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840
颗粒名称: 文化
分类号: G127
页数: 2
页码: 317-318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9年,株洲市文化工作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大力实施“文化提升”战略,各项工作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文化 地方文化

内容

【概况】2009年,株洲市文化工作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大力实施“文化提升”战略,各项工作不断进步,取得骄人成绩,被省厅授予“目标管理考核优胜单位”;参加省艺术节群文舞台演出斩获6金3银,居全省第一。
  一、抓精品生产,艺术创作创下历史最佳。参加湖南省艺术节,大型歌舞剧《鹅卵石》获“田汉大奖”和9个单项奖,小戏《早春》、舞蹈《少女的第一场雨》、原生态音乐《山歌唱来丫哇多》等6件作品获群文类金奖,舞蹈《五彩琴韵》等3件作品获群文类银奖,《赶天光》等19件摄影、书法、美术作品分获金银铜奖,全市获金奖数和获奖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同时,摄影《湘西人物组照》摘得中国摄影最高奖项“金像奖”,歌曲《心中的暖流》、《红色摇篮》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书法《甲骨文自作诗》入展全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音乐电视《湘江,从心上流过》等4首作品在央视播出。国画《硕果累累》等作品被胡锦涛、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收藏。为志愿者刘朝华创作的组歌《好人好报》感动王丽达等著名歌手,全部义务演唱、录制,组歌CD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据统计,全年全市创作各类艺术作品获国家级以上奖励的3件,省级以上奖励51件。
  二、抓重大活动,城市文化形象持续提升。成功承办湖南省艺术节。全省1300余名艺术家汇聚株洲,7台全省最高水平的专场比赛连续推出,使株洲人民尽享文化大餐。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的闭幕式让省专家和其他13个地州市领导折服。省文化厅厅长周用金多次称赞由株洲承办的闭幕式档次高,办得好。成功举办元宵节系列文化盛会。焰火晚会、狮龙大赛,长达2公里的民俗民间文化展示,各大公园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使全市在元宵之夜万人空巷。成功树立新春音乐会品牌。连续7年坚持邀请中外优秀团体在株洲举办高水平的音乐会,培育高雅艺术观众,推荐高雅艺术品牌。无论是组织演出、现场秩序还是观众音乐素养都得到国家顶尖艺术家们的高度评价。同时出色地完成市委、市政府的各种高规格的对外接待演出任务。
  三、抓文化惠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惠民文化工程全面推进,送图书下乡8000余册;“演艺惠民”送戏下乡422场;完成全市153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网点建设,实现全覆盖。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炎帝广场“周周乐”连续举办12年,演出达312场;城市4区在传统节日组织市民游园活动;攸县借助“乡村大舞台”开展乡村“好日子”赛歌会;醴陵市利用“皮影戏”资源举行盛夏纳凉展演;炎陵依托“炎帝陵”培育祭祀文化品牌;株洲县“月月乐”活动成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头戏;茶陵县“书香茶陵、阅读你我”活动使爱书、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全县蔚然成风。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种展览、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遍布街道和乡村,促进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齐头并进。文化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投入资金1578万元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9个;市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开工;炎陵县文化体育中心、攸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工建设。阵地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市县两级图书馆参加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市图书馆夺得全省综合排名第一;市群艺馆连续7年被授予“全省先进考级单位”;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四、抓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行艺术院团改革。市艺术剧院实行企业化管理,理顺关系,激发活力,创作精品,产生效益。全年完成公益性演出108场,商业性演出120场,各种经营收入212万元,被文化部授予“2009年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被省厅授予“湖南省文化产业优秀单位”称号,并作为唯一的专业剧团出席全省作体制改革典型发言。
  五、抓普查申报,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文物普查、考古勘探取得突破。开展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发现文物点652处;完成全市交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发现交通文化遗产267处;完成102处“两建”项目工程的文物调查勘探任务,发掘出土大批文物。申报10处25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株洲县朱亭镇等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成效明显。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市共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17个,评出市级保护项目12个,申报国家级保护项目2个。醴陵在北京、成都等地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釉下五彩瓷展,影响广泛。
