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建筑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211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建筑业
分类号: F407.9
页数: 7
页码: 285-291
摘要: 本章郴州市城市建设建筑业概括了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管理、建筑物选介。
关键词: 郴州市 城市建设 建筑业

内容

早在西汉初年,郴州城便开始有建筑工匠。至民国末期,城区建筑业已有一定规模。
  1949年,有营造厂7家,泥木行35家,木作坊58户,油漆业10户,共有从业人员300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建筑队伍有较大发展。至1989年,全市有建筑施工企业27家,建筑设计机构3个,工程勘察队2个,共有职工4351人。据9个主要施工企业统计,全年完成建安工作量4665万元,竣工面积14.77万平方米。经过40年的发展,建筑工艺及施工技术也有明显进步。特别是9家主要施工企业的机械化施工程度有很大提高,在垂直运输、混凝土搅拌、震动、夯实、砂浆合制、推土、木工及钢筋制作、焊接等方面,都已由机械代替手工操作。在建筑工艺方面,不仅一些传统的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在主体结构、基础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艺等方面,大胆推广和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节 勘察设计
  一、工程勘察 清末、民国时期,郴州民用建筑多为一至二层的砖木结构,地基承载力不大,都未进行工程勘察,由泥木工凭经验施工,基础一般挖至老土三公寸。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区房屋建筑多为二层以下的砖木结构,工程勘察仍沿袭传统方法。60年代以后,厂房及高层建筑增多,对基础工程提出了高的要求,市内始用钻机进行工程勘察。1966年,地区兴建棉纺厂首次邀请408队进行部分厂房工程地质钻探。尔后,地区建筑勘察设计院、核工业部中南302工程勘察公司、地区水电勘察队及地区林业勘察队等单位都分别为郴州市的建筑工程进行过部分地质勘察工作。1982年,市规划设计室组建工程勘测队,担负全市民用建筑工程地质钻探。至1989年,该队共完成工程钻探进尺6866.4米,工程测量15平方公里。
  二、建筑设计
  清末、民国时期,城区无建筑设计机构。民用建筑均由工匠或掌墨师凭实践经验绘制简单草图施工。民国32年(1943)、36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及省立郴县医院在郴州兴建,分别由省教育厅、省卫生处提供设计图纸。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区一般民用建筑,仍沿用传统方法施工。较大的建筑由有设计能力的施工单位负责设计。1958年,郴县专署基建局成立后,组建全区第一个承担建筑设计的设计科。1961年,市基建局组建设计组,配有设计人员4人。1964年,市内精简机构,设计组被撤销。1971年恢复成立设计室,负责市内民用建筑与交通工程的设计。1983年后,地、市设计机构分别定名为地、市建筑勘察设计院。至1989年,市内有全民建筑设计机构3家,其中乙级两家、丁级一家。有职工7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15人。
  市内设计单位组建以来,不仅承担大量的民用建筑设计,而且完成许多高难度的设计任务。1985~1989年,先后有15个设计项目获省、地优秀设计奖。其中:苏仙观修复工程、郴州体育基地排球训练馆获省二等奖,市青少年宫、体育基地高层运动员宿舍等6项设计获地区一等奖,叉鱼亭等5项设计获地区二等奖,地区招待所三栋楼等2项设计获地区三等奖。
  第二节 建筑施工
  一、主体结构
  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区的房屋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1956年,兴建西街百货商店,开始采用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1964年,兴建北湖商场,部分主体结构首次采用框架结构。以后,市青少年宫、市农贸中心、市粮贸中心、地区防疫站检验大楼、郴州体育训练基地运动员宿舍以及商业大厦等大跨度、高层次的建筑,都采用框架结构。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在进行郴州卷烟厂厂房、黄麻纺织厂锯齿形车间及宿舍、地区棉纺厂厂房建筑时,先后采用合成式装配和大板结构。
