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纪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1》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373
颗粒名称: 重大事件纪要
分类号: D654
页数: 4
页码: 15-1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重大事件纪要的株洲市被评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在全市实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湖南省首个规划展览馆开馆、清水塘重金属工业污水处理工程开工、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开工、庚寅年海峡两岸首届炎帝神农文化祭隆重举行、长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轨道交通产业园12个项目成批入园、全省首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株洲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工、北京汽车株洲基地正式落成、芦淞大桥建成通车、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 重大文件 政治事件

内容

【株洲市被评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 为了让城市交通更加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株洲市委、市政府从2000年开始全力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努力创造一个“交通有序畅通、管理科学高效、执法严格文明、服务热情规范、宣传广泛深入、设施齐全有效”的交通环境。2002年,株洲市达到国家B类城市三等管理水平,2005年达到国家B类城市二等管理水平。2008年初,株洲市委、市政府提出争创“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即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的工作目标,把“创模”工作作为推进发展、改善民生的工程来抓,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全力推进。
  一是城市交通规划先行。2007年以来,株洲市先后制定《株洲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株洲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株洲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株洲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株洲市停车场规划》等城市交通规划,发布《株洲市交通年度报告》,出台《关于开展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通知》、《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以政府文件形式将交通设施建设纳入道路建设范畴,实现了配套交通设施建设与道路建设“五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城建、交通、规划、交警等部门建立城市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机制,先后对全市70多个达到评价规模要求的新开发建设项目实施评价,保障了城市建设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2007年以来,全市先后实施“三创五改”、“四创四化”、“三大战役”等47个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共完成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4.38亿元。2008年全市实施“五改工程”,改造了38条城市主干道和156条小街小巷,全部铺设高级碱性沥青;对11条主次干道的步行道进行修缮,完善盲道和无障碍通行设施。2009年,石宋大道、炎帝大道、时代大道、田心立交等一批贯穿城区东西南北的主次干道相继建成,合理疏导了城区道路的车流量,打通了路网交通的瓶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车辆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2010年,随着芦淞大桥的建成通车,株洲大道等对外骨干道路的改造完毕,城市内、外两环交通构架初步形成,路网结构得到优化,通行条件日趋完善。在交通设施完善方面,倡导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以人为本,并根据新建、改建道路的功能配套状况,配齐配全交通安全设施。近3年来,全市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共新建、改造交通标志8237块,施划交通标线49.8万平方米,完善信号灯控路口93个,改造、渠化路口258个。全市156所大中小学校周边都设置了齐全的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在部分学校周边设置了行人过街自控灯。大胆采用突出式立体交通标线、骑跨式占道停车泊位、在交通标牌背面书写交通宣传标语、公交出租车专用信号灯等多项创新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了跨越式提升。
  三是逐年提升交通意识。株洲日报、株洲晚报、电视台、电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开辟创建专栏,深层次、高密度、多角度地宣传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倡导市民文明出行,曝光交通违法行为。在全市先后组织开展“珍爱生命,安全出行”、“小手牵大手”、“大拇指行动”等主题宣传活动,不仅在社会形成浓烈的畅通工程宣传氛围,更使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常识在全市的普及率逐步从2007年的84.9%上升至2010年的95.42%。2008年以来,株洲市坚持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宣传教育主题,以“倡导文明出行,共创美好家园”为宣传教育主线,在人口密集的大型商场和居民社区设立5个“交通管理工作服务站”,全方位为广大市民提供交管业务、法规咨询面对面服务。2010年,全市共发布创建户外广告、公交广告1万多平方米,出动宣传车440台次,在城区中小学校张贴宣传画报1.5万张,印刷散发宣传资料47万份,发放宣传光碟4000张,巡回展宣传板报700块。根据2010年公安交警部门的调查统计显示,城区主干道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守法率分别达99.17%、98.11%、99.19%,主干道违法停车率为0.16辆/5公里,让行标志守法率为95.30%,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23.1%。
  四是政策倾斜,实施公交优先。随着“畅通工程”的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确立“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公交运力的投入。2008年,全市投入7000余万元,在城市主干道开辟公交专用车道,施划专用标线45.83公里,增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211个,建设改造公交站亭239处,设置公交车专用信号灯4个。2009年,全市开通优化公交路线10条,启动“电动公交车三年(2009~2011年)行动计划”,拟投资4亿多元将城区627台骨干公交线路公交车全部电动化,打造全球第一个电动公交城。截止2010年底,株洲城区拥有公交车1093.15标台,城市居民万人拥有率超过10标台,城区居民选择公交出行比率达27.70%。
