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城区工程地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002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城区工程地质
分类号: P562.22
页数: 2
页码: 51-52
摘要: 本节介绍了郴州市城区出露的岩石、土层主要有石炭纪、二叠纪灰岩、砂页岩和第四纪红土、碎石土、砂砾石以及城区地基有稳定区、较稳定区、稳定性不均匀区和极不稳定区4种类型。
关键词: 郴州市 地质 地质特征

内容

一、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郴州市城区出露的岩石、土层主要有石炭纪、二叠纪灰岩、砂页岩和第四纪红土、碎石土、砂砾石等。
  灰岩 是城区基岩分布最广的岩石,沉积厚度近一千米。但地表出露少,多被土层覆盖。灰岩结构致密,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承载力大于30兆帕斯卡。但在岩溶作用发育地段,地基稳定性差,往往产生塌陷。
  砂页岩 以砂岩为主,多分布在城区边缘的苏仙岭、桂门岭、铜坑湖、杉山岭一带。其质地坚硬,抗压强度大,区域稳定性好。但砂页岩分布区地面起伏大,平整困难;页岩厚度大、风化强烈的地段,易产生滑坡。
  红土碎石土层 多分布在城区地势较低的国庆路、燕泉路、人民路、飞虹路、中山东街、中山西街等主要街道两旁,厚度5~20米,最厚达40余米,系灰岩风化产物。其土层结构致密,含水量低,有较大的抗压强度,一般呈硬塑~可塑状态,允许承载力为150~200千帕斯卡。但这种土层的下部接近基岩处,有的地段含水量增加,土质变软,呈软塑~流塑状态,允许承载力一般只有100千帕斯卡。
  砂砾石夹粘质土 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的阶地地段,厚1~10米不等。土层结构复杂,岩性变化大,允许承载力不均匀,一般为100~300千帕斯卡。
  二、地基稳定性分区
  根据岩土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貌状况等因素,城区地基有稳定区、较稳定区、稳定性不均匀区和极不稳定区4种类型。
  稳定区 即砂页岩分布区。主要位于苏仙岭~东塔岭、骆仙岭~桂门岭、鸡嘴桥~温泉~陷池塘等山脊地带,海拔一般200~250米,最高苏仙岭主峰达525.8米。其地表土层不厚,基岩裸露面广,岩石坚硬,承载力大,稳定性好。但地势高,地面起伏大,岩层风化裂隙发育,过陡的人工边坡易产生滑动。
  较稳定区 即灰岩分布区。位于人民东路、中山南街、中山北街、中山东街、中山西街、文化路、北湖路、解放路、七里洞等地,海拔150~200米,高差50米左右。地表多被红土覆盖,厚5~20米。大部分地段地势开阔平坦,岩土承载力较大,岩溶不发育,地下水位较深。稳定性仅次于砂页岩区,是城区良好的建筑场地。
  稳定性不均匀区 位于高湾、三里田、东风广场、火车站、白鹿洞、下湄桥等地。该区海拔140~180米,地表全为第四纪红土或冲积层覆盖,覆盖厚度由几米到几十米,变化很大。有些地势低洼的地方,地下水位浅,且区域水位在不断下降,断层多,岩溶发育,土层承载力变化大,地面稳定性不均匀。目前已发现零星的塌陷点多处,且有由点向面发展的趋势。因此,在该区不经工程地质勘察,不宜做高层建筑场地,建筑一般建筑物也应了解地基的工程地质情况。
  极不稳定区 位于地势低洼、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的“抽水漏斗”区内,如龙泉塘、北湖、白鹿洞、龙船头、梁家湾等地。这些地段断裂构造发育,浅部溶洞多,土层薄而软,地下水位浅,抽水后水位下降,流速增大,极易产生局部地面塌陷,因而地面稳定性极差。20世纪80年代,已有多处发生地面塌陷,有的造成房屋变形倒塌,路面开裂,水塘干涸,田地毁废,这种现象目前仍时有发生。因此,这些地区不宜做建筑场地。

知识出处

郴州市志

《郴州市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设设事记、建置、地理、人口、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民政、军事、经济综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人物等类目,记载了郴州市自然、历史与现状,特别反映了郴州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的情况和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