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07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10
页码: 116-125
摘要: 本章郴州市党派群团群众团体记述了职工团体、农民团体、青少年团体、妇女团体、工商团体。
关键词: 郴州市 群众团体 党派群团

内容

第一节 职工团体
  一、组织状况
  1926年5月,郴县总工会筹备处在城区成立,李翼云任筹备处主任。随即在商店、码头、泥水、木工、缝纫、理发等10个行业中成立基层工会。11月14日,在城隍庙召开郴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成立县总工会,李翼云任委员长。同时,还成立矿业、洋行、学徒3个基层工会,全县有会员1200多人。“马日事变”后,李翼云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县总工会和基层工会也遭严重破坏,工会活动停止。1928年2月湘南起义中,县总工会恢复,黄光书任委员长。3月,黄在反革命暴乱中遇难,曹廉任县总工会委员长。
  4月,湘南起义队伍转移井冈山,县总工会被坏人篡权。1940年12月,在县国民政府操纵下,县总工会在城区召开代表大会,推选李启发为理事长。
  1949年10月,郴县人民办事处派杨西林接管县总工会。11月,杨调省总工会后,派熊焕明接任并负责筹备新的县总工会。1950年4月,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成立郴县总工会,选举熊为主席。1954年元月,县总工会改为县工会联合会,时有基层工会16个,会员942人。
  1959年12月,郴州市工会联合会成立,辖基层工会69个,会员4096人。1960年3月,市工会联合会改为市总工会。1961年元月,成立市总工会筹备委员会。2月,市工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市总工会成立,辖基层工会105个,有会员6058人。总工会设组织部、劳保生活部、办公室。1963年5月,改称郴县郴州镇总工会。“文化大革命”初期,总工会机构瘫痪。1968年3月,成立郴州镇工代会。1973年6月,镇工会会员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恢复镇总工会,并相继恢复和建立基层工会48个,有会员4200人。1977年12月,改为市总工会。1980年,市总工会设宣传科、生产生活科、办公室。
  至1989年,市总工会辖基层工会174个,有会员2.5万人。
  二、主要活动
  争取解放
  晚清、民国时期,郴州城区广大手工业工人和店员深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业主的盘剥,生活艰难。1926年县总工会成立后,在中共郴县县委领导下,组织工人开展争民主、争自由、反压迫、反盘剥、求生存、求解放的斗争,并开办夜校,组织学习文化,读进步书籍,启发工人觉悟。1928年2月,组织工人参加湘南起义,制造武器,参军参战。杨得志(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邓华(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雄等大批有志青年工人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期,组织城区工人开展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参加夺取和炸毁国民党部队军火的活动及护路、护桥、护厂、护通讯设施等工作,支援解放军南下和游击队解放郴州城。
  巩固政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会组织工人参加巩固政权的活动,号召工人以当家作主的态度,协助人民政府维护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和交通。为抗美援朝,发动捐款4340元支援国家购买飞机大炮,动员一批青年工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民主改革中,组织工作组协助政府清匪反霸,清算火车站稽察长龙彪、封建把头黄裕丰、曹君全欺压盘剥工人的罪行。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号召工人积极劳动,站在运动前列,并协助区委组织400人的“打虎队”,查出有贪污行为者47人。
  参加管理
  1959年,工会号召职工在企业当家作主,积极提供合理化建议。1965年,87个基层工会中有47个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建立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被打乱,但工人们仍以主人翁精神,坚守生产岗位。1979年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恢复后,部分企业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当家作主的精神得到发扬。1981年国务院颁布《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后,全市基层工会的组织和思想建设不断加强。至1988年,全市基层工会建立一级民主管理制度的76个,二级民主管理制度的62个,三级民主管理制度的13个,有121个企业建立了民主评议领导的制度,评议面为90.9%。
  开展劳动竞赛
