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陶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24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陶瓷
分类号: TS
页数: 1
页码: 317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州市日用轻工业、陶瓷的发展1959年,资兴团结瓷厂并入。因规模扩大,场地不足,由湖南省工业厅、郴州专区、郴州市各投资20万元,在下湄桥新建厂房。次年,迁新址生产。同年,北湖公社利用力新瓷厂原厂房,兴办北湖公社瓷厂。
关键词: 郴州市 轻工业 陶瓷

内容

1949年前,城区仅有一家私营白瓷加彩作坊。1954年,郴县工商联陈垣甫、何桂萱等人,在城郊高壁村石门冲和坳上乡杉木塘发现瓷泥,送醴陵瓷厂试烧成功后,发动工商界集资9000元,从醴陵请来2名师傅,在北湖桥兴办私营工力瓷厂,有职工46人,当年生产戈三大碗、饭钵等3000件,产值2132元。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易名公私合营郴县力新瓷厂。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
  1959年,资兴团结瓷厂并入。因规模扩大,场地不足,由湖南省工业厅、郴州专区、郴州市各投资20万元,在下湄桥新建厂房。次年,迁新址生产。同年,北湖公社利用力新瓷厂原厂房,兴办北湖公社瓷厂。1962年,改为郴州市陶瓷生产合作社,隶属市手工业联社。1964年,力新瓷厂改为国营郴州瓷厂。1965年,临武瓷厂并入。1967年,该厂生产的白瓷饭钵,被评为中南五省优质产品。1974年,郴州瓷厂由生产粗瓷转向生产细瓷,其中五号油灯、湘南杯开始出口国外。1978年,全市陶瓷企业2家,职工561人,生产日用陶瓷器688.8万件,完成产值200万元,利润54.59万元。1987年,市陶瓷社因连年亏损并入市第二造纸厂。1988年,郴州瓷厂生产的工艺全白瓷“八骏马”和餐具“斗七碗”获省优质产品称号,出口产品增加到55种,销往美国、西德、瑞典、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家和香港地区。1974~1989年,累计出口瓷器2578.61万件,创外汇1625.83万元。1989年,该厂有固定资产363万元,职工875人,生产日用瓷1110.4万件,完成产值603万元,创利税18万元。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