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卷烟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22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卷烟工业
分类号: F426.89
页数: 6
页码: 298-303
摘要: 本章介绍了郴州市的卷烟工业包括了原料、生产、设备、工艺、产品、销售的生产发展历程及现状。
关键词: 郴州市 卷烟工业 工业

内容

民国29年(1940),岳州(今岳阳)人袁炳麟,集资近万元,在郴城裕后街开办湘北烟厂(又名巴丘烟草公司),有员工12人,手工生产卷烟。民国31年,郴县人曹炳麟,在干城街开办华成烟草公司,有固定工7人,临时童工30人,手工卷烟。因时局动荡,湘北烟厂于民国33年迁走。
  1950年,郴县专区公安处在中山北街开办中国美丰烟厂,年产卷烟60~100箱。1951年,郴城商人南解阜、何桂萱等集资8000银元,在文化路开办联营湘南烟厂,有员工25人,年生产卷烟322.5箱。因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两厂分别于1952年、1958年停办。
  1960年,市人委会利用湘南烟厂的设备,在中山北街兴办地方国营郴州烟厂,有职工40人,日产卷烟250条。1961年,长沙华中烟厂迁入郴州,与郴州烟厂合并为公私合营郴州华中烟厂,址设文化路文庙(今地区机械局院内),有职工303人,固定资产净值25万元,生产设备16台,当年生产卷烟7613箱,完成产值140万元。1963年7月,改为国营郴州烟厂,隶属郴州镇。是年底,上交轻工业部烟草公司。1964年8月,恢复公私合营,仍隶属郴州市。1965年,生产卷烟28146箱,完成利税584万元。1966~1970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正常生产秩序遭到破坏,但全厂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坚守岗位,生产仍有发展。1970年,生产卷烟61306箱,完成利税1234万元。1973~1978年,在飞机坪新建厂房21500平方米,添置设备41台,年生产能力增加到30万箱。1978年,职工增加至1163人,生产卷烟13.3万箱,完成产值6666万元,利税4312万元。1984年,改名为湖南烟草公司郴州卷烟厂,隶属省烟草公司。1986~1990年,列入中国烟草总公司重点技术改造厂家之一,批准立项的技术改造项目17个,在七里大道扩建新厂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厂长朱国祯在厂党委、行政、工会的配合下,确立“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经营思想,深化改革,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发职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使全厂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88年,该厂跨入全国500家大企业行列,其销售额排列第181位。在其中的53家大烟厂中,排第19位。1989年,有职工2596人,生产卷烟40.34万箱,完成产值32441万元,利税31601万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9.63%和75.18%。与1978年比较,产量增长2倍,产值增长3.6倍,利税增长6.3倍。1990年,被命名为国家二级企业。
  第一节原料
  1949年前,市境及邻近各县均不产烤烟,卷烟原料以广东南雄晒烟和河南烤烟为主,配本地晒烟和宁乡漂叶。1952年,桂阳县试种烤烟成功,并推广到郴县专区多数县。1954年后,市内卷烟生产逐步采用本地区自产烤烟作原料,但仍以广东、河南烤烟为主。1960年,郴州专区烤烟减产,外省烤烟供不应求,郴州卷烟厂曾在原料中掺用荷叶、玉米叶,制成“代制品”香烟供应市场。1962年,烤烟原料来源缓解,“代制品”香烟停止生产,并逐步改为以本地烤烟为主、外省烤烟为辅生产卷烟。1961~1979年,郴州烟厂购进烤烟原料总量中,本地烤烟占75%,云南、贵州、河南三省烤烟占25%。1981年后,该厂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开始生产混合型卷烟,除继续购进本地区及云南、贵州、河南三省烤烟外,还增加黑龙江、山西两省的烤烟,但仍坚持以桂阳烤烟为主。1980~1989年,烟厂购进烤烟总量中,本地区烤烟所占比重上升到83.33%,外省烤烟所占比重则下降到16.67%。由于烤烟价格上涨幅度很大,80年代与60年代相比,每吨烟价由2200~2250元猛涨至3200~3400元,其中外省烟叶比本地烟叶每吨价高50~200元。
