泞阳县宁阳乡饮小凉席制作技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唯一号: 151534020220000073
专题名称: 泞阳县宁阳乡饮小凉席制作技艺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102.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产地: 宁阳县

专题描述

泞阳县宁阳乡饮小凉席制作技艺[宁阳县]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崇化村的村碑记载,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东封泰山后一路南巡,当途经该村时,宋真宗探问村名,随从答道:“沙埠。”因真宗在此之前,曾路过了相邻的后沙埠、中沙埠和前沙埠,他认为四个村都称沙埠,似有重复之嫌,便随口说道:“这不是重话吗!”从此,沙埠便改名叫“重话”。又因该村地处儒家文化的核心地带,自古就有崇尚文化、勤勉好学之风,先辈就把“重话”改为“崇化”。宋真宗的车辇行至村中的十字路口时,他凭窗外眺,忽见一农户门前的大槐树下,两名顽童正在一张凉席上嬉戏玩耍。地面上铺的那张小凉席令他眼前一亮,赞叹不已。只见雪白细密的底子上,用红色篾子在中间编织出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周围排列着福、禄、寿、禧四个端庄秀丽的大字。宋真宗大喜,遂令随从重金在该村购得小凉席10领,带回宫中。自此,崇化村的小凉席便成为贡品。这使得该村的小凉席编织业迅速发展,技艺也曰臻完善,成为独具匠心、蕴含浓厚文化气息的民间手工技艺。 宁阳乡饮小凉席是细编席子。粗席子与细席子最根本区别是用料不同,粗席子用高粱秸做原料,而细席子则是用高粱秸顶端细长、光滑、圆润的莛子做原料。用莛子编出来的细席,表面光滑细密,特别是编的一些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活灵活现。 乡饮小凉席选料上乘,光滑明亮、纹理细密、粗细均匀、无虫蛀、无霉变,非常实用。 乡饮小凉席用红、白、黄三色莛子编成,色彩对比强烈,图案新颖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出版者:山东友谊出版社

泰山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泰山文化最形象、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是地域生活的积淀,是泰安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强市富民的重要条件,也是幸福泰安的重要标志。因而,传承发展利用好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战略资源,对全面推进富民强市和幸福泰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阳县
产地