  二、基础工程
  市境工程地质复杂,有粘土层、坡积、残积层,以及洼地淤泥地带。50年代的民用建筑,最高不过4层,荷载不大,天然地基便可满足要求,基础施工多采用人工开挖的作法。随着城市建筑物趋向高层发展,对基础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970年,地区工程公司曹剑三工程师,开始对爆扩挤土砂桩加固弱土地基进行试验,并在该公司新建的宿舍施工试验中获得成功。1977年后,该项成果在卷烟厂、影剧院等基础工程中被广泛采用,并在1978年获全省科技成果奖。1985年,兴建商业大厦,由于勘察失误,使19层高的主体工程正座落在基岩断层上下交接的破碎带。为安全可靠,改变原设计,采用混凝土钻孔桩基础技术,使钻孔桩直插下盘可靠的白云质灰岩上,保证了该大厦高层部分顺利施工。
  三、屋面工程
  20世纪50年代初,市境房屋屋面施工,仍以双坡屋面为主,使用木屋架盖青瓦,少数建筑用红平瓦排水,隔热保温采用木质泥条粉刷天棚。60年代初,市内开始使用钢性防水平顶屋面,用架空板保温隔热,四周用檐构集成落水,落水管直通地面。70年代后,新型结构的屋面施工技术广泛应用。1974年,郴州卫校学生宿舍使用砼预制大瓦屋面。
  1980年兴建的体育基地排球训练馆,第一次采用钢网架屋面新技术,网架跨度35×45米,高度2.5米,架弦焊接尺寸3.535米,钢板的焊接由两块带企口的钢板对插焊成。采用塑板吊顶天棚保温隔热,防水坡度3%,屋面荷载:中间125公斤/米,周围258公斤/米,由32根砼柱支撑,搭满堂红钢架并装就位,使用效果良好。此外,大型预应力槽板屋面亦为大型工业厂房广泛使用。
  四、机械施工
  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市境建筑施工均采用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60年代初,开始使用机械施工。1960年,专区工程公司在专署招待所工地地面施工,首次使用磨石机。
  1964年,郴州建筑公司在北湖商场施工,使用0.5吨平台吊提运材料。70年代后,随着建筑物向高层发展,大量建筑材料仍采用木竹搭设的长坡道人力运输已不相适应。1974年,兴建地区公路总段办公大楼时,首次采用大型塔式轮胎吊(吊运量6吨,吊高21米,吊运直径16米)吊装大型预制构件等材料。1979年,兴建郴州剧院,由于施工场地所限,机械设备不能进入现场,加之周围房屋密集,“扒杆”也无法拉线定位,致使24米跨度的钢屋架不能及时吊装,施工单位郴州建筑公司首次应用钢屋架组装起吊滑行施工技术,顺利完成了吊装。进入80年代,市内主要施工企业的垂直运输、混凝土搅拌、震动、夯实、筛沙、砂浆合制、木工及钢筋制作等工序,均使用了机械操作。一些单位还相继使用8至25吨汽车吊、80吨/米塔吊、轨道式塔吊等大型施工机械。
  第三节 建筑管理
  一、管理机构
  民国29年(1940)1月,郴县政府设立建设科,管理公路、交通、水利、矿业、工程、建筑等业。
  50年代初,郴县曾设劳动调配所,主管土木工程队和建筑工程队。1959年12月,市基建局成立,后改为基建交通局。1975年9月13日,撤销基建交通局,分别成立镇交通局和城市建设局。1980年10月,市城建局析出市建工建材局,直接管理建筑建材市场。
  1981年,市建工建材局易名为郴州市建安建材公司,1983年,又改名为郴州市建安建材工业公司。
  二、建筑市场管理
  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区建筑市场以私营营造商为主。建设单位通过招工比价选定施工企业或委托某一施工队伍承包工程。1955年,楚宁等6家私营营造厂私招乱雇,滥揽工程,偷工减料等不法行为严重。郴县人民政府吊销了这6家营造厂的执照,重新组建“私营郴县工联建筑工程厂”,并清退1464人回农村生产。1958年,国家实行计划性封闭型市场后,由市基建管理部门根据所属企业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下达施工任务和材料计划。1978年,市建安建材管理站根据市革委(1978)41号文件精神,对市属以下建筑安装单位实行“统一安排,统一平衡,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结算”的管理办法,不准私揽工程,越级施工。1979年后,市内建筑市场在国家指导下开放。市建委在“保护竞争”的原则下,规定外地进市承包工程的施工企业,必须到市建筑管理站登记注册,核验“企业资质等级证”、“营业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符合条件者,方可换取“进市承包工程许可证”。1985年统计,市内有注册的外地施工队伍共58个,其中乡镇建筑队伍46个。1986年,市建委为进一步整顿建筑市场,对全市129个建筑项目进行清查,查出无证设计项目26个,越级施工工程20个,无建筑许可证的工地50个,并清出4个不符合施工条件的建筑队离市。1986~1988年,外地乡镇建筑队在市内完成建安工作量5887.66万元,为市属6个建安企业同期工作量的1.7倍。