  1978年,地区烟草公司为给烟厂多提供优质烤烟,在市内刘仙岭兴建一座烟叶复烤厂,设计生产能力为年复烤3600吨。1978~1989年,共复烤烤烟3万吨。复烤后的烟叶,内在质量有较大改进,使烟叶醇化,增色增香,水分均匀,质地纯净,可长期存放不霉变。
  第二节 生产
  一、设备
  1949年前,城区先后开设湘北烟厂、华成烟草公司和8家现卷现卖卷烟摊,均为手工制作,生产设备为木质卷烟机、切烟箱、烘烤箱和剪刀。
  1950年,郴县专区公安处开办中国美丰烟厂,始用简易机器卷烟,有铁木结构卷烟机、切丝机各1台。1951年,湘南烟厂开办,从长沙购进铁木结构卷烟机2台,切丝机1台。1961年,长沙华中烟厂迁入郴州与郴州烟厂合并时,有10寸口径切丝机4台、旧式卷烟机7台、简易小包装机4台(其中简易铁木混合机2台),发酵、真空回潮、除梗、制丝、包条等工序,都是手工操作,只能生产丙级香烟。以后,郴州卷烟厂逐步扩大,设备不断增添。1965年,购进2台国产仿德式切丝机,替代10寸口径切丝机,新增包装机2台,选叶、除梗等工序仍用手工操作。1980年,该厂固定资产净值达到594万元,厂房面积扩建到4.7万平方米,生产设备不断增加,有切丝机8台,卷烟机49台,包装机18台,接咀机12台,金属切刨机床23台,载重汽车15辆,基本实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生产,年生产能力由1961年的1.5万箱增加到20万箱。但主厂房和辅助用房布局零乱,迂回运输严重,生产设备配套性能差,且多为国产50和60年代的落后设备。
  1980年后,郴州卷烟厂确立“技术装备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外向型企业”的目标,制定技术改造的总体方案,建立技术改造领导机构,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并发动职工改造落后设备。1987年,围绕降耗节能,扩大设备功能和开发新产品,开展以改善设备性能和提高设备使用率为重点的改造和改革,完成有价值的技术改造72项,创效益250万元。1989年,全厂已拥有固定资产净值3709万元,有房屋149栋,建筑面积13.44万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56栋,5.25万平方米。
  卷烟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实现机械化,主要设备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有从英国、意大利引进的制丝生产线1条,接卷包装设备13台(套),装盘、卸盘机各3台。国产卷接包、真空回潮、打叶、润叶、蒸梗、压梗、切丝、烘梗丝、加香、卷烟、接咀、包装、透明纸包装、条包、硬合条包、烟支处理、咀成型、裁纸等设备234台(套),各种会切设备35台(部),电梯3部。供电设备1000伏安和560伏变压器各1台,供电线路3.5公里。给、排水设备有输水管道4.55公里。供气设备有蒸气锅炉5台,总蒸发量为每小时20吨,蒸气管道2.3公里。压缩空气设备有氨压缩机3台,氟利昂压缩机6台,风管总长1.5公里。制冷压缩机10台,风管总长1.5公里。交通运输设备有各种汽车55辆。通讯联络设备有200门的电话总机1台,自动电话120部,16对中继线,厂内电话电缆总长11.5公里。
  二、工艺
  1949年前,私营烟厂系手工卷烟,工艺简单,操作技术由师傅口授,没有工艺规程。
  1961年后,郴州卷烟厂的规模日益扩大,机械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生产工艺逐步实现规范化。1986年,烟厂成立工艺管理科,对各种工艺标准和工艺规程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1987年,根据国家颁布的《卷烟工艺规程》,正式制订《郴州烟厂工艺管理规程标准》。明确全厂工艺技术管理由主管副厂长领导,总工程师室具体组织,实行工艺管理科和车间两级管理,并编制全厂工艺流程简图。按工艺流程图,制订《郴州卷烟厂工艺规程》,对工艺任务、采料标准、制造规格、工序质量标准、操作要求、岗位责任制和工艺纪律分别作出具体规定,由全面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实施。为确保《工艺规程》的贯彻执行,全厂建立三级控制站,车间配备专职工艺员。全厂按职工总人数3%的比例设立工艺、质量检查员,并配备仪器装备。
  三、产品
