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零售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32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零售市场
分类号: F713.32
页数: 2
页码: 415-416
摘要: 本节介绍了湖南省郴州市清末到1989年零售市场的经济发展情况。
关键词: 零售市场 经济体制 郴州市

内容

清末、民国时期,郴州城有数百户私营零售商店和摊贩分布于各街、巷,以东、
  
  西街较为集中,较大的商店批发零售兼营。
  1950~1952年,市场零售业务主要由私营商业经营,国营商业的零售额只占全城
  
  零售总额的10%。1953年,国营西街百货商场建立,专营各类商品零售业务。
  
  1954年,建立国营零售公司,辖18个零售门市部。到1955年,国营商业、供销合
  
  作社的零售额已占全城零售总额的81%。1956年对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零
  
  售业务由国营、公私合营、集体商业经营,国营商业成立棉布、百货、饮食、服
  
  务4个零售贸易管理处,分别管理所属公私合营商业及合作店组。“大跃进”和
  
  “文化大革命”期间,公私合营及合作商店、供销合作社商业均并入国营商业,
  
  形成国营商业独揽零售市场的局面。1965年,建立北湖商场,为全市最大的国营
  
  综合性零售商场。1971年,在火车站建立国营五一商场,在人民东路与北湖路交
  
  叉口建立国营副食品中心商店。1978年,零售市场仍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零售
  
  网点稀疏,市民排队购物。
  1979年以后,郴州市积极发展集体、个体商业,零售市场出现多家竞争的局面。
  
  国营商业在竞争中仍占主导地位,市属商业先后建立华侨友谊商店、郴州商业大
  
  厦、东方大厦等一批企业;地区直属商业也先后在市区建立百货大楼、五交化大
  
  楼、副食品大楼。均为市内零售骨干企业。集体商业积极发挥纽带作用。地区供
  
  销合作社在北湖路建立南国商场,地区劳动服务公司在人民东路建立南大企业公
  
  司,市商业局集体总公司在人民西路建立综合商场、妇女儿童用品商场,市供销
  
  合作社在健康路建立农贸中心、在文化路建立楚南商场、在燕泉路建立燕泉商场
  
  。个体商业的零售门店分布在全城大街、小巷,方便群众,起到极大的市场补充
  
  作用,并形成东风路、国庆北路的服装个体市场,文化路、中山西街的纺织品、
  
  日用百货个体市场等。
  1989年,全市有商业零售网点3417家,其中国营109家,供销社77家,社会集体
  
  217家,私营、个体3041家。国营、集体、个体零售门店,组成全市商品零售的
  
  网络群体,使郴州市场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