  1954年,组织基层工会开展以技术革新、增产节约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争作贡献。1960~1964年,在厂矿、学校、医院、商业等部门组织劳动竞赛,开展争当先进的活动,涌现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第一中学教师肖溎甫被评为全国劳模,有12人被评为省劳模。1965~1976年,组织开展学大庆、学“铁人”王进喜的竞赛活动。期间,尽管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工人们力排干扰,使全市工业生产仍保持上升势头。1978年后,全市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热潮。
  1982年,省总工会组织地辖10市开展群众生产竞赛活动,郴州市总工会组织市属93家企业近2万名职工参加,被评为全省第一名。1987年,组织以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为内容的“双百杯”竞赛活动,全市职工年人均增产增收169.58元,节支258.87元,储存161.2元。市总工会荣获全省群众生产竞赛“银杯奖”和郴州地区“双百杯”竞赛第一名。
  1978~1989年,全市先后评出先进集体82个,先进个人7397人,其中省劳模9人、地劳模7人、市劳模57人。
  丰富文体生活
  1955年,在中山南街建造工人俱乐部。1961年,建工人文化宫(今苏仙剧院)。1979年,市总工会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开办一所职工业余大学,各企业亦开办速成识字班或文化技术学习班,参加学习者达5200余人。1981年,在健康路动工兴建工人文化宫,1985年12月竣工,占地面积68亩,内设电影院、录像厅、舞厅、图书室、教室、电子游艺室等,并辟有园林和人工湖。1984年,成立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市职工学习《中国工人阶级》、《中国近代史》、《科学社会主义》3本书。
  并组织职工《近代史》演讲团至各厂矿巡回演讲,还应郴州地区工会邀请到各县演讲,听众达3万余人次。至1989年,全市基本完成职工文化技术的补课教育,有487名职工参加电大、函大等各类业余大学的学习。有业余文艺队36个,基层俱乐部、文化室158个,图书室158个,球队94个,多次举办全市性和各层次的文艺汇演与运动会。
  关心职工福利
  1954~1958年,基层工会普遍对职工实行劳动保险。在经济困难时期,发动职工大种蔬菜,大养家禽,改善生活。1962年,向收入少、困难大的4000余名职工发放定期补助100万元。工会注重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协助企业做好劳动场所的防尘、防暑、降温工作。1980年,市总工会设立生产生活科,负责职工劳保生活福利工作。至1985年,基层工会建有职工食堂79个,托儿所、幼儿园68个,理发室28个,小卖部、冰室16个。全市56个国营企业均实行劳保合同制,有7800余人享受劳动保险。1988年,市总工会建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负责实施职工劳保福利条例,对职工的生产条件和职业病定期进行检查。同时,建立女职工在月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的保护制度。
  第二节 农民团体 1913年,县知事公署在城区组织县农会,有正、副会长各1人,会员14人。农会劝农科桑,后因经费不敷而停办。1926年2月,共产党员谢怀德、彭振卿受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派遣,以国民党省党部特派员身份,与李翼云在郴县城区开展农民运动。5月,在城隍庙成立郴县农民协会筹备处。10月26日,成立郴县农民协会,曾子刚任委员长,有会员6.7万人。随后,城区农民协会成立,贺益生任委员长,入会者万余人。在中共郴县城区党组织领导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向封建剥削阶级展开夺权斗争,提出“一切权利归农会”的口号,清算土豪劣绅经管的公产。实行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成立农民赤卫队和审判土豪劣绅的特别法庭,镇压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同时,发动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和陋习,提倡男女平等、妇女剪发放足,实行禁烟、禁赌、禁娼,兴办各类学校。解放战争时期,农会组织农民开展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
  1950年1月,城区农民协会重新成立。翌年,在中共郴县县委领导下,开展减租减息、清匪反霸和土地革命。1952年,县农民协会撤销,城区农民协会活动停止。1952~1956年,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贫雇农小组。1964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城郊各大队均成立贫下中农协会。