  1949年前,市境卷烟主要产品有金凤、白金龙、大炮台、老刀等牌号,最高年产量100箱。1951~1960年,生产抗美、大鹏、长征、红桔、南塔、春等牌号卷烟,均为低档烤烟型产品。1969年,郴州烟厂研制成功乙一级烤烟型苏仙桥牌香烟和甲级烤烟型洞庭牌香烟,生产12296箱,其中甲级烟29箱。1970年,卷烟厂成立日常配方化验室,开始探索由横式配方转向竖式配方,研究以桂阳烟叶为主的单一配方,试制郴州、湘南牌香烟获得成功。1973年5月,70×2.8士2mm精郴州牌,在湖南省名烟、名酒、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一类品。此后,进一步优化配方,于1975年生产出81mm过滤咀郴州牌香烟。
  1978年9月,81mm湘南牌香烟,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卷烟评比会上,名列8个参评甲级烟牌号的第二名。
  1981年,为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开始进行混合型卷烟的研制。1984年,成立理化测试中心,配备6名专业人员,从事新产品开发和日常配方等工作。1985年,又生产84mm过滤咀郴州牌香烟和甲二级烤烟型84mm过滤咀湘南牌香烟,实现产品多规格、系列化。1986年,测试中心改为烟草科学研究所,人员增到19人,运用先进技术,参照国际标准,开始研制新混合型低焦油卷烟,试制出低焦油疗效型时珍牌卷烟,焦油含量每支13.5mg,为全国第一个新混合型低焦油卷烟品种。接着,又把与人参类似化学成份的中草药绞股蓝作添加剂,引入卷烟制作中,于1988年研制成功又一低焦油疗效型绞股蓝卷烟,荣获湖南省经委1988年技术开发优秀新产品称号。时珍与绞股蓝2个牌号卷烟,经湖南医疗管理部门和湖南省中医学院等8个单位临床试验与鉴定,确认时珍烟具有镇咳、祛痰、平喘等功能;绞股蓝烟具有部分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吸烟对呼吸道的刺激等作用。
  1962~1989年,郴州烟厂先后生产出42个牌号,5个规格(27×70mm、81mm、84mm、90mm、100mm),4种类型(烤烟型、薄荷型、混合型、新混合型)的卷烟。火炬、五岭、湘南、郴州、分外香、四连冠、相思鸟、乐福、时珍、绞股蓝等10个牌号卷烟,分别获省优、行优、部优产品称号。
  第三节 销售
  1949年前,市境私营烟厂的产品,由私商批发和零售商贩销售。个体手工卷烟户则自产自销,现制现销,价格自定。
  新中国成立后,除私商和个体工商户继续销售外,国营贸易公司也经营卷烟。1953年,专区、郴县成立烟酒专卖公司后,与烟厂订立产销合同,产品由专卖公司包销,专卖公司再批发给供销合作社和零售商店。1961年后,郴州烟厂的产销纳入计划管理,由计委核定价格,厂设供销股,按计划组织供销。1962年,由于卷烟供不应求,实行凭证控制销售。1963年,由平价改为高价。1965年,卷烟市场趋向缓和后,恢复平价销售。
  1975年,厂供销股改为供销科。由于卷烟生产迅速发展,1982年卷烟市场供过于求,产品滞销。为走出困境,烟厂单独设立销售科,配备14名销售人员,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并先后派出44个调查组、175人次,分赴12个省、市,55个地区,283个县镇,700多家商店,察看了100多个仓库,就郴州卷烟厂的产品质量,库存情况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并对产品主要销区和次要销区的销售趋势、市场占有率、节日销售形势、新产品市场开发、产品商标更改后市场销售趋势、老牌号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预测,为生产和销售提供依据。
  1984年,郴州地区烟草公司和专卖局成立,烟厂的产供销、人财物正式纳入国家烟草专卖管理体制。1985年,郴州烟草公司开始经营卷烟,坚持既“专卖”,又“搞活”的方针。烟厂先后与省内93家烟草公司和18个省、市的烟草公司建立销售关系,供销量逐年上升。1986年,销售卷烟36.83万箱,比上年增长7.68%。其中甲级烟3.23万箱,比上年增长46.7%;乙级烟15.79万箱,比上年增长31.37%。咀烟销售量为8.23万箱,比上年增长46.73%。1989年,共销卷烟40.34万箱,其中甲级烟6.26万箱,乙级烟19.12万箱。与1986年比较,销售总量增长9.53%,其中甲级烟增长销量93.81%,乙级烟销量增长21.09%。销售咀烟19万箱,比1986年增长130.86%。1989年,销售收入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9%。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