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26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业结构
分类号: F327
页数: 2
页码: 346-347
摘要: 本节描述了郴州市农业、农业综述以及发展速度、及农业结构等发展。
关键词: 郴州市 农业 农业结构

内容

1949年前,市境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粮食和蔬菜。50~70年代,强调“以粮为纲”,种值业仍占主导地位。1957年,城关镇农业总产值42.24万元,其中种植业36.41万元,占86.2%,而林、牧、副、渔业产值分别只占3.12%、5.47%、2.56%、2.65%。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在坚持以种植业为主的同时,安排一部分劳力从事林、牧、副、渔业,但所占比例仍小。是年,各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是:种植业75%,林业8%,牧业8.5%,副业6.5%,渔业2%。1960年,由于粮食减产,人民生活处于困境,人民公社集中主要精力抓种植业和畜牧业。1961年,种植业、畜牧业在全市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4.48%和15.17%,而林业和渔业却下降至1.39%和0.14%。后来,经过不断的探索、调整,加之生产队自主权的扩大,农业结构逐步向多样化发展,形成比较合理的格局。至1978年,全市林、牧、副、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分别上升到5.89%、17.29%、20.08%、2.59%,而种植业下降到54.15%。
  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富余劳力开始向农村工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等方面转移,产业结构出现新的格局。1984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2276.3万元,其中农副产值占57.97%,工业产值占23.88%,运输业产值占4.15%,建筑业产值占6.33%,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产值占7.67%。人均纯收入达330元。农村专业户、新经济联合体开始出现。是年,全市共有各种专业户256户,创专业收入148.04万元,商品收入16.4万元;新经济联合体16个,创纯收入17.7万元。1984年后,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至1989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上升到967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占40.01%,工业产值占17.99%,建筑业产值占13.66%,运输业产值占12.54%,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产值占15.8%。人均纯收入达661元,比1984年增加331元。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