  1973年12月,郴州市贫下中农协会成立。同时,召开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35人。大会选举产生市贫下中农协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马静波(兼),副主任委员陆秀昆(国家干部)、萧启盛(农民)、周见招(女、农民)、李秀坤(农民)。贫下中农协会协助组织农民兴修水利,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1978年6月19~21日,召开第二次市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60人,选举产生市贫协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叶明华(兼)。大会号召继续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改变郊区面貌。1981年7月,市贫下中农协会撤销。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组织机构
  1926年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郴县县委在城区成立,书记邝珠权(后叛变),有委员7人。同时,设立城区团委会。“马日事变”后,团组织遭到破坏。1928年2月,团县委恢复,书记李治民。1932年初,团县委改组,陈泽树任书记。1933年3月,黄玉松任书记。4月,黄在战斗中牺牲,王永槐继任书记。1935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撤销团组织机构,在中共郴县县委中设青年部。1950年3月,成立青年团郴县工作委员会,城关区设团工委。1959年11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郴州市委员会成立,内设少工部、青工部、办公室,辖支部240个,有团员3673名。1963年5月,共青团郴州市委员会改为共青团郴县郴州镇委员会,辖基层团委8个,支部143个,有团员1512名。1966~1971年,团镇委及基层团组织机构瘫痪。1972年,恢复团镇委。1977年12月,改为团市委,设少工部、青工部、青农部和办公室,时有总支26个,支部278个,团员4143名。1981年,团市委设少儿少工部、青工青农部和办公室,时有团委13个,总支33个,支部328个,团员5856名。至1989年,有基层团委32个,总支49个,支部382个,团员6750名。
  主要活动
  解放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青团组织青年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禁烟、禁赌、禁娼等活动,开办民众夜校,动员青年参加革命武装和土地革命运动。解放初期,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参加恢复生产、维护社会治安、参军参干、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农业合作化、扫除文盲等活动。1959年,团市委组织团员青年投入工农业生产“大跃进”运动,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1960年5月,召开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号召团员、青年向科学技术进军,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会后,市水泥厂团支部组织青工提出技术革新项目150项,实现小改小革项目110项,突破生产关键项目13项,提高工效1~5倍,创造劳动价值3.42万元。是年6月,团市委组织农村团员、青年垦复油茶林。1963~1964年,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涌现出大批“五好”青年、“四好”团支部。1966~1971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各级团组织瘫痪,活动停止。1972年恢复团镇委,先后建立200多个图书室、100多个文艺宣传队。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文艺宣传队不自觉地宣传了一些“左”的错误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内各级共青团组织正常开展活动。1978年5月,团市委、市科委联合召开“郴州市青少年向科学进军”大会。会后,全市青少年掀起向科学进军和技术革新热潮。市机械厂青年邱九雄革新车床、夹具等4项工具,工效提高1倍以上。团市委还组织广大青工参加团中央、轻工业部发起的全国日用工业品青年小发明竞赛活动。市金属焊料厂袁靖明发明的多芯焊锡丝,市电子研究所谭春华发明的RW~13型半导体远红外电热器均获全国二等奖。1979年,团市委在团员、青年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后进青年进行帮教,涌现出大批先进青年。团员、青年上贡献班2.25万小时,回收废钢铁100吨,收旧利废折人民币1万余元;技术革新21项,创价值9.57万元。1980年,团省委在郴州市召开青少年帮教工作经验交流会,升平路团支部获团中央奖给的彩电一台。1981年2月,团市委组织团员和青少年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纪律、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简称“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月活动。
