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交通运输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30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交通运输管理
分类号: F513.64
页数: 4
页码: 399-402
摘要: 本章介绍了郴州市民国时期到1989年运输市场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运输 交通管理 郴州市

内容

第一节 运输市场管理
  民国时期,郴城先后建立肩运业职业工会、板车业职业工会、轿业职业工会、运输商业同业公会。这些工会及公会的理事长均由封建把头担任,由他们制定运输价格及划分业务范围,垄断运输市场。
  1949~1956年,国营和集体运输部门在运输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1951年4月,郴县搬运公司成立,管理全城搬运装卸的运输市场。翌年,郴县人民政府颁布《搬运管理暂行草案》,提出统一货源、统一调度、统一票证的管理制度。1956年9月,郴县人民委员会针对当时个体运输市场比较混乱的情况,发布《关于城市民间运输工具组织起来的指示》,由城关镇对散工散车进行全面登记,确定全家靠一人拉板车为生的,动员参加专业搬运社,共有80多人进入集体企业;不愿加入的,组成人力车、马车2队,实行统一定价。
  “大跃进”期间,运输队伍猛增,各零担运输队及散工散车达千余人,运价不一。1960年后,又出现运力过剩,专业运输部门受到排挤。市人委把全市的运输队伍组织起来,成立4个运输社。1961年,成立五岭、北湖两个交通运输管理站,控制了散工散车无政府状态的局面。翌年7月,成立市交通运输管理站,年底撤销,改由市联合运输社执行运输市场管理职能。1963年8月,市人民委员会作出《关于城镇运输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重申加强“统一计划、统一调度、统一运价”的“三统”管理,并在全市开展“整顿运输市场,打击投机倒把”的专项运动,取缔一批“黑市”运输,没收多收的运费,追补税款达14万多元。“文化大革命”前期,运输市场管理受到干扰,管理人员下放,市场管理松驰。黑市运输及伪造印章票证等投机倒把行为不断出现。1971年1月,镇革命委员会恢复交通运输管理站。1976年8月,又制订《郴州镇运输市场管理办法试行草案》,提出统一计划、统一票证、统一运价的管理措施,并组织公安、财税、工商、银行、交通等部门联合数次进行清查与整顿,取缔“黑市”运输,清退300余外流人员。1980年6月,市革命委员会成立交通运输市场管理领导小组,颁布《郴州市运输市场管理试行规定》,为实行计划运输和合理运输,提出统一管理货源、统一平衡运力、统一运价票证,将市内参与社会流通过程发生运费结算的货物运输纳入“三统”管理。
  1983年后,“五七”运输队和农村副业队逐渐消失,个体运输和社会车辆运输迅速增长,运输市场出现国营、集体、个体一齐发展的局面,运输市场管理转化为行业管理。1987年3月,市人民政府颁布《郴州市公路运输管理暂行办法》,就公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开业和停业、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省际运输、运输服务业、汽车维修业、运输工具、价格及票证等管理作出具体规定。翌年3月,将市交通运输管理站改为市公路运输管理所,并按经济区域设立城南、城北、许家洞3个交通运输管理站。1989年,市人民政府对运输市场中的经营资格、范围、证照、经营行为、纳税、票据使用等,进行全面清理审查,发给680人技术合格证,97家营业许可证,对违章出租车34辆和技术不合格维修厂点19家责令停业,取缔4家。处理交通运输纠纷18起,补征运输管理费、拖拉机养路费和客运附加费4.93万元。
  第二节 交通安全管理
  民国时期,郴县警察局管理城区交通,设有3个交通岗,还对人力、畜力车登记发牌。
  1951年,车辆管理由公安部门移交公路交通部门。1956年12月,城关镇颁布《郴县城关镇交通治安管理规则》。同时,发动群众维护交通规则,在居民委员会设立检查组4个,人员达501人。“大跃进”期间,车流量激增,市委、市人委组织各居委会建立由学生、居民、退休职工等组成的治安小组、交通维护队、交通巡逻组等,统一佩带“交通员”袖章开展安全执勤,并在交通要道设置喇叭,宣传交通法规,效果甚佳。1964年11月,镇人委颁布《郴州镇交通安全实施细则》,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交通秩序作出具体规定,逐步建立安全管理体系。1966年3月,镇公安分局始在地区新华书店十字路口处设立固定岗,装有指示灯和宣传喇叭。1971年2月,又在工农饭店、马家坪郴桂路起点处、火车站广场设立定点岗。