  六、抓行政执法,文化市场秩序日趋规范。规范审批程序。推行网上审批,接受社会公开监督。全年共受理文化(文物)审批事项301件,办结269件。创新监管手段。积极推行网吧视频监控和身份证识别系统,有效遏制了未成年人进网吧现象。加大整治力度。全年检查经营户7130家次,立案查处违法经营行为192起,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3000余张、非法游戏机电路板46块,取缔黑网吧10余家。全年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春雷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8次。配合全市“创卫”工作,对网吧环境卫生开展专项整治,使全市网吧的卫生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整体迈上新台阶,得到国家卫生城市检查组专家高度肯定。文化市场稽查工作全省排名第一,管理经验被省稽查总队在全省推广。
  存的问题和不足: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奇缺等。
  【成功承办2009年湖南艺术节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承办好湖南省艺术节群众文化舞台演出和闭幕式是2009年市文化工作的重点工作。9月11日,2009年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舞台演出在株洲市举行,历时5天,共7个门类86个节目登台参演。29日,在市体育中心举行2009年湖南艺术节闭幕式暨株洲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艺术节的群众文化舞台演出株洲市斩获6金3银,获金奖数居全省第一;被组委会授予“组织工作奖”。
  【演艺惠民送戏下乡任务超额完成】演艺惠民送戏下乡是2009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33件大事之一。2009年,株洲市实际完成送戏下乡任务422场,超过任务16场,各级财政总计投入演艺经费106万元。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顺利推进】2009年,全市共投入资金1578万元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9个,部分验收后投入使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成将极大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条件,增强文化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使广大农民朋友可以方便地享受乡镇各种公共文化服务。
  【《湘东文化》杂志创刊】2009年4月16日,经省市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湘东文化》杂志正式出版发行。
  该杂志由市委宣传部主管,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湖南工业大学、市社科联、市政协文史委、市文化局、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协办。中共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任编委会总顾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阳卫国任名誉主任,彭雪开任主任,向宋文任常务副主任。
  杂志定位为文化普及性刊物,以服务大众、彰显特色、繁荣文化、助推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开设溯源沿革、神农文化、红色记忆、古今人物、往事如烟、湘东百业、文物典籍、民俗风情、览胜览踪、乡村轶事、诗词歌赋、湘东论坛等栏目。
  在隆重举行的《湘东文化》杂志首发仪式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和杂志编委成员、专家学者、编辑读者等济济一团,热烈庆贺。阳卫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殷殷寄语该杂志要充分挖掘炎帝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和民间文化,坚持开放办刊,开阔视野;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办成高水平有特色、深受大众喜爱、在湖湘文化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的刊物。
  杂志暂定为季刊,到年底共出版了4期,图文并茂、雅俗兼存,集知识性、艺术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杂志除广泛发行到湘东地区各机关部门、企业、学校、乡村基层外,还向全国有关城市的党政机关、文史研究机构、图书档案馆、重点院校等发行交流,向有关领导、学者名人赠阅。成为了本土向外界展示、推介湘东文化的靓丽窗口和读者笔友探究、品鉴乡土文化的喜爱园地,受到高度评价。
  文物工作
  【概况】2009年,全市文物工作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文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各项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有序推进。一是高质量完成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材料编制工作。经过2年的调查遴选,株洲市文物局本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科学保护的原则,最终确定10处25个文物点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预备名单,突出了株洲市红色文物、陶瓷大遗址、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三大特色。11月上旬,预备名单通过省文物局专家组评审,达到申报要求。二是全面完成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市文物局积极开展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材料申报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县(市、区)拟申报省保的文物点进行实地考查,最后推荐43处文物点申报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遗址3处,古墓葬1处,古建筑11处,石刻4处,近现代纪念建筑及重要史迹24处。三是组织开展湖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工作。为了更好地保护、挖掘和继承株洲市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摸清辖区内现存古镇、古村落的具体情况,最终确定株洲县朱亭古镇、醴陵市沩山村、茶陵古城、茶陵县秩塘乡、茶陵县湾里村和炎陵县中村乡为株洲市申报湖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预备名单,并于8月20日前完成所有材料的申报工作。四是完成《湖南省革命文物保护专项规划——株洲篇》的编制工作。全年完成41处革命文物点的保护规划编制。