  全市有学雷锋小组、青年服务队1394个,货郎车、维修队1026个,共做好事3.28万件,植树2.1万株,造青年林110亩,清运垃圾756吨。1983年,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周静、张斌、王小红、刘锋等11位少年儿童获全国读书读报积极分子称号,叶韶真、陶李、谭小红等22位少年儿童获全省读书读报积极分子称号。为活跃文艺生活,1985年元月,团市委组织300多人参加市青年歌手大奖赛,从中评选出优秀歌手9名。5月,与市总工会、文化局联合举办首届厂歌比赛,以丰富厂矿文化生活。6月,组织团员、青少年开展为非洲灾区儿童募捐活动。8~9月,在青少年中开展“为灾区人民尽一份心意”活动,募捐人民币3000余元、粮票9000多公斤、衣物及日用品6000余件。1985年12月,成立市青少年联合会,随即组建棋牌、法学、花木协会,开展一系列大型活动。是年,团市委为筹建青少年宫,向社会筹款20多万元。1987年,市青少年宫竣工后,开展游艺活动和书法、绘画、电子琴、舞蹈、体操等8个专业的培训。1988年,团市委在团队组织中开展“团支部升级达标”和“少先队五有建议”竞赛,使一类团支部达到60%,其中有2个基层团委、6个支部、6名团干受到团地委表彰。1989年元月,为作好全市颁发团员证工作,组织基层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使颁证工作圆满完成,获团中央颁发的“团员证颁发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月,动员团员、青年踊跃参加爱国储蓄,仅两个月,储存达15.7万元。5月9日,郴州地区遭受特大水灾。为援助灾区人民,发动广大团员、青年捐款2万余元、捐粮票2500公斤。
  二、中国少年先锋队
  组织沿革
  1924年,共产党员胡世俭、刘子和、孙开球等在郴州城区组织儿童团,由廖昭福任团长。1926年7月,改为郴县少年儿童团,团长廖昭福,团部设文昌阁(今龙骨井附近),下设中队。翌年2月,改为郴县儿童团总部,址设兴中街,罗国贵任团长。
  “马日事变”后,儿童团被迫停止活动。1928年,恢复儿童团,廖昭福任团长。1951年,在各中小学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组织。1953年,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1959年,各校设大队、中队、小队。“文化大革命”中,少先队被“红小兵”组织取代。1978年恢复少先队组织。至1989年,全市少先队组织有大队32个、中队473个、小队1892个,队员7494名。
  主要活动
  1924年起,儿童团在郴县学生联合会领导下,积极参加散发革命传单、演唱革命戏剧、站岗放哨、通风报信和监视坏人等革命活动。1928年3月发生的反革命暴乱中,有70多名儿童团员牺牲,部分幸存者随工农红军转移至井冈山。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反对日本军队侵占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加解放郴县的斗争活动。1949年郴县城区解放后,少先队参加维护社会治安,监视反动分子的活动。1959年,少先队响应团市委的号召,在少年儿童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树立社会主义道德风尚。1963年,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1978年,开展“五讲四美”和“我们爱科学”等活动。1988年,团市委、市教委和青少年宫联合举办少先队知识抢答赛,有19所学校2800名学生参加,其中6所学校获奖。1989年10月1日为少先队建队40周年纪念日,市人民政府、团市委举行市第二次少先队检阅式,全市有24所中小学的4000名少先队员编排了40个不同形式的方块队,接受检阅。是月,黄翔等10名少先队员参加全国少年儿童书法大赛,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第四节 妇女团体
  一、组织状况
  1927年4月26日,郴县第一届女界联合会在郴城娘娘庙(今行署院内)成立,黄传凤任会长。“马日事变”后,停止活动。1928年2月恢复组织,何善玉任会长。3月12日,何善玉在反革命暴乱中殉难,何闿继任会长。后何闿等被国民党杀害,妇女组织再次遭受破坏。
  1953年4月,郴县城关镇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1958年10月,改为郴县郴州市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妇联)。1959年11月,郴州市妇联成立,辖2个街道和3个农村公社妇联。“文化大革命”初期,机构瘫痪。1973年6月,恢复镇妇联组织。1977年12月,改为市妇联,辖4个街道和3个农村公社妇联。1989年,辖5个街道、4个乡镇妇联和107个企事业单位妇代会、628个妇代小组,有专(兼)职妇女组织干部689名。
  二、主要活动
  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1949年前,市境城乡妇女除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外,还受夫权、神权、族权及封建伦理道德的摧残。1927年,县、区女界联合会成立后,组织广大城乡妇女投入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提出打倒封建礼教,废除“三从四德”,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反对虐待妇女和纳妾等口号,发动妇女放足、剪辫子,参加禁烟、禁赌、禁娼的活动。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翌年,城关区成立机构贯彻婚姻法,城区自愿结婚率居全县之首,包办、买卖婚姻、干涉寡妇再婚等封建陋习明显减少。1958年起,强调妇女在参加集体劳动中,执行男女同工同酬的分配原则。