  五是适应发展,科技为先。株洲市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城区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为路面民警配发移动警务通440台,在重点路口、路段安装了111个电视监控点、66套电子警察系统,在城区主干道安装了80个微波检测点、15处诱导显示屏,在城市标志性建筑上安装了5个制高控制点,在进出口安装了9个治安卡点,在建设路市府路口至太子路建宁大道路口等多个路段启用交通信号灯智能线控系统,实现了对全市100多平方公里范围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实时监控,道路交通管理实现了由模拟信号人工化向数字信号智能化的转变。2008年以来,株洲通过实施“畅通工程”,先进的科学技术、设施、装备、管理手段得以进一步应用。
  天道酬勤。2010年7月,株洲市从全国参加评价验收的394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被国家住建部、公安部正式评为B类城市交通管理一等水平,株洲跻身于全国一等模范管理城市的行列,株洲的畅通工程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在全市实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 2010年1月14日,在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上,市委下发《关于着力打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的决定》(株发〔2001〕01),号召在全市实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并进行全面部署。2月26日,在市政府礼堂召开2010年全市“三大战役”动员大会,由此吹响了“三大战役”进军的号角。
  通过全市各相关单位的艰辛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全年4大精品工程完成投资35亿元,湘江风光带河西城区段、神农城广场于“十一”正式对外开放,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一期附属工程已完工,所有单体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职教大学城已有7所院校入园,4所院校全面施工。“四创四化”纵深推进,创建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一举成功,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得到巩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6项指标已有21项达标。全年新增绿地面积481公顷,城市绿化率达50%,绿地率达45.5%,提质改造道路路面及人行道66条,亮化小街小巷33条,美化建筑物88栋,改造地下管网96处、老旧小区8个、门店橱窗200余栋。数字株洲全面实现网格化、信息化管理,被列为国家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株洲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园区攻坚硕果累累。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56亿元,同比增长40.23%;工业增加值394.5亿元,同比增长37.9%;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26.9亿元,同比增长41.6%;上缴税金总额47.7亿元,同比增长48.2%。在全省新型工业化考核排名中,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52.23%,稳居全省第二位。全年启动园区项目259个,固定资产投资达238亿元。南车株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9亿元,南车株洲所公司、株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北汽集团南方基地年产20万辆整车项目成功下线,投资40亿元的变流技术产业园、投资50亿元的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项目已签约,山河智能通用航空产业项目正式落户。天桥起重成功上市,唐人神集团上市获批。
  旅游升温成效明显。通过突出项目建设,强化市场宣传和行业管理,有力推动了株洲旅游产业规模升温、品牌升温、市场升温,实现了旅游经济大幅提升。全年共接待游客达1220万人次,增长28%;实现旅游总收入82亿元,增长36.94%。全年共包装策划35个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578.7亿元。市百亿精品工程项目神农城完成神农广场改造,湘江风光带完成河西段大部分景观建设,2个景区已对外开放,投资50亿元的湘水湾生态园5月份正式开工建设,株洲县堂市土城休闲度假基地,茶陵云阳大酒店、云阳山配套工程,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荷塘区荷塘月色,醴陵市釉下五彩陶瓷艺术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步伐,部分项目已局部对外开放。神农城、湘江风光带、荷塘月色、神农福地、酒埠江4A景区创建等项目全面启动,鹿原镇、酒埠江镇获评省特色旅游名镇。
  “三大战役”的有力实施,促进了株洲经济社会发展,为超额完成“十一五”的各项任务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十二五”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株洲市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创先争优活动是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后,党中央部署的又一项重大活动。省委书记周强、省委副书记梅克保的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均定在株洲。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株洲市超前谋划、稳步推进,组织专门班子开展调研,确定“两型建设作表率,转变方式当先锋”的活动主题,设计“四看四比”的活动载体,提出“三实”的检验标准和“三结合”的推进方式。5月20日,召开全市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在8245个基层党组织、21.9万名党员中全面启动创先争优活动。全市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株洲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始终注重“三个结合”。一是与继续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相结合。特别是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对照整改落实方案认真抓好整改,切实兑现整改承诺。二是与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乡镇“五小”设施建设力度,乡镇“五小”设施达到一类标准的增加22个;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推进街道社区“四有一化”,城市4区每个社区的工作经费平均达到17.5万元。三是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下发《创先争优活动服务“三大战役”的实施意见》,将活动与全市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配合打好“旅游升温战”,开展“红色七月·走进炎陵”主题活动。