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殡葬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13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殡葬改革
分类号: D632.9
页数: 2
页码: 193-194
摘要: 本节郴州市民政其他社会事务管理殡葬改革1949年-1989年的情况介绍。
关键词: 其他社会事务 郴州市 殡葬改革

内容

1949年前,市境丧事沿用木棺土葬,且重殓厚葬之风盛行。官户豪绅,并行儒、释、道三教葬礼,中产以下居民雇请僧尼或道士“超度亡灵”。祭奠繁琐,封建迷信色彩浓厚,耗费人力、财力甚巨。一般民众亦有个别户宁愿为尽“孝道”“破家而葬”。
  50年代,城关区(镇)人民政府规定,凡国家工作人员遇办丧事,实行移风易俗,不准进行封建迷信活动,否则轻者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者给予处分。60年代前中期,市人民政府向市民进行摒弃丧葬旧习,提倡丧事简办教育,丧事新办、简办者渐多,但仍沿用木棺土葬。1968年4月,市民政局在香花路征地45.3亩,筹建“郴州火葬场”,1972年1月2日竣工开业。之后,逐年不断改善火葬设施,建有化尸间、停尸间、悼念厅、骨灰寄存室、丧户休息室、办公室、职工宿舍等2980平方米。有公墓山一座,占地21.8亩。配有运尸汽车3辆,柴油焚尸炉2台。为方便丧户办理丧葬事宜,在中山西街水巷36号设立办事处。
  火葬场建立后,镇革委会大力推行殡葬改革,动员干部群众废除土葬,推行火葬。1973年5月,镇火葬场印制推行火葬十大好处的宣传册1000本,发至城乡广泛宣传。原郴州行署副专员范卓、中共广东省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吴汉杰等逝世后,按其生前意愿,将遗体火化,为推行火葬起带头作用。1972年,火化尸体250具。1973年,增至430具。
  1974~1976年,镇火葬场先后印发东江木材厂、黄沙坪铅锌矿、东波有色金属矿和国营七一一矿等党委关于殡葬改革的文件,推广其殡葬改革经验。同时,还在全镇张贴马克思、恩格斯、周恩来三位领袖逝世后遗体火化航撒骨灰的彩色图片,广大市民对推行火葬逐步加深认识。1976年,火化尸体增至700余具。
  1978年后,因思想教育一度放松,旧的丧葬习俗复活,土葬出现回升的趋势。1984年5月31日,市委发文重申共产党员、国家工作人员逝世后必须火葬,并号召对逝世亲属也实行火葬,提倡节简办丧事,反对铺张浪费。对大办丧事造成经济困难者,组织上不予补助;反对找僧道念经,披麻戴孝,扬幡招魂等封建迷信活动。发现有共产党员、国家工作人员为其逝世的家属、亲友大办丧事,搞封建迷信者,予以严肃处理。是年,市火葬场火化尸体上升到1336具,且大办丧事之风有所遏止。1985年10月,市人民政府布告:城市居民逝世后,动员火葬,农民逝世后,提倡火葬。对不实行火葬而致生活困难者,不给亲属困难补助和救济;禁止出租,转让墓地墓穴;禁止恢复建立宗族墓地;禁止在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风景区、绿化区、水库和河岸堤坝、铁路用地、公路两侧葬坟;禁止生产、出售和使用丧葬迷信用品;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经营棺木和土葬用品等。是年,市火葬场火化尸体1339具,但仍有少数人出售和使用丧葬迷信用品。
  1986年2月,市火葬场更名为市殡仪馆。市人民政府将中央、省、地、市殡葬改革文件汇编成册,发至城乡,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中共郴州市殡仪馆党支部,加强职工思想教育,提高职工对殡葬改革事业的认识,消除世俗偏见,坚定职业志向,提高职业技能,全馆形成“丧户至上,全心全意为丧户服务”的良好馆风。1986年7月,广东省梅田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将56名遇难者的遗体运至郴州殡仪馆火化,该馆全体工作人员不顾气候炎热,不畏恶臭,不怕疲劳,连续奋战3昼夜,将56具尸体全部火化完毕。1988年7月1日,一列火车在永兴马田车站发生火灾,运来34具尸体火化,该馆职工发扬职业道德精神给尸体洗去血污,穿衣整容,力图恢复死者生前容貌,使死者亲属能辨认亲人后才火化。事故处理指挥部,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特赠送一面“为逝者满怀衷情,待遗属如同亲人”的锦旗。该馆职工全心全意为丧户服务,请客不去,送礼不收,被群众誉为“廉洁殡仪馆”。1987~1989年,市殡仪馆连续3年被省、地、市授予“文明单位”、“殡葬改革先进单位”、“双文明建设单位”等称号。党支部书记王希生先后荣获郴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及立功奖励,主任郭兴祥荣获国家民政部“劳动模范”称号。为进一步提高殡仪馆职工的政治、社会地位,市党政领导每年春节登门慰问殡仪馆工人。1989年,该馆火化2033具尸体,全市尸体火化率由1985年的50%提高到78%,进入全省先进行列。1972~1989年,共火化尸体19453具,与土葬比,节约木材13617.1立方米,节省土地389.1亩。但市内仍有22%的死者沿用木棺土葬,大操大办丧事之风仍时有发生。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