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土壤 植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032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土壤 植被
分类号: X37
页数: 3
页码: 64-66
摘要: 本章介绍了郴州市的土壤种类、分布、植被种类、分布等。
关键词: 郴州市 自然资源

内容

第一节 土壤
  市境属红黄土壤地带。因地形复杂,成土母质多样,故土壤种类多,且分布错乱。据1983年土壤普查,全市土壤分为8个土类,15个亚类,36个土属,90个土种,1个变种。因受地形影响,土壤的垂直分布由低到高为潮土~红壤~黄红壤~山地黄壤~黄棕壤。潮土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江河两岸溪谷平原,红壤分布在海拔200~500米的岗地、丘陵,黄红壤分布于海拔500~700米的中低山腰,山地黄壤分布于海拔700~1000米的中低山,黄棕壤分布于海拔1000~1200米的中低山顶。土壤的水平分布,因受成土母质的影响,东南部王仙岭及其山麓的海泉、王仙桥、铁炉冲一带主要是花岗岩质土壤;东北部的马岭、许家洞、黄草、清泉一带,主要是红砂岩质土壤;中部的长冲、槐树下、梨树山、龙门池、白鹿洞、焦冲和西北部的高壁、同心桥、下湄桥、铜坑湖、长冲铺、卜里坪、联盟一带,主要是板页岩质土壤;中部的塘尾、城前岭、七里洞、骆仙铺、三里田、城区、桂门岭、官庄坪和西南部的安和乡各村,西北部的欧冲、杉山岭一带,主要是石灰岩质土壤。水稻土和菜园土,则是在上述四种成土母质基础上,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特殊土壤,主要分布在江河两岸的溪谷平原、岗地和山丘冲垄。
  第二节 植被
  市境植被属中亚热带南部含华南区系热带成分的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在公路、铁路未开通之前,境内林木繁茂,古树参天,植被复盖率达80%。天然植被成垂直地带性分布,由低海拔常绿阔叶林带逐渐向高海拔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山顶灌丛和山顶草丛发展。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岗区,主要树种为油茶、马尾松、檫木,并伴生着冬麦、乌饭树、野漆树、白栗等。海拔300~800米丘陵区,主要树种为青冈栎、枫香、根木、石栎、苦槠、水青冈、常绿桐李等。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区,如新田岭、礼家洞一带,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为黄山松、甜槠、黄檀、杜鹃、绵槠、厚朴、华南桦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顶或海拔700米以上的孤山顶部,则为山顶灌丛或山顶草丛。郴州公路、铁路相继开通后,境内大部分天然植被被砍伐,常绿阔叶林大为减少,次生植被多为马尾松、疏林灌草丛、人工杉木林、果林和栽培植被。至1989年,境内植被复盖率下降到62.4%。主要植被类型有五种:
  油茶 杉檫 楠竹混交林 分布在铜坑湖、杉山岭、欧冲、官庄坪、卜里坪、长冲铺、联盟、天堂、许家洞、马岭、焦冲、锁石桥、雷大桥、增湖、下凤、大树下、安和、坦山等18个村。
  杉木 楠竹 阔叶混交林 分布在黄草、清泉、马岭、卜里坪、锁石桥、海泉、梨树山、礼家洞、大树下、新田岭等10个村。
  马尾松 油茶块状混交林 分布在骆仙铺、城前岭、塘尾、槐树下、高壁、同心桥、下湄桥、白鹿洞、渔场、三里田、龙门池、长冲、海泉、梨树山、七里洞等15个村。
  人工杉木 果木林 主要分布在苏仙岭林场、市园艺场和各乡镇、村办林场、果木场。
  农作物植被 以双季稻、冬种绿肥、四季蔬菜、豆类、薯类等为主,一年三熟,大多分布在平岗地带的农田里。在各种植被类型中,除农作物植被外,下木一般以桎木、映山红、铁芒箕、禾木科群落为主。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