为推动项目建设,把党组织支部建在项目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株洲市创先争优活动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坚持分类指导。成立15个指导小组,分别负责指导检查15个行业系统、10个县市区的创先争优活动,督促每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确保全覆盖。加强公开承诺、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的指导检查,下发指导意见,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运用“五步工作法”,结合本职岗位、年度工作目标和中心工作分别作出共性承诺和个性承诺。运用专题点评、集中点评、会议点评、现场点评、结合工作点评、网络通讯点评等方式开展点评指导,扎实开展群众评议。整个活动组织严密、推进迅速,并在活动过程中涌现、培育了一大批典型。“七一”前后,集中宣传报道了3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其中炎陵县中村乡梅岗村党支部书记兰才干是全国重点宣传典型,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此作出专门批示,株洲市组织了兰才干先进事迹宣讲报告团进行巡回报告。开展“转方式、促两型”十大标志工程、十大功勋人物评选表彰活动,组织“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推荐活动,全市共有61000多名群众通过各种形式推荐优秀共产党员614人。
  活动对外宣传力度大、效果好。全年在中央简报刊发4期,在省级简报刊发13期,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580多期。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做法被中组部推介,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创先争优、培树先进典型以及指导检查小组组长列席县市区委研究党建工作的常委会等做法,得到了中央创先争优办和省委创先争优办的充分肯定。省委书记周强、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先后2次到株洲市点评指导,评价株洲市创先争优活动领导重视,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党的建设得到加强。
  【湖南省首个规划展览馆开馆】 5月22日,株洲城市规划展览馆正式开馆。市领导陈君文、王群、王志刚、龚凤祥、黄跃、盛佑生、蔡溪、贺夏盛等出席开馆仪式。展览馆位于天台路市政府东侧,总建筑面积10400余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是湖南省目前唯一一家城市规划展览馆,也是国内目前设备最先进的城市规划展览馆。规划展览馆共分3层,陈列分为“印象株洲”、“蓝图总览”和“豪迈开拓”3个展厅、14个展区。主要介绍株洲古老的文明史和辉煌的工业发展史,宣传城市规划的建设成就,展示生态宜居之城的灿烂明天。
  【清水塘重金属工业污水处理工程开工】 6月9日,清水塘重金属污水处理工程开工兴建。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宣布项目开工,副市长肖文伟主持开工仪式。市城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事兴作为业主代表发言。市领导姜玉泉、龚凤祥等出席开工仪式。株洲清水塘重金属工业污水处理工程是国家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要工程,工程选址在石峰区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预计工期18个月。项目竣工后,将对清水塘16平方公里核心区内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从源头治理湘江流域污染。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日处理3万立方米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提质改造日处理7万立方米的原霞湾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工业废水管网、生活污水管网及提升泵站,新建废水水质监测系统,设置事故缓冲站池,项目总投资3.6亿元。项目实施后,将全面取缔并整合现有霞湾港、铜塘港沿线17个企业排口和7个湘江直排口,实现区域污废水经处理后一个总排口外排湘江的目标。
  【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开工】 7月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这一长达7年争取的项目正式落户株洲,成功实现株洲电厂搬迁与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的对接,成为助力株洲市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和“两型”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该项目位于株洲市煤炭和水资源丰富的攸县网岭镇,由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湖南省首个“煤电一体化”项目。项目集“上大压小”、“坑口电站”、“煤电一体”、“负荷中心”等多项优势于一身,规划建设4台600兆瓦超临界燃煤火力发电机组,一期建设2台600兆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氮(脱硝)装置;同步投资开发年产200万吨的煤矿,其中电厂投资53.12亿元,煤矿投资20亿元,项目总投资73.12亿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6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分别减少5131吨、8533吨、12120吨,年供电量将达56亿度,将缓解长株潭地区、湖南地区负荷中心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可向国家和地方年均上缴各种税收约4亿元。
  【庚寅年海峡两岸首届炎帝神农文化祭隆重举行】 8月12日,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湖南省人民政府指导,湖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湖南炎帝陵基金会、株洲市人民政府、台湾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主办,株洲市台湾事务办公室、炎陵县人民政府、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财团法人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协办的庚寅年海峡两岸首届炎帝神农文化祭在炎帝陵举行,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郭山辉,湖南省副省长陈肇雄,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炎帝陵基金会理事长石玉珍出席祭祖大典。台湾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组织约24个宫庙的300名信众与大陆社会各界人士近万人同祭炎帝神农氏,是台湾民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跨海峡祭祀先祖活动。此次炎帝神农文化祭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炎帝陵祭典”仪式流程中,以文化交流为主线,融合台湾民间祭祀文化传统,增添源自大陆而在台湾发扬光大的“三献礼”祭典仪式和享誉国际的台湾庙会阵头文化“宋江阵”表演等。同时,举行两岸同胞共同点燃炎帝圣火、神农御膳、文化交流签约、炎帝神农文化讲座和民俗文化展演5大活动。祭祀仪式上点燃的圣火由中华神农文化协进会会员传递到台湾各炎帝庙中。