  三、招标投标
  1984年,市内开始试行招标投标制,并成立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领导小组。1987年,地区建设银行、定额站、市计委、建委、建安建材工业公司联合制定《关于郴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暂行规定》,强调招标投标一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至1989年(其中1986、1987年两年中断),共完成建筑工程施工招标14项,投资金额1900万元,降低造价3.6%,缩短工期7.19%。
  四、工程质量监督
  民国时期,郴县政府对工程质量有“建筑工事完竣后,建造人三日内呈请政府派员查验”的规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由建设单位派员监督施工。1958年,建筑主管部门制定工程质量监督、检查、验收制度。但由于存在重进度、轻质量的思想,工程质量事故仍时有发生。1959年兴建的专署招待所,前门大厅弧形外墙偏斜差达19.3厘米,超过允许偏差规定3厘米。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后,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工程质量事故明显减少。80年代初期,建筑市场开放,因管理工作未及时跟上,工程质量事故又有增多。1980~1985年,便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6起,其中建筑物倒塌4起,砼预制构件折断2起,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余元。1985年,市建委设立工程质量监督站,专司质量监督检查。至1989年,受监工程430个,合格率达96.3%,其中优良工程23个。
  五、施工安全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市境建筑企业,都制订安全制度和施工机械操作规程,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定期发放防护用品。地区工程公司、市第一建筑公司等单位还设置负责安全施工的生产技术科室,配备了专职安全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规定建筑物达3层者必须挂安全网,工人进场作业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戴好安全帽和手套,禁止在工地穿拖鞋。
  80年代建筑市场开放后,农村建筑队进城承包工程日益增多,由于缺乏安全操作知识,加上管理未跟上,导致安全事故增多。1984~1985年,共发生塌方、跌落、机械伤人事故9起,死亡2人,重伤4人,轻伤1人。1986年,市建安建材工业公司、市质监站为农村建筑队培训一批施工安全员,并制订定期检查制度,安全事故显著减少。
  第四节 建筑物选介
  一、古代建筑
  苏仙观
  位于城区东北的苏仙岭顶峰,又称“顶观”。始建于唐代。尔后虽屡有修葺,但仍已残败,“文化大革命”期间更遭破坏。1981年,经湖南省建委批准,按宋代建筑式样进行修复,历时一年零四个月,耗资59.3万元。修复后的顶观,面积为2050平方米,分大殿、观景台、山门等3部分。建筑造型采用《宋营法式》与湘南古典建筑的传统工艺相结合。单体项目的斗拱、飞檐翘角、吻兽、轮角、线条、梁柱均按宋式,硬山、装修、彩绘、木雕均按湘南传统工艺。
  大殿:主体分设3厅,用枣红色雕花木格门分隔,上厅立有苏仙玻璃钢像,中厅为香火焚烧地,前厅供游客休息。大殿两旁各设厢房一栋,进门右厢称“东海”,左厢称“西湖”。东海原为僧尼住所,民国时期曾囚禁张学良将军,现辟为“屈将室”。西湖原亦为僧尼住所,现辟为游客接待室。修复后的大殿,硬山顶布黄绿色琉璃筒瓦,屋脊中置宝葫芦,原木架、木柱均改为砼柱,式样仿木做法,后墙磨口照原样修复。
