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街道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28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街道企业
分类号: F276.3
页数: 7
页码: 371-377
摘要: 本章介绍了郴州市街道企业的发展概况、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郴州市 街道企业 企业经济

内容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958年“大跃进”中,市区以居委会为单位,组织社会闲散人员,自筹资金,自带工具,因陋就简,兴办土石队、河沙场、挖锰队、运输队、修建队以及扫把、棕绳、竹器、纸花等小企业23家,职工258人。管理人员跟班劳动,职工按比例、按股金分红,多劳多得,生产积极性高。至年底,上述街道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25万元,销售收入18万元,实现利润3.27万元。
  1960年,国民经济处于困难时期,建材产品滞销,建筑队、运输队业务不足,加上北湖、五岭2个城市人民公社成立后,将多数居委会企业合并为公社企业,居委会办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影响。1961年,街道企业减至8家,其中公社7家,居委会1家,职工32人,产值3.57万元,实现利润0.5万元。1962年后,国民经济形势好转,街道企业实行公社办和居委会办并举,逐步恢复发展。1965年,有街道企业14家,其中公社、居委会各7家,职工241人。完成工业和建筑业产值各21万元,商业销售收入33万元。共实现利润8.17万元,交税4.63万元。
  1966~1969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街道企业领导班子瘫痪,部分职工下放农村。但留厂的职工排除干扰,坚持生产,多数企业保持下来。1970年,镇成立集体企业整顿登记办公室,对街道企业的布局、产品结构、财务管理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符合办企业条件的予以登记。整顿后,下放农村的职工陆续回厂,老企业在巩固中提高,新企业相继发展。1975年,街道企业发展到70家,其中公社18家,居委会52家,有职工1570人,完成工业产值435万元,建筑业产值69.4万元,商业销售收入132万元,共实现利润34.3万元,交税20.4万元。
  1978年后,2个城市人民公社撤销,建立南塔、北湖、红卫、许家洞4个区,后许家洞改为镇,城区设南塔、北湖、人民路、苏仙岭、下湄桥5个街道办事处。原公社企业就地划归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设生产办公室,管理街道企业,市级由街道工作办公室归口管理。政府鼓励集体、个体一起上,税收上给予优惠照顾,并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积极引导横向联合,使街道企业蓬勃发展。但在发展中,有少数企业忽视可行性研究,不顾技术力量、资金来源和市场需求,盲目上马,造成损失。1980年,红卫区兴办猪鬃厂,因技术、设备差,质量未达到标准,3年亏损8万元,被迫关闭。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领导及时深入所属企业,进行调查和整顿,使存在问题的企业绝大部分走出了困境。全市街道企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至1989年,全市有街道企业4105家(含个体),从业者9218人,完成工业总产值4261万元,建筑业产值341.7万元,商业销售额19396.8万元。工业总产值中,街道办事处企业占68.22%,居委会企业占2.96%,个体、私营企业占28.82%。商业销售额中,街道集体企业占13.33%,个体、私营企业占86.67%。街道集体企业共实现利润68.8万元,交税96.78万元,交管理费34.76万元。
  第二节 产业结构
  街道企业初创阶段,只有手工业和运输业。1961年起,增加建筑业。70年代,居委会兴办少量商业。80年代,形成工业、商业两大支柱产业。1989年,全市4105家街道企业中,工业330家,占8%,商业3489家,占85%;建筑业3家,其它283家。街道集体企业实现的68.8万元利润中,工业65.1万元,占95%。
  一、工业企业
  市内街道工业规模小,工厂常换名、产品不定型。至1989年,主要有冶金、机械、轻工、化工4个行业。
  冶金 1963年,五岭公社将扎上街、裕后街、文化路的淘沙小组联合起来,办起五岭冶炼化工厂,以废金属、矿渣为原料,用土法冶炼成铝、锡、铜锭。1976~1979年,五岭蚊香厂改为冶金化工厂,兴建五岭有色金属材料厂、电线厂。利用街道工厂自产的粗金属锭,加工成电解铜、锡焊丝、锡焊条、铝胶线、铜芯铝线等产品。1980年,有冶金企业4家,职工143人,产值307万元,实现利润11.8万元。