  【长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8月31日,长株高速公路通车典礼在长株高速长沙东服务区隆重举行。长株高速公路是《湖南省公路网规划》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株潭3市融城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是湖南省政府通过招商引资、采用“BOT”模式建设的项目,是武汉奥深集团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是湖南省第一批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之一,总投资概算25.85亿元,主线长34.7公里和株洲一级连接线6.9公里,全线设黄花、榔梨东、黄兴、团头、云龙、龙头、田心、仙人市等8处互通,采用双向4车道设计,具备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通道的双重功能,连接莲易高速公路(株洲时代大道)、醴潭高速公路、长沙机场高速公路、长永高速公路和长沙绕成高速东北、东南段。长株高速的建成通车,实现了长株潭半小时通勤圈,有利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缓解了长株潭区域内交通拥挤现象,缩短了株洲及其以东以南和江西西部到长沙黄花机场的距离和通行时间,减轻京珠国道主干线长潭高速和107国道的交通压力。
  【轨道交通产业园12个项目成批入园】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全省的“四个千亿工程”之一,轨道交通产业园是株洲市致力打造的首个千亿产业园区。2010年11月5日,南车株机、南车时代、青岛欧特美轨道交通等公司的12个项目与石峰区政府签订协议,进入株洲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12个项目总投资43.2亿元,需地120公顷,预计将新增产值超百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超5000个,将对加快推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建成株洲第一个千亿产业园区、千亿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撑。12个项目中,总投资10亿元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升级项目,将建设城际动车组制造基地、转向架二部制造基地、钢结构备料配套基地、电器制造基地等,形成年产800辆机车和1000辆城轨车辆配套的批量生产能力;总投资14亿元的时代电气IG-BT产业项目,将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功率IG-BT(芯片、模块)专业制造基地,可形成1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
  【全省首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株洲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工】 12月15日,株洲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成功奠基,这是湖南省第一家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位于石峰区长石村,规划建设用地11.73公顷,总投资5.05亿元,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500吨,设计年最大上网发电量9545万度。项目拟分2期建设,预计2012年完成一期工程,建成后日可处理垃圾1000吨;二期工程增加1台炉排炉,配套2×12万千瓦发电机组。整个项目将按照清洁、低碳、环保的要求建设,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运营设备,各项环保指标都将严格控制在国家环保部制订的标准范围内。该项目的开工,标志着株洲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容化、资源化处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项目建成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全市环境卫生,节省城市土地资源,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清洁的城市生活环境,对打好“城市提质战役”,推进市“两型”社会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汽车株洲基地正式落成】 12月26日,北京汽车株洲基地落成暨BC301Z轿车下线庆典,在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泰波,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发改委主任蒋作斌,副省长陈肇雄,市委书记陈君文,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北汽集团副董事长吕振清出席典礼,并共同开启BC301Z轿车下线仪式启动器,见证湖南、株洲汽车产业及北汽集团这一历史性时刻。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主持庆典仪式。
  北汽控股南方生产基地位于株洲高新区栗雨工业园内,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5亿元,新厂区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以及动力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系列,涵盖轻卡、中卡、皮卡、轻客、SUV和MPV6大品种,年产20万辆汽车整车生产能力。项目于2008年8月26日奠基;2010年7月5日,北汽控股自主研发的BC301Z工程样车交付;10月28日,BC306Z整车正式下线;12月26日,BC301Z轿车闪亮登场。该款车系北汽集团生产的首款自主品牌轿车,也是株洲生产的首款轿车。BC301Z整车正式下线,标志着株洲北汽控股南方生产基地正式落成。基地落成为株洲工业升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动力引擎,推动株洲加速实现汽车千亿产业集群目标。
  【芦淞大桥建成通车】 2010年12月26日,芦淞大桥(株洲湘江五桥)正式通车。自此,株洲城区第五条连接东西的通道顺利贯通。中交集团副总裁陈云,中交二航局党委书记汤永生,副总经理许四发,市委书记陈君文,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等领导共同为大桥通车剪彩。
  芦淞大桥东连芦淞区红港路,西接天元区庐山路。主桥桥型为三跨拱梁钢构组合体系,全桥主线全长2495.6米,其中主桥总长1821.6米,宽33米,双向6车道。工程概算总投资7.1亿元。工程采用BT模式,由中交二航局投资建设。2007年11月29日举行开工典礼,2008年5月18日正式动工,2010年6月22日主桥合龙,12月26日建成通车。大桥建成通车后,与天元大桥、建设路、长江路形成城市内环,构筑河东、河西互动发展动脉,将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和株洲大桥交通堵塞问题,对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条件,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1

《株洲年鉴 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10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昱名
责任者
肖伟
责任者
姚军辉
责任者
李洪平
责任者
文利
责任者
黎志明
责任者
马太飞
责任者
文魁
责任者
廖俊敏
责任者
刘文彦
责任者
黄志平
责任者
雷学文
责任者
黎志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