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27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水产
分类号: S9
页数: 2
页码: 360-361
摘要: 本节描述了郴州市1989年水产有天然鱼类63种,包括了育苗、池塘养鱼、水库养鱼、稻田养鱼等。
关键词: 郴州市 生产 水产

内容

1989年,全市可供养殖水面5446亩,有天然鱼类63种,主要经济鱼有:草、鲢、鳙、鲤、青、鲫、鳊、鲶、罗非、银鲴等10种,产鱼725吨,其中草鱼占48%。
  育苗建市前,鱼苗主要靠天然繁殖或从外地购进。1963年,市水产技术员文连生在湖南水产所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在市郊公社渔场大队第一生产队孵化点人工孵化草鱼、鲢鱼成功。从此,全市渔业逐步走上自繁、自育、自养的道路。1985年,市人民政府投资5万余元在市综合农场新建鱼苗孵化池。1989年,丁家坳农民朱昌美等人又办起个体鱼苗孵化池,孵苗成功。1989年,全市共有鱼苗孵化池4处,鱼种池面589亩,孵鱼苗4500万尾,年产大规格鱼苗400万尾,实现自给有余。
  池塘养鱼建市前,郊区农户养鱼,多为人放天养。1959~1961年,市人委会兴办环城鱼场,共有水面500亩,年产鲜鱼10多万公斤。嗣后,又发动农民开挖鱼池。至1975年,全镇共有成鱼池2754亩,产鱼17.7万公斤。80年代,市人民政府又拨专项周转金50余万元,在市综合农场建起排灌自如的渔业生产基地千余亩,在塘尾新建水面40亩的热带鱼类温泉越冬场,同时改造水深在1米以内的三类鱼塘千余亩。1989年,全市共有鱼池塘面积3154亩,共产鱼643.4吨。
  水库养鱼1959年,小型水库开始养鱼,因技术不过关,产量不高。1970年,仙岭水库开始养鱼,宜鱼水面1500亩。1979年后,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一些小型水库配建鸡场、猪场,肥水养鱼,产量有所提高。1982年,白鹿洞大队农民喻志国承包大队8.2
  亩的小水库水面养鱼,获亩产678公斤的好收成,被载入《湖南省1982年水库养鱼高产典型》一书。1989年,全市水库养鱼水面1703亩,产鱼29吨。
  稻田养鱼市境农民历来有利用稻田养鱼的习惯,春天在田里放鱼苗,待稻扬花,鱼吃稻花体肥肉嫩时便放水捉鱼,俗称“禾花鲤鱼”,尾重50~100克左右,亩产5~10公斤。农业合作化后,稻田逐步改制,加上施用农药除虫,稻田养鱼逐渐减少,有的队完全停养。1983年,高壁大队在市农业局的帮助下,开始恢复稻田养鱼,养鱼103亩,亩产25公斤,品种有鲤、草、埃及塘虱鱼等。此后,稻田养鱼逐渐增多。至1989年,全市稻田养鱼1000亩,产鱼25吨。市农业局在许家洞镇黄草村一组进行垄栽稻、萍、鱼新模式试验,水面33亩,亩产鱼53.1公斤。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