  1976年2月,镇革委会成立交通安全领导小组,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至翌年6月,建立各级交通安全机构40个,配备管理交通安全的专、兼职干部58名。镇革委会还成立郴州镇机动车驾驶员轮训和年终年审工作领导小组,对肇事司机进行不定期集中轮训。公安交通队还组织全镇汽车拥有单位开展无事故安全竞赛活动。1977年,全镇评出安全先进车队、联组13个,交通安全管理先进单位12个,安全行车百万公里以上驾驶员15人。1978年3月,市车辆监理所成立,负责全市机动车的监理(6月又与地区车辆监理所合并)。5月,市交通安全领导小组改为市交通安全委员会,负责交通安全管理、组织安全检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驾驶员、处理事故等。80年代初,市公安部门在人民路广场、北湖桥、中山东、西街口、升平路增设4处流动岗。1985年起,在马家坪、国庆路、人民路等处安装护栏5200余米,实行人车分流。1986年,市人民政府对69个车队实行交通安全目标管理,并组织全市车辆向保险公司进行安全投保,是年,投保车辆达98%以上。1987年5月,改革交通管理体制,车辆监理和交通管理全部移交市公安局负责,市交通队改名为交通警察队,推行路段交通和机动车辆安全目标管理承包,有效地减少行车事故的发生。
  1960~1989年,全市共发生行车事故2079次,死亡243人,受伤866人,经济损失120.27万元。其中1989年发生事故143次,死亡17人,伤55人,经济损失13.65万元。
  第三节 公路管理
  一、路政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市境公路路政管理由养路工班负责。“文化大革命”中,因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曾多次出现毁路筑坝、乱占公路、乱砍行道树木等现象。1983年8月,在市人民政府部署下,出动宣传车在全市各主要干线及乡村公路巡回宣传路政管理,组织有关单位联合对市境路政混乱现象进行整顿。1984年5月,建立市交通安全路政管理站。
  6月,市人民政府成立郴州市路政管理领导小组,并发布《关于加强路政管理,确保安全的布告》。翌年1月,在各乡镇聘用专职交通管理员一名,负责各乡镇路政管理。1986年10月,成立市公安局公路公安执勤室。1988年5月,市人民政府颁布《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的通知》,就路政管理作出具体规定。1987~1988年,共处理毁路事件23起,清除路障1193处,搬迁公路墟场2处,拆除违章建筑物34处,挽回经济损失6.13万元,使公路秩序明显好转。
  二、公路养护
  民国时期,市境公路养护先后由湖南省公路局所属的衡郴段、衡宜段、衡宜茶段、耒界养路段、攸县工程段等管理养护。1949年后的较长时间内,由郴县公路段管养。为弥补养护人员与经费的不足,贯彻“人民公路人民养”的方针,人民政府组织公路沿线群众整修路面、绿化公路,实行义务护路,后改为义务建勤,均不计报酬。1969年,始由沿线大队派出代表工参加公路养护,代表工按社队同等劳动力记工分,参加年终分配,并由公路段发给一定补助,时有9人,称为民工建勤。1970年10月,郴县郴州镇建立公路段,下设6个工班,39人,负责镇辖范围内的公路养护。12月,镇交通部门为配合造锁公路的建设,又成立梁马工班,职工12人。当时,养护设施主要使用锄头、铲子、手推车、扫帚、土箕等工具,工人劳动强度大,养护质量不稳定。1978年,干线公路好路率仅为86.5%。随着乡村公路的大力发展,农民代表工增至177人,公路绿化里程为67.7公里。由于个别村民无视路政管理,常常盗伐路旁树木,公路绿化效果差。1984年4月,成立市地方公路管理站,承担乡村公路和部分市道的养护。12月,又成立公路建设民工建勤办公室,加强对民工建勤的管理。1985年后,公路养护实行承包责任制,对常年养护的公路采用定经费、定人员、定材料、定好路率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办法,每月进行检查评比,奖优罚劣。在代表工人数减少的情况下,1988年干线公路好路率上升到95.46%。
  至1989年,市公路部门投资21万元在国道107线植树1.5万株。市公路段发展到8个工班,82人,拥有碎石机、压路机、养路机、沥青撒播机等机械设备30台。地方公路管理站有管理人员7人,农民养护代表工28人,分为6个工班,机械设备4台。全市公路养护里程为115.76公里,路况均为良等。其中,市境国道20.96公里由地区国道107线管理处养护,市公路段养护省道及部分市乡道共42.3公里,市公路道路管理站养护市乡道52.5公里。
  三、养路费征收
  民国29年(1940)3月,省公路局在郴设立郴县养路费稽查站,次年改为管理站,征收养路费。新中国成立后,由地区车辆监理所征收市境公路养路费。1985年,成立郴州市公路养路费征收站,养路费征收标准:社会车辆每吨每月104元,拖拉机减半征收,手扶拖拉机为26元。当年,共征收822万元。1988年1月1日起,养路费征收标准调整为社会车辆客车每吨每月150元,货车每吨每月120元;10台以上专业车队的营运车辆为营运总收入的15%;并开征从事营运的两轮、侧三轮摩托车养路费,每台每月4元,非营运2元。养路费全部上缴,地区按市养护工程计划拨款。1989年,全市征收养路费1124.1万元,地区拔给市公路保养及管理费160.76万元。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