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拥军支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12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拥军支前
分类号: D632
页数: 2
页码: 181-182
摘要: 本节记述郴州市民政拥军支前概括了拥军、军供、军人接待、拥军优属、支前等的介绍。
关键词: 优抚安置 郴州市 拥军支前

内容

一、拥军
  军供
  1951年,在城关区成立郴县临时军供站。1960年,郴州军人供应站成立,址设郴州火车站南端,占地3848.63平方米,建筑面积9239.4平方米,配员8人,担负过境部队的饮食供应工作。该站服务周到,饭热、菜香、卫生、安全、正点。1984年10月后,贯彻“平战结合,综合利用”的方针,在确保完成军供任务的前提下,开办招待所,对外营业。1987~1989年,营业收入由5.6万元上升到25.6万元。该站将营业利润添置军供设备,改善军人伙食和职工福利,提高服务质量。1986年,荣获湖南省民政厅授予的“正规化建设军供站”称号。
  军人接待
  为解决过境军人和优待对象的住宿,1959年,建立东风旅馆,址设升平路。1984年8月,更名为郴州市军人招待所。1987年5月,在原地重建一栋六层营业楼房和一栋职工宿舍,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3平方米,并更名为郴州市军人接待站,设住宿部、“八一”商场、餐厅、批发部等,共有干部职工106人。1989年,接待过境军人和地方旅客3.35万人次,营业额311.49万元。
  拥军优属
  市境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始于抗日战争时期。郴县政府对抗日阵亡将士实行民办公助抚恤。民国29年(1940),郴州城区抚恤及社会救济费占年财政总支出的1.4%。因经费微薄,无济于事。民国30年元旦,城区各界人士出于对抗日军人的爱戴与关怀,曾召开慰问参加抗日战争军人家属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拥军优属活动形成经常化、制度化。1950年冬,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湘赣边区访问团到郴州慰问烈、军属、复员和伤残军人,中共城关区委和区人民政府组织秧歌队随团慰问,并给烈、军属、复员和伤残军人赠送毛泽东主席画像和纪念章等物品。1951年春节,城关区人民政府拥军优属委员会组织腰鼓队带着群众敬献的慰问金938元,猪肉688公斤和光荣灯、光荣牌上门慰问烈、军属。此后,每逢春节,召开军民联欢会。正月初一,组织文艺宣传队表演节目慰问优抚对象,全市群众性拥军优属活动逐渐形成制度。1975年1月,镇委安排全镇节日拥军优属工作,组织以镇委书记马静波为团长的13人慰问团,深入驻军营房、医院慰问指战员和伤病员。1987年7月,市委、市人民政府成立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活动领导小组。7月下旬,组织市党、政、军等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走访驻军和优抚对象。7月31日,地、市联合举行有1500余人参加的报告会,郴州行署专员周时昌作报告,高度赞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地位和丰功伟绩,号召全区人民向解放军学习;勉励优抚对象“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搞好两个文明建设。至1989年,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召开优抚对象先进代表会10次,表彰先进个人1280人次,拥军优属先进单位71个次,拥军优属先进工作者21人。市粮食局中心粮站,20多年如一日,坚持给烈、军属和驻军送粮油上门,多次被评为省、地、市拥军优属先进单位。
  二、支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城区民众踊跃参军参战,支援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郴县赤色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军。1950年12月25日,美帝国主义侵朝战争爆发后,城区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高潮,户户订立爱国公约,开展“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物出物”的捐献活动,有27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经批准有192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城区各界人士捐献2.1万元购买飞机大炮,其中金戒指21个,金耳环3对,银元670块,银毫1163个,毛巾10打,望远镜1个,铜币42吊,手表3只,跑鞋2双。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