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丧仪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唯一号: 151534020220000247
专题名称: 回族丧仪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646.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回族的丧葬礼仪基本遵循伊斯兰教“三日必葬,葬唯从俭”的传统。待葬期间不宴客,不披孝。葬礼程序为:洗、穿、站、埋等项副天命(“法雷则,齐法耶”)。具体做法是:亡人临终,其家属先请阿匍来家作“韬白”(悔过)。亡人断气后,按子午方向放置,用洁净白布(一般为9尺)将亡人盖好。灵室内点燃安息香。此时,孝眷在水板旁守灵,随之亲友、街坊来灵前吊唁。孝眷下跪(不叩头)。当天丧家做油香出散,出嫁的闺女在婆家也做油香来娘家岀散。岀殡前,在家中或清真寺内给亡人行浴礼(称洗“埋宜台。浴礼毕,用白布将亡人包起来,用布约36尺,称为“可范”。随即置于静室或庭院洁静处,或清真寺院内。在教长或阿匍的指挥下按教门规定举行殡礼(称“站者那则”)。传经、诵经毕,教长或阿匍说声“赛俩目”。接着行亡人(起灵),孝眷哭丧。至墓地后,置于穴内。墓穴南北向(子午向)、长方型。土质坚硬的地方墓深五六尺,松软处深丈许。安置毕,用石条或泥坯堵封坟门,亲朋、邻居、帮忙者等动土培起坟头。培坟毕,阿匍念《古兰经》,祈祷安拉(伊斯兰教真主),升高亡者的品位,当天再请阿匍来家念《下土经》。此后为亡人做“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有的还做“二周年”、“三周年”等。每次皆做油香,并请阿匍来家“开经” (念《古兰经》)。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