  1959年,市妇联教育妇女以社会主义道德对待婚姻和家庭,树立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新风尚。1980年9月,第二部婚姻法颁布后,市妇联发动各级妇女组织及有关部门和团体广泛宣传,号召市民以共产主义人生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处理婚姻与家庭问题。1981年,与市人大常委和市民政局等部门一道,进行宣传贯彻新婚姻法大检查,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和取缔卖淫、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的斗争,检举揭发奸污调戏妇女和幼女案件25起,侦破20起。联合有关部门为88对新婚夫妇举行隆重简朴的集体婚礼,受到青年和社会各界的赞赏。同时,成立婚姻介绍所。至1987年,有417名大男大女在所登记,其中有33对青年、丧偶老人结成夫妻。1984年,市妇联设法律顾问室,街道设法律咨询站,配有法律专干和兼职律师,开展法律服务和法规教育。1988年举办家庭教育知识、万户家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推动群众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鼓励参加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前,郴县城乡广大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低下。1950年始,妇联动员妇女从家务中解脱出来,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特别是发动农村妇女参加土改运动和农业生产。至1956年,有50%以上的农村妇女投入集体生产劳动。1959年,组织农村妇女成立“穆桂英队”、“妇女突击队”,参加插秧者占农村妇女总数70%,学会犁田的由120人增至1200人。城镇女职工由840人增至1390人,并涌现出不少模范标兵。市百货中心门市部99%的女营业员在劳动效率、资金周转率等方面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城乡妇女中涌现出生产能手3565人,其中300余人出席省、地、市群英会。郴州床单厂崔华萍劳动积极,成绩显著,1969年出席首都国庆观礼。1981年,市妇联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学文化、学技术竞赛活动,参加者达9270余人。组织工商企业女职工开展技术比武、优质服务等竞赛活动。郴州麻纺厂纺织工张春香创造5万米无次布的好成绩,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省“三八”红旗手。1989年,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活动,有1.18万农村妇女参加。
  参政议政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县、市党代会、人代会均有一定比例的妇女代表参加。1988年,中共郴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2.6%。市第七次人代会,女代表占24.6%。在市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妇女工作人员不断增加。1989年,全市共有女干部1985人,占干部总数38%,其中副科局级以上干部90人。
  增进妇女儿童保健福利事业
  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村安排妇女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实行调干不调湿、调近不调远、调轻不调重的原则。妇女产前产后,集体给予工分补助。工矿企业设立营养食堂、哺乳室、卫生室和妇科病治疗所,并建立妇女保健卡。1977年对全市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治愈4500人;对儿童进行卡介苗、麻诊、乙型脑炎等预防接种,发放小儿麻痹症预防药物。
  1960年,在城乡兴办托儿所、幼儿园。1961年,民主街幼儿园被评为全国红旗幼儿园。为普及生育知识,1983年,市创办家长学校,向新婚夫妇、孕妇和家长进行有关科普知识教育。至1986年,共办52期,培训4110人。1989年,发展到9所分校,学员达5500人。家长学校为全国首创,荣获全国妇联、国家教委颁发的荣誉证书。市妇联的办校经验材料被联合国翻译成两国文字予以宣传介绍,并受到奖励。1984年,为加强对儿童少年工作的领导,市成立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至1989年,全市办幼儿园59个。
  开展创“五好”家庭活动
  建市以来,市妇联在全市组织开展以遵纪守法好、生产工作好、邻里互助好、敬老爱幼好和计划生育好为主要内容的创“五好家庭”竞赛活动,市粮库段禄明夫妇,1964年后,陆续将双方5位年迈的无依无靠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亲戚从外地迁到家中赡养,生活上体贴入微,精神上给予安慰,患病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受到社会赞赏。1983年,段家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至1989年,全市共评出“五好家庭”3742户,其中受全国表彰3户,省表彰6户,地区表彰28户。