  观景台:原为香客客房,修复时改为观景台,设有三面回廊。廊道为水泥地面,廊顶盖棕色及天蓝色琉璃筒瓦。栏杆均仿古式28根圆砼柱仿木做法。游客可于此俯瞰全城风光。
  山门:宽10.5米,门的两厢设有两尊把门将军塑像,门头上书有“天下第十八福地”字样。
  南塔
  位于城南南塔岭之巅。始建于北宋,清乾隆八年(1743)重修,是一座七层、四面、八方的砖石结构建筑。
  南塔全高24.8米,基高1米,正面朝南,东南西北四面各有拱门,底层南北拱门宽85厘米,东西拱门宽76厘米。从二层起,塔身直径、边宽、墙厚的尺寸逐层递减,塔的各层有石斗拱,石板,飞檐,正南七层拱斗门额有红石横匾,上三层转角斗拱悬有铁钟(今无)。
  南塔墙身为夹墙,均用青砖白灰平砌,墙心中空,各层无楼,有石级螺旋梯上升,可登至四层。游客从拱门可向外远眺。
  二、近代建筑
  广肇会馆
  位于干城街104号。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原建筑上中下三栋连结,占地702平方米,建筑面积1305平方米,均采用当地材料砌筑。屋面为青瓦,外墙采用石基厚砖墙(50厘米),内厅用石鼓垫底,圆木柱(40厘米直径)承重,木排支撑连接,底层平面宽敞,中间设有天井,采光自然,净高4.86米;二层为木楼板,中间迂回走廊,设有单双客房,层高2.7米;三层属杂房,层高1.8米。三栋按自然地形布局,呈不同高层,采用侧门楼梯连接各栋过道。外墙为歇山屋顶,飞檐翘角,正厅花雕杆木门头,窗罩塑有吉祥图案花饰,古式花格窗,具有浓厚湘南建筑特色。
  会馆因年久失修,墙身倾斜。1983年,市房地产管理局按原外貌改建成居民住宅,共23套,底层为两间商店。改建后,会馆较原建筑增加面积320平方米。
  惠爱医院
  位于东门口,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为美国人投资建造。现为地区美术印刷厂职工宿舍。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938.23平方米,建筑造型、平面布局按西式楼房设计。一、二层四方均有回廊,中间南北通道和楼梯间宽敞舒适。三层为封闭式板木装房,备有天窗采光通风,西面房间设有壁炉,砖砌烟囟高出屋面,屋面四坡自然排水,底层地板下有地垄层,高于地面50厘米,防室内潮湿。建筑不仅具有西式特点,还富有地方色彩,如屋面山墙走曲线,配以飞檐翘角,叠瓦头,为郴州城区首座中西结合的建筑。
  三、现代建筑
  排球训练馆
  位于体育路国家郴州体育训练基地院内,建成于1987年。是一座由国家体委投资,采用中国园林建筑传统手法,结合体育建筑特点,以排球训练为主,兼顾其他体育训练项目的群体建筑。总建筑面积2360平方米,分为大馆、小馆和前厅三个组成部分。大馆长45米,宽35米,高12米,建筑面积1575平方米,可分隔为三个排球场,训练时互不干扰。小馆长30米,宽16米,高9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大小馆房顶均采用钢网架焊接技术,砼平顶屋面塑料油胶。地面为架空双层硬木纹地板,光洁度、弹性良好。前厅建筑面积305平方米,设有休息室、资料室、录相室、展览室、会议室、办公室。馆房外,东面有青竹、桂花点缀其间,南、西两面有高大樟树环绕。北面为大门,门前配有假山、水池、喷泉等不同体量的景点建筑。借远山、纳近水,环境清幽,形成一个舒适的内庭。
  商业大厦
  位于国庆南路,建于1989年。是湘南第一座19层、顶层为旋转厅的综合性商业大楼,楼高62米,建筑面积13796平方米,土建造价464万元。
  大厦分高低两部分。高层主楼,一至三层为宴请雅座,四至五层为亭式茶座、舞厅、会议室、办公室。六至十五层为高中档客房,附有小型会议室。顶层为旋转厅。有高层电梯及中央空调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外墙面采用喷塑新材料,呈乳白色。
  底部三层为营业商场,厅内宽敞明亮,水磨石地面,钙塑板天棚。底层外墙为白灰色大理石贴面,二至三层临街外墙为茶色玻璃幕墙。
  郴州卷烟厂主厂房
  位于七里大道南端,1988年落成。厂房三层,高26米,建筑面积21134平方米,土建造价预算814.58万元,框架结构。
  该厂房设计造型新颖。屋面采用大型预应力槽板,塑料油胶渗珍珠岩粒(1.3u/m)涂面。楼地面为水磨石嵌铜条及玻璃条。基础采用钻孔灌柱桩钢筋混凝土承台梁基础。上、下车间均用电梯连接送料,第一层为切丝车间,第二层为普烟车间,第三层为咀烟车间。
  车间天棚装有轻型龙骨吊顶,石膏板装饰。并配有供气、供电、供水及空调系统。外墙装饰,贴白色带彩点状玻璃马赛克。前楼为铝合金镶茶色玻璃门窗。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