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油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22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粮油加工
分类号: TS2
页数: 2
页码: 304-305
摘要: 本文介绍了郴州市食品饲料工业的粮油加工、大米加工、面粉加工、油料加工等。
关键词: 郴州市 饲料工业 食品

内容

一、大米加工
  清末、民国时期,市境沿用木砻、石碓、石碾等传统工具,以人力、畜力、水力作动力加工大米。城区从业人员最多时达70余人,除加工民用粮外,还加工军粮。直至民国37年(1948),城区光华电灯公司成立后,始有以汽车引擎为动力的砻谷机碾米业。
  1949年冬,郴县人民政府企业科在城关区兴办郴州、人民2家国营米厂。1950~1952年,城关区工商界又先后兴办自力、湘南、生活、公益、向群等5家私营米厂,共有从业人员60人,砂砻、木砻机22部,砻谷机4台,碾米机7台,汽车引擎7台,电动机1台,总动力205千瓦,每月砻谷1250吨,碾糙米1022.5吨。1953年12月,郴州、人民2家国营米厂合并为郴县碾米厂,址设南街(今苏仙影剧院内),隶属郴县粮食局,有职工14人,年产大米2297吨,产值59万元,创利润5万元。1956年公私合营后,湘南、自力2家米厂并入郴县碾米厂,其余3家私营米厂相继停业。1959年,郴县碾米厂移交郴州市,并迁址山川塘新建厂房,改名市第一大米厂。是年,市第二大米厂在马家坪竣工投产,设备由省粮食厅从长沙已歇业的私营米厂调入。1960年,2家米厂共有职工133人,加工大米24458吨,产值472万元,创利润17.8万元。1963年,市第一、第二大米厂合并为市大米厂,址设马家坪,有砻谷机1台,碾米机1台,提升机3台,20马力柴油机1台,40千瓦电动机1台,固定资产6.13万元。1972年,国家投资50万元对该厂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提高2倍,大米质量提高。1982~1985年,该厂再次进行扩建改造。1985年,有职工124人,加工大米2.49万吨,产值801万元,创利润62万元。尔后,因周边各县调入本市米多谷少,大米加工量逐年减少。至1989年,全厂有固定资产净值68万元,职工119人,加工大米1.47万吨,完成产值429万元,创利润32万元。
  二、面粉加工
  清末、民国时期,市境沿用石磨加工米粉、面粉。1950年,城区北湖路兴办一家私营联兴面粉厂。1954~1955年,歇业2年。1956年,公私合营后转为国营企业,隶属郴县粮食局。1962年7月,该厂上交专区粮食局,并选址马家坪新建厂房。1963年投产,改名为郴州专区面粉厂,有职工65人,日产标准面粉35吨,年生产面粉6711吨,面条453吨,完成产值219万元,利税23.6万元。1979~1982年,该厂先后两次更新改造设备和工艺,产量、质量不断提高。1986年,又投资1474万元,选址同心桥再次进行扩建,并从意大利奥克里姆公司引进一套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日处理小麦200吨的自动化生产线。1987年,竣工投产,红芙蓉特制一级面粉被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1988年,晏乐牌玉带面条又被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是年12月,上述两个产品分别获全国博览会银、铜牌奖。1987~1988年,该厂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粮食系统先进单位,厂长侯广钊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企业家。
  1989年,全厂有职工342人,加工面粉32650吨,面条4355吨,完成产值2231万元,实现利税458.91万元,成为全省粮食系统骨干企业,经济效益在全省同行业中处领先地位。
  三、油料加工
  市境盛产油茶、油桐。历史上加工油茶、油桐一直沿用木榨,依靠人力、畜力或水力进行。1958年后,郊区社队油榨坊相继改用铁制榨油机榨油。年产茶油50~80万公斤。
  除交售国家外,主要供农民食用。从1960年起,市大米厂始以米糠为原料加工糠油。1989年,有榨油机18台,产糠油131.8吨。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