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铁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30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铁路
分类号: U215
页数: 3
页码: 393-395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州市铁路发展情况,1989年,市境有京广、资许、郴嘉铁路线3条,专用线13条,正线总长47.42公里,站线总长54.79公里;铁路桥梁18座,长1937.9米;隧道6座,长3649.9米;火车站7个。
关键词: 郴州市 工程经济 铁路

内容

民国22年(1933)9月,粤汉铁路市境段动工修建,于民国25年9月正式通车。沿线设有3个车站。民国30年夏,资许铁路市境段竣工通车。至此,市境有铁路线30.92公里。1958年,国营七一一矿从许家洞修筑400余米长的铁路专用线。1979年,郴嘉铁路市境段动工兴建,1981年12月竣工通车。1988年,京广铁路市境段复线工程及郴韶段铁路电气化工程竣工通车。1989年,市境有京广、资许、郴嘉铁路线3条,专用线13条,正线总长47.42公里,站线总长54.79公里;铁路桥梁18座,长1937.9米;隧道6座,长3649.9米;火车站7个。
  一、线路
  京广铁路 由北京至广州,市境段北起许家洞,南至槐树下,长26.87公里。民国22年(1933)7月,由国民政府铁道部借用“中英庚款”,修筑粤汉铁路株(洲)韶(关)段。9月,市境段动工。民国25年4月竣工,6月通车,9月1日全线正式开通。民国34年1月,日本军队侵犯湘南,第九战区司令薛岳下令毁坏铁路设施,中断交通。翌年7月,市境段修复通车。民国38年10月初,白崇禧军队败溃湘南,破坏铁路设施,铁路交通再次中断。12月,修复通车。新中国成立后,京广线运输任务渐趋繁重,国家决定兴建衡阳至广州间的铁路复线,由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勘测设计,第五工程局组织施工。1978年7月,市境段复线工程动工。1986年8月,又动工建设郴州至韶关区段电气化工程。1988年9月29日,复线铁路在许家洞站拔接成功,整个复线工程全线通车。是年11月26日,电气化工程建成投运,牵引供电系统采用远动装置起动成功。年运输能力由15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以上,远期可达到5000万吨。
  资许铁路 西起许家洞,东至黄草出市境到资兴市三都镇。市境长4.05公里,属京广铁路支线。民国26年(1937)9月,湖南煤炭局为开发资兴煤炭资源,始建资许铁路。
  民国30年6月,第一期工程许家洞至鲤鱼江铺轨建成。民国34年1月和民国38年7月,铁路两度被毁。1951年修复,翌年1月通车,9月由广州铁路局接管。80年代年,运输能力达到170万吨。
  郴嘉铁路 起于京广铁路郴州车站北运转场,由寒溪桥附近出市境,经郴县、桂阳至嘉禾行廊乡,为一级窄轨地方铁路。市境长9.44公里,其中准轨正线3.34公里,窄轨正线6.1公里。1958年,湖南省人民委员会为开发湘南有色金属资源,决定修建郴州至黄沙坪铁路。次年,完成16公里路基工程。1960年,因压缩基本建设而停建。1978年2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修建郴嘉铁路,成立郴嘉铁路建设指挥部。1979年10月,动工,按郴州至桂阳原路基兴建第一期工程。1981年12月,实现简易通车。1984年,建设换装场和准轨引入线及各种配套营运设施。1987年9月,全线竣工。11月15日,正式开办客货运输业务。设计近期年运输能力为50万吨。
  二、桥梁 隧道