  1986年,五岭有色金属材料厂与五岭金属压延厂合并为市金属材料制品厂,主要生产铝板、锌板、铜板等压延品。1987~1989年,北湖街道办事处和南塔街道办事处分别兴办市矿产品加工厂、矿产品精选厂和有色金属精选厂,主要精选黑钨、白钨、铅、锌、锡、铋等矿砂。1989年,共有集体冶金企业8家,职工272人,产品21种,产值1426万元,利税49.5万元,分别占街道集体工业产值的47%,利税的35.2%。
  街道冶金工业中,以市冶炼厂为龙头。该厂建于1963年,以一根扁担、两只土箕、三口铁锅起家,主要靠自身积累,逐步扩大生产能力。1967年,利用自产的铅、锌、锡、铜,加工保险丝、锡焊丝、避雷针等产品。翌年,被商业部列为定点生产保险丝厂家,年产各种类型保险丝400多吨。1973年,开始生产极片和蓄电池。1975年,将一座煤反射炉改为油反射炉,产品质量提高。产值由1965年的14万元提高到108万元。1979年后,进行技术改造,先后自制联合铸片机、电动甩干机、液压挤丝机、拉丝机、压丝机,改造搅拌机等设备,扩建厂房,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87年,厂长龙少云,被省二轻工业厅评为优秀厂长。1989年,全厂占地面积26.75亩,拥有固定资产净值61万元,机床20台,汽车2辆。职工86人(其中退休的27人)。实现产值427万元,利润9.8万元,交税5万元,上交管理费4.99万元。被省二轻工业厅评为全省区街企业先进单位。
  机械 1965年5月,五岭公社以各街道的修理小组为基础,组建五岭机械厂。此后,北湖公社兴办汽车配件厂、化工机械厂、变压器厂、蓄电池厂(以生产蓄电池极片为主)。至1978年,共有街道集体机械企业5家,职工329人,实现产值164万元,利润15.42万元。1984年后,除新办湘粤汽车维修中心和电器设备维修厂外,对原有机械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1985年,化工机械厂生产的化工弹簧、碳化塔水箱,汽车配件厂生产的散装水泥罐被列为省定点生产产品。是年,汽车配件厂生产的AA16型空气过滤器进入美国市场,年创汇20万美元。1989年,共有集体机械企业7家,职工442人,实现产值851万元,利税72.2万元,占街道集体企业产值的28.06%,利税的51.4%。
  街道机械企业中建厂较早的是五岭机械厂。该厂建于1965年,厂址在河街3号,由15名铁匠和手工业人员组成,仅有一间简易工棚,2台旧皮带车床,自建3座打铁炉,固定资产3300元,用手工生产农具、螺栓,修理人力车。当年,实现产值7.2万元,亏损2800元。1967年,迁至曹家坪路25号,与五岭冶炼厂合并,改名五岭冶炼机械厂,职工增至60人,固定资产增至9700元,主要生产文化铅、锡焊条、4寸水管阀等,完成产值24.26万元,利润2.12万元。1969年,地区机电公司按计划价拨给该厂金属切削机床10台,锻压设备2台,同时扩建厂房,增设2个车间,招收20名徒工,送外厂培训。生产保险丝,生产稳步发展。是年,该厂职工增至135人,完成产值107.65万元,实现利润1.28万元。1974年,五岭公社决定,析出冶炼车间,另成立冶炼厂。机械厂为了开发新产品,贷款24万元,购进6卡盘专用设备,结果新产品未成功,而传统产品水咀,有关部门又停止远销,工厂陷入困境。1979年,完成产值20.04万元,欠债30多万元。到1986年,完成产值41.98万元,负债47万元。1987年,在有关部门扶植下,走科技兴厂之路,引进技术,开发新产品,生产的铜火锅和不锈钢系列餐具,在北京、上海、沈阳等大中城市走俏,誉为“郴州火锅北京热”,工厂出现生机。1987~1989年,累计完成产值644.95万元,利润32.19万元。
  轻工 街道企业中的轻工企业,多为居委会所办,始于1958年。因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许多企业效益很不稳定。建于1965年的食品饮料厂,生产蜜饯罐头、汽酒、汽水、糖果等食品,1985年完成产值221万元,实现利税40.02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后由于国营、集体、个体食品饮料企业不断增多,在竞争中出现滑坡趋势,1989年完成产值177万元。积压产品36万元,亏损5万多元。
  1989年,全市街道轻工企业共有25家(其中居委会办的17家),共有职工624人,实现产值624万元,利税16.8万元,占街道集体工业总产值的20.57%,利税额的12%。
  是年,市软木纸厂职工周炳炎设计的颗粒粉碎机、软木纸压箱2项产品,获国家专利。
  街道轻工企业中以红卫服装厂较为稳定。该厂建于1980年4月,由红卫区自筹资金1万元,购置缝纫机20台,码边机2台,招工16名,租用文化路59号房屋作厂房和门市部,从来料加工到生产成衣出售。当年,完成产值7.34万元,利润1.23万元。1982年,在文化路126号开设成衣销售门市部,职工增至36人,完成产值18.05万元,利润1.51万元。1986年,在东街24号增设食品加工车间,生产糕点和子片糖。服装车间引进新型服装款式,开发新产品投放市场,销售收入达39.67万元创历史纪录。1980~1989年,共完成产值222.86万元,实现利税13.59万元。
