共销售干鲜果8108.7吨,年平810.87吨。1980年起
  
  ,货源与产地直接挂钩,销量成倍增长。至1989年,共销干鲜果2.15万吨,年平
  
  2150吨。
  1979年以来,水果市场开放,国营、集体、个体商业和工矿、事业单位多家经营
  
  季节性水果批发。人民东路原165部队营房辟为新鲜水果批发市场后,柑桔、香
  
  蕉、苹果、梨、鲜荔枝、甘蔗等均从产地源源购进,水果批发户达100余家,水
  
  果摊贩及肩挑手提零售水果者逾千人。1988年,全市水果零售量达6215吨,居全
  
  省水果销售量的第4位。
  1984年,投资210万元,建成市果品冷库,建筑面积5866平方米,冷藏容量1000
  
  吨,延长水果保鲜期限,降低损耗率12%以上。1989年,出入库水果量达3000吨
  
  。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