  第五节 工商团体
  一、商会
  1912年7月,郴州商会在城区八宝寺成立,由县府执委潘贤钟任会长,有会董30人,会员330人(户)。1919年,城区有工商户863户,资金2.18万银元。1936年,衡(阳)韶(关)公路、粤汉铁路先后建成通车,城区工业、商业、手工业逐渐兴起。至1949年,有五金、木器、百货、国药等行业。商会从创建至1949年共选举13任会长。
  本着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维护民族经济的宗旨,1919年6月,商会在城区设立郴县国货维护会。是月18日,在文庙召开民众大会,呼吁各界抵制日货。1923年初,联合各界举行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条约的示威游行。1926年12月,按照中共湘南特委部署,废会董制,组成商民协会,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活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商会承担郴县政府交办的捐税等任务。在抗日战争中,开展捐钱救国、慰问驻郴抗日伤病员活动,并新建校舍,牵头兴建河街至曹家坪段的石墩木桥。抗日胜利后,为缓解城乡粮荒,商会组织商人前往湘北采购蚕豆供应市民,派人上街限制米价。还组成“三益日会”(有游资者入股可得利息,缺资者入股可投标借作资金,会首可获得活动经费),商会担负信用会首,每天公开投标,起到协调资金作用。
  二、工商业联合会
  组织机构
  1950年7月5日,召开城关区工商界代表会议,成立郴县城关区工商联筹备委员会,选举主任1人,常务委员9人,执委16人,辖43个行业和摊贩业联合会、行商业联合会。1952年8月,召开工商界代表会议,改选筹委会。1953年7月30日,在城关区召开全县工商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成立郴县工商联合会,选举常委15人,执委14人,监委9人,县长李荣镜兼主任委员,下设许家洞等6个分会和6个办事处。1955年3月,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主任委员1人。1957年3月,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选举主任委员1人,时有会员1795人(含小商贩)。1958年5月,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主任委员1人。1961年3月,召开郴州市工商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43人,成立郴州市工商业联合会,选举常委17人,执委22人,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5人,时有会员1731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市工商联机构瘫痪。1984年7月16日,恢复市工商联,有会员180人。1986年8月,召开市工商联第二届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6人,选举常委17人,执委18人,主任委员1人。1989年,市工商联合会有会员171人。
  主要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商联动员和组织工商户发展生产,完成税收,积极经营,繁荣市场。1950年,发动工商户认购胜利折实公债10.23万元,支援军粮2100公斤,向皖、苏、豫、冀灾区捐赠寒衣1300件,捐献抗美援朝飞机大炮款2.1万元。1950~1952年春节,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捐款3173元,生猪2头,大米100公斤。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中,教育工商业者交待问题,守法经营。1953年,工商联成立税务协进会,协助政府收税入库。1954年,发动工商业者认购经济建设公债12.45万元(含郴县乡区),并教育工商业者接受人民政府的领导,推动私营企业纳入国家计划。1955年,认购经济建设公债6.35万元。1956年元月,发动城区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清产核资、定股定息713人,资金总额25.62万元;认购公债3.24万元。1957年,认购国家经济建设公债2.34万元;捐资创办日升完小。1958年,捐资在中山南街办一托儿所。同时,组织工商业者参加政治学习和社会活动,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支援各项公益事业,努力发展生产,树立社会主义商业经营作风。1984年,恢复市工商联,发展新会员。组织会员学习政治,开展经济咨询服务,发动会员为振兴经济出力。帮助文化路居委会搞活一个百货店;帮助新邵县卷烟厂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扭亏为盈;为待业人员开办营业服务、烹调技术和冷补轮胎专业培训班;兴办爱建综合公司和爱建城市信用社。开展“三胞”联谊工作,发动会员与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通信联系。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