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豆腐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唯一号: 151534020220000084
专题名称: 泰山豆腐宴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11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产地: 泰山区

专题描述

山豆腐宴[泰山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豆腐宴历史悠久,是伴随着历代帝王在泰山的封禅祭祀活动应运而生的。封禅前必“沐浴更衣、素食洁心”,于是泰山豆腐就成为御膳的主要材料。泰山豆腐选用优质大豆为原料,采用手工石磨工艺,配以泰山泉水而成,其色白如玉,嫩而不散,久煮不老不煳,故有“神豆腐”之称,与泰山的黄芽白菜、泰山泉水并称为“泰安三美”。用其制作的泰山豆腐宴席更是帝王封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伴随着帝王的封禅祭祀活动而代代流传。 自汉代幵始,豆腐便是封禅饮食中重要的成分,宋代豆腐宴的制作达到了繁荣时期,明清更是到了鼎盛,成为泰山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菜品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与美食、菜品与文化的搭配。选料讲究名贵食材、当泰山豆腐宴地特色食材与豆腐的搭配,以体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及世代相传的素食文化。12道主菜, 百余道行菜反映出帝王饮食的特点。如,“吉祥纳福”便是在继承康熙年间的宫廷御菜“布袋鸡”的制作工艺基础上融入素食文化演变而来的;“福气滚滚”来源于传统鲁菜“干炸豆腐丸”,当年乾隆皇帝品尝此菜后大为赞赏,并取雅名“龙眼金球”。可见泰山豆腐宴是皇家御膳文化与当地传统饮食最完美的融合。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泰山豆腐宴以自身独特的品质,成为素食文化的代表作, 为历代帝王将相、商家名儒所钟爱,丰富了中华饮食文化和泰山文化的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养生保健价值。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出版者:山东友谊出版社

泰山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泰山文化最形象、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是地域生活的积淀,是泰安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强市富民的重要条件,也是幸福泰安的重要标志。因而,传承发展利用好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战略资源,对全面推进富民强市和幸福泰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山区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