  化工 街道工业中,化工企业起步最晚,曲折最多。1970年,五岭蚊香厂投产,生产盘香、棉纸香、卫生香、空气消毒香等。因产品滞销,1975年转产氧化锌、硫酸锌。1970~1975年,北湖人民公社先后兴办化工厂和氧化锌厂,由于原材料无来源和技术力量不足,一家转产,一家停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街道办事处对发展街道化工工业的可行性进行认真研究,从资金、原料、技术、设备的实际出发,重新调整产业结构。1979年,红卫区创办郴州粉笔厂,生产白色和彩色粉笔。1981年后,又增设纸箱车间、建筑涂料车间。1984年,南塔街道办事处兴办湘南化工厂,生产复合肥。1989年,北湖街道办事处兴办洗衣粉厂,主要生产“凤凰30”牌洗衣粉。是年,全市有街道集体化工企业3家,职工131人,完成产值132万元,实现利税2万元,占街道工业总产值的4.35%,利税额的1.4%。
  二、商业企业
  20世纪70年代初,街道居委会始办小型商业企业。1978年改革开放后,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个体商业全面发展。1984年,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开办华湘贸易公司,南塔街道办事处创办华南贸易发展总公司,下湄桥街道办事处开办望仙楼综合服务部。华湘贸易公司主要经营百货、五金、交电、化工原料,当年销售额20.57万元,盈利1.01万元,交税1.12万元。华南贸易发展总公司,主要经营布匹、呢绒、家用电器、日用百货、化工原料等批发和零售业务,并在乌鲁木齐、广州设有办事处,年销售额120万元,因经营管理不善,1984~1985年亏损38万元。望仙楼综合服务部,主要经营饮食、旅社。
  1985年,北湖街道办事处开办南华企业公司,设2个批发门市部和1个招待所。1986年,在清理整顿公司时,华湘贸易公司、华南贸易发展总公司,因不够办公司的条件停业。至
  1989年,全市有街道商业企业3498家,营业总额19396.8万元。其中街道办事处办的2家,有职工99人,营业额389.8万元;居委会办的74家,726人,营业额9983万元;个体商业3413家,营业额9024万元。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办的集体商业共有固定资产净值90.5万元。实现利润7.9万元,交税12.5万元,上交管理费6.4万元。
  街道集体商业中以南华企业公司较为稳定,经济效益较好。该公司于1985年由北湖供销门市部和北湖综合商店合并而成。位于国庆路20号,有职工51人。主要经营五金、交电、百货纺织品,当时仅有7.7万元流动资金,公司一开业,就把固定工资改为百元销售额工资含量包干、利润包干,继而实行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三挂钩的结构工资,在公司内部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各单位独立核算。核算单位有资金使用、人员安排、进货销货、残损商品处理、商品订价、工资分配等六个方面的自主权。同时,与温州联营电器产品,在桂阳、嘉禾、耒阳、宜章县和资兴市三都镇设立代销网点,使公司在激烈竞争中稳步发展。1989年,实现销售额302.3万元,利税6.5万元,自有资金34.0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7.64万元,与1985年比较,销售额增长14.1%,利税增长24.6%,自有资金增长164%。
  三、建筑企业
  街道建筑企业开办早、发展慢。1958年,居委会就成立房屋修建队,修补组。1963年,北湖公社将土石队和维修队合并,成立房屋修建队,有职工40人。1964年,五岭公社成立土石队和房屋修建队。土石队26人,承包护坡、涵洞等土石工程。修建队35人,上门修建,点工计酬。1969年,五岭土石队增至143人,完成产值4.86万元。北湖、五岭2个房屋修建队,因大批人员下放,产值剧减。1972年,北湖房屋修建队改为建筑工程队,有职工86人,完成产值6.8万元。五岭房屋修建队在北门岭购地14亩,建立队部。1975年后,3家建筑企业先后添置部分机械设备,开始承包工程,并附设预制构件厂。1979年,五岭土石队改为南塔建筑工程队,有职工371人,完成产值55万元。1981年,五岭房屋修建队创最好经济效益,实现产值254万元,利润7.3万元。1984年,南塔、北湖、五岭3个建筑企业分别改名为市第三、第四、第五建筑工程公司。随着城市房屋向高楼发展,标准日益提高,加上市外建筑队伍大量涌入,而街道建筑公司人员老化,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赶不上形势发展,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1985年起生产滑坡。
  1989年,3家建筑公司共有固定资产81.4万元,职工304人,完成产值341.7万元。除四建筑公司盈利1.5万元外,其余2家均出现亏损。
  第三节 经营管理
  一、供销
  街道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主要靠自找门路,自寻市场。较大的企业,均设立供销股、组,配备供销人员2~5人,小厂则设专职供销人员1~2人。1989年,全市街道企业共有供销员158人。
