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市内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19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市内交通
分类号: U121
页数: 1
页码: 271
摘要: 本节城市建设市政建设市内交通清末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市内交通 郴州市

内容

清末至民国初期,市境客运工具仅有轿子。城内有轿行2家,多为官吏富商租乘。民国17年(1928),城区始有人力车。民国24年,曹金诗等人合伙开设人力车公司。至民国36年,人力车增至50辆。
  新中国成立后,轿行因无人乘坐而停业。人力车行在1956年加入搬运服务社,从事客货运输。1958年,人力车全部改成三轮脚踏车。1960年,市交通科将2部旧客车改装成公共汽车,在城内运行,因车况破旧,乘客不多,仅运行半年便停开。1971年,市内组建人民汽车站(公共汽车公司前身),购进广州牌公共汽车一辆,设营运线路2条,共13公里,均从燕泉路发车,一至火车站,一至新桥,票价为0.04~0.15元/人。1973年,市内公共汽车增至5辆,营运线路增至5条,总长45.2公里,年客运量增至100万人次。
  1978年,公共汽车发展到20辆,营运线路增至12条,计176.1公里,郊外线路延伸至郴县马头岭、街洞、栖凤渡、塘昌、陈家湾、白露塘、鸦市坪、雷溪坝等地。年客运量增至469.6万人次。80年代,随着经济改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内客运量骤增,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且有的乘客对定时运行的公共汽车感到不满足,希望有较公共汽车更为灵活、更为方便的交通工具。1981年,市公共汽车公司组建出租车队,配有小车8辆,做到随喊随开。市内一些单位的专用大型客车,也开始投入社会运行。1984年,个体户出租车应运而生,并于1988年联合组成“市出租汽车公司”。1988年,市内出现摩托车出租载客营运。1989年,市内公共汽车增加至42辆,营运线路15条,计长220公里,年客运量达885.94万人次,年营运收入158.90万元。此外,尚有出租小汽车132辆,出租摩托280辆。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