  桥梁 民国24年(1935)修筑粤汉铁路时,市境建成跨越郴江的铁路桥梁6座,即许家洞桥、河脚井桥、新桥、双脑湾桥、东关桥、芳头桥,总长589.08米。民国34年1月,为防止日军利用铁路,桥梁均被炸毁。民国36年,修复。1949年10月,国民党军队溃退时,许家洞、河脚井、新桥、双脑湾4座桥再次被炸毁。12月,又全部修复。1952年,修建资许线许家洞桥。1974年,修建宝山铁路专用线,建下湄桥。1983年12月,修建郴嘉铁路线的官庄坪桥及高壁5座小桥。修筑衡广铁路复线时,又新建桥梁6座,即许家洞桥、新桥(为双线桥)、双脑湾桥(为三线桥)、河脚井桥、东关桥、芳头桥(为单线桥)。原许家洞桥和新桥被废弃,原河脚井桥、双脑湾桥、东关桥、芳头桥仍为复线所利用。原资许线许家洞桥因接轨处改线而废弃,新建下洪滩桥。1989年,全市铁路桥梁共有18座,总长1937.9米。
  隧道 民国23年(1934)至25年间,市境先后建成婆婆岩和虎形坳隧道。民国33年7月,为防止铁路被日军利用,婆婆岩隧道出入口被炸毁。民国35年,修复。民国38年10月,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再次炸毁隧道及预置其中的10余辆车辆。12月,即修复通车。1978年,铁路复线建设开工后,又新建5座隧道,即婆婆岩隧道、三合隧道(为双线隧道)、东关隧道、新虎形坳1号隧道、新虎形坳2号隧道(为单线隧道)。对原虎形坳隧道进行改建,原婆婆岩隧道被废弃。1989年,市境有隧道6座,总长3649.9米,其中以虎形坳2号隧道为最长,达1020米。
  三、车站
  郴州站 位于城区北部,京广线K1905+60米处。分为客站和北运转场,为全区客货运输中转的枢纽,属二等站,是郴韶电气化区段的始发站。该站始建于民国25年(1936),初建时为郴县车站,有8股道、2座旅客站台、1座货物站台及1幢361平方米的站房。1956年,更名为郴州站,隶属广州铁路局。1958年,拆除第二站台,增设2股道。1970年,又增修5股道货物线。客运站房几经扩建改造,至1984年达3259平方米,还建有货物仓库10个、雨棚3个、露天货物场4个,总使用面积达10532平方米。1985年,车站改属长沙铁路分局。根据铁路复线建设需要,拆除3股道,恢复第二站台。并在官庄坪新建北运转场,房屋建筑面积31448平方米,主要办理货物列车的技术检查以及区段列车和小运转的编解业务,还开辟货物场,扩大车站货物装卸和仓库堆放能力。拥有25股道。1987年4月,客站旧站房全部拆除新建。1989年10月,新站房落成营业,面积5575平方米。有职工713人。
  许家洞站 位于市区北部许家洞镇,京广线K1893+610米处,属四等站,是资许线起点站。始建于民国25年,初时,设有3股道。1957年,增修2股道,新建第二站台。80年代,铁路复线建设中改建车站,新建686平方米站房,设有11股道。1989年,有职工89人。
  梁家湾站 位于市郊乡长冲铺,京广线K1899+640米处,属四等站。1965年4月建站,设3股道。1988年9月撤销,17名职工并入郴州站。
  槐树下站 位于市郊乡槐树下,京广线K1912+480米处,为四等站。民国29年(1940)建站,有3股道。1988年8月,新建站房501平方米,设9股道,有5条铁路专用线。1989年,有职工32人。
  下湄桥货站 位于城区北部下湄桥,1974年,建成,为地方铁路货物到发营业站。货站总面积15998平方米,有3股道,铁路专用线5条,仓库货位41个,面积2914平方米;盐仓货位5个,面积5130平方米。货站行政由地区交通局领导,业务属郴州铁路部门。1988年底,有职工25人。
  同心桥站 位于郴江乡同心桥,郴嘉线K1+665米处,为郴嘉线编组站。1985年始建,设6股道,货站仓库208平方米,暂作客站用。1989年,有职工5人。
  马头冲换装站 位于郴江乡同心桥村,为郴嘉铁路换装站,面积16.1万平方米。1987年建站,设有4股准轨道,6股窄轨道,建有百货、粮食、锰矿石专用站台。运转楼面积214.5平方米,站东北为火车装卸转运站,由省、地区煤炭公司投资建有圆筒形煤仓、溜煤槽、卸煤机等机械化装卸一条龙作业线。
  郴州交接站 位于京广线郴州车站编组场西侧,为郴嘉铁路的起点处。1986年始建,设站线3股,有调度运转室和联合办公室552平方米,主要解决京广线与郴嘉线的运输衔接。1989年5月1日,开通使用。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