  原材料供应 1968年,五岭冶炼厂列为商业部保险丝定点生产厂家,所需纯锡由国家计划供应,每年200吨左右。1970年,汽车配件厂、变压器厂、化工机械厂纳入市计划,由市计委统一分配占总需求量7~8%的钢材和铜材。1983年后,钢材价格实行“双轨制”,计划分配给街道企业的钢材,均以议价购进。1984年,湘南化工厂开始生产复合肥,所需氮、磷、钾等化学原料,由省化工厅分配。其他企业的原材料则全部靠市场采购。1985年,国家放开农副产品市场后,街道食品饮料厂所需的粮、油、糖,均从市场议价购入;选矿企业所需的原矿,大部分要从外省、外地区采购。由于原材料多为议价购进,运费多,成本高,使街道企业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偏低。
  产品销售 1980年前,市场比较紧缺的产品,如保险丝、金属原材料、焊接丝等,大部分由国营商业经销。80年代以来,市场商品丰富,街道企业产品主要采取前店后厂,自设门市部,由供销员带样品到各地上门宣传,签订供销合同。
  二、劳动管理
  1958~1978年,城市公社和居委会办的企业,管理干部分别由公社和居委会任命,一般职工由企业自行从社会闲散人员和待业青年中招收,进厂后即为正式职工,中途不愿意干的,退厂自由。劳动报酬采取评定底分,底分活值或固定工分值,按出勤天数计算工资。1979年起,街道办事处直属企业,定为大集体企业,纳入市劳动计划,按《劳动管理条例》进行劳动管理,原有职工办理集体工和定级手续,新增职工,由街道办事处提出招工计划,报市劳动局批准后,在全市待业人员中招收,通过市劳动局办理手续。同时,建立职工档案和考勤考绩、奖罚制度。劳动报酬由工分制改为工资制,评定工资级别,生产工人实行计件工资,管理人员按岗位任务,实行计时工资。职工的劳保福利,参照有关国营企业和其他大集体企业的办法执行。退休金采取企业和职工个人相结合的办法,向保险公司投保。
  居委会办的企业,劳动管理办法由各居委会自定。
  三、质量管理
  1980年以来,街道办事处的工业企业,先后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制度,添置检测设备,配备质量检验员,按国家规定的有关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层层把关,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厂,企业产品质量逐步提高。1984年,市化工机械厂生产的R6510、B19—3、K16—03型化工弹簧,被省化工厅评为优质产品。1986~1987年,市食品饮料厂生产的桔子罐头,连续两年被省乡镇企业局评为优质产品。1989年,市汽车配件厂生产的弹簧钢板,质量好,行销全国26个省市,AA—16型空气过滤器被美国最高质检机构UR公司发给质量免检证书,出口美国。
  四、财务管理
  1970年前,街道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1970年,对街道企业进行全面整顿,把财务管理列为整顿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步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执行国家颁发的《集体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利润除照章纳税和上交主管部门的管理费外,留作企业积累,大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小部分用作集体福利,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1979年后,街道办事处直属企业,逐步推行成本核算、现金、原材料、产品管理制度,并与逐级进行目标管理同步,推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核算。较大的企业,车间设统计员、核算员、原始记录员。厂部按月进行财务活动分析,在降低原材料消耗、节约能源、减少非生产性费用,加速资金周转等方面找差距,挖潜力,提高经济效益。五岭机械厂,1966年与1978年比较,产值由7.12万元增加到41.77万元,利润由0.28万元增加到0.30万元,劳动生产率由0.11万元增加到0.33万元,利润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低于产值增长速度。1978年起,加强了管理。1989年与1978年比较,产值由41.77万元增加到282.85万元,利润由0.30万元增加到8.26万元,劳动生产率由0.33万元增加到4.42万元。利润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高于产值增长速度。
  1989年,街道办事处直属企业共有财务管理人员73人,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其中35人是大、中专毕业生或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48人评定为会计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