其中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故居及纪念设施群6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故居及纪念设施群1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革命烈士故居及纪念设施群5处,其他革命烈士纪念设施群3处,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及纪念设施群6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湖南境内旧址及纪念设施群13处,湘赣边界革命根据地湖南境内旧址及纪念设施群7处。五是一批重要文物保护维修工程顺利实施。投入5000余万元的炎帝陵一期续建工程,完成交通联络线、交通广场、上山车道、阙门、五谷柱、九鼎九簋、宫灯及部分园林景观的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石狮石象雕像、神鹰神鹿雕像、大红门等后续工程的建设及安装工作顺利进行。荷塘区省保单位仙庾塔得到全面修复。攸县东乡革命旧址群东冲兵工厂、南岸列宁室、皮佳革命死难烈士纪念坊完成维修方案编制及工程预算,落实维修资金100万元。委托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中心编制的《醴陵陈明仁故居维修方案》、《攸县凌云塔维修方案》通过省、市文物局审批。其中凌云塔维修于11月份完工,总造价为50万元。
  二、文物考古工作成绩显著,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一是全市配合基本建设完成100余处“两建”项目工程的文物调查勘探任务,调查勘探面积达430万余平方米。所有“两建”考古项目无乱收费、无投诉事件发生。二是考古发掘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醴陵汉晋古井及其简牍的发现轰动三湘四水,简牍发现弥足珍贵,古井的发现对探索汉晋醴陵古城提供了依据。天元区马家河镇、攸县皇图岭镇、株洲县仙井乡等地的东汉砖室墓得到抢救性发掘,出土铜五铢钱、铜熏炉、铜壶、铜盆、铜镜、铁刀、铁釜、陶罐等一批重要文物。三是沩山醴陵窑大遗址调查与勘探获得丰硕成果。6~7月,在沩山村发现面积达109平方公里醴陵窑区,窑区内保存完好的古窑址60余处,有大量的古桥、古路、古井、古民居、古塔、古庙等遗迹。窑区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沩山村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进展顺利。
  三、博物馆管理日趋规范,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不断推进。为进一步抓好免费开放工作,不断提高展示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免费开放工作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岗位培训。文化部产业司司长刘玉珠、社会文化司副司长张永新、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孟庆善等领导在博物馆调研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年市博物馆共举办展览5个,接待观众15万余人次。醴陵市博物馆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县级综合类三级博物馆,进一步充实展览内涵,翻新展版、维修馆舍、新增展线200多米,新开设《耿飚将军》展厅,新征集各类文物1080件,全年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攸县谭震林生平事迹陈列馆对展陈内容进行全面翻新。株洲县文物局在伏波庙举办《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株洲县陈列馆》展览。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纪念馆、炎陵县纪念馆实现全年正常开放,成为地方红色旅游的新亮点。二是博物馆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主体工程于10月初顺利封顶。株洲市博物馆文物库房改扩建工程11月正式动工,总投资475万元,工期190天,完工后市博物馆建筑面积将达到7000平方米。同时,组织专家编写基本陈列方案。三是博物馆宣传活动有新突破。与中央电视台、株洲电视台一道精心组织《寻宝》走进株洲民间收藏品的鉴赏活动。
  【株洲市博物馆、醴陵市博物馆分别被评为国家首批二、三级博物馆】2009年,国家文物局公布171家国家二级博物馆、288家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株洲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醴陵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醴陵市博物馆是全省唯一一家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的县级馆。这是株洲市博物馆行业在推进博物馆质量标准化控制体系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对促进全市博物馆在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提升文化影响力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截至2009年12月30日,株洲市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任务。2年来,全市100余名普查队员对全市122个乡镇、2122个行政自然村进行地毯式普查,确保普查覆盖率达100%。共调查登记文物点1615处,其中复查文物点566处,新发现文物点1049处。时间跨度从距今135000万年恐龙化石出土地点到近现代纪念建筑。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及其他6大类。基本掌握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的基本情况,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科学采集,初步建立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本着全面调查、突出重点的指导思想,市文物局还组织工业文化遗产调查、陶瓷大遗址调查、交通文物调查、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调查、湘东古城址等专项调查,为推进株洲地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醴陵邓公塘古井发掘汉晋简牍】9月19日,株洲市考古队在醴陵市城区解放路邓公塘发现一处汉晋时期遗址,找到2口汉晋时期的古井和2处灰坑(生活垃圾池)遗址,并出土一块竹简和大量破损陶罐、青瓷等物品。其中,古井和竹简在株洲市考古史上尚属首次发现。竹简上的用墨迹书写的字体还清晰可辨。考古人员初步研究认为,竹简记录的大概是阴阳五行之类的内容,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古井和竹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株洲市考古史上的空白,同时对研究醴陵城市发展史,揭示醴陵文化渊源很有价值。
