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人民武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15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人民武装
分类号: E158.9
页数: 2
页码: 207-208
摘要: 本节郴州市军事人民武装概括了农民自卫队、工人纠察队、赤色游击队、工农革命军、湘南游击队支队、湘南游击司令部。
关键词: 郴州市 地方武装 人民武装

内容

农民自卫队 1926年10月成立,队长李才佳,队员约2万余人,有长短枪370支、梭镖1.68万支。主要任务是保护群众,打击地主豪绅。翌年3月,在农民自卫队的基础上,成立农民自卫军常备队,曾子彬任队长,520人枪。5月底,国民党右派掀起反共高潮,自卫军被迫解散。
  工人纠察队 1926年11月成立,队长梁少榜,有队员50余名,枪20余支。由县总工会直接领导。主要任务是维护城区秩序,打击敌人破坏活动。
  暴动队 1927年10月,中共湘南特委委员、郴县县委委员伍一仙在城区、凤鸣区(今安和乡)等地组建6个暴动队(又称暴动连)。万伦、李安梓分别任两区连长。后将6个暴动连编为1个暴动营,万伦任营长,伍一仙任党代表。
  赤色游击队 1927年12月,郴县暴动营改编为郴县赤色游击队。陈鹏任队长,肖光月任党代表。1928年2月2日,改为工农革命军独立连。7日,编入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部分未编入的队员由曾子彬统领,在郴县一带坚持武装斗争。1930年,成立湘南游击大队,首任大队长高永平,继任者李鄂。翌年春,游击大队有长短枪200余支,机枪2挺。后遭湘粤两省国民党军队夹击,李鄂负重伤牺牲,队伍缩小。1933年春,李林任大队长,蒋月任政委,在五盖山等地活动。1934年4月,李宗保(后叛变)奉命率湘赣红军独立第四团至湘南,与湘南游击队联合组成湘南游击师,随后开往赣南。6月,李林率队重返湘南。8月,协助长征先行部队红六军团在郴州一带突围北上,后因叛徒出卖,李林部队损失严重。1935年,李林等重组湘粤边区赤色游击队,坚持斗争,队伍不断发展。1938年4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后,李林奉命率部130余人开赴安徽抗日前线,编为新四军军部特务营,李林任副营长。
  工农革命军 1928年2月4日,朱德、陈毅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攻占郴州城。7日,帮助中共郴县县委、郴县苏维埃政府在原武装暴动队、赤色游击队、第一师独立连的基础上,组建郴县工农革命武装,编入中国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全师干部战士6300余名,有步枪1700余支,大刀2000多把,梭标4900余把。师部设赵公祠,邓允庭任师长,夏明震任党代表(夏牺牲后由蔡协民继任),参谋长刘元至,下辖5个团。郴州城区的农民武装组成工农革命军独立团,万伦任团长,段横波任党代表。不久,湘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剿”。4月3日,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随陈毅上井冈山。中旬,与毛泽东部会合,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第十一师副师长邓允庭兼任团长。
  湘南游击支队 1949年3月组建,刘亚球任司令员兼政委,李林任副司令员,在郴县、宜章、汝城、桂阳等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争。解放前夕有3个大队、1个独立团、1个独立大队、1个文工团、2个政工队,共4900人。10月,进驻郴州,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六五师合并,组建郴县军分区。12月,湘南游击支队所属大队、独立团等编入郴、永、资、临、宜、桂(阳)、汝、桂(东)8个县大队。
  湘南游击司令部 1949年6月,由分散在湘南一带的游击队、武工队组成,谷子元任司令员兼政委,何大群任政治部主任,共300多人。解放前夕,发展到3899人。司令部下设南区、北区指挥所。南区指挥所肖昶任指挥员,李楚、黄俊如任政委,统率一、三、五大队。10月7日,南区指挥所及其所属部队解放郴州城区。尔后,湘南游击司令部奉命整编,分别编入县大队、公安大队和教导队,部分编入志愿军赴朝作战。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