  【交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6~8月,株洲市文物局组织开展全市交通文化遗产专项调查。截至8月15日,全市5县4区的野外普查工作全部结束,共发现交通文化遗产260余处,种类有古桥、古道、渡口、老码头、凉亭、老车站等,涉及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领域。其中有一批颇具地方特色的交通文物,如株洲县的宋代以来的湘江水运码头群、株洲城区的七斗冲老火车站、醴陵市的醴陵窑瓷器运输故道和各式石拱桥、攸县的青石古驿道、茶陵县联通江西宁冈的青石盐道、炎陵县的炎帝陵的御祭故道遗址等。此次专项普查丰富了株洲市文物的品类,摸清了交通文物的家底,为制定交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图书馆工作
  【概况】2009年,株洲市图书馆共接待到馆读者137233余人次,文献外借44103册。发展持证读者925人,解答读者咨询1502条,完成登录省馆数据库30000余次。入藏文献5082种,其中购入图书4471册,征订报纸126种,杂志485种;建立和完善地方文献征集网络,接收捐赠、征集地方文献420种,456册,向省馆上交地方文献34种,38册。全年加工新书4578种,4631册。加工过刊2129册,组织过刊目录2套。新建特色地方数据库6918条,其中包括手工录入的株洲大事记全文200余条。全年完成课题2个,并选送10个课题(市图书馆4个)参加湖南省文化厅“第七届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果评奖”活动,其中株洲市图书馆获一等奖。全馆职工撰写学术论文27篇,成功组织63篇论文参加湖南省图书馆学会第十届学术成果评奖,株洲地区公共图书馆获奖27篇(其中株洲市图书馆获奖9篇,其中二等奖1篇,三等奖8篇)。编制二次文献《株洲图书馆》4期、《财经前沿》4期、《文化前沿》4期。全年在《株洲日报》、《株洲晚报》、《新城市报》、株洲电视台、株洲电台刊登报道30余次。建立社区图书室示范联系点8个(每个区2个),分别为芦淞区何家坳社区居委会图书室、芦淞区钟鼓岭社区居委会图书室、石峰区田心街道办事处东门社区居委会图书室、田心街道办事处图书室、天元区泰西社区居委会图书室、嵩山路街道办事处图书室、桂花街道办事处图书室、宋家桥街道办事处图书室,全年为流通点送书12次,约8000余册。举办2期“图书馆业务培训班”,对全市各县和基层图书馆(室)进行业务辅导,帮助解决业务难题。组织工作人员下基层辅导42天,并于4月27日和11月3日在醴陵市和马家河组织举办2次大型科技下乡活动,共赠送3000册宣传资料和600本新农村科技图书。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定级工作中,株洲市图书馆取得综合评比成绩名列全省笫一的好成绩。在“三湘读书月·2009年全省少年儿童‘新中国60周年道德模范故事会’读书竞赛活动”中,株洲市图书馆组织选送的株洲市白鹤小学演绎的作品——《英雄戴碧荣的故事》和《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从全省14个地州市作品中脱颖而出,获金奖。同时全面完成全市153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的建设工作。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展顺利】随着2009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工程的不断深入,株洲市图书馆加大力度与市委远教中心通力合作,共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完成全市153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的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学用工作,通过加强对站点操作员的培训及积极体现大学生村官的领头雁作用,造就和培养一批典型人才,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状况,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广大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全国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定级工作成绩名列前茅】全国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定级工作是2009年市图书馆工作的重点,株洲市图书馆全面部署,积极备战。制定《株洲市图书馆2009年评估定级工作方案》,将评估定级工作分为5个阶段(即动员阶段、自查阶段、整改阶段、完善阶段、验收阶段)。采取指标分解到部门、到个人的方法,确定各项目的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共收集、筛选、整理3000余份档案材料,统一印刷、装订成册。对全馆图书进行全面排架和纠错,共清理排架书刊近30万册,其中开架借阅书刊按色标和分类排架法排至4级类目以下。重新审校2005~2009年的馆藏中文图书书目数据,确保“开架图书排架误差率”、“汉文普通图书分编误差率”等项目达准,采取多次查错、纠错及模拟自查、跟踪改进等措施进行模拟项目抽查。系统设计并更新完善导示牌,清洗整修馆舍,职工统一穿着馆服上岗并进行礼仪培训,制作一部评估达标汇报会幻灯片,撰写《株洲市图书馆全国第四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情况汇报》、《株洲市图书馆迎文化部第四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自评得分表》等10多份材料。2009年10月13~15日,省评估专家组通过听汇报、审阅材料、核查原始档案、现场察看和随机调查等方式对市图书馆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对市图书馆近5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综合评比成绩全省第一。
  【读者活动丰富多彩】一、为配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市图书馆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我阅读,我快乐”的少儿征文活动。二、“六一”儿童节推出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举行投飞镖、夹乒乓球等比赛项目,吸引了300多名小朋友和家长参加活动。三、在报刊阅览室和外借处推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专题书架,向读者推介优秀书籍。四、深入到田心东门社区,为社区图书馆送新书300册,并现场解答读者信息咨询150余次。五、组织贺家土小学的学生参加“图书馆体验日”活动,观看多媒体视频讲座和爱国主义电影。六、发放3000余份“全国少年儿童阅读调查表”到相关学校,召开大型读者座谈会1次,广泛听取读者对图书馆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株洲年鉴 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09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二平
责任者
段俭哲
责任者
沈晓
责任者
肖诗纬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